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xìng,兴趣][shèng,胜败][yìng,答应][夜也][shèng,名词][chèng chèn,相称][详注1][dèng][止水也][chèng][鞍鐙][jìng][dìng,动词][nìng][《集韻》莫定切,銘去聲][音证。《广韵》热也。《正韵》郁热。][详注2]


注1:莹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注2:橙 音凳。几属。《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匠人误钉,不可下,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发尽白。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韵 上声 zhù
 韵 去声 nìng

拼音:nìng 繁体或异体字:寕寜寧甯径韵,另见

寕、寜、甯 nìng
〈连〉
  • 宁可;宁愿
  • 宁,愿词也。——《说文》
  •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不逊也宁固。——·司马光《训俭示康》
  • 宁斩吾头。——·邵长蘅《青门剩稿》
  • 宁请汝先死。——·林觉民《与妻书》
  •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刘开《问说》
  •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寧 nìng
〈副〉
  • 岂;难道
  •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 子宁不嗣音。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 宁不哀哉。——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 宁止不避。——·李朝威《柳毅传》
  • 宁知此为归骨所。——·袁枚《祭妹文》
  •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寧、甯 nìng
〈名〉
康熙字典

  •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𠀤音佇。 (语韵)
  • 《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 又《集韻》通作著。《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𨻰如切,𠀤音除。 (鱼韵)
  • 義同。
  • 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
  • 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 考證:〔《說文》宁辦積物也。〕
  • 謹照原文辦改辨。
古文:

  • 《唐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佞平聲。 (青韵)
  • 《說文》願詞也。从丂,寍聲。
  • 又安也。《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詩·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書·康誥》裕乃以民寧。《註》行寬政,乃以安民也。
  • 又《書·洪範》五福,三曰康寧。《註》無疾病也。
  • 又女嫁歸省父母曰寧。《詩·周南》歸寧父母。
  • 又予寧居喪也。《前漢·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喪,子寧三年。
  • 又無寧,寧也,願辭也。《左傳·隱十一年》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 又丁寧,屬付諄復也。《前漢·郞顗傳》丁寧再三。俗作叮嚀。
  • 又丁寧,鉦也。《左傳·宣四年》著於丁寧。《正義》言著於丁寧,則丁寧是器。《晉語》伐備鐘鼓,聲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是丁寧,戰之用也。
  • 又州名,秦北郡,魏置華州,西魏改寧州。
  • 又姓。
  •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 (径韵)
  • 通甯。《前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師古註》叶音平聲。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 又叶乃挺切,佞上聲。 (迥韵)
  • 《張載·七命》王猷四塞,圅夏謐寧。丹冥投烽,靑徼釋警。
  • 又叶女良切,音娘。 (阳韵)
  • 《蘇軾·富鄭公𥓓》堂堂韓公,與萊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寧。望平聲。
  • 《韻會》本作寧,經史作寧,俗作寜。寧从丂。


  • 《玉篇》古文寧字。
  • 註詳十一畫。《說文》安也。从宀从心,在皿上。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