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同寅 拼音:tóng yín
犹同僚。 宋 张镃 《送赵季言知抚州》诗:“同寅心契每难忘,林野投閒话最长。”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可奈同寅太不仁,须教明日奏枫宸。”《红楼梦》第二回:“﹝ 贾雨村 ﹞虽才干优长,未免贪酷,且恃才侮上,那同寅皆侧目而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郝达三 ﹞官场中也有几个同寅往来。”参见“ 同寅协恭 ”。词语解释:建寅 拼音:jiàn yín
(1).古代以北斗星斗柄的运转计算月分,斗柄指向十二辰中的寅即为夏历正月。《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
(2).指夏历正月。 唐 张子容 《长安早春》诗:“咸欢太平日,共乐建寅春。”参见“ 斗建 ”。
(3).“三正”之一。指以夏历正月为岁首的历法。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夫改正朔者,谓 夏后氏 建寅, 殷 人建丑, 周 人建子。”《书·甘誓》“怠弃三正” 宋 蔡沉 集传:“三正,子、丑、寅之正也。 夏 正建寅。” 宋 程大昌 《考古编·正朔一》:“《诗》《书》断自 唐 虞 以下,为世凡五,其剏建丑、子者,惟 商 周 二代,自 唐 迄 夏 ,即皆建寅不相復也。”参见“ 三正 ”。
词语解释:斗建 拼音:dòu jiàn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
词语解释:三正 拼音:sān zhèng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 张守节 正义:“按:三正,三统也。 周 以建子为天统, 殷 以建丑为地统, 夏 以建寅为人统也。”《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 夏 时正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 有扈氏 怠弃三正。’则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国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 王肃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为正。’然《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 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谓 夏 、 殷 、 周 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周礼·夏官·射人》:“乐以《貍首》,七节、三正。” 郑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损玄、黄。”词语解释:戊寅 拼音:wù yín
六十甲子第十五位。例如:自戊寅年。(此指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清·袁枚《祭妹文》词语解释:上寅 拼音:shàng yín
农历每月上旬之寅日。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等》:“又神麴法:以七月上寅日造,不得令鸡狗见及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校猎求初吉,先农卜上寅。” 唐 白居易 《咏家醖十韵》:“井泉王相资重九,麴糵精灵用上寅。”原注:“水用九月九日,麴用七月上寅。”词语解释:回寅
回到农历正月词语解释:八寅 拼音:bā yín
八方边远之地。 南朝 梁 沉约 《大壮舞歌》:“君临万国,遂抚八寅。”词语解释:推寅 拼音:tuī yín
钻研。《魏书·序纪·圣武帝》:“其迁徙策略,多出 宣 献 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