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阮上声 [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详注2][gǔn yù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注2:狠 通“很”。义凶狠,凶残。又音恳。本作豤。啮也。
首字词组
宛转宛洛宛足宛景矛宛黄宛首宛态宛气
宛然宛委宛童宛款宛转绳宛顺宛丽宛渠
宛如宛类宛委山宛曼宛缛宛骝宛媚宛珠
宛宛宛延宛驷宛比宛肖宛蟺宛冯宛畅
宛若宛叶宛演宛折宛脾宛藏宛妙宛暍
宛似宛尔宛约宛曲宛舌宛雏宛亶宛恼
宛丘宛驹宛澶宛郢宛鲁矛宛结宛然在目宛潬
宛马宛虹宛燀宛蜒宛财宛引宛笃 

词语解释:宛转  拼音:wǎn zhuǎn
(1).随顺变化。《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 成玄英 疏:“宛转,变化也。復能打拍刑戮,而随顺时代,故能与物变化而不固执之者也。”《文子·守无》:“屈伸俯仰,抱命不惑而宛转,祸福利害,不足以患心。”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明人押字之式》:“故京师有卖花字者,随人意欲,必有宛转藏顿。”
(2).回旋;盘曲;蜿蜒曲折。《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揄扬涤盪漂流陨往触崟石兮,龙邛脟圈繚戾宛转阻相薄兮。” 王逸 注:“言水得风则龙邛繚戾与险阻相薄,不得顺其流性也。” 明 袁凯 《杨白花》诗:“杨白花,飞入深宫里,宛转房櫳间,谁能復禁尔?”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及入其中,则重垣复阁,宛转交通。” 冯至 《十四行诗》:“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
(3).谓含蓄曲折;委婉。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范 诗清便宛转,如流风迴雪。”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其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 濮 之艳。”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读古浅说》:“凡人作文字,下笔须有轻重,论贤人君子,虽欲纠正其谬误,词宜宛转。若言小人姦贼,不妨直駡。”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说些宛转的话,是姑且客气客气的,何尝想借此免于下地狱。”
(4).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宋 陈恕可 《齐天乐·蝉》词:“琴丝宛转,弄几曲新声,几番凄惋。” 明 刘易 《吴姬年十五》诗:“当筵歌宛转,閒坐弄参差。”《霓裳续谱·黄昏后倚阑干》:“把玉笛《梅花》悠扬宛转,一声声吹断深更。” 周立波 《卜春秀》:“今年春天里的一天,歌喉宛转的阳雀子开始啼叫了。”
(5).谓缠绵多情,依依动人。 唐 元稹 《莺莺传》:“天将晓, 红娘 促去, 崔氏 娇啼宛转, 红娘 又捧之而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清 葆光子 《物妖志·赤蛇》:“公初不纳,后见丰姿艷冶,宛转依人,不能定情,遂与共枕。”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虽然也有着几分父亲的木讷,而五岁的年纪, 彬彬 已很会宛转作态了。”
(6).谓使身体或物翻来覆去,不断转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融羊牛脂,灌於蒲臺中,宛转於板上,桵令圆平。”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留示珠玉,正快如九鼎之珍,徒咀嚼一臠,宛转而不忍下咽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忽舌烂至喉,饮食言语皆不能,宛转数日而死。” 朱自清 《羊群》:“不幸的羊儿宛转钢刀下!羊儿宛转,狼们享乐。”
(7).辗转。指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圣俞 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家有好学者,宛转致之。” 明 张煌言 《罗子木诗序》:“ 罗生 流离沧溟,宛转岛屿间,欲出奇计以救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修鳞》:“ 梅 或偶供廪给,必力辞不受;即强而后可,亦必宛转报復。”
(8).指周折。《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道:‘我见师父藏头露尾不肯直説出来,所以也做哑装呆,取笑一回。却又一件,这是家姑从幼许我的,何必今日又要师父多这些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老爷 ﹞自从见了 邓九公 ,费了无限的调停,无限的宛转,才得到了 青云峰 见着了这位隐姓埋名昨是今非的 十三妹 。”
(9).犹通融或斡旋。 宋 张九成 《横浦语录》:“一士夫以改官,少一二纸举状,再三恳求宛转当路,其意甚切。因谓之曰:‘某平生不能为人宛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道:‘此纤芥之事,不必介怀,下官自当宛转。’”《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如今又见他这番深心厚意,宛转成全,又是欢忻,又是感激。”
(10).谓光阴流逝。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李德裕 《鸳鸯篇》诗:“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明 张居正 《元夕行》:“年光宛转不相待,过眼繁华空自爱。”
(11).缠弓的绳。《尔雅·释器》“有缘者谓之弓” 晋 郭璞 注:“缘者,缴缠之,即今宛转也。” 郝懿行 义疏:“宛转,绳也。”
词语解释:宛然  拼音:wǎn rán
(1).委曲顺从的样子。《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 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2).真切貌;清晰貌。《关尹子·五鉴》:“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山川宛然,原野未改。” 明 乌斯道 《月夜弹琴记》:“ 乌公 尚未深信,即命骑往文庙取水洗砖而验焉,则见儿影之傍钱迹宛然在,众始惊愕。”《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二年七月, 石门 资福院 僧锯木,中有‘太平’二字,墨痕宛然。”
(3).仿佛;很象。 南朝 宋 鲍照 《字谜》诗之三:“乾之一九,隻立无偶;坤之二六,宛然双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地方官不奈他何的,宛然 宋 时 梁山泊 光景。”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繫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茅盾 《创造》一:“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宛然是淘气的女郎的笑脸。”
词语解释:宛如  拼音:wǎn rú
(1).委曲顺从貌。《说文·人部》“僻”字下引《诗》:“宛如左僻。”今本《诗·魏风·葛屦》如作“然”,僻作“辟”。 毛 传:“宛,辟貌。” 陈奂 传疏:“宛,有委曲顺从之义,故云辟貌。” 马瑞辰 通释:“按《説文》‘僻,辟也’,引《诗》‘宛如左僻’。如,犹然也。僻,即辟也。”
(2).好象;仿佛。 唐 元稹 《青云驿》诗:“纔及 青云驛 ,忽遇蓬蒿妻;延我开蓽户,凿竇宛如圭。”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既覆缶出水,而有餘水留缶,凝结成冰,视之,桃花一枝也,众人观,异之,以为偶然。明日用之,则又成开双头牡丹一枝。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 妲己 ,面无粉饰,宛如月里 嫦娥 ;头不梳粧,一似 蓬莱 仙子。”《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玉娥 道:‘妾除夜曾得一梦,次日岁朝遇一胡僧,宛如梦中所见。’”《清史稿·灾异志五》:“五年冬至时, 高淳 羣花齐放,宛如春色。”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那窗户上的冰花雪纹,宛如一块用银丝刺绣成的碎花巾帕,显得格外好看。”
词语解释:宛宛  拼音:wǎn wǎn
(1).盘旋屈曲貌。《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宛宛黄龙,兴德而升。” 李善 注:“《楚辞》曰:‘驾八龙之宛宛。’”今本《离骚》作“婉婉”。 王逸 注:“婉婉,龙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缓歌行》:“宛宛连螭轡,裔裔振龙輈。” 唐 柳宗元 《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诗:“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
(2).谓山川道路蜿蜒曲折。 唐 张祜 《车遥遥》诗:“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明 何景明 《过马溪田村居》诗:“宛宛清河曲,团团翠竹村。” 林纾 《记花坞》:“厓下多沃壤,尽以蒔竹,小溪宛宛如绳,盘出竹外。”
(3).迟回缠绵貌。 唐 岑参 《龙女祠》诗:“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 明 方孝孺 《喜嘉猷秀才至》诗:“宛宛心所慕,盈盈日兴思。” 明 高启 《送家兄西迁》诗:“怱怱逐途旅,宛宛谢亲戚。”
(4).细弱貌。 唐 陆羽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宛宛如丝柳,含黄一望新。” 明 陆粲 《边军谣》:“宛宛娇儿未离母,街头抱卖供军装。” 清 纳兰性德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烟丝宛宛愁縈挂,賸几笔晚晴图画。”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使吾身此时为 幽 燕 老将,固亦不能提钢刀慧剑,驱此婴婴宛宛者於漠北。”
(5).真切可见貌;清楚貌。《释名·释丘》:“中央下曰宛丘。有丘宛宛如偃器也。”《释名·释州国》:“ 燕 ,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此地在 涿鹿山 南,宛宛然以为国都也。”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东园》:“ 渊映 、 瀍水 二堂,宛宛在水中。”
词语解释:宛若  拼音:wǎn ruò
仿佛;好象。 晋 无名氏 《晋白紵舞歌诗》:“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鵠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睞容仪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长和 兄弟五人,幼孤。 祜 来哭,见 长和 哀容举止,宛若成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枯松再生》:“ 明皇 遭 禄山 之乱,鑾舆西幸。禁中枯松復生,枝叶葱蒨,宛若新植者。” 清 徐士銮 《宋艳·奇异》:“公命取经令读,一閲如流,宛若素习。” 陶尔夫 《伐木者的旅行》三:“只见一片葱绿色的密松林,它随着山坡起伏,宛若大海中的巨浪,一直伸向远方。”
(1). 汉 代女子名。《史记·孝武本纪》:“神君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宛若 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宛若 ,字。” 司马贞 索隐:“﹝先后﹞即今妯娌也……宛音冤。”
(2).后世用为妯娌的代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妾家虽贫,无作贱媵者,无怪诸宛若鄙不齿数矣!” 清 方苞 《七思·伯姊》:“幸有妹兮为宛若,谓餘生兮将有託。” 王闿运 《帅芳哀词》:“和于宛若,勤于缶甔。”
词语解释:宛似  拼音:wǎn sì
正象;好象。 唐 骆宾王 《赠李八骑曹诗序》:“兰室之中,水树含香,宛似枫江之上加以御沟新柳,近入离絃,宾馆餘花,遥催别酒。” 宋 周紫芝 《清平乐》词之二:“今宵水畔楼边,风光宛似当年。” 陈毅 《油山埋伏》诗:“持枪推枕猛起坐,宛似鏖兵在战场。”
词语解释:宛丘  拼音:wǎn qiū
地名。古 宛丘 地为 春秋 时 陈 都, 秦 置 陈县 , 隋 开皇 初改称 宛丘县 , 清 为 淮宁县 ,即今 河南 淮阳县 。传县东南有 宛丘 ,高二丈,但久已平没,不可考。《诗·陈风·宛丘》:“子之汤兮, 宛丘 之上兮。”即指此丘。一说,四方高中央低为宛丘。参阅《诗·陈风·宛丘》 毛 传。
词语解释:宛马  拼音:wǎn mǎ
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汉书·张骞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 宛 马曰‘天马’云。”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牵牛去几许, 宛 马至今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冰上北门开。”
词语解释:宛洛  拼音:wǎn luò
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 南阳 和 洛阳 。常借指名都。 汉 王逸 《荔支赋》:“ 宛 洛 少年, 邯郸 游士。”《文选·谢朓〈和徐都曹〉》:“ 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张铣 注:“ 宛 , 南阳 也; 洛 , 洛阳 也;皇州,帝都也。时都在 江 东,而言 宛 洛 者,举名都以言之也。” 唐 王维 《宿郑州》诗:“ 宛 洛 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明 陈子龙 《平陵东》诗:“不逢时会岂失策,犹与 宛 洛 开先声。” 清 陈梦雷 《庚申上元同杨道声题汴梁旅店》诗:“喜遂京华约,初从 宛 洛 期。”
词语解释:宛委  拼音:wǎn wěi
(1).弯曲;曲折。 唐 李邕 《春赋》:“穴蚁敛翼,冰鱼鼓鳃,蠢蠢宛委,戢戢低徊。”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斩北山之材,编连宛委,塞川下流,百选坚直,竖以为楹。”
(2).宛转委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喜谐》:“此诗凄凉宛委,绰有风人之致。” 叶圣陶 《四三集·得失》:“但是表兄又来信了,先是一大堆抱歉的话,然后宛委地叙明不能把他补上的原由。”
(3).即 宛委山 。传说 禹 登 宛委山 得金简玉字之书,因以借喻书文之珍贵难得。如 清 阮元 所辑丛书名《宛委别藏》,即取意于此。
词语解释:宛类  拼音:wǎn lèi
很象。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二:“鱼稻有如 淮 右,溪山宛类 江 南。”
词语解释:宛延  拼音:wǎn yán
(1).曲折延伸貌。《文选·扬雄〈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颺翠气之宛延。” 张铣 注:“长曲貌。” 宋 王安石 《和蔡枢密南都种山药法》诗:“区种抛来六七年,春风条蔓想宛延。”
(2).龙蛇行貌。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姚宋当为相》:“上皇初登极,梦二龙一符自红雾中来。上大隶 姚崇 、 宋璟 四字,扐之两大树,宛延而去。”
(3).谓辗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超勇王》:“唯餘 青滚杂卜 父子数人,宛延沙漠中,迷失道路,为官兵所擒。”参见“ 蜿蜒 ”。
词语解释:蜿蜒  拼音:wān yán
亦作“ 蜿蜑 ”。
(1).龙蛇等曲折爬行貌。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引》:“如青龙蜿蜒,冰澈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豢蛇》:“蛇乃俯首入东室,蜿蜒移时,其躯始尽。”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了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2).萦回屈曲貌。 汉 李尤 《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 唐 孟郊 《石淙》诗之四:“蜿蜒相缠掣,犖确亦迴旋。” 宋 苏洵 《仲兄字文甫说》:“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紆餘委虵,婉蜑沦涟。” 明 方孝孺 《点山精舍记》:“ 朝翰 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 冰心 《斯人独憔悴》:“忽然一缕黑烟, 津 浦 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词语解释:宛叶  拼音:wǎn yè
二古邑的并称。 宛 ,即今 南阳 ; 叶 ,在今 叶县 南。《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之出 滎阳 ,南走 宛 叶 ,得 九江王 布 ,行收兵,復入保成皋。” 南朝 梁简文帝 《慈觉寺碑》:“未若 樊川 之邦, 宛 叶 之境。” 唐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诗:“ 宛 叶 遍蓬蒿, 樊 邓 无良畴。”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原韵戏为之》:“谓如 伯升 勇,扬兵开 宛 叶 。”
词语解释:宛尔  拼音:wǎn ěr
明显貌。真切貌。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简策灿然新制度,文章宛尔旧仪刑。” 明 李贽 《观音问》:“抑诸相宛尔在前,而我心自不见之耶,抑我眼不见之也?”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七言絶句……到 刘梦得 ,而后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扬扢性情,馺娑景物,无不宛尔成章,诚小诗之圣证矣。”
词语解释:宛驹  拼音:wǎn jū
犹言千里驹。比喻英俊有为的少年。 清 孙枝蔚 《凌蔚侯长郎八岁读书日满百行所咏》:“ 宛 驹驰万里,竹马笑羣婴。”参见“ 宛马 ”。
词语解释:宛马  拼音:wǎn mǎ
古代西域 大宛 所产的名马。后亦泛指北地所产好马。《汉书·张骞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马’, 宛 马曰‘天马’云。”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八:“牵牛去几许, 宛 马至今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冰上北门开。”
词语解释:宛虹  拼音:wǎn hóng
弯曲的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奔星更於闺闥,宛虹扦於楯轩。”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宛虹,屈曲之虹也。”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赩如宛虹,赫如奔螭。”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元武伏於重介,宛虹潜以自匿。”
词语解释:宛足  拼音:wǎn zú
谓缓步慢行。《文选·傅毅〈舞赋〉》:“或有宛足鬱怒,般桓不发,后往先至,遂为逐末。” 李善 注:“言马按足缓步。”
词语解释:宛童  拼音:wǎn tóng
(1).寄生树。《尔雅·释木》:“寓木,宛童。” 郭璞 注:“寄生树,一名蔦。”
(2).或曰为女萝。
词语解释:宛委山  拼音:wǎn wěi shān
山名。《史记·太史公自序》“探 禹穴 ”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括地志》:“ 石箐山 一名 玉笥山 ,又名 宛委山 ,即 会稽山 一峰也,在 会稽县 东南十八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黄帝中经历》,谓 禹 登 宛委山 得金简玉字之书。
词语解释:宛驷  拼音:wǎn sì
即宛马。 唐 上官仪 《谢都督挽歌》:“ 鲁 幕飘欲卷, 宛 駟悲还顾。”
词语解释:宛演  拼音:wǎn yǎn
同“ 宛延 ”。 唐 谢勮 《游烂柯山》诗:“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
词语解释:宛约  拼音:wǎn yuē
形容步态柔美。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半踏长裾宛约行,晚帘疎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明 王錂 《春芜记·阻遇》:“路岐兼得一般平,半踏香裾宛约行。”
词语解释:宛澶  拼音:wǎn chán
见“ 宛潬 ”。
词语解释:宛潬  拼音:wǎn tān
亦作“ 宛亶 ”。亦作“ 宛澶 ”。 回旋盘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宛潬胶盭,踰波趋浥。” 颜师古 注:“ 郭璞 曰:‘愤薄相樛也。’宛音婉。潬音善。”《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宛潬,展转也。” 高步瀛 义疏:“‘宛潬’与‘蜿蟺’、‘蜿蝉’同,当为盘曲之状。” 汉 王粲 《游海赋》:“洪涛奋荡,大浪踊跃,山隆谷窳,宛亶相搏。”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凌崖必千仞,寻谿将万转,坚崿既崚嶒,迴流復宛澶。”
词语解释:宛燀
回旋盘曲
词语解释:宛景矛  拼音:wǎn jǐng máo
矛名。 三国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 女休 十四五,为宗行报讎。左执白阳刀,右执宛景矛。”一本作“ 宛鲁矛 ”。
词语解释:宛款  拼音:wǎn kuǎn
亦作“ 宛欵 ”。 委婉诚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公托广文 刘某 要余代撰《江南恩科谢表》,备申宛欵。”
词语解释:宛曼  拼音:wǎn màn
(1).谓渺茫广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请许学者而行宛曼於先王,或者不宜今乎?”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宛、涴同,又与汗通。曼、谩、漫通。皆渺茫广远也。”
(2).柔媚;婉转曼妙。 茅盾 《路》一:“她带点宛曼的神气说:‘我是不想读到毕业了。’”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六章二:“这可想见那歌声的如何宛曼动人。”
词语解释:宛比  拼音:wǎn bǐ
好比;好象。《白雪遗音·南词·西湖十景之六》:“闻説 断桥 桥不断,又道 孤山 山不孤。天下少,世间无,宛比名人笔墨图。不信人间有此景,画工还是欠工夫。”
词语解释:宛折  拼音:wǎn shé
婉转曲折。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四景联句》:“此词绵丽宛折,曲尽个中情景。”
词语解释:宛曲  拼音:wǎn qǔ
(1).辗转;曲折。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天尊赐银》:“虽 虚静 一时非意之祷,而造物者宛曲取付,盖亦巧矣。”
(2).曲折婉转。《水浒传》第五一回:“ 宋江 宛曲把话来説 雷横 上山入伙。 雷横 推辞:‘老母年高,不能相从。待小弟送母终年之后,却来相投。’”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今闻纷扰之规,恢扩宏义,开通鄙怀,不惜降志自责,宛曲引喻,擥察艾萧,中臣要害,此诚 嗣同 毕岁营营,期自制而不能者。”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短诗以隽永胜,长诗以宛曲尽致胜。”
词语解释:宛郢  拼音:wǎn yǐng
二古邑的并称。 宛 ,即今之 南阳 ;郢,在今 湖北 江陵 一带。《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云骑乱 汉 南, 宛 郢 皆扫盪。” 李善 注引《汉书》:“ 郢 , 楚 别邑。” 吕向 注:“ 宛 郢 , 楚 二县名。”
词语解释:宛蜒  拼音:wǎn yán
同“ 宛延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 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词语解释:宛黄  拼音:wǎn huáng
黄黑色。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逆顺》:“如人君好淫佚,妻妾过度,犯亲戚,侮父兄,欺罔百姓,大为臺榭,五色成光,雕文刻鏤,则民病心腹宛黄,舌烂痛。” 清 孙诒让 《札迻·春秋繁露五行逆顺注》:“此宛黄即《淮南》书之苑黄,宛、苑并黦之借字。”
词语解释:宛转绳  拼音:wǎn zhuǎn shéng
古时北方妇女在端午日佩带的结成人像的绳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北朝 妇人﹞五月,进五时图、五时花,施帐之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
词语解释:宛缛  拼音:wǎn rù
曲折细密。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 孟坚 叙事,如 霍氏 上官 之郤,废 昌邑王 奏事, 赵 韩 吏跡, 京房 术败,虽不得如化工肖物,犹是 顾愷之 、 陆探微 写生。 东京 以还,重可得乎? 陈寿 简质,差胜 范曄 ,然宛縟详至,大不及也。”
词语解释:宛肖  拼音:wǎn xiāo
逼真;极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有水散流於外,垂簷而下。自崖下望之,若溜之分悬;自洞中观之,若帘之外幕。‘水帘’之名,最为宛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额上现一墨画秘戏图,神态生动,宛肖其夫妇,洗濯不去。”
词语解释:宛脾  拼音:wǎn pí
兔肉酱。《礼记·内则》:“麋鹿鱼为菹,麕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脾。” 郑玄 注:“此轩、辟鸡、宛脾,皆菹类也。” 孔颖达 疏:“‘兔为宛脾’者,是齏也。”《礼记·少仪》:“麕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
词语解释:宛舌  拼音:wǎn shé
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汉书·扬雄传下》:“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 颜师古 注:“宛,曲也。”按,《文选·扬雄〈解嘲〉》作“卷舌”。
词语解释:宛鲁矛  拼音:wǎn lǔ máo
见“ 宛景矛 ”。
词语解释:宛景矛  拼音:wǎn jǐng máo
矛名。 三国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 女休 十四五,为宗行报讎。左执白阳刀,右执宛景矛。”一本作“ 宛鲁矛 ”。
词语解释:宛财  拼音:wǎn cái
积聚财物。《孔子家语·五仪》:“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 王肃 注:“宛,积也。古作菀。”
词语解释:宛首  拼音:wǎn shǒu
转头。 清 姚鼐 《游媚笔泉记》:“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词语解释:宛顺  拼音:wǎn shùn
和顺;柔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牧羊,必须大老子,心性宛顺者。” 明 袁宏道 《妾薄命》诗:“旧人百宛顺,不若新人駡。”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 小娟 叩头言曰:‘此亡姊 盼奴 事,乞赐周旋,非惟 小娟 感荷更生, 盼奴 亦蒙恩泉下也。’倅喜其词宛顺。”
词语解释:宛骝  拼音:wǎn liú
宛 马。泛称千里马。 清 陈维崧 《贺新郎·题郁东堂》词:“龙爪槐张攫,驰突处, 宛 騮蹴铁,死生堪託。”
词语解释:宛蟺  拼音:wǎn dàn
盘旋屈曲貌。 汉 刘歆 《甘泉宫赋》:“黄龙游而宛蟺,神龟沉於玉泥。”
词语解释:宛藏  拼音:wǎn cáng
积聚,蓄藏。《史记·律书》:“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於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张守节 正义:“宛音藴。”
词语解释:宛雏  拼音:wǎn chú
即鹓雏。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 汉 扬雄 《太玄·沉》:“次四,宛离沉视,食苦贞。” 司马光 集注引 王涯 曰:“宛雏,凤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上则有宛雏孔鸞。” 颜师古 注:“宛音於元反。”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鵷雏”。
词语解释:宛结  拼音:wǎn jié
郁结。 宋 苏轼 《鸣泉思》诗:“谷鸟在上,巖花炫前,鸣泉鸣泉,能使我宛结而华颠。”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发为抒情之文,则自能道故旧,述今昔,叙悲欢离合之迹,传幽忧宛结之思。”
词语解释:宛引  拼音:wǎn yǐn
宛转地引用。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杨允绳》:“有日者对 陆宗伯 曰:‘ 杨公 为门下同年,其命当死国难,公勿劝之出。’……一日, 杨公 忽投刺别 宗伯 还朝。 宗伯 心动,且知公意已决,不可復阻,犹幸星术未必奇验也。已闻变, 宗伯 时为憮然,悔不宛引日者言,力挽之。”
词语解释:宛态  拼音:wǎn tài
含蓄曲折的情态。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刘眘虚》:“ 眘虚 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警众听,顷东南高唱者数人。然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词语解释:宛丽  拼音:wǎn lì
婉转清丽。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陆翱 字 楚臣 ,进士擢第,诗不甚高,而才调宛丽,有子弟之标格。”
词语解释:宛媚  拼音:wǎn mèi
温柔妩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须臾, 玉 至,言叙温和,辞气宛媚。” 唐 无名氏 《白蛇记》:“从二女奴,皆乘白马,衣服皆素,而姿容宛媚。”
词语解释:宛冯  拼音:wǎn féng
古代名剑。 宛 人于 冯池 所铸。《战国策·韩策一》:“ 韩 卒之剑戟,皆出於 冥山 、 棠谿 、 墨阳 、 合伯膊 。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鵠鴈,当敌即斩坚。”《史记·苏秦列传》“宛冯” 唐 司马贞 索隐:“ 徐广 云:‘ 滎阳 有 冯池 。’谓 宛 人於 冯池 铸剑,故号宛冯。”
词语解释:宛妙  拼音:wǎn miào
(1).谓曲折有致。 唐 邓衮 《望雪楼记》:“花竹列植,布置罔不宛妙。”
(2).谓声音婉转悦耳。《云笈七籤》卷八:“其旨隐奥,其音宛妙。” 茅盾 《子夜》十八:“下面大客厅里钢琴声悠扬宛妙。”
词语解释:宛亶  拼音:wǎn dǎn
见“ 宛潬 ”。
词语解释:宛潬  拼音:wǎn tān
亦作“ 宛亶 ”。亦作“ 宛澶 ”。 回旋盘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宛潬胶盭,踰波趋浥。” 颜师古 注:“ 郭璞 曰:‘愤薄相樛也。’宛音婉。潬音善。”《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宛潬,展转也。” 高步瀛 义疏:“‘宛潬’与‘蜿蟺’、‘蜿蝉’同,当为盘曲之状。” 汉 王粲 《游海赋》:“洪涛奋荡,大浪踊跃,山隆谷窳,宛亶相搏。”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凌崖必千仞,寻谿将万转,坚崿既崚嶒,迴流復宛澶。”
词语解释:宛然在目  拼音:wǎn rán zài mù
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例如: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词语解释:宛笃  拼音:wǎn dǔ
婉曲而诚挚。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 李少卿 《报苏属国书》,不必论其文及中有逗脱者,其傅合史传,纤毫毕备,贋作无疑。第其辞感慨悲壮,宛篤有致,故是六朝高手。”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 繁钦 《定情》,气骨稍弱 陈思 ,而整赡都雅,宛篤有情。《同声》之后,此作为最。”
郁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气宛篤不发,化为虫。” 裴駰 集解:“音鬱。”
词语解释:宛气  拼音:wǎn qì
郁结之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鹤之所以寿者,无宛气於中。是故食冰。”
词语解释:宛渠  拼音:wǎn qú
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其国在 咸池 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 晋 王嘉 《拾遗记·秦始皇》:“ 始皇 好神仙之事,有 宛渠 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 始皇 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覩。”
词语解释:宛珠  拼音:wǎn zhū
宛 地产的宝珠。《史记·李斯列传》:“则是 宛 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 司马贞 索隐:“或云 宛 珠, 随 珠也, 随 在 汉水 之南, 宛 亦近 汉 ,故云 宛 。”一说,回旋缠绕作为装饰的宝珠。 司马贞 索隐:“宛谓以珠宛转而装其簪。”
词语解释:宛畅  拼音:wǎn chàng
婉转流畅。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时有宫人 沉阿翘 ,为上舞《河满子》,调声风态,率皆宛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有些人喜爱他的演唱宛畅悦耳。”
词语解释:宛暍  拼音:wǎn yē
中暑。《荀子·富国》:“故古人为之不然,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 杨倞 注:“宛,读为藴,暑气也。《诗》曰:‘藴隆虫虫。’暍,伤暑也。或曰宛当为奥,篆文宛字与奥字略相似,遂误耳。奥,於六反,热也。”
词语解释:宛恼  拼音:wǎn nǎo
冤恼;冤枉。 南朝 宋 沉攸之 《西乌夜飞》诗:“暂请半日给,徙倚娘店前。目作宴瑱饱,腹作宛恼飢。”
词语解释:宛潬  拼音:wǎn tān
亦作“ 宛亶 ”。亦作“ 宛澶 ”。 回旋盘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宛潬胶盭,踰波趋浥。” 颜师古 注:“ 郭璞 曰:‘愤薄相樛也。’宛音婉。潬音善。”《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宛潬,展转也。” 高步瀛 义疏:“‘宛潬’与‘蜿蟺’、‘蜿蝉’同,当为盘曲之状。” 汉 王粲 《游海赋》:“洪涛奋荡,大浪踊跃,山隆谷窳,宛亶相搏。”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凌崖必千仞,寻谿将万转,坚崿既崚嶒,迴流復宛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