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忠孝 拼音:zhōng xiào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词语解释:纯孝 拼音:chún xiào
犹至孝。《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纯孝也。爱其母,施及 庄公 。” 杜预 注:“纯,犹篤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遗 ( 陈遗 )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天帝若成纯孝愿,祖孙同日上清虚。”词语解释:仁孝 拼音:rén xiào
仁爱孝顺。《史记·留侯世家》:“窃闻太子为人仁孝。”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 清 戴名世 《郭烈妇传》:“一门之内,皆称烈妇仁孝人也。”词语解释:慈孝 拼音:cí xiào
孝敬。《国语·齐语》:“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清 戴名世 《朱烈女传》:“ 道新 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此。”词语解释:不孝 拼音:bù xiào
(1).不孝敬父母。《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晋书·段灼传》:“ 吴起 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花月痕》第五一回:“此地有祠有像,小子再图安逸,不想朝夕侍奉,这不孝之罪,真是擢髮难数了。” 王西彦 《老太婆伯伯》:“老弟, 孔圣人 的《四书》上不是有得讲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父母死,子于丧中自称不肖子。 清 初士大夫改称不孝。亦用作往来书信中的自称。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学识庸陋,穉年得谬通籍,性復刚褊寡合,不能与俗俯仰。”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出与年兄共议,促膝三日。”参阅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不肖子》。词语解释:至孝 拼音:zhì xiào
谓极尽孝道。《礼记·祭义》:“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 楷 ( 李楷 )字 公超 , 河 南人,以至孝称,栖迟山泽,学无不贯,徵聘皆不就。”《北齐书·元孝友传》:“崇壮丘陇,盛饰祭仪,邻里相荣,称为至孝。”词语解释:昭孝 拼音:zhāo xiào
宣扬孝道。《国语·楚语下》:“祀所以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也。”词语解释:尽孝 拼音:jìn xiào
谓对父母尊长尽孝道。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其餘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二亲之遭凶, 五娘 之尽孝, 拐儿 之骗财匿书, 张大公 之疎财仗义,皆由於此。”词语解释:广孝 拼音:guǎng xiào
谓将孝亲之心推及他人。《礼记·坊记》:“於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用至於二门之童孺,莫不达广孝之深情。”词语解释:追孝 拼音:zhuī xiào
追行孝道于前人。指敬重宗庙、祭祀等,以尽孝道。《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 孔颖达 疏:“追行孝道於前世文德之人。”《礼记·坊记》:“脩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汉 张衡 《南都赋》:“奉先帝而追孝。”《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追孝不为不严,奉先不为不至。”词语解释:达孝 拼音:dá xiào
最大的孝道。达,通“ 大 ”。《礼记·中庸》:“ 武王 、 周公 ,其达孝乎……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严父配天,王者之达孝;眚灾肆赦,有国之大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达孝》:“达孝者,达於上下,达於幽明,所谓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者也。”词语解释:笃孝 拼音:dǔ xiào
十分孝顺。《韩诗外传》卷九:“是以君子入则篤孝,出则友贤,何为其无孝子之名。”《后汉书·蔡邕传》:“ 邕 性篤孝,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新唐书·崔沔传》:“纯谨无二言,事亲篤孝。”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黄遵》:“事母篤孝,凡得画直未尝私畜,供甘旨外,悉归於母。”词语解释:旌孝 拼音:jīng xiào
表彰孝行。《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源》:“夫褒忠,所以劝臣节也;旌孝,所以激人伦也。” 元 刘因 《哭张之杰》诗:“伤心墓头字,旌孝看他年。”词语解释:生孝 拼音:shēng xiào
谓孝子丁忧哀不灭性。《晋书·王戎传》:“帝谓 刘毅 曰:‘ 和嶠 毁顿过礼,便人忧之。’ 毅 曰:‘ 嶠 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仲雄 曰:‘ 和嶠 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 和嶠 生孝, 王戎 死孝。’”词语解释:行孝 拼音:xíng xiào
遵行孝道。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行孝》:“ 俞廷用 子 亚佛 ,其家祖 大成 、父 廷用 及其子,凡三世行孝矣。”词语解释:诚孝 拼音:chéng xiào
(1).忠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王利器 集解:“诚孝,即忠孝, 之推 避 隋 讳改。”
(2).出自内心的孝敬。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夫诚孝尽事亲之道,恭俭崇保邦之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箇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箇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词语解释:吊孝 拼音:diào xiào
亦作“吊孝”。 犹吊丧。《通典·礼四三》:“凡宾客来弔孝,皆当位东阶下。”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他若是死了,就与他弔孝。”《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山前山后庄户,也有晓得 庄生 是个逃名的隐士,来吊孝的,到底不比城市热闹。” 郭沫若 《纪念高尔基》诗:“太阳之所以罩上黑纱,我才知道,是要代表着全宇宙为我们的巨人吊孝。”词语解释:秀孝 拼音:xiù xiào
秀才与孝廉的并称。为 汉 以来, 隋 唐 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贡举轻於下,则秀孝不得贤矣。”《隋书·礼仪志四》:“ 后齐 每策秀孝……皇帝常服,乘舆出,坐於朝堂中楹,秀孝各以班草对。”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之五:“只今举秀孝,天未丧斯文。”词语解释:非孝 拼音:fēi xiào
诋毁、反对孝道。《孝经·五刑》:“非孝者无亲。” 邢昺 疏:“孝者百行之本,事亲为先,今乃非之,是无心爱其亲也。”词语解释:贞孝 拼音:zhēn xiào
志节坚贞,性行孝悌。《隶释·汉楚相孙叔敖碑》:“丰年蕃庶,人有曾 閔 贞 孝之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士女贞孝,望山乐水,土地易为生事。” 清 全祖望 《天妃庙说》:“生为明圣,死为明神,故世之死而得祀者,必以其忠节贞孝而后尊。”词语解释:出孝 拼音:chū xiào
既葬后除丧。孝,居丧之谓。《新唐书·韦挺传》:“既葬,隣伍会集,相与酣醉,名曰出孝。”词语解释:死孝 拼音:sǐ xiào
旧时谓居父母之丧,哀毁几至于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仲雄 曰:‘ 和嶠 虽备礼,神气不损; 王戎 虽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 和嶠 生孝, 王戎 死孝。’”参阅《晋书·王戎传》。词语解释:作孝 拼音:zuò xiào
犹言带孝。《北齐书·神武娄后传》:“后未崩,有童謡曰:‘九龙母死不作孝。’及后崩, 武成 不改服,緋袍如故……帝於昆季次实九,盖其徵验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吏部主事 高筠 母丧,亲戚为举哀, 筠 曰:‘我不能作孝。’”词语解释:修孝 拼音:xiū xiào
实行孝道。《韩非子·八说》:“修孝寡欲如 曾 、 史 , 曾 、 史 不战攻,则国何利焉?”词语解释:做孝
办丧事词语解释:谨孝 拼音:jǐn xiào
敬慎孝顺。《新唐书·王敬武传》:“ 师范 喜儒学,谨孝,于法无所私。”词语解释:贤孝 拼音:xián xiào
贤惠孝顺。《史记·吕不韦列传》:“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这媳妇直恁般贤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太太,我家有何修持, 玉格 有多大造化,上天赐我家这一双贤孝媳妇!”词语解释:发孝 拼音:fā xiào
丧家分送白布条给吊客。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六:“今人有丧,翦帛以授弔客,谓之发孝。”词语解释:谢孝 拼音:xiè xiào
旧俗指孝子家中人向吊唁者行礼。亦指丧服满后去拜谢曾来吊唁的亲友。《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到了一个马头上, 董孺人 整备着一席酒,以谢孝为名,单请着 吕使君 。”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读礼通考》:‘后世有谢孝之礼,多谓輓近之陋习,不知古《士丧礼》篇拜君命及众宾,已先有然。’注:‘谓尊者加惠,必往拜谢。’则是所谢者,专指曾来賵賻之人,非尽弔客而徧谢之也。”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亲死至七七,縗絰出,徧谢戚友,曰谢孝。”词语解释:脱孝 拼音:tuō xiào
指丧服满期,脱去孝衣。旧时常有一定的仪式。《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寳玉 更糊涂了,甚至於饭食不进,大家着急起来;恰又忙着脱孝,家中无人,又叫了 贾芸 来照应大夫。”词语解释:节孝 拼音:jié xiào
贞节和孝顺。 清 刘大櫆 《方节母传》:“余观女妇之以节孝著闻,惟 新安 为尤。”《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 武相公 老太太节孝的事,你作速办妥了,以便备文申详。”词语解释:重孝 拼音:zhòng xiào
最重的丧服。《西游记》第七三回:“但见一个妇人,身穿重孝。”《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赵皇亲孙文仪公案传》:“等明日五更天晓,穿一身重孝。”词语解释:除孝 拼音:chú xiào
指守孝期满后脱去丧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暑往寒来,早已孝服完满。起灵除孝,不在话下。”《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却説 平氏 送了丈夫灵柩入土,祭奠毕了,大哭一场,免不得起灵除孝。”词语解释:送孝 拼音:sòng xiào
给吊丧的人送上孝服等,让吊丧的人带孝。《绿野仙踪》第四二回:“ 如玉 执意不收他的礼,也不与孝服;亏了 苗秃 据理开解, 如玉 方肯收礼送孝。”词语解释:赠孝 拼音:zèng xiào
赠送财物以吊孝。《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孙子 奏曰:‘既先君丧,合詔六国赠孝。’”词语解释:义孝 拼音:yì xiào
谓为非亲属的死者服孝。《魏书·恩倖传·王叡》:“ 叡 之葬也,假亲姻义旧,衰絰縞冠送丧者千餘人,皆举声慟泣,以要荣利,时谓之义孝。”词语解释:顺孝 拼音:shùn xiào
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意志。《礼记·祭统》:“崇祀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词语解释:递孝 拼音:dì xiào
指 满 族办丧事时,亲友送孝布、孝带之类的物品给丧家。《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按今礼讲,你只看内三旗的那些人家,遇见父母大事,无论亲戚朋友跟前都有个递孝接孝的礼。”词语解释:借孝 拼音:jiè xiào
旧指在服丧期间因故暂时穿着吉服。词语解释:二十四孝 拼音:èr shí sì xiào
指古代二十四名尽孝的典型人物。旧传 元 郭守敬 弟 守正 辑 虞舜 、 汉文帝 、 曾参 、 闵损 、 仲由 、 董永 、 郯子 、 江革 、 陆绩 、 唐夫人 、 吴猛 、 王祥 、 郭巨 、 杨香 、 朱寿昌 、 庾黔娄 、 老莱子 、 蔡顺 、 黄香 、 姜诗 、 王褒 、 丁兰 、 孟宗 、 黄庭坚 等二十四人孝行,成《二十四孝》一书。 元 张宪 有《题王克孝二十四孝图》诗。 冰心 《往事》二:“大家站在远处,点头赞叹的说:孝子!真孝顺!‘二十四孝’加上你,二十五孝了!”参阅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词语解释:五孝 拼音:wǔ xiào
古代五种等级的人所行的孝道。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治本归於三大,生民穷於五孝。” 唐玄宗 《孝经序》:“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 邢昺 疏:“五孝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所行之孝也。”《新唐书·礼乐志九》:“皇帝即座。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於上,惠音被于下。”词语解释:停丧挂孝
停棺在家等待吊丧,悬挂孝幛,戴孝尽礼词语解释:外孝
属于母族、妻族或出嫁姐妹等方面的词语解释:三不孝 拼音:sān bù xiào
旧谓三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1)指陷亲不义,不求仕宦,无子绝祀。《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汉 赵岐 注:“於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絶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2)指“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他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这三不孝逆天大罪,空打醮枉修斋。”词语解释:廉孝 拼音:lián xiào
即孝廉。 汉 时由郡国荐举孝廉,贡送朝廷。《文选·班固〈西都赋〉》:“总礼官之甲科,羣百郡之廉孝。” 吕向 注:“言聚甲科孝廉之人列于禁卫。”词语解释:披麻戴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见“ 披麻带孝 ”。
词语解释:披麻带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服重孝。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寻鬭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过了半个月, 沉鸿国 把那个披麻带孝的 金花 强要了去。”亦作“ 披麻戴孝 ”。或省作“披麻”。《儒林外史》第五回:“第三日成服, 赵氏 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 史公 答了回书,特著 左懋第 披麻扶杖,前去哭灵。”词语解释:披麻带孝 拼音:pī má dài xiào
服重孝。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寻鬭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过了半个月, 沉鸿国 把那个披麻带孝的 金花 强要了去。”亦作“ 披麻戴孝 ”。或省作“披麻”。《儒林外史》第五回:“第三日成服, 赵氏 定要披麻戴孝,两位舅爷断然不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 史公 答了回书,特著 左懋第 披麻扶杖,前去哭灵。”词语解释:淑孝 拼音:shū xiào
贤淑孝顺。《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 允礽 福金 石氏 卒。上称其淑孝宽和,作配 允礽 ,交勤歷有年所,諭大学士等同翰林院撰文致祭。”词语解释:殩孝 拼音:cuàn xiào
古代 秦 地人馈赠丧家食物称殩孝。词语解释:淳孝 拼音:chún xiào
犹言至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若夫 屈 贾 之忠贞, 邹 枚 之机觉, 黄香 之淳孝, 徐干 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歟?”《南史·张稷传》:“﹝ 稷 ﹞见年辈幼童,輒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词语解释:极孝 拼音:jí xiào
至孝。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九庙 长寿 ,极孝也;制成六经,洪业也。”词语解释:恭孝 拼音:gōng xiào
恭敬孝顺。《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皇帝 芳 ……恭孝日亏,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北齐书·上党王涣传》:“ 亮 字 彦道 ,性恭孝,美风仪,好文学。”词语解释:挂孝 拼音:guà xiào
亦作“掛孝”。 戴孝。《水浒传》第六八回:“令大小头领,人人挂孝,个个举哀。”《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令合家掛孝,开丧受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瞅她,还挂孝呢!”词语解释:戴孝 拼音:dài xiào
带孝。指死者的亲属在一定时期内着孝服或缠黑纱、扎白带等表示哀悼。《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吴银儿 道:‘爹故意又问个儿,与娘戴孝一向了。’” 清 翟灏 《通俗编·伦常》:“今概称居丧曰孝子,服曰戴孝……自 晋 宋 以来皆然。” 杨朔 《“阅微草堂”的真面目》:“要是丧事,大家还得戴孝。”词语解释:带孝 拼音:dài xiào
死者家属和亲戚按照礼俗在一定时期内穿着孝服,或在袖子上缠黑纱、辫子上扎白绳等,表示哀悼。词语解释:求忠出孝 拼音:qiú zhōng chū xiào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孔子 曰:‘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门。’” 南朝 梁元帝 《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词语解释:服孝 拼音:fú xiào
带孝。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表示哀悼。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白服之忌》:“ 晋 世妇人一时俱簪白柰花,相传天女死,为之服孝。” 叶圣陶 《一生》:“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词语解释:暖孝 拼音:nuǎn xiào
旧俗丧家于出殡前夕鼓乐宴客称“暖孝”。 宋 李廌 《师友谈记》:“ 宣仁 上仙……至七日,忽有旨下光禄供羊酒若干,欲为太后、太妃、皇后暖孝。”按,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俗因人之丧以求酒肉,幸与小坐而责辨,歌舞俳优,连笑伎戏。”可见此风 汉 时已有。词语解释:热孝 拼音:rè xiào
俗谓亲人新丧孝服在身为“热孝”。《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奴心里也要来,一来热孝在身,二者拙夫死了,家下没人。” 杨朔 《蓬莱仙境》:“有一回我到外祖母家去,看见炕上坐着个青年妇女,穿着一身白,衣服边是毛的,显然正带着热孝。”词语解释:国孝 拼音:guó xiào
指国丧。《红楼梦》第六八回:“又係 贾璉 国孝家孝中所行之事,知道关係非常。”词语解释:穿孝 拼音:chuān xiào
为悼念死者而穿着孝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穿孝》:“父母丧而成服,俗谓之穿孝。其亲朋临送暂用袒免者,谓之带孝。葢以丧服即为孝也。”《红楼梦》第十四回:“ 寧府 大门首,门灯朗掛,两边一色绰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家人两行侍立。”词语解释:含孝 拼音:hán xiào
所怀的孝心。《南齐书·孝义传序》:“人之含孝禀义,天生所同。淳薄因心,非俟学至。”词语解释:被孝 拼音:bèi xiào
穿着守丧的服饰。《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一日又有一蟮精,亦变一女子,满身被孝,哭哭啼啼,来到祖师禪坛之前,低头下拜。”词语解释:守孝 拼音:shǒu xiào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红楼梦》第五四回:“前儿 鸳鸯 的娘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守孝。”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那时我的母亲刚死去不久,我的二哥正和我一起在家守孝。”词语解释:破孝 拼音:pò xiào
开丧。丧家于大殓后成服并接受亲友的吊唁。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大家復有破孝送帛之事。破孝毋论何人,但入弔者,即赠以布或绢。有生平不一识面,闻名为布而弔者矣。”《红楼梦》第六三回:“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 贾珍 。” 梁斌 《红旗谱》二三:“两个人到 济南 的路费,加上托人的礼情, 运涛 在狱里的化销,掉不下一百块钱来。家里封灵、破孝、埋殡,也掉不下五十块钱。”词语解释:睿孝 拼音:ruì xiào
神圣的孝行。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不悟睿孝动天,昭性旷古,惠被远纪,泽演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