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婴孩 拼音:yīng hái
幼儿。《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终,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 唐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诗:“目覩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 宋 苏轼 《种松得徕字》诗:“山僧老无子,养护如婴孩。”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想起一千九百二十三年前,一个纯洁的婴孩,今夜出世。”词语解释:提孩 拼音:tí hái
幼儿,儿童。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莫烦相属和,传示及提孩。”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胸无城府,光风霽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词语解释:小孩 拼音:xiǎo hái
亦作“ 小孩子 ”。
(1).儿童;幼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戊:“﹝ 陈嶠 数举不遂,暮年获一第,﹞至新婚,近八十矣,合巹之夕……自成一章,其末曰:‘ 彭祖 尚闻年八百, 陈郎 犹是小孩儿。’座客皆絶倒。”《前汉书评话》卷下:“ 吕 女闲步至后园,见一小孩儿耍。” 蒋光慈 《梦中的疑境》诗:“从那边走来一个小孩子,真正的可爱啊!” 谢觉哉 《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我也去过 鄜县 ,那是严冬时候, 张村驿 、 黑水寺 等处,还有小孩在沟里捉鱼。”
(2).年幼或年轻的子女。《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梅氏 道:‘説那里话!奴家也是儒门之女,妇人从一而终,况又有了这小孩儿,怎割舍得抛他?’”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二则是 双双 也有了小孩,脾气也大起来。”
(3).泛指未成年的人。有时也用作年轻人对长辈的自称。《红楼梦》第五二回:“我们只疑惑 邢姑娘 的丫头,本来又穷,只怕小孩子家没见过,拿起来是有的。”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三:“ 三魁 道:‘婶婶忙了半天还没动嘴,我们小孩子,怎么能先吃?’”词语解释:童孩 拼音:tóng hái
幼小。 唐 苏颋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师儒昔训奬,仲季时童孩。” 明 方孝孺 《茹茶斋记》:“若予者,眇在童孩之中,而尊亲顿已凋逝。”词语解释:未孩
还不会笑词语解释:始孩 拼音:shǐ hái
谓婴儿刚会笑。《文选·潘岳〈寡妇赋〉》:“孤女藐焉始孩。” 李善 注:“《孟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赵岐 曰,孩提,谓二三岁之间,始孩笑可提抱者。《礼记·内则》曰,子生三月,孩而名。”词语解释:儿孩 拼音:ér hái
(1).孩童。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 欧阳 君生於 闽 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儿亲狎,行止多自处。”
(2).比喻亲信。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由是诸侯敢自为旨意,有罗列儿孩以自固者;有开导蛮夷以自重者。”词语解释:弃孩 拼音:qì hái
弃儿。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之二:“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词语解释:女孩 拼音:nǚ hái
父母所生的女性孩子。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三仙姑 有个女孩叫 小芹 。”如:他们家的那个女孩长得可真好。词语解释:遗孩 拼音:yí hái
犹遗孤。《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三回:“据状 金某 之死,虽有疑无伤可验;遗孩之生,虽无母有息当全。” 明 何景明 《寡妇赋》序:“而寡嫂怀保遗孩,煢煢在疚,且训其长,雅志自厉,庶以不殄兄之义问矣。”词语解释:泥孩 拼音:ní hái
泥塑娃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宋 周必大 《右答李季亨》诗:“却忆儿童聚嬉戏,争骑竹马弄泥孩。”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泥孩》:“ 宋 时, 临安 风俗,嬉游湖上者,竞买泥孩鶯哥等物。”词语解释:孤孩 拼音:gū hái
孤儿。 汉 王粲 《寡妇赋》:“提孤孩兮出户,与之步兮东厢。” 晋 潘岳 《寡妇赋》:“愁烦冤其谁告兮,提孤孩於坐侧。”词语解释:台孩 拼音:tái hái
形容器宇轩昂,精神焕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都不到怎大小身材,畅好台孩,举止没俗态。”词语解释:胎孩 拼音:tāi hái
板起面孔,表示庄严的样子。引申为威严,有气概。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五折:“一个个志气胸怀,马上胎孩。” 明 康海 《王兰卿》第四折:“出身在柳陌花街,做出来倜儻胎孩。”词语解释:虎剌孩 拼音:hǔ là hái
蒙古语。盗贼的意思。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白]你这个虎剌孩作死也!你的银子又少,怎敢駡我!”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阻孛 白]看了这虎剌孩武艺委实高强,俺两箇夹着马跑了罢。” 元 无名氏 《开诏救忠臣》第二折:“[ 土金宿 白]我想 杨六儿 那个虎剌孩,手里那条枪,轮磨动便似一根大蟒。”词语解释:血孩 拼音:xuè hái
指初生婴儿。《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支助 料是分娩之期,去寻 得贵 説道:‘我要合补药,必用一血孩子。你主母今当临月,生下孩子,必然不养,或男或女,可将来送我。’”《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邵氏 ﹞只得取出四十两银子,教 得贵 拿去与那光棍赎取血孩,背地埋藏,以絶祸根。”词语解释:桃孩 拼音:táo hái
阴阳神名。道教指人体命门脐宫神名。《黄庭内景经·脾长》:“ 桃孩 合延 生 华芒 。” 梁丘子 注:“ 桃孩 ,阴阳神名,亦名 伯桃 。《仙经》曰:‘命门脐宫中有大君,名 桃孩 ,字 合延 。’”词语解释:闷答孩 拼音:mèn dá hái
亦作“ 闷打孩 ”。亦作“ 闷打頦 ”。 烦闷;闷闷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烦恼知何限,闷答孩地独自泪涟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闷打孩似吃着没心草,越越地哭到月儿落。”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鬆却香罗带,慵整短金釵,无言无语闷答孩,不厌倦衫儿窄。”词语解释:闷打孩 拼音:mèn dǎ hái
见“ 闷答孩 ”。
词语解释:闷答孩 拼音:mèn dá hái
亦作“ 闷打孩 ”。亦作“ 闷打頦 ”。 烦闷;闷闷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烦恼知何限,闷答孩地独自泪涟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闷打孩似吃着没心草,越越地哭到月儿落。”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闷打頦和衣卧倒,软兀剌方纔睡着。”《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鬆却香罗带,慵整短金釵,无言无语闷答孩,不厌倦衫儿窄。”词语解释:不胎孩 拼音:bù tāi hái
方言。不成器;没出息。词语解释:毛孩 拼音:máo hái
面部或全身生有长毛的小孩。为遗传上的一种返祖现象。词语解释: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拼音:jiào fù chū lái , jiào ér yīng hái
谓施教应该及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词语解释:答孩 拼音:dá hái
语助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闷答孩地独自泪涟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呆答孩,店房儿里没话説,闷如年夜。”词语解释:呆答孩 拼音:dāi dá hái
见“ 呆打頦 ”。
词语解释:呆打颏 拼音:dāi dǎ kē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 发呆,发楞。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 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词语解释:呆打孩 拼音:dāi dǎ hái
见“ 呆打頦 ”。
词语解释:呆打颏 拼音:dāi dǎ kē
亦作“ 呆答孩 ”。亦作“ 呆打孩 ”。 发呆,发楞。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諕的我呆打頦空张着口,惊急力怕抬头。” 明 范文若 《鸳鸯棒》:“ 鲁秋胡 学卖乖,到其间呆答孩。” 清 洪昇 《长生殿·见月》:“怎似伊情投意解,恰可人怀,思量到此呆打孩。”词语解释:生孩 拼音:shēng hái
谓刚生下地。 晋 李密 《陈情事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词语解释:狼孩 拼音:láng hái
据信由狼或其他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词语解释:男孩 拼音:nán hái
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