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愿去声 [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lùn,名词][tùn][pèn][急赴][详注3]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注3:敦 通作顿。《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疏》诗卫风氓篇,至于顿丘,是也。 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注》敦,音顿。《史记·历书注》困敦,混沌也。 又《庄子·列御寇》敦杖蹙之。《音义》敦,音顿。司马云:竖也。
末字词组
方寸肤寸丹寸京八寸火寸没分寸头寸 
一寸分寸节节寸寸二尺四寸烂斑三寸积铢累寸守寸 
三寸径寸量尺寸廉寸市寸英寸眉寸 
寸寸铢寸赤寸扶寸没丝也有寸言身寸  
尺寸运寸兼寸打蛇打七寸没方寸环寸  

词语解释: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 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 秦 璽方寸耳。”
(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参见“ 方寸乱 ”。
词语解释:方寸心  拼音:fāng cùn xīn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词语解释:方寸乱  拼音:fāng cùn luàn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词语解释:一寸  拼音:yī cùn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词语解释:一寸阴  拼音:yī cùn yīn
比喻短暂的时间。 宋 苏轼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诗之一:“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参见“ 寸阴 ”。
词语解释:三寸  拼音:sān cùn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词语解释:寸寸  拼音:cùn cùn
(1).一寸一寸地。 汉 枚乘 《谏吴王书》:“夫銖銖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 宋 苏轼 《杂说》:“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銍艾,相寻於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2).每段,每截。《晋书·郄超传》:“ 超 取视,寸寸毁裂。”
(3).犹言渐渐。 唐太宗 《赋得白日半西山》诗:“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唐 白居易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诗:“鬢髮茎茎白,光阴寸寸流。”
词语解释:尺寸  拼音:chǐ cùn
(1).尺和寸,指量具。《管子·形势解》:“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商君书·修权》:“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尺》:“尺寸之长短,一代长於一代,若以今之裁衣尺较工部尺,则又盈一寸许矣。”
(2).形容事物些许、细小或低微。《孟子·告子上》:“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汉书·孔光传》:“臣以朽材,前比歷位典大职,卒无尺寸之效,幸免罪诛,全保首领。” 宋 欧阳修 《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报国愧无功尺寸,归田仍值岁丰穰。” 明 李东阳 《与刘方伯书》:“虽官阶不过尺寸,而事权之重轻,藩地之邇远,有大不同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乌鲁木齐关帝祠 有马……每至塑望祭神,必昧爽先立祠门外,屹如泥朔,所立之地,不失尺寸。”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虽然通译的才能或者不足,然而始终有尺寸的功效。”
(3).指些少或微小的事物。如土地、才能、功劳、距离等。《史记·项羽本纪论》:“然 羽 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魏书·彭城王勰传》:“今遭圣化,正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生死分张,乞还 江 外,以申德泽。” 宋 岳飞 《辞少保第五札子》:“臣方将策駑礪钝,冀效尺寸以报陛下天地生成之德。”《水浒传》第九五回:“﹝ 郁保四 ﹞紧紧跟随 宋先锋 ,不离尺寸。”
(4).法规;标准。《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善建》:“我身者,彼身之尺寸也;我家者,彼家之权衡也。”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窃以求士之道,古难其全……欲求规矩尺寸之士,则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为。” 明 何景明 《与何粹夫书》:“畧於章句之末,而超於尺寸之外。”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其实这根尺最公平,最合理。起码的尺寸是看你肯不肯为人民做点事。”
(5).分寸,指适当的限度或程度。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乡下人急了,不会拿着尺寸说话,她抖着底儿把最粗野的骂出来。”
(6).指高低、长短、大小等。 唐 高墉 《龙华寺窣堵波塔铭》:“天虽高兮,尺寸可知。” 宋 曾巩 《山水屏》诗:“秋刀剪新屏,尺寸随折曲。” 冰心 《南归》:“所以这次我对于母亲寿衣的材料、颜色、式样、尺寸,都不厌其详的叮咛嘱咐了。”
(7).指尺脉和寸脉。《灵枢经·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
词语解释:肤寸  拼音:fū cùn
(1).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肤寸而合。” 何休 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
(2).借指下雨前逐渐集合的云气。 晋 张协 《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唐 王昌龄 《悲哉行》:“长云数千里,倐忽还肤寸。”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 清 郑廷旸 《天香·淡巴菰和樊榭》词:“縈雾难分,撩云不定,也同肤寸俄泛。”参见“ 肤寸而合 ”。
(3).比喻极小或极少。《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齐 人伐 楚 ,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 齐 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清 刘銮 《五石瓠·盆景》:“今人以盆盎閒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鱼虫,概称盆景。”
词语解释:肤寸而合  拼音:fū cùn ér hé
谓(云气)逐渐集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阮福 《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涧盈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愿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风召云,肤寸而合。”亦省作“ 肤合 ”。 汉 蔡邕 《九疑山碑》:“巖巖 九疑 ,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 《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兮,云肤合而仰浮。”
词语解释:分寸  拼音:fēn cùn
(1).一分一寸。比喻微小。《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重非诸侯也,而奉我四马百人之食。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毁之以为之也。” 唐 韩愈 《孔君墓志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二:“僕守一官,无分寸补世教,近髮有白者而已。”
(2).短暂的时间。《北史·高允传》:“ 允 闻之,谓著作郎 宗钦 曰:‘ 閔湛 所营,分寸之间,恐为 崔 门万世之祸,吾徒无类矣。’未几而难作。” 李大钊 《青春》:“其他风骚雅士,或秉烛夜游;勤事劳人,或重惜分寸。”
(3).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横死眼,不识好人,招祸口,不知分寸。”《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你我向来相怜相爱,相敬如宾,就説闺房之中甚於画眉,也要有个分寸。”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他似乎怕伤她的心,很注意讲话的分寸。”
词语解释:径寸  拼音:jìng cùn
(1).径长一寸。常用以形容圆形物之细小。 汉 张衡 《南都赋》:“酒则九醖甘醴,十旬兼清,醪敷径寸,浮蚁若蓱。”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鬱鬱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2).指径寸之木。比喻微才,小才。含有自谦意。 宋 苏轼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再和》:“谁惜异材蒙径寸,自惭枯枿借凌霄。”
词语解释:铢寸  拼音:zhū cùn
一铢一寸。比喻微小。 宋 欧阳修 《崇文总目叙释·刑法》:“故法家之説,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銖寸轻重出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曾左二相封侯》:“虽前后事隔十年,而评量犹不爽銖寸若此,此其所以成中兴之业歟!”
词语解释:运寸  拼音:yùn cùn
指直径一寸。《庄子·山木》:“ 庄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运寸,可回一寸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庄子》:“ 司马 以运为转运之运,非也。运寸与广七尺,相对为文,广为横,则运为从也。目大运寸,犹言目大径寸耳。”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诡习》:“﹝ 王固 ﹞遂诣 曾 ( 曾叔政 )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规纔运寸。” 唐 元稹 《奉和权相公行次临阙驿逢郑仆射相公归朝俄顷分途因以奉赠诗十四韵》:“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
词语解释:丹寸  拼音:dān cùn
赤诚的心。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拜妾为 南平王 妃,奉命震慙,有灼丹寸。”
词语解释:节节寸寸  拼音:jié jié cùn cùn
形容相隔极短,紧相连接。 清 张岱 《陶庵梦忆·西湖香市》:“至香市,则殿中边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棚,棚外又摊,节节寸寸。”
词语解释:量尺寸  拼音:liáng chǐ cùn
测定长短。例如:来到家里为你量尺寸以手工裁制法国式女内衣。
词语解释:赤寸  拼音:chì cùn
尺寸。指微少的数量。赤,通“ 尺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某所以涉鲸波万里,本希赤寸赏,不谓遽持千金之躯而葬於鱼鳖之腹!”
词语解释:兼寸  拼音:jiān cùn
谓超过一寸。 晋 左思 《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
词语解释:京八寸  拼音:jīng bā cùn
流行于 北京 的一种长约八寸的旱烟袋管。《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 奎官 ﹞又在怀里掏出一桿‘京八寸’,装上兰花烟,自己抽着了,从嘴里掏出来,递给 贾大少爷 抽。” 沉从文 《菜园》:“在儿子印象中只记得父亲是一个手持‘京八寸’人物。”
词语解释:二尺四寸  拼音:èr chǐ sì cùn
汉 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唐 、 虞 、 夏 、 殷 ,同载在二尺四寸,儒者推读,朝夕讲习。”
词语解释:廉寸  拼音:lián cùn
犹方寸。言其小。 唐 王起 《汉武帝游昆明池见鱼衔珠赋》:“由是儼天仪,俯洪池……然后得廉寸之彩,失圆折之规,则皎皎驹来,自掩白狼之美;翩翩鵻至,徒称赤雀之奇。”
词语解释:扶寸  拼音:fú cùn
古代长度单位,铺四指为扶,一指为寸。形容甚小。《韩非子·扬权》:“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尚书大传》卷二:“五岳皆触石而出云,扶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扶寸肴脩,味踰方丈。”
词语解释:打蛇打七寸  拼音:dǎ shé dǎ qī cùn
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易于制胜。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打蛇打在七寸》:“蛇有七寸,在头之下,腹之上,覷得清,击得重,制其要害之处,得之矣……此虽谚语,实寓兵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纔妙。”《红旗飘飘·背起工厂打游击》:“副厂长 张和生 作了具体布置:‘打蛇要打七寸,眉毛胡子不能一把抓……’”
词语解释:火寸  拼音:huǒ cùn
引火用的蘸有硫磺的木片。犹今之火柴。 宋 陶穀 《清异录·火寸》:“夜中有急,苦於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词语解释:烂斑三寸  拼音:làn bān sān cùn
称妙舌或利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词语解释:市寸  拼音:shì cùn
市制长度单位。一市寸等于一市尺的十分之一。通称寸。
词语解释:没丝也有寸  拼音:méi sī yě yǒu cùn
谓多少有些关系。丝、寸都是小的计量单位。《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大姐姐也説的是,你又买了他房子,又娶他老婆。当初又与他汉子相交。既做朋友,没丝也有寸,教官儿也看乔了。”
词语解释:没方寸  拼音:méi fāng cùn
没心。指没有良心。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你骗财真絶伦,有胸没方寸,只图第一遭,不顾后来对问也。”
词语解释:没分寸  拼音:méi fēn cùn
(1).犹言没有定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为他是东林党,復社羣,曾将 魏 崔 门户分。 小阮 思报前仇, 老马 没分寸。”
(2).谓说话或作事超过了适当限度。如:他说这个话没分寸。
词语解释:积铢累寸  拼音:jī zhū lěi cùn
谓积聚不遗细小。 何刚德 《客座偶谈》卷四:“我寒士就馆,馆穀所入,书院膏伙所入,今之学堂薪水收入,如有盈餘,积銖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词语解释:英寸  拼音:yīng cùn
简作“吋”。 英 美 制长度单位。1英寸合2.54厘米,合0.762市寸。
词语解释:言身寸  拼音:yán shēn cùn
“谢”字的隐语。《儒林外史》第三二回:“鬍子老官,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
词语解释:环寸  拼音:huán cùn
谓圆周直径一寸。比喻细小。《战国策·赵策三》:“人有置係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
词语解释:头寸  拼音:tóu cùn
(1).方言。尺寸。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我的拜年》:“特为定制了一顶小头寸的暖帽。”
(2).方言。指合适的人。《海上花列传》第二一回:“总寻着仔头寸来浪哉,想叫别人,阿晓得?”
(3).方言。指实际情况。 茅盾 《夏夜一点钟》:“《大全》毕竟有用。这一番话正是配着她的头寸定做的。”
(4).方言。比喻身分、地位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四:“ 冯永祥 不肯爽爽快快讲, 徐义德 知道 梅佐贤 头寸不够。”
(5).指银行、钱庄等所拥有的款项。 茅盾 《多角关系》五:“东家惟恐缺了头寸,那时叫天不应,岂不是要做了第二个裕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今天厂里需要点头寸,想到银行里取一亿元。”
(6).指银根。如银根松也说头寸松,银根紧也说头寸紧。
词语解释:守寸  拼音:shǒu cùn
道教谓两眉之间的部位为守寸。《黄庭内景经·灵台》“洞户紫极灵门户” 唐 梁丘子 注引《大洞经》:“两眉直上却入三分为守寸。”
词语解释:眉寸  拼音:méi cùn
双眉之间。 清 沉尔燝 《生查子·残桂》词:“一种惜花心,底事縈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