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跌宕 拼音:dié dàng
亦作“ 跌荡 ”。
(1).放荡不拘。《后汉书·孔融传》:“又前与白衣 禰衡 跌荡放言。” 李贤 注:“跌荡,无义检也。”《三国志·蜀志·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 先主 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少跌宕不检,不治生事,落魄寄傲於酒色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这笑駡风流跌宕,一声拍板温而厉,三下《渔阳》慨以慷!” 王季思 等注:“放荡不受拘束的意思。”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二回:“他们中间许多英俊少年,大半是风流跌荡,选舞徵歌。”
(2).纵情;沉溺;耽嗜。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金 朱之才 《后薄薄酒》诗之一:“ 李白 跌宕三百盃, 阮籍 沉醟六十日。” 明 沉鲸 《双珠记·举途乡谊》:“图书跌宕悲时晚,灯火青荧怯夜深。”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稼轩 意气豪迈,跌荡声酒。”
(3).指文笔、笔法豪放,富于变化。《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庄子》跌荡,《老子》收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 坡翁 此《志》,笔力跌荡振发,风起水涌,真足以发扬之。”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历下笔谈》:“ 北朝 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苟有其人歟,其为政风流,与其诗文之跌宕多姿,必卓犖絶俗,而有其可传者也。”参见“ 跌宕昭彰 ”。
(4).谓音调抑扬顿挫。 宋 陆游 《自喜》诗:“狂歌声跌宕,醉草笔横斜。”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度曲》:“听其悠扬跌荡,直可步武 元 人,当为崑曲第一。”《廿载繁华梦》第八回:“少顷,又听得 春桂 唱时,但觉鶯喉跌荡,端的不错。”
(5).起伏;上下。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盘旋跌宕,花枝招颭柳枝扬,凤影高鶱鸞影翔。” 清 陈维崧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裡。”《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关于 大张 和 莫愁 的亲事,在老太婆心里是波浪起伏几经跌宕的了。”
(6).立足不稳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诺距那尊者》:“ 临邛 宋似孙 过其地,逢一僧在前,酣醉跌宕,掛新笋三枝於杖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武唐公》:“又必痛饮斗餘,大醉跌宕,方肯诊视,然疾者輒瘉。”
(7).卓越,不同寻常。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 櫟园 以卓犖跌荡之材,夙负令誉。”
(8).指杰出人才。 清 姚鼐 《戏赠觐章生》诗:“山泽歌謳自负薪,谁招跌宕入京尘。”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六:“用材得时地,何代无跌宕。”
词语解释:跌宕昭彰 拼音:dié dàng zhāo zhāng
谓文章的气势纵放不拘,文意鲜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羣,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清 曾国藩 《邓湘皋先生墓表》:“然 磵东 持律矜严,体势稍褊,先生则波澜益壮,跌宕昭彰。”词语解释:浪宕 拼音:làng dàng
(1).游荡无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花》:“好似水面上的杨花也,浪宕没定準。”
(2).指浪荡子。 明 孙楼 《黄莺儿·嘲妓》曲:“烟花浪宕,错认是鸳鸯。”词语解释:流宕 拼音:liú dàng
(1).谓远游。《文选·张协〈七命〉》:“羈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 吕向 注:“流宕,谓远游。”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越伍乖隣,流宕忘返。”
(2).漂泊,流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许靖 ﹞自流宕已来,与羣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二》:“我流宕三年了,并没有饿死。”参见“ 流荡 ”。
(3).放荡,不受约束。《后汉书·方术传序》:“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晋 陶潜 《闲情赋》序:“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於讽諫。”《北史·儒林传·何妥》:“其有声曲流宕,不可以陈於殿庭者,亦悉附之於后。”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笛声流宕伶叹乐,眉髻愁惨民兴謡。”
(4).谓诗文流畅恣肆。 明 李日华 《六硕斋笔记》卷一:“诗既流宕可喜,书法亦爽爽雄快。”
词语解释:流荡 拼音:liú dàng
亦作“ 流盪 ”。
(1).(心思)不定,无所依托。《楚辞·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悽而增悲。” 王逸 注:“情思罔两,无据依也。”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意流盪而改虑兮,心震动而有思。”
(2).放荡,不受拘束。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一》:“恣其嗜慾,而莫之禁御,性气既成,不可变易,情意流荡,不可收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今观列国之风,大抵流荡昏淫,有日趋於亡之势。” 清 吴德旋 《书〈抱朴子〉后》:“ 葛洪 生於衰 晋 之世,閔时俗之流荡,疾贪邪之竞进。”
(3).迷恋,留恋。 明 宋濂 《赠梁建中序》:“乃溺於文辞,流荡忘返,不知老之将至。”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五:“心摹手追,流荡忘反,适成一代之风气。”
(4).漂泊,流浪。《玉台新咏·古乐府·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荡在他县。”荡,一本作“ 宕 ” 唐 灵一 《江行寄张舍人》诗:“流荡此心难共説,千峯澄霽隔琼枝。”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 民 六夏我便离开了家乡,在 沅水 流域十三县开始过流荡生活。”
(5).流动;荡漾。 宋 叶适 《东嘉开河记》:“毕事,则天雨两旬,於是洒濯流荡。” 清 唐甄 《潜书·性才》:“智之真体,流盪充盈,受之方则成方,受之圆则成圆。” 曹禺 《雷雨》第一幕:“然而依然有一种不满的感情的波纹在他心里隐约地流荡着、潜伏着。”
(6).指诗文散漫不合格律。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 已后……歌行则学流荡於 张籍 。”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肆而不制,近于流荡。”
(7).流畅跌荡。《红楼梦》第七三回:“虽 贾政 当日起身,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是后人的时文,偶见其中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精緻--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而一读。”词语解释:豪宕 拼音:háo dàng
见“ 豪荡 ”。
词语解释:豪荡 拼音:háo dàng
亦作“ 豪宕 ”。
(1).谓意气洋溢,器量阔大。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今子方豪荡,思为鼎食人。”《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 施氏 素豪宕,家不甚实,加以子幼妻弱,不十餘年,而资产萧然,饔飱或不相继。”《孽海花》第二二回:“右边的,是瘦长脸儿,高鼻子,骨秀神清,举止豪宕,虽然默默的坐着,自有一种上下千古的气概。” 茅盾 《追求》五:“但似乎在 章秋柳 的豪宕的气概前变成了羞怯似的, 朱女士 只是有问必答地应酬着,失了她的娴熟礼仪的常态。”
(2).指文艺书画作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序:“余读 陈子昂 《感遇》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以上诸篇,或豪宕悲壮,或深沉感慨,有无穷义味。” 清 姚椿 《题杜陆两家诗集》诗之二:“尽铸豪荡词,独出作者右。” 朱自清 《经典常谈·诗》:“他的诗有两种:一种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种是流连光景,清新刻露之作。”
(3).强横放荡。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 虢国 尤为豪荡,一旦,帅二徒入 韦嗣立 宅,即撤去旧屋,自为新第,但授 韦氏 以隙地十亩而已。”
(4).豪华阔绰。《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臺諫官员,看见同僉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发下西臺御史勘问。”词语解释:雁宕 拼音:yàn dàng
亦作“鴈宕”。 即 雁荡山 。 明 文徵明 《诗人孙太初》诗:“ 天台 鴈宕 平生梦,凭仗诗囊次第收。”参见“ 雁荡山 ”。
词语解释:雁荡山 拼音:yàn dàng shān
山名。在 浙江省 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群: 南雁荡山 在 平阳县 西, 北雁荡山 在 乐清县 东北。山多悬崖、奇峰、瀑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祥符 中,因造 玉清宫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予观 雁荡 诸峰,皆峭拔嶮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上,皆包在诸谷中。” 元 萨都剌 《寄浙江聂经历》诗:“夜深婺女明如镜, 雁荡山 前雁尽回。”词语解释:澹宕 拼音:dàn dàng
(1).荡漾。 清 侯方域 《倪涵谷文序》:“风之所以广微无间者,气也;水之所以澹宕自足者,质也。”
(2).骀荡。《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窗帘缝里透出来。”
(3).恬静舒畅。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诗之二:“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词语解释:迭宕 拼音:dié dàng
见“ 迭逿 ”。
词语解释:迭逿 拼音:dié dàng
亦作“ 迭荡 ”。亦作“ 迭宕 ”。
(1).驰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藐以迭逿。”旧注:“分布远驰之貌。” 李善 注:“迭,过也;逿,突也。”《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 北狄 ﹞常有迭荡中原之意。”
(2).日光闪烁貌。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迭宕,沃日汤汤。怕高陵为谷,倒翻银浪。”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虾》:“龙宫状如佛寺所图天宫,光明迭荡,目不能视。”
(3).谓性格豪迈,不受拘束。《南史·文学传·刘缓》:“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 唐 储光羲 《秋庭贻马九》诗:“迭宕 孔文举 ,风流 石季伦 。”《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独 韶 迭宕,好事多情。”
(4).抑扬顿挫。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五》:“惟咏麻姑酒二句云:‘紫泥四尺高於躯,使我未饮愁先无。’颇迭荡可诵。”词语解释:宕宕 拼音:dàng dàng
无定止貌。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诗:“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復存。” 黄节 注:“宕宕,犹荡荡也。”词语解释:游宕 拼音:yóu dàng
放纵无检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史怀 季山 , 陈郡 人,少游宕不羈,然有才思。既壮,乃折节为学,与名士 李子迁 、 侯季书 、 王飞伯 游。”
见“ 游荡 ”。
词语解释:游荡 拼音:yóu dàng
(1).闲游放荡。《诗·陈风·宛丘序》:“《宛丘》,刺 幽公 也,淫荒昬乱,游荡无度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俗多游荡,而喜謳歌,略与 牂柯 相类。” 宋 章楶 《水龙吟·柳花》词:“望 章臺 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承 乾隆 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於泰侈,风俗习於游荡,京师其尤甚者。”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莫像 丹朱 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
(2).犹游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水浒传》第九十回:“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湖。”
(3).浮荡,动荡。 许地山 《空山灵雨·我想》:“我定睛望着上下游泳的锦鱼;我底回想也随着上下游荡。”
亦作“ 游宕 ”。 游乐放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东光》:“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唐 李绅 《早梅桥》诗:“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湖上酸斋索赋》曲:“贪游荡,马嘶緑杨,占断紫云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雕工》:“然 士元 好酒,终年游宕,不肯轻易出手。”词语解释:诞宕 拼音:dàn dàng
狂放不羁。 宋 刘挚 《潜山黄先生墓志铭》:“超脱礼法,诵诞宕之言以为归。”词语解释:佻宕 拼音:tiāo dàng
轻佻浮荡。 明 归有光 《封中宪大夫周公行状》:“故尤勤於教子……而规范之严,诸子循循,未尝识人间佻宕之习。”词语解释:阔宕 拼音:kuò dàng
见“ 阔荡 ”。
词语解释:阔荡 拼音:kuò dàng
亦作“ 阔宕 ”。 阔大,无拘束。《意林》卷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人之性有山峙渊渟者,患在不通;严刚贬絶者,患在伤士;广大阔荡者,患在无检。”《瀛奎律髓》卷一“ 崔顥 《登黄鹤楼》诗” 李庆甲 汇评引 清 许印芳 曰:“二 冯 批《才调集》,评此诗云:气势阔宕…… 冯氏 求之神意,评为阔宕,阔者意也,宕者神也。”词语解释:风流跌宕 拼音:fēng liú dié dàng
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所谓无道学气者,非但风流跌宕之曲、花前月下之情,当以板腐为戒,即谈忠孝节义与説悲苦哀怨之情,亦当抑圣为狂,寓哭於笑,如 王阳明 之讲道学,则得词中三昧矣。”《红楼梦》第十四回:“那 宝玉 素闻 北静王 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 清 徐嘉 《论诗绝句》之九:“风流跌宕数 陈髯 , 湖海楼 高揖 子瞻 。” 词语解释:莽宕 拼音:mǎng dàng
广阔貌。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夫覩其沉深莽宕,激卬鼓壮,喑呜憯悽,忽正而奇,正若岳厉,奇若海颶,则 李子 哉。”词语解释:颓宕 拼音:tuí dàng
颓废放荡。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宗臣》:“ 李舒章 曰: 子相 ( 宗子相 )天资明佚,好自頽宕,其得意处,仅得 太白 之粗者。”词语解释:逸宕 拼音:yì dàng
超脱而无拘束。 明 杨琏 《龙膏记·酬咏》:“这诗丰神逸宕,如俊鶻摩霄。”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一一二:“突兀则气势壮,翻腾则波澜濶,逸宕则神韵远,诸法备矣。” 茅盾 《一九六○年短篇小说漫评》四:“有的则可以从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着眼,而或为谨严,或为逸宕,或为奇诡,等等不一。”词语解释:雄宕 拼音:xióng dàng
谓气魄宏伟,感情奔放。 清 吴汝纶 《〈毛西垣诗〉序》:“窃见 西垣 负綺艷雄宕聪明妙解之才,出而视当世之人,罕能与儷者。”词语解释:骀宕 拼音:dài dàng
见“ 駘荡 ”。
词语解释:骀荡 拼音:dài dàng
亦作“ 駘宕 ”。亦作“ 駘盪 ”。
(1).无所局限、拘束;放纵。《庄子·天下》:“惜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明 汤显祖 《答凌初成书》:“昔有人嫌 摩詰 之冬景芭蕉,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 王摩詰 冬景也。其中駘荡淫夷,转在笔墨之外耳。” 清 钱谦益 《张元长墓志铭》:“其为文,空明駘荡,汪洋曼衍,极其意之所之,而不诡於矩度。”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方士庶 ﹞中年受学於 黄尊古 ,气韵駘宕,有出尘之目。” 章炳麟 《訄书·商鞅》:“当是时,民不患其作乱,而患其駘盪姚易,以大亡其身。”
(2).舒缓起伏;荡漾。 汉 马融 《长笛赋》:“安翔駘荡,从容阐缓。” 南朝 齐 谢朓 《直中书省》诗:“朋情以鬱陶,春物方駘荡。”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波光别駘宕,霞采相鲜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駘荡柳绵沾客鬢,叮嚀鶯色恼人肠。” 冰心 《往事(二)》八:“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厓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3).怡悦。 宋 范成大 《行唐村平野晴色妍甚》诗:“云烟酿春色,心目两駘荡。”《隋唐演义》第八三回:“罗裙厌长,轻衫取凉,临风小立神駘宕。”亦指使怡悦。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 陈正字 、 张曲江 始倡《感遇》之作,虽所诣不深,而本地风光,駘宕人性情,以引名教之乐者,风雅源流,於斯不昧矣。”
(4). 汉 宫名。《三辅黄图·建章宫》:“ 駘荡宫 ,春时景物駘荡满宫中也。”《文选·班固〈西都赋〉》:“经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诣 以与 天梁 。” 李善 注引《关中记》:“ 建章宫 有 馺娑 、 駘盪 、 枍诣 、 承光 四殿。”
见“ 駘荡 ”。词语解释:骄宕 拼音:jiāo dàng
骄傲放荡。《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赞》:“ 光武 十王,胙土分王。 沛献 尊节, 楚英 流放…… 济南 阴谋, 琅邪 骄宕。”词语解释:鱼宕 拼音:yú dàng
见“ 鱼荡 ”。
词语解释:鱼荡 拼音:yú dàng
亦作“ 鱼宕 ”。 养鱼的浅水湖。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品山堂鱼宕》:“门外鱼宕,横亘二百餘亩,多种菱芡。” 清 顾禄 《清嘉录·起荡鱼》:“今 长洲 境,北庄基、南庄基,鱼荡尤多。”词语解释:偏宕 拼音:piān dàng
偏激过当。《后汉书·孔融传》:“既见 操 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 李贤 注:“偏邪跌宕,不拘正理。”《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余谓此偏非邪之谓,言其论议抑扬,有所偏重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汪容甫》:“持论偶有偏宕,亦才人恒有。”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术风气一至分门别户,相激相盪,其言论往往都不免失之偏宕的。”词语解释:偃宕 拼音:yǎn dàng
低凹的石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四顾皆茅茨僵冻,举手投足,上下触困,兼茅中时有偃宕,疑为虎穴。”词语解释:遒宕 拼音:qiú dàng
遒劲跌宕。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言大非夸》:“ 吴鼒 《卷施阁乙集》题词云:‘朴质若 中郎 ,遒宕若 参军 。’”词语解释:俊宕 拼音:jùn dàng
俊美而富有变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颜 书虽庄重,而痴肥无復俊宕之致。” 罗惇曧 《文学源流》:“ 西京 巨子,溯两 司马 。 子长 原出《左》《国》,俊宕其神; 长卿 系出《诗》《骚》,丽密其体。”词语解释:佚宕 拼音:yì dàng
(1).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 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 南朝 梁简文帝 《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 明 杨慎 《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词语解释:浮宕 拼音:fú dàng
轻浮放荡。《隋书·高祖纪下》:“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词语解释:浩宕 拼音:hào dàng
犹洪大。词语解释:淡宕 拼音:dàn dàng
同“ 淡荡 ”。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序》:“有宣昭而无罨靄,有淡宕而无獷戾。”《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具茨集》:“其诗虽微嫌婉弱,而冲容淡宕,不为奇险之语,犹有中 唐 钱 刘 之遗。” 清 魏之琇 《头陂塘·苹花》词:“烟光淡宕摇天影,数叶弄凉葱蒨。”参见“ 淡荡 ”。
词语解释:淡荡 拼音:dàn dàng
(1).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绣幃中淡荡春风,红浪轻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馀录·平原闻诗记》:“对景一吟,意惟清丽,如朝烟夕霞,别具一种淡荡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犹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离别恨都不是淡荡的,犹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湿的。”
(3).犹散淡;悠闲自在。 清 钱谦益 《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羡君真作淡荡人,閒即牵舟湖上住。”词语解释:泆宕 拼音:yì dàng
放荡;放纵。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上:“元韵之机,兆在人心,流连泆宕,一出一入,均此情之哀乐,必永於言者也。”词语解释:宽定宕 拼音:kuān dìng dàng
亵词。谓非处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粗蠢黑的面孔,还恐怕认做了絶世芳姿;宽定宕的东西,还恐怕认做了含花嫩蕊。” 清 翟灏 《通俗编·状貌》:“《癸辛杂志》:‘ 胡衞道 三子,孟曰 宽 ,仲曰 定 ,季曰 宕 ,盖悉从“宀”。其后悼亡妻,俾友人作志,书曰:“夫人生三子: 宽 、 定 、 宕 。”读者为之掩鼻。’盖当时已有此俚言也。”词语解释:排宕 拼音:pái dàng
豪放;奔放。 明 吴昜 《定襄侯郭忠武公登》诗:“排宕非常姿,灝气秋空皛。” 清 黄景仁 《白下赠周幔亭》诗:“先生笔陈更排宕,云烟川岳供吞嗛。”亦言推广放开。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陈子昂 、 张九龄 以 公干 之体,自攄怀抱, 李白 所宗也。 元结 、 苏涣 加以排宕,斯五言之善者乎!”词语解释:感宕 拼音:gǎn dàng
见“ 感荡 ”。
词语解释:感荡 拼音:gǎn dàng
亦作“ 感盪 ”。亦作“ 感宕 ”。 感动;激荡。《子华子·阳城胥渠问》:“ 黄帝 之治天下也,其精神之感荡,上浮而下沉,故为百福之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诚可以感盪心志,而发洩幽情矣。”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王闿运 《为陈完夫论七言歌行》:“人不能无哀乐,哀乐不能无偏激感宕。”词语解释:激宕 拼音:jī dàng
激越跌荡。多用以形容诗文风格。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孙一元》:“ 山人 诗激宕处亦是摹 杜 ,而练句练字时入於 王摩詰 、 孟襄阳 、 岑嘉州 诸公间。”词语解释:推宕 拼音:tuī dàng
推托拖延;拖延。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虽商设领事之始,彼必枝梧推宕。然我苟据理执言,因势利导,始终坚持,谅彼亦无辞以难我。”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这学校是邀过我好几次了,我总是推宕着没有来。”词语解释:清宕 拼音:qīng dàng
谓诗文清新不拘,抑扬顿挫。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本朝作者如林,其得正者, 方灵皋 为最,下笔疎朴而有力,惟叙事非所长。再传为 刘海峰 ,变而为清宕。”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见怀诗》清宕可讽诵。”词语解释:拖宕 拼音:tuō dàng
犹拖延。《新华日报》1943.7.3:“而在今天,要使盟国进攻 欧洲 的时日迁延、拖宕, 德 寇惟一的希望,是只能安放在离间盟国团结这一政略的攻势上了。”词语解释:延宕 拼音:yán dàng
拖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这件事本就可以延宕过去了。”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巡警过来干涉,他动嘴不动身子,能延宕一会儿便多停一会儿。”词语解释:散宕 拼音:sàn dàng
放逸。 明 徐渭 《伯兄墓志铭》:“始兄嗜丹术,性復散宕,不内恋。”词语解释:纵宕 拼音:zòng dàng
放纵恣肆。《南史·隐逸传上·宗测》:“纵宕巖流,有若狂者。” 清 恽敬 《答邓鹿耕书》:“是以 敬 於尊甫大人志文,不敢纵宕行之,遂致神太迫,气太劲。”词语解释:褊宕 拼音:biǎn dàng
心胸狭窄,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六年》:“ 资 褊宕无谋,褻慢 夷獠 ,为 懿州 蛮 所杀。”词语解释:疏宕 拼音:shū dàng
亦作“疎宕”。亦作“疎荡”。
(1).放达不羁。《北史·薛憕传》:“ 憕 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是翁奋立寒苦,为乡先生,天质疎宕,不避就向背,教子必自达於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徐伯龄》:“性颖敏,每书一目终身,但疎荡不拘小节,对客每跣足蓬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刘寓生》:“同年 刘奇进 ,在同馆中最年少,疏宕有美质。”
(2).谓声调抑扬顿挫,文气流畅奔放。 宋 苏轼 《琴操·醉翁操引》:“好奇之士 沉遵 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絶伦。”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史公 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 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荡,颇有奇气。”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四:“综上所言,可知古文家之所谓古文,是有一套已被公认而趋于凝化的句法,是有一套所谓疎宕顿挫转折呼应的作法。”
(3).恬淡隽永。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词至 白石 ( 姜夔 ),疏宕极矣, 梦窗 ( 吴文英 )辈起,以密丽争之。”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七:“ 欧公 文法本钦 韩 ,长句何曾别调弹?标出格中疏宕处,当年原不学 邯郸 。”词语解释:狂宕 拼音:kuáng dàng
犹狂放。 黄中黄 《沉荩之略历及庚子事变》:“ 藎 以共和四千五百八十三年生。资地絶高,幼狂宕不羈,读书通其大意,不屑为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十章十:“ 罗虬 , 台州 人,依 鄜州 李孝恭 为从事。他狂宕无检束。”词语解释:爽宕 拼音:shuǎng dàng
犹放荡。 明 冯梦龙 《山歌·大脚妓》:“行来爽宕又风骚。”词语解释:奢宕 拼音:shē dàng
奢侈放纵。《晋书·姚兴载记上》:“刑网峻急,风俗奢宕。”词语解释:嬉宕 拼音:xī dàng
嬉戏游乐。 宋 苏轼 《王子立墓志铭》:“人人自重,不敢嬉宕, 子立 实使然。” 宋 陆游 《松源禅师塔铭》:“自幼时,已卓犖不羣,处羣儿中,未尝嬉宕。”词语解释:砰宕 拼音:pēng dàng
舟击水声。词语解释:奇宕 拼音:qí dàng
(1).犹放荡。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范允谦》:“ 唐 杜牧之 奇宕挑达,半卧粉黛中以老。”
(2).新奇跌宕。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同里 毛西垣 孝廉,淳雅之士,为诗流丽奇宕,乃非时辈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