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末字词组
在宥参宥谅宥降宥霈宥庆宥悯宥大宥
赦宥十世宥别宥贷宥咸宥抚宥洗宥申宥
恩宥三宥该宥乞宥弘宥涵宥怜宥特宥
恕宥原宥分宥再宥平宥放宥哀宥完宥
宽宥荡宥八宥蠲宥释宥慈宥刺宥矜宥
肆宥获宥仁宥全宥保宥曲宥含宥 

词语解释:在宥  拼音:zài yòu
《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郭象 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 成玄英 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在宥天下理,吹万羣方悦。”《旧唐书·代宗纪》:“今将大振纲维,益明惩劝,肇举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泽,可大赦天下,改 广德 三年为 永泰 元年。”《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朕﹞乃於三月十九日即皇帝位於 大明殿 ,诞受维新之命,庸推在宥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圣天子在宥如伤,虽游艺餘閒而诚求保赤之怀。”
词语解释:赦宥  拼音:shè yòu
宽恕;赦免。《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 杜预 注:“言 晋 讨小国,有藉手之功,则赦其罪人。”《旧唐书·刘邺传》:“累有赦宥,不蒙恩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诸路逋欠,先朝每有赦宥,皆令蠲放。”《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一遭俘虏,或得赦宥;至於再三,杀无赦。”
词语解释:恩宥  拼音:ēn yòu
降恩宽宥。《宋书·郑鲜之传》:“夫恩宥十世,非不隆也;功高赏厚,非不报也。”《旧唐书·裴茙传》:“但自朕登极已来,屡施恩宥,肆诸朝市,所未忍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輦下诸军亦希赏给。”
词语解释:恕宥  拼音:shù yòu
饶恕;原谅。《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杨氏》:“ 杨难当 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 唐 韩愈 《南山》诗:“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鬼作筵》:“幽明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
词语解释:宽宥  拼音:kuān yòu
宽恕,原谅。《后汉书·王梁传》:“﹝ 王梁 ﹞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譁。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 梁 为 济南 太守。”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药材,入山採拾,贪多务得,进不知止,不觉失足,误坠於斯,触冒尊灵,乞垂宽宥。”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词语解释:肆宥  拼音:sì yòu
犹肆赦。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三辟咸肆宥,众生均覆燾。”
词语解释:参宥  拼音:cān yòu
三宥。对犯罪者可以从宽处理的三种情况。《管子·戒》:“老弱勿刑,参宥而后弊。” 尹知章 注:“老弱犯罪者,无即刑之,必三宽宥而后断罪。三宥,即《周礼》三宥。一曰不识,二曰过误,三曰悼耄也。”参见“ 三宥 ”。
词语解释:三宥  拼音:sān yòu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 曰:‘成狱成於吏,吏以狱成告於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王肃 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隋书·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 侑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郑玄 注:“宥,犹劝也。”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词语解释:十世宥  拼音:shí shì yòu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 春秋 时 晋 范宣子 杀 叔向 之弟 羊舌虎 等而囚 叔向 。 祁奚 见 宣子 ,曰:“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 叔向 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谓功臣后裔即使有罪,也应予宽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唐 韩愈 《寄卢仝》诗:“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貽厥无基阯。”亦作“ 十世宥能 ”。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我虽末学,闻之前典,十世宥能,表墓旌善。”
词语解释:三宥  拼音:sān yòu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 曰:‘成狱成於吏,吏以狱成告於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王肃 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隋书·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 侑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郑玄 注:“宥,犹劝也。”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词语解释:原宥  拼音:yuán yòu
谅情赦罪。《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 刘祐 、廷尉 冯緄 、 河南 尹 李膺 ,皆以忤旨,为之抵罪。 蕃 因朝会,固理 膺 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南史·孔琳之传》:“东军主凡七十六人,於阵斩十七人,餘皆原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对神明不得有妄言。如肯自首,尚可原宥;虚者,廉得无赦!”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但因相传此书作者,是预备写成之后,书角上浸了毒药去报仇的,于是冷猪肉先生,又不得不谅其用心之苦而加以原宥。”
词语解释:荡宥  拼音:dàng yòu
宽恕。《后汉书·郭躬传》:“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以下并蒙更生。”《新唐书·张镒传》:“假令 纵 实犯法,事不缘奴,尚宜録勋念亡,以从荡宥。”《宋史·理宗纪二》:“创残之餘,绥抚为急,宜施荡宥之泽。”
词语解释:获宥  拼音:huò yòu
得到赦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 北周 庾信 《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南冠获宥,既预礼延;稚子胜衣,还蒙拜謁。”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滤 颜生 之瓢水,欲饮而徐清;漉 范令 之釜鱼,将烹而获宥。”
词语解释:谅宥  拼音:liàng yòu
原谅。 清 姚鼐 《复汪进士辉祖书》:“久未报,惟谅宥,不宣。” 孙犁 《秀露集·〈善闇室纪年〉序》:“由于憨诚,也常常为朋友们所谅宥。”
词语解释:别宥  拼音:bié yòu
(1).区分;甄别。《庄子·天下》:“接万物以别宥为始。” 成玄英 疏:“宥,区域也……区别万有,用斯为本也。”
(2).破除成见。《吕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 尧 为 桀 ,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陈奇猷 校释引 毕沅 曰:“疑宥与囿同,谓有所拘碍而识不广也。”
词语解释:该宥  拼音:gāi yòu
宽容,赦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义绝合离》:“有司以大辟既已该宥,不復问其餘。”
词语解释:分宥  拼音:fēn yòu
谓区别主犯从犯,宽贷从犯。《管子·小匡》:“分宥薄罪,入以半钧。” 尹知章 注:“分宥,谓从坐者分其首犯而宽宥之。”
词语解释:八宥  拼音:bā yòu
八种可以原宥的罪情。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坚持雅操》:“他惜飞琼刼逢,法难从重,情原八宥当宽纵。”
词语解释:仁宥  拼音:rén yòu
仁德宽宥。 唐 王起 《瞽者告协风赋》:“陛下以美利利四海,以仁宥宥万国。”
词语解释:降宥  拼音:jiàng yòu
减罪宽宥。《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后汉书·张敏传》:“ 建初 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 肃宗 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
词语解释:贷宥  拼音:dài yòu
宽宥,赦免。《后汉书·张酺传》:“今议者为 瓌 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曲垂贷宥,实敢廻异。” 宋 李纲 《答宾劳》:“冀蒙贷宥,得归故庐。”
词语解释:乞宥  拼音:qǐ yòu
请求宽恕。《宋书·何承天传》:“今捨乞宥之评,依请杀之条,责敬恭之节,於飢寒之隶,诚非罚疑从轻,寧失有罪之谓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 元丰 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清 伤时子 《苍鹰击·割爱》:“乞宥不情,休嗔薄倖。”
词语解释:再宥  拼音:zài yòu
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减轻从宽处理的第二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再宥曰过失。” 郑玄 注:“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軼中人者。”参见“ 三宥 ”。
词语解释:三宥  拼音:sān yòu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孔子家语·刑政》:“ 孔子 曰:‘成狱成於吏,吏以狱成告於正,正既听之,乃告大司寇。听之,乃奉於王。王命三公、卿士参听棘木之下,然后乃以狱之成疑於王。王三宥之以听命而制刑焉。’” 王肃 注:“君王尚宽宥,罪虽以定,犹三宥之。”《隋书·刑法志》:“ 周 王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清 沉育 《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后汉书·张酺传》:“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 侑 ”。《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郑玄 注:“宥,犹劝也。” 南朝 梁 萧子云 《雍雅》诗之二:“百礼斯洽,三宥已行。”按,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十五日加牲进食,称大食。
词语解释:蠲宥  拼音:juān yòu
宽大赦免。《魏书·崔亮传》:“若畏威降首者,自加蠲宥,以仁为本,任之雅算。”
词语解释:全宥  拼音:quán yòu
宽赦过错或罪行,保全其生命。《后汉书·方术传下·华陀》:“ 佗 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若命有司穷究,则 廷美 罪不容诛。朕止令居守 西洛 ,而 廷美 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 房陵 以全宥之。”
词语解释:霈宥  拼音:pèi yòu
指对罪犯施恩赦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本朝之制,凡霈宥,大赦、曲赦、德音三种,自分等差。”
词语解释:咸宥
全部宽恕
词语解释:弘宥  拼音:hóng yòu
宽恕;宽宏。《宋书·孝武帝纪》:“约法从简,务思弘宥,恩令骤下,而逃伏犹多。” 南朝 陈 徐陵 《为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今所禽 欧阳頠 、 傅泰 等,莫不弘宥,政尔授其兵马,处以荣禄,坦然游狎,无介怀抱。” 明 无名氏 《玉环记·皋逢箫玉》:“元帅德量宽弘,机谋深远,下官才力不胜,敢望齐驱,惟求弘宥。”《明史·黄道周传》:“陛下宽仁弘宥,有身任重寄至七八载罔效、拥权自若者。”
词语解释:平宥  拼音:píng yòu
宽宥;宽恕。《旧唐书·萧颖士传》:“吾以 旻 获谴不憾,乃平宥之。”
词语解释:释宥  拼音:shì yòu
宽赦。 前蜀 杜光庭 《贺德音表》:“魅乡迁客,俱从释宥之恩;囹圄縲囚,尽举宽明之典。”
词语解释:保宥  拼音:bǎo yòu
爱护宽待。《后汉书·朱浮传》:“陛下哀愍海内新离祸毒,保宥生人,使得苏息。” 李贤 注:“宥,宽也。”
词语解释:庆宥  拼音:qìng yòu
因有吉庆之事而赦宥罪人。《南齐书·高帝纪下》:“宸运肇制,寳命惟新,宜弘庆宥,广敷蠲汰。”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启》:“伏蒙远示,且曰浮谤渐消,况承庆宥,期以振刷。”
词语解释:抚宥  拼音:fǔ yòu
犹宽慰。《宋书·殷琰传》:“时 琰 有疾,以板自舆,与诸将帅面缚请罪, 勔 并抚宥,无所诛戮。”
词语解释:涵宥  拼音:hán yòu
原谅。 明 张居正 《答宪副吴道南书》:“不穀知之,委曲多所涵宥。”
词语解释:放宥  拼音:fàng yòu
宽宥。《后汉书·王符传》:“夫性恶之民,民之豺狼,虽得放宥之泽,终无改悔之心。”
词语解释:慈宥  拼音:cí yòu
仁慈宽宥。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蒙慈宥把前情一笔勾,霽红颜渐展眉头。”
词语解释:曲宥  拼音:qǔ yòu
曲意宽容。《明史·焦源溥传》:“今即为选侍乞怜,第可求曲宥前辜,量从优典,而移宫始末不可得而抹摋也,盗宝诸奄不可得而宽宥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代父赎罪》:“臣本生父 道然 ,身罹重罪,已荷天恩曲宥。”《人民文学》1979年第8期:“ 汉文帝 母舅 薄昭 ,封侯为将军,犯法当死, 文帝 不以至亲曲宥,流涕赐死。”
词语解释:悯宥  拼音:mǐn yòu
怜悯宽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妾不能终事,实所哀惨。然为君故,业行已损其七,幸悯宥也。”
词语解释:洗宥  拼音:xǐ yòu
赦免宽恕;昭雪宽大。《宋书·彭城王义康传》:“ 义康 妻息漂没,早违盛化,众女孤弱,永沦黔首……实希洗宥,还齿帝宗。”《新唐书·苏颋传》:“ 长安 中,詔覆 来俊臣 等冤狱, 頲 验发其诬,多从洗宥。”
词语解释:怜宥  拼音:lián yòu
怜悯宽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王》:“适见嫂氏受此严刑,骨肉之情,实愴於怀,乞王怜宥。”
词语解释:哀宥  拼音:āi yòu
怜悯宽容。《周书·孝闵帝纪》:“帝听讼於右寝,多所哀宥。”
词语解释:刺宥  拼音:cì yòu
指量刑的宽严。刺,杀。宥,宽。《周礼·秋官·小司寇》:“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郑玄 注:“宥,宽也。民言杀,杀之;言宽,宽之。”
词语解释:含宥  拼音:hán yòu
犹宽恕,宽容。《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荀彧 请曰:‘ 佗 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晋书·刘弘传》:“军退於 宛 ,分受显戮。猥蒙含宥,被遣之职,即进达所镇。”《新唐书·藩镇传·田承嗣》:“又求兼宰相, 代宗 以寇乱甫平,多所含宥,因就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 鴈门郡王 。”
词语解释:大宥  拼音:dà yòu
(1).犹大赦。《魏书·任城王传》:“自 世宗 景驾,大宥三行,所以荡除故意,与物更始。”
(2).泛指赦免。 明 宋濂 《持敬斋铭》:“ 大年 顷詿於吏议,继蒙大宥……追思旧愆,未尝不惕然惴惴。”
词语解释:申宥  拼音:shēn yòu
谓施恩宽宥。《新唐书·侯君集传》:“陛下宜申宥 君集 ,俾復朝列,以劝有功。”
词语解释:特宥  拼音:tè yòu
破例宽赦。《晋书·司马蕤传》:“ 赵王 伦 收 蕤 及弟 北海王 寔 繫廷尉,当诛。 伦 太子中庶子 祖纳 上疏諫曰:‘…… 蕤 寔 , 献王 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亲之典。’”
词语解释:完宥  拼音:wán yòu
宽宥;赦免。《新唐书·李勉传》:“ 关东 献俘百,将即死,有叹者, 勉 过问,曰:‘被胁而官,非敢反。’ 勉 入见帝曰:‘寇乱之污半天下,其欲澡心自归无繇。如尽杀之,是驱以助贼也。’帝驰骑完宥,后归者日至。”
词语解释:矜宥  拼音:jīn yòu
矜怜宽宥。《后汉书·刘恺传》:“宜蒙矜宥,全其先功。”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 明皇 时, 张瑝 、 张秀 亦以父讐杀 杨 汪 ,议者多言宜加矜宥。” 清 洪昇 《长生殿·仙忆》:“烦仙子转奏月主,説我尘凡旧谱,不堪应命,伏乞矜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