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寝门 拼音:qǐn mén
亦作“寑门”。 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最内之门曰寝门,即路门。后泛指内室之门。《仪礼·士丧礼》:“君使人弔,彻帷,主人迎于寝门外,见宾不哭。” 郑玄 注:“寝门,内门也。”《汉书·元后传》:“兄弟宗族所蒙不测,当杀身靡骨死輦轂下,不当以无益之故有离寑门之心。”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诗之一:“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而以寝门之侍疾,归狱纶扉;以道听之传闻,灭人门户,是诚何心哉!”词语解释:寝食 拼音:qǐn shí
睡觉和吃饭。亦用以泛指日常生活。《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謔。”《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在 桐庐 扎驻寨栅,又见折了 院小二 、 孟康 ,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此等造诣,非可言传,只宜多购 元 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化。”词语解释:寝兴 拼音:qǐn xīng
睡下和起床。泛指日夜或起居。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旧唐书·王承宗传》:“朕念此方,亦犹赤子,一物失所,寝兴靡寧。”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问万乘之寝兴,有怀捧日;司六宫之扃钥,无梦行云。” 清 顾炎武 《夏日》诗:“深居废寝兴,无计离人寰。”词语解释:寝饭 拼音:qǐn fàn
睡觉和吃饭。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词语解释:寝处 拼音:qǐn chǔ
(1).犹坐卧,息止。《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孔子家语·五仪》:“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宋 陈鹄 《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一:“公即弃官,逕归其家,筑草堂三间於家侧,日夜寝处其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惟一客 宫梦弼 , 陕 人,生平无所乞请。每至,輒经岁。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2).犹言食肉寝皮。《左传·昭公三年》:“ 子雅 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 和 击桌曰:‘曩年非姥怜赐一甌粥,更何得旋乡土!今欲得而寝处之。’”参见“ 寝皮食肉 ”。
词语解释:寝皮食肉 拼音:qǐn pí shí ròu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 勇立 《论排外不宜有形迹》:“排以形迹者不然,其对外也,深闭固拒,视若仇讎,苟为力之所能及,虽寝皮食肉,亦若不以为过。”
(2).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閒。”词语解释:寝庙 拼音:qǐn miào
(1).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 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2).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孔颖达 疏:“寝,人所处,庙神亦有寝,但此宜揔据人神,不应独言庙事,故以为人寝也。”《左传·襄公四年》:“经起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经言寝庙,多指宗庙言之,此寝庙则指人之寝室言之,寝室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词语解释:寝园 拼音:qǐn yuán
亦作“寑园”。 陵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诸庙寑园。” 唐 王维 《敕赐百官樱桃》诗:“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清史稿·高宗纪一》:“葬 端慧皇太子 於 朱华山 寝园。”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不急新政之振兴,惟事寝园之修补。”词语解释:寝衣 拼音:qǐn yī
(1).犹被子。《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何晏 集解:“今之被也。”《说文·衣部》:“被,寝衣,长一身有半。”
(2).睡衣。 巴金 《雨》六:“同时那个穿了寝衣躺在床上嚷着肚皮痛的 高志元 也闭了阔嘴。”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将挂了的寝衣除了给他。”词语解释:寝丘 拼音:qǐn qiū
春秋 时 楚 地名。在今 河南 固始 、 沉丘 两县之间,以贫瘠著称。《吕氏春秋·异宝》:“ 孙叔敖 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受无利地。 楚 越 之间,有 寝 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 人畏鬼而 越 人信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史记·滑稽列传》:“於是 庄王 谢 优孟 ,乃召 孙叔敖 子,封之 寝丘 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常以借喻贫瘠的土地。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事墓志》:“先尹分甘让肥,所自予者,皆 寝丘 之田。”词语解释:寝殿 拼音:qǐn diàn
(1).帝王的寝宫,卧室。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下:“帝披单衣亟行擒之,乃宫婢 雅娘 也,迴入寝殿, 萧妃 誚笑不知止。” 宋 无名氏 《剑侠传·田膨郎》:“ 唐文宗皇帝 尝宝白玉枕, 德宗 朝 于闐国 所贡,雕琢奇巧,盖希代之宝,置寝殿帐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七:“ 法善 道:‘玉笛何在?’ 玄宗 道:‘在寝殿中。’”
(2).宗庙中收藏祖先衣冠之殿堂。《清史稿·礼志五》:“古者庙前寝后,庙以祭饗,今前殿是,寝以藏衣冠,今中殿后殿是。兹所当议者,藏衣冠寝殿耳。应就中殿左建寝殿,祭饗仍在前殿。”参见“ 寝庙 ”。
(3).陵墓的正殿。《后汉书·祭祀志下》:“ 秦 始出寝,起于墓侧, 汉 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新唐书·虞世南传》:“ 尧 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寝殿、园邑,棺槨足以藏骨,衣衾足以朽肉。”
词语解释:寝庙 拼音:qǐn miào
(1).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 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2).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孔颖达 疏:“寝,人所处,庙神亦有寝,但此宜揔据人神,不应独言庙事,故以为人寝也。”《左传·襄公四年》:“经起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经言寝庙,多指宗庙言之,此寝庙则指人之寝室言之,寝室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词语解释:寝疾 拼音:qǐn jí
亦作“寑疾”。 卧病。《左传·昭公七年》:“寡君寝疾,於今三月矣。”《后汉书·董卓传》:“及 灵帝 寑疾,璽书拜 卓 为 并州 牧。”《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文帝 寝疾於 仁寿宫 ,夫人与太子 广 同侍疾。” 清 曾国藩 《唐确慎公墓志铭》:“时总督 陶文毅公 澍 寝疾,公代行使院政事。”词语解释:寝讹 拼音:qǐn é
《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后以“寝讹”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僕或歌咢。” 明 刘基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为之丰其草水,适其寝讹,去其瘯蠡,驱其豺狼,然后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清 王士禛 《戴嵩〈牛图〉》诗:“一头摩角一头齕,寝讹有态何其工。”词语解释:寝堂 拼音:qǐn táng
(1).帝王陵墓的正殿。《太平广记》卷三九六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刘曜》:“大霖雨,震 曜 ( 前赵 刘曜 )父墓门屋,大风飘散,发父寝堂于外垣五十餘步。”
(2).泛指房舍居室。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段成式》:“寺中弥勒殿, 齐公 寝堂也。” 明 唐顺之 《葛母传》:“已而从 容菴 徙於 扬 ,则又助 容菴 构新居。其经理视 凤阳 时尤勤,不踰时,而寝堂言言,遂如故家。”词语解释:寝息 拼音:qǐn xī
(1).停息;搁置。《后汉书·蔡邕传》:“是时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息。”《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恐真个查办出来,碍着海关大臣的情面,若有牵涉,觉得不好看,就把这事寝息不提。”
(2).睡卧休息。 晋 潘岳 《悼亡诗》:“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宋 王谠 《唐语林·容止》:“夏日中欲寝息,则顾军将令下帘。” 清 顾炎武 《子德李子闻余在难特走燕中告急诸友人复驰至济南省视于其行也作诗赠之》:“橐饘勤问遗,寝息共论评。”词语解释:寝卧 拼音:qǐn wò
睡眠息止。《庄子·天运》:“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芻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 苏端明 平生寝卧时,已就枕,则安然不復飜动,至於终夕。”词语解释:寝帐 拼音:qǐn zhàng
床上的帐幔。 唐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二:“泪痕霑寝帐,匀粉照金鞍。”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 田亲家翁 正於帐内,鼓趺酣眠。”词语解释:寝斋 拼音:qǐn zhāi
卧室。《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及 宣武 在 郢 ,此覡还都,乃见六龙俱在帝所寝斋,遂去 郢 之 雍 。”词语解释:寝膳 拼音:qǐn shàn
亦作“ 寝饍 ”。 寝食。 唐 李商隐 《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伏惟慎安寝膳,勉护兴居。”《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以灾异屡见,舍仗卫,如 天兴宫 。百官上表,劝復寝膳。”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伏望皇帝陛下,安和寝饍,惠养疲羸。”词语解释:寝室 拼音:qǐn shì
(1).犹宫室。《礼记·表记》:“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 郑玄 注:“诸侯受封乎天子,因国而国;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耳。”
(2).卧室。《后汉书·苏不韦传》:“ 不韦 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如此经月,遂得傍达 暠 之寝室,出其牀下。” 唐 唐暄 《还渭南感旧》诗之一:“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臺。” 巴金 《怀念萧珊》三:“有人劝我把她的骨灰安葬,我宁愿让骨灰盒放在我的寝室里,我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3).古代帝王宗庙中的后殿。宗庙中无东西厢之殿。《宋书·礼志三》:“府君迁主,宜在 宣皇帝 庙中。然今无寝室,宜变通而改筑。”《清史稿·礼志五》:“列祖、列宗,百世不祧,若建世室后殿旁,反嫌居 太祖 上。唯增寝室,则昭穆序矣。”参见“ 寝庙 ”。
词语解释:寝庙 拼音:qǐn miào
(1).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称寝庙。《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礼记·月令》:“寝庙毕备。” 郑玄 注:“凡庙,前曰庙,后曰寝。” 孔颖达 疏:“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为卑,故在后。但庙制有东西厢,有序墙,寝制唯室而已。故《释宫》云‘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是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先帝园陵寝庙,羣臣莫习。”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五世之庙,可以观怪, 禹 之铸鼎而为离鬽, 屈原 之观 楚 寝庙而作《天问》。”
(2).住宅和宗庙。有时亦泛指住宅。《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孔颖达 疏:“寝,人所处,庙神亦有寝,但此宜揔据人神,不应独言庙事,故以为人寝也。”《左传·襄公四年》:“经起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经言寝庙,多指宗庙言之,此寝庙则指人之寝室言之,寝室为人之所居,故鼠不敢穴。”词语解释:寝瘵 拼音:qǐn zhài
卧病。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峯。”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寝瘵倦文史,驾言从遨嬉。”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寝瘵 西湖 夕,含情絶塞烟。”词语解释:寝迹 拼音:qǐn jì
亦作“ 寝跡 ”。 隐藏行迹。指隐居。 晋 陶潜 《张长公》诗:“寝迹穷年,谁知斯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寝跡衡门下,邈兴世相絶。”词语解释:寝兵 拼音:qǐn bīng
息兵;停止战争。《管子·立政》:“寝兵之説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説胜,则士卒不战。”《史记·匈奴列传》:“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以安边民。” 明 张煌言 《放歌》:“藐孤军之屹立兮,呼癸呼庚;予悯此孑遗兮,遂息机而寝兵。” 梁启超 《春秋中国夷狄辨序》:“ 春秋 之治天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禁攻寝兵。”词语解释:寝床 拼音:qǐn chuáng
(1).躺卧在床上。 宋 晁补之 《朝奉郎致仕陈君墓志铭》:“少贫贱,刻意於学,夜不寝牀,置足水中以警寐。”
(2).睡觉用的床。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青草面着这么柔软的寝床,杨柳张着那么轻轻的罗帐,听着海水的睡歌,盖着温暖的阳光,他们真是安稳,睡得好象死人一样。”词语解释:寝寐 拼音:qǐn mèi
睡卧。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忽寝寐而梦想兮,魂若君之在傍。” 句道兴 本《搜神记》:“ 兰 即夜中梦见亡母语 兰 曰:‘新妇烧我面痛。’寝寐心惶。”词语解释:寝谋 拼音:qǐn móu
停止谋划;停止施行计划。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寝谋惭 汲黯 ,秉羽贵 孙敖 。”《新唐书·裴度传》:“臣闻 汲黯 在朝, 淮南 寝谋; 干木 处 魏 ,诸侯息兵。”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宁皇登位》:“ 襄阳 士人 陈应祥 ,阴连北方 邓州 叛党,欲杀守臣 张定叟 ,用縞素代皇帝为太上执丧,且举 襄 以顺北。适 寧皇 登极之詔甫三日而至, 陈 遂变色寝谋,旋为其党所诉。”词语解释:寝车 拼音:qǐn chē
火车的卧铺车厢。 丰村 《美丽》:“我们急忙吃完了面,去 小金 的寝车看了一下,又走到我的寝车来。”词语解释:寝事 拼音:qǐn shì
息事,完事。 熊秉坤 《武昌起义谈》:“秋七月,同营 雷震春 酗酒后失慎,几兴党狱,余以吓骗,代其缓颊,幸免,仅开除军籍五人寝事。”词语解释:寝格 拼音:qǐn gé
搁置;阻碍。《宋史·杜衍传》:“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积詔旨至十数,輒纳帝前。” 明 张居正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随该吏部题覆,欲各衙门皆立勘合文簿,事下各抚按官,皆明立程限,责令完报,然亦未闻有如期令而以实应者,甚者寝格如初。”词语解释:寝幌 拼音:qǐn huǎng
卧床的帐幔。 唐 杨衡 《他乡七夕》诗:“寝幌凝宵态,妆奩闭晓愁。”词语解释:寝湮 拼音:qǐn yān
逐渐湮没。寝,通“ 寖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而古迹寝湮,存者惟 南市 、 珠市 及旧院而已。”词语解释:寝宫 拼音:qǐn gōng
亦作“寑宫”。
(1).帝王的宫室。《吕氏春秋·用民》:“ 句践 试其民於寑宫,民争入水火。”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句践 亦试其士於寝宫之庭,赴火死者,不可胜数。”
(2).指陵寝,陵墓。 唐 白居易 《陵园妾》诗:“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和思皇后赵氏》:“以皇后褘衣于陵所寝宫招魂,置衣于魂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裕陵闻香》:“甫启地宫石门,闻有异香自隧道出,清芬可爱,如是者数日乃已。盖寝宫幽閟日久,山岳秀气所钟灵也。”
(3).帝王后妃的宴居之所。《红楼梦》第八三回:“走至 元妃 寝宫,只见奎壁辉煌,琉璃照耀。”
(4).泛指内室。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以寇之道,而据我寝宫,入我牀笫,亦未尝不可与我同化。”词语解释:寝寝 拼音:qǐn qǐn
渐渐,逐渐。寝,通“ 寖 ”。 清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自 唐 至 宋 ,胡族寝寝益猖獗,吾国民寝寝益柔懦, 南宋 诸儒虽大声疾呼,以復仇雪耻,号召天下,顾其学説之界画,国家与世界混茫而不可辨。”词语解释:寝宿 拼音:qǐn sù
睡卧宿息。《后汉书·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时惑众,诬污鬼神乎?”词语解释:寝苫 拼音:qǐn shān
见“ 寝苫枕块 ”。
词语解释:寝苫枕块 拼音:qǐn shān zhěn kuài
铺草苫,枕土块。古时居父母丧之礼。《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贾公彦 疏:“孝子寝卧之时,寝於苫以块枕头,必寝苫者,哀亲之在草;枕块者,哀亲之在土云。”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那蛾眉女流,秉心如水,寝苫枕块居亲制。”亦省作“ 寝苫 ”。《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乙亥,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宫於 兹寧宫 。上居倚庐,席地寝苫。” 章炳麟 《读郭象论嵇绍文》:“ 崑山 顾君 论 嵇绍 ,以为 晋 非其君,倍父而求肉食, 荡阴 之死,不足以自盖。乌虖!寝苫之痛虽故,为君臣何有也。”词语解释:寝所 拼音:qǐn suǒ
犹寝室,住所。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子夜前三刻,即到 魏郡 ,凡歷数门,遂及寝所。”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及临 知白 寝所,见其敝毡縑被帐帟质素,嗟美久之。”词语解释:寝衰 拼音:qǐn shuāi
逐渐衰减。寝,通“ 寖 ”。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三:“初,举人居乡,必以文卷投贄先进,自糊名后,其礼寝衰。”词语解释:寝陋 拼音:qǐn lòu
亦作“寑陋”。 容貌丑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伾 以侍书幸,寝陋, 吴 语,上所褻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丁稜 ﹞口訥,貌寝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桂舟公 古学古貌,与世少可,居常以寑陋期期自恨,而脩读述作,至老不衰。”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二:“历史上往往不乏容貌寝陋的伟大人物。”词语解释:寝陵 拼音:qǐn líng
帝王的陵墓。 明 唐顺之 《工部侍郎顾璘诰辞》:“朕祇承二圣,懋建寝陵,虽徙邑置园,已扩藩维之旧,而丰碑大隧,未崇无上之规,义取必诚。”词语解释:寝远 拼音:qǐn yuǎn
久远。寝,通“ 寖 ”。《太平广记》卷四七九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老蛛》:“ 泰岳 之麓有 岱岳观 ,楼殿咸古制,年代寝远。”词语解释:寝石 拼音:qǐn shí
卧石,横躺着的石头。《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楚 熊渠子 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没金鎩羽。下视,知其石也。”后亦为典。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我 勾践 被 吴 围住,困居此山,心魂不寧,手足无措,见寝石以为虎,认草木而皆兵。”词语解释:寝罢 拼音:qǐn bà
废除;停止。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今採於边人,而成末议,固不敢望其必行,在朝庭以众论参之,,择其可否。如无所取,乞赐寝罢。”《宣和遗事》前集:“欲望圣慈,允臣所奏,将 王安石 新命寝罢。” 明 文徵明 《与郡守肃斋王公书》:“欲望明公转达此情,得赐寝罢,实出至幸也。”词语解释:寝默 拼音:qǐn mò
亦作“ 寝嘿 ”。 止而不言,沉默。《后汉书·王允传》:“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后汉书·袁安传》:“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旧唐书·李景俭传》:“当贼 注 ( 郑注 )挟邪之辰,群公结舌而寝默。” 宋 朱熹 《与陈丞相书》:“欲復求祠官,几得斗升之禄,以共水菽之养,则又以待次尚远,惧有贪躁之嫌,是以因仍寝嘿,以至于今。”词语解释:寝废 拼音:qǐn fèi
停止;废弃;废除。《隋书·天文志上》:“至 大业 三年,勑诸郡测影,而 焯 寻卒,事遂寝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然自 丘明 之后,迄于 魏 灭,年将千祀,其书寝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 何权 为备御,武备渐弛,边防寝废,遂退地数十餘里,山上立碑为界。”词语解释:寝兽 拼音:qǐn shòu
卧兽。 唐 韩愈 《南山诗》:“或覆若曝鳖,或頽若寝兽。”词语解释:寝伏 拼音:qǐn fú
(1).卧伏。《隋书·天文志上》:“昔 蔡邕 自朔方上书曰:‘以八尺之仪,度知天地之象,古有其器,而无其书。常欲寝伏仪下,案度成数,而为立説。’”
(2).息,灭。词语解释:寝丘之志 拼音:qǐn qiū zhī zhì
相传 楚 令尹 孙叔敖 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 楚 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 寝丘 ,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既秉辞 梁 之分,又怀 寝丘 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参见“ 寝丘 ”。
词语解释:寝丘 拼音:qǐn qiū
春秋 时 楚 地名。在今 河南 固始 、 沉丘 两县之间,以贫瘠著称。《吕氏春秋·异宝》:“ 孙叔敖 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受无利地。 楚 越 之间,有 寝 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 人畏鬼而 越 人信禨,可长有者唯此也。’”《史记·滑稽列传》:“於是 庄王 谢 优孟 ,乃召 孙叔敖 子,封之 寝丘 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常以借喻贫瘠的土地。 清 钱谦益 《漳浦刘府事墓志》:“先尹分甘让肥,所自予者,皆 寝丘 之田。”词语解释:寝关曝纩 拼音:qǐn guān pù kuàng
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纊,不得须臾寧。” 高诱 注:“寝,谓卧关上之不安。纊,茧也;曝茧,蛹动摇不休,死乃止也。”词语解释:寝停 拼音:qǐn tíng
犹言停罢。免职。《旧唐书·令狐楚传》:“此名已闻於日下,不必更立碑颂,乞赐寝停。” 宋 欧阳修 《辞直除知制诰状》:“伏望圣慈,悯臣愚訥,直降恩命,特赐寝停。”词语解释:寝免 拼音:qǐn miǎn
罢免;免去。 宋 叶适 《辞免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状》:“伏乞俯谅微诚,特赐敷奏,寝免 华文阁 待制恩命,只以本官依旧宫观。”词语解释:寝兕 拼音:qǐn sì
卧着的独角犀。常画于帝王车轮上以壮威。《荀子·礼论》:“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词语解释:寝侻 拼音:qǐn tuì
丑陋。《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欧阳询 ﹞貌寝侻,敏悟絶人。”词语解释:寝不安席 拼音:qǐn bù ān xí
睡觉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 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国兵新破,王寝不安席。”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此臣所以食不甘味,而寝不安席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词语解释:寝不成寐 拼音:qǐn bù chéng mèi
见“ 寝不聊寐 ”。
词语解释:寝不聊寐 拼音:qǐn bù liáo mèi
亦作“ 寝不成寐 ”。 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或人且安得久悍若此!故三表已諭,五饵既明,则 匈奴 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左视右视,以为尽仇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玄德 饮膳毕,即宿於草堂之侧。 玄德 因思 水镜 之言,寝不成寐。”词语解释:寝不聊寐 拼音:qǐn bù liáo mèi
亦作“ 寝不成寐 ”。 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或人且安得久悍若此!故三表已諭,五饵既明,则 匈奴 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左视右视,以为尽仇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玄德 饮膳毕,即宿於草堂之侧。 玄德 因思 水镜 之言,寝不成寐。”词语解释:寝荐 拼音:qǐn jiàn
犹家祭。古代庶人无宗庙,祭祀在寝室行礼;祭物无牲,谓之荐。 明 方孝孺 《祭童伯礼》:“贵为公卿,寝荐豆籩。”参阅《礼记·王制》“庶人祭于寝” 唐 孔颖达 疏。词语解释:寝阙 拼音:qǐn quē
陵墓。 清 姚鼐 《九月八日谒明孝陵》诗:“安知 明 祖宅,毁塔迁 誌公 。何怪三百年,寝闕生蒿蓬。”词语解释:寝顿 拼音:qǐn dùn
衰颓;废止。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至於 战国 ,王道陵迟,风雅寝顿,於是贤人失志,词赋作焉。”《宋书·谢庄传》:“又选官裁病,即嗟誚满道,人之四体,会盈有虚,旬日之间,便至怨詈,况实有假託,不由寝顿者邪。”《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顷者 淮 徐 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祠典寝顿,礼章殄灭。”词语解释:寝藏 拼音:qǐn cáng
匿伏;隐藏。 汉 王充 《论衡·佚文》:“﹝佚文﹞当传於 汉 ,寝藏墙壁之中。 恭王 闓之,圣王感动弦歌之象。”词语解释:寝容 拼音:qǐn róng
容貌丑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乃使相国 范蠡 进曰:‘ 越王 勾践 窃有二遗女, 越国 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 蠡 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箒之用。’”词语解释:寝遏 拼音:qǐn è
亦作“寑遏”。 搁置;阻止。《后汉书·种暠传》:“时所遣八使光禄大夫 杜乔 、 周举 等,多所纠奏,而大将军 梁冀 及诸宦官互为请救,事皆被寑遏。”《资治通鉴·汉顺帝汉安元年》:“八使所劾奏,多 梁冀 及宦官亲党;互为请救,事皆寝遏。” 胡三省 注:“寝者,已御其奏,寝而不行。遏者,其奏未达,遏而不上。”词语解释:寝閤
见“ 寝阁 ”。
词语解释:寝阁 拼音:qǐn gé
(1).古代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崇政殿 宿卫士作乱於殿前,杀伤四人,取準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閤在何处?’宫人不对,杀人。”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陛下比者寝閤之命,圣断已坚,咸谓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
(2).搁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顷 江 南岁饥,贷种粮数十万斛,且屡经寝阁,而转运司督索不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词语解释:寝具 拼音:qǐn jù
睡觉用的东西。 汉 司马相如 《美人赋》:“於是寝具既设,服玩珍奇。”词语解释:寝饿 拼音:qǐn è
谓越来越饿,饿极。寝,通“ 寖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文公 出亡, 箕郑 挈壶餐而从,迷而失道,与公相失,飢而道泣,寝饿而不敢食。”词语解释:寝馈 拼音:qǐn kuì
(1).寝食;吃住。 清 龚自珍 《跋宋拓兰亭定武本》:“合以 子敬 《洛神》,两本并庋并临,终身弗离,王侯可让也,寝馈可废也。”《清史稿·兵志十一》:“在事诸人,寝馈於刀锯汤火之侧,出入於硝磺毒物之间,积数年之辛苦,乃克有此成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为着一个未来的小小的生命寝馈不安。”
(2).谓时刻在其中。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海上新乐府》:“乐府之体,宜以藏锋露颖之笔,摹入深出显之思,其音节长短,句调转换,纯是天然。非寝馈十年,不能语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而究其( 庄棫 )得力处,则发源於《国风》《小雅》,胎息於 淮海 、 大晟 ,而寝馈於 碧山 也。”词语解释:寝食不安 拼音:qǐn shí bù ān
睡觉和吃饭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兄飘零岁餘,严亲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在未得到最后结果以前,就惶惶不可终日,弄到寝食不安,形容枯瘦。”词语解释:寝衾 拼音:qǐn qīn
泛指睡眠所用之衣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彼妻所穿之鞋,乃妇人寝衾中物。”词语解释:寝睡 拼音:qǐn shuì
睡卧。《魏书·祖莹传》:“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词语解释:寝皮食肉 拼音:qǐn pí shí ròu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 清 洪昇 《长生殿·骂贼》:“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 勇立 《论排外不宜有形迹》:“排以形迹者不然,其对外也,深闭固拒,视若仇讎,苟为力之所能及,虽寝皮食肉,亦若不以为过。”
(2).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寝皮食肉男儿事,未分书生袖手閒。”词语解释:寝小 拼音:qǐn xiǎo
丑陋矮小。《梁书·王筠传》:“ 筠 状貌寝小,长不满六尺。”词语解释:寝冤 拼音:qǐn yuān
犹沉冤。积久未报的冤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女子前诉曰:‘妾夫为 涪 令之官,过宿此亭,为亭长所杀。’ 少林 曰:‘当为理寝寃,勿復害良善也。’”词语解释:寝阁 拼音:qǐn gé
(1).古代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崇政殿 宿卫士作乱於殿前,杀伤四人,取準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閤在何处?’宫人不对,杀人。”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陛下比者寝閤之命,圣断已坚,咸谓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
(2).搁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顷 江 南岁饥,贷种粮数十万斛,且屡经寝阁,而转运司督索不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词语解释:寝嘿 拼音:qǐn hēi
见“ 寝默 ”。
词语解释:寝默 拼音:qǐn mò
亦作“ 寝嘿 ”。 止而不言,沉默。《后汉书·王允传》:“臣等备位宰相,不敢寝默。”《后汉书·袁安传》:“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旧唐书·李景俭传》:“当贼 注 ( 郑注 )挟邪之辰,群公结舌而寝默。” 宋 朱熹 《与陈丞相书》:“欲復求祠官,几得斗升之禄,以共水菽之养,则又以待次尚远,惧有贪躁之嫌,是以因仍寝嘿,以至于今。”词语解释:寝幄 拼音:qǐn wò
卧室内的帷帐。借指卧室。 宋 王巩 《闻见近录》:“上遣御药院供奉官 高居简 就第,召 张文定 至寝幄。”词语解释:寝坏 拼音:qǐn huài
亦作“寑坏”。 逐渐废弃;逐渐败坏。《后汉书·李固传》:“刑罚不能復禁,化导以之寑坏。”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盖 唐 之敝,自 天宝 以后,纪纲寝坏,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或受赂丑詆朝绅,或设局骗胁民庶,风俗寝坏。”词语解释:寝合 拼音:qǐn hé
见“ 寝阁 ”。
词语解释:寝阁 拼音:qǐn gé
(1).古代帝王日常处理政事的便殿。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崇政殿 宿卫士作乱於殿前,杀伤四人,取準备救火长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宫人,问:‘寝閤在何处?’宫人不对,杀人。” 宋 岳飞 《奏乞本军进讨刘豫札子》:“陛下比者寝閤之命,圣断已坚,咸谓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决策北向?”
(2).搁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顷 江 南岁饥,贷种粮数十万斛,且屡经寝阁,而转运司督索不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断,吏受賕而寝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外省军报,及廷臣奏疏寝阁者,闻中宫一言,未尝不立即省览。”词语解释:寝席之戏 拼音:qǐn xí zhī xì
指夫妻间的玩笑。《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蔡 女为 桓公 妻, 桓公 与之乘舟,夫人荡舟, 桓公 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 桓公 大怒,将伐 蔡 , 仲父 諫曰:‘夫以寝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词语解释:寝座 拼音:qǐn zuò
犹卧榻。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少君》:“ 齐桓公 常设此器於寝座。”词语解释:寝弱 拼音:qǐn ruò
逐渐衰落。寝,通“ 寖 ”。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而剽窃成风,万口一响,诗道寝弱。”词语解释:寝弭 拼音:qǐn mǐ
平息;消除。《明史·姜曰广传》:“前见文武交竞,既慙无术调和;近睹逆案忽翻,又愧不能寝弭。”词语解释:寝想 拼音:qǐn xiǎng
夜卧思念。《淮南子·道应训》:“ 尹需 学御三年而无得,私自苦痛,常寝想之,中夜梦受秋驾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