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首字词组
宰相宰嚭宰制宰生宰摄宰爵宰肥鸭宰把手
宰官宰士宰席宰庭宰政宰典宰贵宰鸡教猴
宰木宰府宰执宰主宰务宰理宰祭宰栋
宰树宰割宰肉宰旅宰夫衙宰相肚里好撑船宰赐宰杀务
宰辅宰物宰衡宰杀宰属宰人宰胥宰祝
宰臣宰夫宰相器宰牧宰匠宰桑宰思宰守
宰公宰路宰柄宰录宰治宰父宰弼宰尹
宰君宰司宰职宰世宰牲节宰民宰总宰隧

词语解释:宰相  拼音:zǎi xiàng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 秦 汉 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 宋 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 清 之大学士等。《汉书·王陵传》:“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 倪瑞璿 《阅〈明史·马士英传〉》诗:“王师问罪近 江 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词语解释:宰官  拼音:zǎi guān
(1). 周 代冢宰的属官。《国语·晋语九》“以随宰人” 三国 吴 韦昭 注:“宰人,宰官也。”
(2).泛指官吏。《庄子·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如大年” 晋 郭象 注:“苟有乎大小,则虽大鹏之与斥鷃,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 唐 耿湋 《题惟干上人房》诗:“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想起俺家法门中,这个修持,象什么,好象如今宰官们的阶级从八九品巴到一二。”
(3).特指县官。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楹联賸语》:“在 苏州 日,挽 吴县 令 贺吉人 云:‘……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词语解释:宰木  拼音:zǎi mù
坟墓上的树木。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秦伯 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 何休 注:“宰,冢也。” 宋 黄庭坚 《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 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明 李东阳 《锺御史同追挽诗》:“五夜 虞渊 终见日,百年宰木再回春。”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宰木苍苍向南拱,此是改葬 祁连 塚。”
词语解释:宰树  拼音:zǎi shù
坟墓上的树木。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宿草行没,宰树方攒。”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高坟崔嵬, 鉅鹿 剧 旁。森梢宰树,繚绕连冈。” 清 赵翼 《定军山》诗:“丰碑曾堕居民泪,宰树犹森故相坟。”
词语解释:宰辅  拼音:zǎi fǔ
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 周公 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 晋 世宰辅,耻復屈身后代,自 高祖 王业渐隆,不復肯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林甫 ( 李林甫 )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於下马处趋见,功曹乃於门内哭以待之。” 清 龚自珍 《〈干禄新书〉自序》:“本朝宰辅,必由翰林院官。”
词语解释:宰臣  拼音:zǎi chén
(1).为帝王主管膳食的官吏。《韩非子·内储说下》:“ 文公 之时,宰臣上炙而髮绕之, 文公 召宰人而譙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髮绕炙?’”
(2).帝王的重臣;宰相。《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起自布衣,又无术学,直以志力局度,一旦居廊庙,朝野推服,咸谓有宰臣之望。”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元宗二则》:“ 玄宗 初即位,礼貌大臣,宾礼故老……其他宰臣,优宠莫及。”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又谓旧岁星变考察,其所惩抑者,半为不附宰臣之人,此又大诬也。”
词语解释:宰公  拼音:zǎi gōng
对县令的尊称。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生]宰公,下官闻得詔书到来……多蒙宰公諭美。”
词语解释:宰君  拼音:zǎi jūn
对知县的敬称。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洎 乾统 五禩秋七月,宰君 刘公 当领是邑。”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知县》:“《骇闻录》:‘ 开宝 中, 神泉 令 张某 贪黷。一日榜县门曰:某月某日,知县生日,不得献送。曹吏议曰:宰君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
词语解释:宰嚭  拼音:zǎi pǐ
即 太宰嚭 。本名 伯嚭 ,系 春秋 时 楚 伯州犁 之孙。 楚 诛 伯州犁 , 伯嚭 奔 吴 , 吴 以为大夫,后任太宰,故称 太宰嚭 。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武丁 、 姬文 不独治,而 傅説 、 吕尚 不永弃, 高莽 、 宰嚭 不得成其恶, 弘恭 、 石显 无所容其伪矣。”
词语解释:宰士  拼音:zǎi shì
宰相的属官。《汉书·翟方进传》:“今丞相 宣 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誖逆顺之理。” 颜师古 注:“谓丞相掾史为宰士者,言其宰相之属官,而位为士也。”《后汉书·周荣传》:“ 荣 江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今復得备宰士,纵为 竇氏 所害,诚所甘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是时丞相当国,予为宰士。”
词语解释:宰府  拼音:zǎi fǔ
宰相办公之所。《后汉书·马严传》:“旧丞相、御史亲治职事,唯 丙吉 以年老优游,不案吏罪,於是宰府习为常俗。”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疎废。”
词语解释:宰割  拼音:zǎi gē
(1).支配,分割。 汉 贾谊 《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唐 孟郊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清 顾炎武 《昔有》诗:“昔有 楚 项羽 ,宰割封侯王。”
(2).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四章:“任何想称霸世界的人,妄图宰割我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屠宰。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充乎宰割之用者,必爱乎芻豢者也;给乎煎熬之膳者,必安乎庭立者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有某丐者,善屠狗,生平宰割,不可胜计。” 巴金 《灭亡》第十章:“我每看见它们在活泼跳跃,就想到被人宰割烹好端上桌子的时候,我底小小的心就不舒服了。”
词语解释:宰物  拼音:zǎi wù
谓从政治民,掌理万物。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和美未扬,宰物下邑;康年屡登,惠风时协。”《南史·宋纪上·武帝》:“然则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也。” 唐 权德舆 《奉和于司空兼呈李裴相公》诗:“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明 高攀龙 《题三太宰传》:“君子经世宰物,好恶两者而已。”
词语解释:宰夫  拼音:zǎi fū
(1). 周 代天官冢宰的属官。《周礼·天官·宰夫》:“宰夫之职掌治朝之灋,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
(2).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厨师。《左传·宣公二年》:“ 晋灵公 不君……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晋 潘尼 《钓赋》:“乃命宰夫,膾此潜鲤。”
(3).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唐 刘禹锡 《因论·叹牛》:“是往也,当要售於宰夫。”
词语解释:宰路  拼音:zǎi lù
(1).渊名。《庄子·外物》:“ 宋 元君 夜半而梦人被髮闚阿门,曰:‘予自 宰路 之渊,予为 清江 使 河伯 之所,渔者 余且 得予。’ 元君 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 成玄英 疏:“ 宰路 ,江畔渊名。” 宋 张孝祥 《丑奴儿·张仲钦母夫人寿》词:“棠阴阁上棠阴满,满劝流霞。满劝流霞。来岁应添 宰路 沙。”
(2).谓宰辅之位。
词语解释:宰司  拼音:zǎi sī
(1).谓百官之长,处宰辅之位者。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今观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 司原 之佃也。”《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备宰司,民所具瞻。”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右臣叨列宰司,素无奇略,既承清问,合罄鄙诚。”
(2).主管掌理。《梁书·武帝纪中》:“建立人主,克翦昏乱。遂因时来,宰司邦国。”
词语解释:宰制  拼音:zǎi zhì
(1).统辖;控制。《史记·礼书》:“宰制万物,役使羣众。” 明 方孝孺 《祭王博士》:“知术政事可以宰制乎众庶而安定乎邦家。”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在帝国主义者的宰制之下,自己的这个资本制的革命,始终不能由 中国 的资产阶级来完成。”
(2).指宰辅之职。 唐 钱起 《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
词语解释:宰席  拼音:zǎi xí
主宰的地位。 宋 曾巩 《王制一》:“建尔国家,保兹东夏,视祲威於宰席,增衍食於爰田,用强盘石之基,实重维城之势。”
词语解释:宰执  拼音:zǎi zhí
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唐 陆龟蒙 《自怜赋》:“丞相府不开, 平津阁 不立,布衣之説无由自通乎宰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外廊横门北去百餘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趋朝,此处下马。”《金史·侯挚传》:“ 挚 为人威严,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南渡后宰执中,人望最重。” 清 戴名世 《九科文总序》:“以谓天下之为选政者,以草莽而操文章之权,其转移人心,乃与宰执侍从及督学之官等而深有望於大儒者,为之别黑白而定邪正,使天下晓然知所去取。”
词语解释:宰肉  拼音:zǎi ròu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词语解释:宰衡  拼音:zǎi héng
(1).《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 高庙 ,加 安汉公 号曰‘宰衡’。”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周公 为太宰, 伊尹 为阿衡,采 伊 周 之尊以加 莽 。”后以指宰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縉绅以清谈为庙略。”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2).作动词。指为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以公异日当宰衡天下,故敢求决于公。”
词语解释:宰相器  拼音:zǎi xiàng qì
宰相的才能和气度。《汉书·何武传》:“初, 武 为郡吏时,事太守 何寿 。 寿 知 武 有宰相器,以其同姓故厚之。”《后汉书·陈忠传论》:“ 陈公 居理官则议狱缓死,相幼主则正不僭宠,可谓有宰相器矣。”《新唐书·李藩传》:“ 裴垍 白 宪宗 ,谓 藩 有宰相器。”
词语解释:宰柄  拼音:zǎi bǐng
宰相的权柄。《宋史·李纲传上》:“臣无左右先容,陛下首加识擢,付以宰柄,顾区区何足以仰副图任责成之意?”
词语解释:宰职  拼音:zǎi zhí
(1).宰相之职。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 仲舒 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羣心所归。”
(2).邑宰之职。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用谢刀笔,猥承宰职,岂是闇儒,所能克任。”
词语解释:宰生
屠夫
词语解释:宰庭  拼音:zǎi tíng
犹朝廷。《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李周翰 注:“宰庭,天子之庭也。”
词语解释:宰主  拼音:zǎi zhǔ
主宰者。《百喻经·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因缘暂会,无有宰主。”《云笈七籤》卷十七:“纵横遮莫千般苦,一一諦观无宰主。”
词语解释:宰旅  拼音:zǎi lǚ
冢宰的属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韩宣子 聘于 周 ,王使请事,对曰:‘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无他事也。’” 杜预 注:“宰旅,冢宰之下士。言献职贡於宰旅,不敢斥尊。”后因用为对宰辅的敬称。 唐 王维 《裴仆射济州遗爱碑》:“丰省之度,多不得中,故二千石有不能受事于宰旅者矣。” 宋 苏轼 《太皇太后赐故夏国主嗣子乾顺进奉贺正马驼回诏》:“詔故 夏 国主嗣子 乾顺 ,述职春朝,归诚宰旅。”
词语解释:宰杀  拼音:zǎi shā
屠宰牲畜、家禽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益州 之西, 云南 之东,有神祠……此神 张良 所受 黄石公 之灵也。清浄不宰杀。”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草木之受诛锄,犹禽兽之被宰杀,其苦其痛,俱有不忍言者。” 巴金 《灭亡》第二一章:“同样是死,与其和平地象柔驯的羔羊被牵出去宰杀,不如起来做个先下手的人。”
词语解释:宰牧  拼音:zǎi mù
(1).宰相与州牧的并称。泛指治民的官吏。 晋 孙绰 《喻道论》:“三辟五刑,犯则无赦。此王者之常制,宰牧之所司也。”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今贤宰牧屡申妇女入庙烧香之禁,而迄不能改,大可怪矣。”
(2).掌管,治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
词语解释:宰录  拼音:zǎi lù
宰相的名位。《晋书·慕容暐载记》:“ 慕容恪 、 慕容评 并稽首归政,请逊位还第,曰:‘臣以朽闇,器非经国,过荷先帝拔擢之恩,又蒙陛下殊常之遇,猥以轻才,窃位宰録。’”
词语解释:宰世  拼音:zǎi shì
掌管、治理天下。《弘明集·正诬论》:“且夫圣之宰世,必以道莅之。”《南史·宋纪上·武帝》:“朕闻先王之宰世也,庸勋尊贤,建侯胙土,褒以宠章,崇其徽物。” 明 吴承恩 《寿师相存斋徐公六十序》:“引翼舒徐,使收宰世之效。”
词语解释:宰摄  拼音:zǎi shè
犹主宰。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道德之宗正,仁义礼乐之宰摄,世固不获见之矣。”
词语解释:宰政  拼音:zǎi zhèng
犹宰执。《新唐书·李适之传》:“ 适之 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
词语解释:宰务  拼音:zǎi wù
见“ 宰杀务 ”。
词语解释:宰杀务  拼音:zǎi shā wù
五代 时 吕兖 所设专司屠宰民人以给军食的机构。《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噉騣尾。 吕兗 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麴麫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亦称“ 宰务 ”。《新五代史·杂传·刘守光》:“ 兗 等率城中饥民食以麴,号‘宰务’,日杀以餉军。”
词语解释:宰夫衙  拼音:zǎi fū yá
太平天囯 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十二:“ 江宁 学宫则改为宰夫衙,以璧水圜桥之地为椎牛屠狗之场。”
词语解释:宰属  拼音:zǎi shǔ
宰相的属员。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刘子先》:“公( 章惇 )得诗甚喜,即召为宰属,遂迁户部侍郎。”
词语解释:宰匠  拼音:zǎi jiàng
(1).主宰;掌治。《淮南子·要略》:“睹凡得要,以通九野,径十门,外天地,捭山川,其於逍遥一世之间,宰匠万物之形,亦优游矣。” 唐 王勃 《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况乎神威自在,方传宰匠之功。”
(2).指掌握治国大权的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良 死时年三十六, 謖 年三十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 诸葛亮 ﹞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 南朝 陈 徐陵 《代梁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若使 江东 宰匠具领 齐 恩,时命封疆,远相迎接。”
词语解释:宰治  拼音:zǎi zhì
掌管;治理。《汉书·王莽传上》:“公( 王莽 )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 伯禹 、 周公 等盛齐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荷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亲命我真圣主降凡宰治天下。”
词语解释:宰牲节  拼音:zǎi shēng jié
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词语解释:宰爵  拼音:zǎi jué
古官名。掌管接待宾客、祭祀、饮宴时供应酒食祭品等事务。《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饗食牺牲之牢数。”参阅 清 俞樾 《诸子平议·荀子二》
词语解释:宰典  拼音:zǎi diǎn
傣族敬神用的一种蜡条。《中国民间故事选·画神多兰嘎》:“缅寺里诵经的声音停止了,行人渐渐的散去,宰典也熄灭了。 多兰嘎 披着他那花格棉毯,笑着唱着,又回到那在风中摇晃的竹楼上来。”
词语解释:宰理  拼音:zǎi lǐ
明 清 之际思想家、科学家称研究社会政治、教育、伦理等为“宰理”。见 清 方以智 《通雅·音义杂论》
词语解释:宰相肚里好撑船  拼音:zǎi xiàng dù lǐ hǎo chēng chuán
喻度量宽大。 石习之 《三个好观众》:“那么,一出戏万一碰伤了自己什么见不得人的小小角落,‘宰相肚里好撑船’,我们恢恢大度,又有什么不好敬陪一笑的呢?”
词语解释:宰人  拼音:zǎi rén
(1). 周 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左传·哀公三年》:“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国语·晋语九》:“及臣之长也,端委韠带,以随宰人。” 韦昭 注:“宰人,宰官也。”
(2).掌管膳食之官。《韩非子·内储说下》:“宰人上食而羹中有生肝焉。”《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贺 ﹞闻天子不豫,弋猎驰骋如故,与騶奴宰人游居娱戏,骄嫚不敬。” 颜师古 注:“宰人,主膳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 晋文公 时,宰人上炙而髮绕之,召而让焉,以辩获免。”
词语解释:宰桑  拼音:zǎi sāng
明 代 蒙古 官号。从 元 代沿袭而下。为汉语“宰相”的音转。绝大多数出身于非 成吉思汗 家族的封建领主。 达延汗 时,为巩固汗位,曾一度废除太师、宰桑等官职及其领地,将其降为大汗和诸王、台吉的僚属。只有 卫拉特 地区仍保留其封建领主的地位。
词语解释:宰父  拼音:zǎi fù
复姓。 孔子 弟子有 宰父黑 。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词语解释:宰民  拼音:zǎi mín
掌治民众。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入不能宰民,出不能用兵。”
词语解释:宰肥鸭  拼音:zǎi féi yā
清 乾隆 时惩治贪吏,没收其财产入官,称为“宰肥鸭”。《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 顺治 时 扬州 嘉定 之屠杀, 乾隆 时之宰肥鸭(宰肥鸭者, 乾隆 时,虏最贪诈,恶租税厚歛,有黷货之名,且不能不归诸府库,乃时时蠲租以市惠,而阴纵督抚,使括民财,及其满盈,则以事籍没之,入内务府。其间接所得,什倍租税),已成陈迹,姑不深论。”
词语解释:宰贵  拼音:zǎi guì
高官,权贵。《北史·房彦谦传》:“清介孤直,未必高第;卑諂巧官,翻居上等。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捨,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歷臺省者,皆为不知被退。”《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得婆语迴面拜夫,熟向看之,乃是桑间繒(赠)金宰贵。”
词语解释:宰祭  拼音:zǎi jì
冢宰佐王进行的祭祀。《周礼·夏官·量人》:“凡宰祭,与鬱人受斝,歷而皆饮之。” 郑玄 注:“言宰祭者,冢宰佐王祭。”
词语解释:宰赐  拼音:zǎi cì
宰予 和 端木赐 的并称。二人都是 孔子 弟子,以辞令见长。 汉 蔡邕 《隶势》:“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譎诞不原。 研桑 所不能计, 宰赐 所不能言。”
词语解释:宰胥  拼音:zǎi xū
古代宰官的属吏。《仪礼·大射》:“主人宾右拜,送爵。宰胥荐脯醢。” 郑玄 注:“宰胥,宰官之吏也。”
词语解释:宰思  拼音:zǎi sī
凝神,集中思绪。《亢仓子·用道》:“燕气谷神,宰思损虑,超遥轻举,日精鍊仙,高士之道也。”
词语解释:宰弼  拼音:zǎi bì
宰辅。 唐 李德裕 《让官表》:“臣顷居宰弼,获戾於时,既望 汨 以怀 沙 ,甘赴 湘 而溺死。”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愚之所识处士 丁重 ,善於相人吉凶,屡有奇验。 于都尉 方判盐铁,频有宰弼之耗……问之曰:‘所见如何?’ 重 曰:‘入相必矣,兼在旬月之内。’”
词语解释:宰总  拼音:zǎi zǒng
犹主宰。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 淮阴 隐勇於跨下,不损其龙跃而虎视也; 应侯 韜奇於溺簀,不妨其鸞翔而凤起也。或南面称孤,或宰总台鼎。”
词语解释:宰把手  拼音:zǎi bǎ shǒu
方言。即刽子手。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四章:“偏偏遇着一个没学满师的宰把手,一连八刀才把脑壳斫下来。”
词语解释:宰鸡教猴  拼音:zǎi jī jiào hóu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章:“ 吴七 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 吴坚 和 剑平 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词语解释:宰栋  拼音:zǎi dòng
犹宰相。《周书·武帝纪上》:“履端开物,实资元后;代终成务,谅惟宰栋。故 周文公 以上圣之智,翼彼 姬周 ,爰作六典,用光七百。”
词语解释:宰杀务  拼音:zǎi shā wù
五代 时 吕兖 所设专司屠宰民人以给军食的机构。《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噉騣尾。 吕兗 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麴麫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亦称“ 宰务 ”。《新五代史·杂传·刘守光》:“ 兗 等率城中饥民食以麴,号‘宰务’,日杀以餉军。”
词语解释:宰祝  拼音:zǎi zhù
太宰与太祝的并称。主祭祀之官。《礼记·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 郑玄 注:“宰祝,太宰、太祝,主祭祀之官。”
词语解释:宰守  拼音:zǎi shǒu
(1).主管守卫。《后汉书·酷吏传序》:“ 汉 承 战国 餘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閭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
(2).泛指地方行政长官。《周书·苏绰传》:“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南史·贺琛传》:“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之然也。”
词语解释:宰尹  拼音:zǎi yǐn
(1).掌管膳食的官。
(2).主宰,掌管。《汉书·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 安汉公 宰尹羣僚,衡平天下。” 颜师古 注:“宰,治也。尹,正也。”
词语解释:宰隧  拼音:zǎi suì
墓道。《隋书·杨素传》:“春秋递代,方绵岁祀,式播彫篆,用图勋德,可立碑宰隧,以彰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