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尚可 拼音:shàng kě
合格的,能通过检查的词语解释:尚书 拼音: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词语解释:尚存 拼音:shàng cún
现在还存在。例如:办事处的遗迹尚存。词语解释:尚友 拼音:shàng yǒu
(1).上与古人为友。《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归去来馆》诗:“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满洲二理学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虽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
(2).指与高于己者交游。 明 李贽 《覆耿中丞书》:“僕尚友四方,愿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词语解释:尚自 拼音:shàng zì
犹自;尚且。《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弟子尚自如斯。”《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水浒传》第二回:“他尚自输了,你如何拚得他过?”词语解释:尚尔 拼音:shàng ěr
(1).仍然。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土番 之酋长尚尔骄悍, 哈密 之城印犹未归。”
(2).尚且如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对神尚尔,对人可知。”词语解释:尚父 拼音:shàng fǔ
亦作“ 尚甫 ”。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词语解释:尚方 拼音:shàng fāng
(1).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秦 置,属少府。 汉 末分中、左、右三尚方。 唐 称“尚署”。 元 惟置中尚监。 明 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马贞 索隐:“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故云工官尚方。”《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於赫 有魏 ,作 汉 藩辅……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昔忝近任,并得赐玦。尚方耆老,颇识旧物。名其符采,必得处所。”
(2).尚方多以役徒服劳作,因以为系罪囚之所。《宋书·恩倖传·戴法兴》:“上大怒,赐 敬 死,繫 明宝 尚方。”《梁书·良吏传·孙谦》:“ 永明 初,为冠军长史、 江夏 太守,坐被代輒去郡,繫尚方。”《隋书·高励传》:“高方役徒,积骸千数;疆埸防守,长戍三年。”
(3).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饴饧》:“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用者名‘一窝丝’,或流传后代,不可知也。” 清 吴伟业 《织妇词》:“少时织綺贡尚方,官家曾给千金直。”
(4).谓掌管方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廝 征伯侨 而役 羡门 兮,属 岐伯 使尚方。”《汉书·郊祀志上》“ 欒大 , 胶东 宫人……已而为 胶东王 尚方。” 颜师古 注:“主方药。”
(5).见“ 尚方剑 ”。
(6).复姓。 汉 有 长陵 大姓 尚方禁 。参阅《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尚方剑 拼音:shàng fāng jiàn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词语解释:尚书郎 拼音:shàng shū láng
官名。 东汉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 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明 黎民表 《紫荆关》诗:“ 金城 谁献议,老作尚书郎。”词语解释:尚白 拼音:shàng bái
(1).崇尚白色。《礼记·檀弓上》:“ 殷 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白马),牲用白。” 清 王士禛 《陇蜀馀闻》:“ 汉中 风俗尚白,男子妇女皆以白布裹头,或用黄绢而加白帕其上。其人谓为 诸葛武侯 带孝,后遂不除。” 康白情 《鸭绿江以东》诗:“江之东是尚白的,却也有些种药的在这里穿着蓝褂儿。”
(2).依然白色。《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 时 丁 、 傅 、 董贤 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 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客嘲 扬子 曰……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绕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颜师古 注:“玄,黑色也。言 雄 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后以“尚白”喻功名无所成就。词语解释:尚远 拼音:shàng yuǎn
久远。 汉 王充 《论衡·福虚》:“ 缠子 称墨家右鬼神,是引 秦穆公 有明德,上帝赐之十九年。 董子 难以 尧 舜 不赐年, 桀 紂 不夭死。 尧 、 舜 、 桀 、 紂 犹为尚远,且近难以 秦穆公 晋文公 。”词语解释:尚平 拼音:shàng píng
指 东汉 尚长 。 尚长 字 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 尚平 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 尚平 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参见“ 尚子 ”。
词语解释:尚子 拼音:shàng z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词语解释:尚论 拼音:shàng lùn
向上追论。《孟子·万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第一章:“始知禀鲁钝之资,挟鄙陋之学,而欲尚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於三百年之前,诚太不自量矣。”词语解释:尚犹 拼音:shàng yóu
亦作“ 尚猷 ”。 犹,还。尚、犹同义并列。《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髮,则罔所愆。”《汉书·李寻传》“悔过自责,思惟黄髮” 颜师古 注引《秦誓》作“尚犹”。《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汉书·礼乐志》:“其遗风餘烈,尚犹不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你把笔尚犹力弱,伊言欲退干戈。” 清 恽敬 《释蟪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词语解释:尚同 拼音:shàng tóng
(1). 墨子 的政治思想。谓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主张地位居下者逐层服从居上者,如家君服从国君、国君服从天子,从而达到“一同天下之议”的治世。《墨子·尚同中》:“﹝里长﹞率其里之万民,以尚同乎乡长。曰,凡里之万民,皆尚同乎乡长,而不敢下比。”《墨子·尚同中》:“﹝乡长﹞有率其乡万民,以尚同乎国君。曰,凡乡之万民,皆上同乎国君,而不敢下比。”
(2).谓混同于流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九:“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党》:“﹝士大夫﹞以慷慨直言为卖直,以清修自好为不情,流弊之极,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词语解释:尚子 拼音:shàng z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词语解释:尚书履 拼音:shàng shū lǚ
《汉书·郑崇传》:“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唐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诗:“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词语解释:尚齿 拼音:shàng chǐ
尊崇年长者。《礼记·祭义》:“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 郑玄 注:“同爵尚齿,老者在上也。”《庄子·天道》:“宗庙尚亲,朝廷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与折支全俸状》:“其文资未有朝散阶者,仍乞就加,庶明尚齿之思。”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但 唐 究竟是做过内阁总理的人,无论是尚齿尚爵,安在 徐 的前头是没有多么大的问题的。”词语解释:尚絅
穿锦衣时加上罩袍,以使华美不显耀于外词语解释:尚古 拼音:shàng gǔ
(1).上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吕不韦 者, 秦 庄襄王 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 六国 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
(2).崇尚古制,推崇古道。《新唐书·文艺传中·萧颖士》:“ 颖士 数称 班彪 、 皇甫謐 ……能尚古。”词语解释:尚好 拼音:shàng hǎo
稍高于一般的;过得去的词语解释:尚文 拼音:shàng wén
(1).崇尚文治。 晋 戴邈 《上表请立学校》:“夫治世尚文,遭乱尚武。文武递用,长久之道。”
(2).通行以书面文字来表达意思。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逮 汉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时无专对。运筹画策,自具於章表;献可替否,总归於笔札。”词语解释:尚且 拼音:shàng qiě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 唐 骆宾王 《与程将军书》:“君侯怀 管 乐 之材,当 卫 霍 之任……尚且屈公侯之尊,伸管库之士,若下僕者,天地无一用芻狗耳。”《水浒传》第六三回:“太守便禀 梁中书 道:‘ 梁山泊 这一伙,朝廷几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况我这里一郡之力?’” 明 梅衡湘 《答李贽书》:“自古英雄豪杰欲建一功,立一节,尚且屈耻忍辱以就其事,况欲成此一段大事耶!”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词语解释:尚行 拼音:shàng xíng
崇尚品行。《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词语解释:尚衣
古官名。掌管帝王衣服词语解释:尚然 拼音:shàng rán
(1).犹然;尚且。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把笔尚然腕劳,怎敢手持钢刀杀人。” 清 王夫之 《丙寅岁寄弟侄》:“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陵弱者,何况自己骨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你尚然不知我的心哩。”
(2).仍然。《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话説 南宋 建炎 四年……此时 七闽 之地,尚然全盛。”
(3).尚且如此。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 豫 私计:‘侍郎尚然,尚书于公当何如?’”
(4).仍然如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阉幼童》:“岂 闽中 为 唐 宋 中官窟宅,至今尚然?”词语解释:尚志 拼音:shàng zhì
高尚其志;崇尚志节。《孟子·尽心上》:“ 王子垫 问曰:‘士何事?’ 孟子 曰:‘尚志。’” 朱熹 集注:“尚,高尚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士既未得行公卿大夫之道,又不当为农工商贾之业,则高尚其志而已。”《庄子·刻意》:“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成玄英 疏:“贤人君子,高尚志节,不屈於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卿但勉为尚志之士,无自暴弃。”词语解释:尚主 拼音:shàng zhǔ
娶公主为妻。因尊帝王之女,不敢言娶,故云。尚,承奉、奉事或仰攀之意。《史记·外戚世家》:“是时 平阳主 寡居,当用列侯尚主。” 唐 权德舆 《古乐府》:“身年二八壻侍中,幼妹承恩兄尚主。” 宋 司马光 《论李玮知卫州状》:“陛下始者追念 章懿太后 ,选 瑋 使之尚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安大业 ……世家争婚之。母梦曰:‘儿当尚主。’信之。”词语解释:尚食 拼音:shàng shí
(1).官名。掌帝王膳食。 秦 始置。 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 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 隋 改为奉御。 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 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 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 清 周容 《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2).指司尚食之事。词语解释:尚武 拼音:shàng wǔ
崇尚勇武或武事。《诗·谷风·鼓钟》“以雅以南” 汉 郑玄 笺:“雅,万舞也。 周 乐尚武,故谓万舞为雅。”《世说新语·黜免》“ 桓宣武 既废太宰父子”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司马晞 ﹞初封 武陵王 ,拜太宰,少不好学,尚武凶恣。”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来到黄包车行的门前,就把腰干伸直,拿出一点尚武精神来。”词语解释:尚玄 拼音:shàng xuán
崇尚黑色。铁色黑,因亦指崇尚用铁制作。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子孙稍下衰,然流寓 太原 者,始尚玄,亦以精鍊见重。”按,“容城侯”指镜。 唐 乔琳 有《太原进铁镜赋》。词语解释:尚口 拼音:shàng kǒu
徒尚口说。《易·困》:“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孔颖达 疏:“处困求通,在於修德,非用言以免困;徒尚口説,更致困穷。” 宋 曾巩 《代人谢余侍郎启》:“言当世之事,惧尚口而更穷;求后人之知,因著书而自见。” 明 陈子龙 《杂诗》:“尚口自有穷,捫舌岂我欺。”词语解释:尚年 拼音:shàng nián
尊崇年长者。《左传·定公四年》:“ 武王 之母弟八人, 周公 为太宰, 康叔 为司寇, 聃季 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震维举德,非曰尚年。”词语解释:尚书省 拼音:shàng shū shěng
官署名。 东汉 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元 代尚书省时置时废; 明 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 清 制同。词语解释:尚方剑 拼音:shàng fāng jiàn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
词语解释:尚方斩马剑 拼音:shàng fāng zhǎn mǎ jiàn
尚方制作的御用剑,因极锋利,言可斩马,故名。《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词语解释:尚飨 拼音:shàng xiǎng
亦作“ 尚享 ”。 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饗!” 郑玄 注:“尚,庶几也。” 唐 李翱 《陵庙时日朔祭议》:“敬修时享,以申追慕。尚享!”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盖上以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清 方苞 《祭王昆绳文》:“行与心违,蹉跎竟老;遗书在篋,其半惟草。临风洒泣,气尽心孤;子止於此,况於吾徒。呜呼哀哉,尚饗!”词语解释:尚宝
明代官名。掌理宝玺、金银、符牌等事词语解释:尚宫
宫中女官名。为宫官的首长,掌管导引皇后及闺阁廪赐词语解释:尚仪 拼音:shàng yí
唐 、 五代 宫中女官名。《旧唐书·职官志三》:“尚仪之职,掌礼仪起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
古代传说中人名。即 常仪 。后称为 嫦娥 。《吕氏春秋·勿躬》:“ 容成 作历, 羲和 作占日, 尚仪 作占月, 后益 作占岁。” 毕沅 注:“ 尚仪 即 常仪 ,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 嫦娥 之鄙言。”词语解释:尚享 拼音:shàng xiǎng
见“ 尚饗 ”。
词语解释:尚飨 拼音:shàng xiǎng
亦作“ 尚享 ”。 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饗!” 郑玄 注:“尚,庶几也。” 唐 李翱 《陵庙时日朔祭议》:“敬修时享,以申追慕。尚享!”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盖上以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清 方苞 《祭王昆绳文》:“行与心违,蹉跎竟老;遗书在篋,其半惟草。临风洒泣,气尽心孤;子止於此,况於吾徒。呜呼哀哉,尚饗!”词语解释:尚左 拼音:shàng zuǒ
以左为尊。《礼记·檀弓上》:“ 孔子 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 孔子 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玄 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尚左尚右》。词语解释:尚辞 拼音:shàng cí
(1).崇尚言辞。《礼记·表记》:“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 郑玄 注:“不尚辞,不多出浮华之言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至当》:“圣贤知德之难言,然必言之而后自信其知之已至,故以尚辞为道之极致。”
(2).指重文辞。《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论》:“ 高贵公 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 文帝 之风流也。”词语解释:尚气 拼音:shàng qì
(1).重气节,重义气。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制》:“ 崔弘礼 操心尚气,餘力有文,感慨风云,号为奇士。”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王杰 ﹞好古乐善而尚气轻财,务周人之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郭仲翔 ,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故重然诺,锄强扶弱之美德,犹为一世所羡,尚气之士,每不惜触禁网以赴之。”
(2).意气用事。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称赏道潜诗》:“然性偏尚气,憎兄子如仇。”《宋史·文苑传五·贺铸》:“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 吴 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薛 公 家相 ,以尚气忤中贵,殞其身。”
(3).好胜;赌气。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雄 ( 雄州 )之僚吏尤之,曰:‘ 莱公 ( 寇準 )尚气,奈何以此胜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自是以后, 西门庆 与 月娘 尚气,彼此覿面都不説话。”《西游记》第七六回:“贤弟这话,却又像尚气的了。你不送,我两个送去罢。”词语解释:尚羊 拼音:shàng yáng
亦作“ 尚佯 ”。亦作“ 尚阳 ”。
(1).闲游;悠闲地步行徘徊。《楚辞·贾谊〈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託回飇乎尚羊。” 王逸 注:“尚羊,游戏也。”《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氾 之渚,尚佯 冀州 之际。” 汉 黄香 《九宫赋》:“聊优游以尚阳。”《魏书·阳固传》:“陵江湖之骇浪兮,昇 医閭 之尚羊。”
(2).引申为娱目游心。 清 钱谦益 《宋主事画像赞》:“诗书絃诵,优游尚羊。”词语解释:尚右 拼音:shàng yòu
以右为尊。详“ 尚左 ”。
词语解释:尚左 拼音:shàng zuǒ
以左为尊。《礼记·檀弓上》:“ 孔子 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 孔子 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玄 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尚左尚右》。词语解释:尚兀 拼音:shàng wū
尚,犹。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亲尚兀是他亲兄弟,却教俺乱棒胡敲忍下的?”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今日里受的酸风苦雨,倒在頽垣败堵,尚兀待掀皮剜肉费踌躇。”词语解释:尚方舄 拼音:shàng fāng tuō
即尚书履。 唐 张说 《杨君碑》:“曳尚方之舃,鸣 单父 之琴。”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故人耽田里,老脱尚方舃。”词语解释:尚诙谑
喜欢戏谑词语解释:尚茅茨
崇尚茅屋词语解释:尚方仗 拼音:shàng fāng zhàng
尚方制作的兵器。《南史·羊侃传》:“是日詔入直殿省,啟尚方仗不堪用。上大怒,坐者非一。及 侯景 作逆,果弊於仗粗。”词语解释:尚故自 拼音:shàng gù zì
见“ 尚古自 ”。
词语解释:尚古自 拼音:shàng gǔ zì
亦作“ 尚故自 ”。亦作“ 尚古子 ”。 犹自;尚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浑如睡起,尚古子不曾梳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欢郎 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那 长安市 李謫仙 ,他向酒里卧,酒里眠,尚古自得贵妃捧砚,常走马在 五凤楼 前。”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剗地乱讲一万端,尚古自苦涩寒酸。”词语解释:尚方宝剑 拼音:shàng fāng bǎo jiàn
见“ 尚方剑 ”。
词语解释:尚方剑 拼音:shàng fāng jiàn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
词语解释:尚方斩马剑 拼音:shàng fāng zhǎn mǎ jiàn
尚方制作的御用剑,因极锋利,言可斩马,故名。《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词语解释:尚方斩马剑 拼音:shàng fāng zhǎn mǎ jiàn
尚方制作的御用剑,因极锋利,言可斩马,故名。《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词语解释:尚卿 拼音:shàng qīng
纸神。《嫏嬛记》卷上引 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笔神曰佩阿,研神曰淬妃,墨神曰回氐,纸神曰尚卿,笔神又曰昌化。”词语解释:尚佯 拼音:shàng yáng
见“ 尚羊 ”。
词语解释:尚羊 拼音:shàng yáng
亦作“ 尚佯 ”。亦作“ 尚阳 ”。
(1).闲游;悠闲地步行徘徊。《楚辞·贾谊〈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託回飇乎尚羊。” 王逸 注:“尚羊,游戏也。”《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氾 之渚,尚佯 冀州 之际。” 汉 黄香 《九宫赋》:“聊优游以尚阳。”《魏书·阳固传》:“陵江湖之骇浪兮,昇 医閭 之尚羊。”
(2).引申为娱目游心。 清 钱谦益 《宋主事画像赞》:“诗书絃诵,优游尚羊。”词语解释:尚兀自 拼音:shàng wū zì
犹自;尚且。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尚兀自脚趔趄,醉眼模糊。”《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 明 冯惟敏 《双调新水令·访沉青门乞画》曲:“尚兀自抱箜篌,花开花落人依旧。”词语解释:尚猷 拼音:shàng yóu
见“ 尚犹 ”。
词语解释:尚犹 拼音:shàng yóu
亦作“ 尚猷 ”。 犹,还。尚、犹同义并列。《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髮,则罔所愆。”《汉书·李寻传》“悔过自责,思惟黄髮” 颜师古 注引《秦誓》作“尚犹”。《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汉书·礼乐志》:“其遗风餘烈,尚犹不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你把笔尚犹力弱,伊言欲退干戈。” 清 恽敬 《释蟪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词语解释:尚小云 拼音:shàng xiǎo yún
(1902-1976)京剧演员。名德泉,字绮霞,河北南宫人。幼入北京三乐科班学艺。初习武生,后改青衣。功底深厚,兼演刀马旦戏。唱腔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梁红玉》、《昭君出塞》等。1937年创办荣春社科班。曾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词语解释:尚古子 拼音:shàng gǔ zǐ
见“ 尚古自 ”。
词语解释:尚古自 拼音:shàng gǔ zì
亦作“ 尚故自 ”。亦作“ 尚古子 ”。 犹自;尚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浑如睡起,尚古子不曾梳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欢郎 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那 长安市 李謫仙 ,他向酒里卧,酒里眠,尚古自得贵妃捧砚,常走马在 五凤楼 前。”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剗地乱讲一万端,尚古自苦涩寒酸。”词语解释:尚字 拼音:shàng zì
即“上字”。旧时某些比赛中用以计胜负的符号。《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和尚得胜,击金鼓而下金筹;佛家若强,扣金鐘而点尚字。”《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其时 须达 长者遂击鸿鐘,手执金牌,奏王索其尚字。” 蒋礼鸿 通释:“‘尚字’就是‘上字’, 舍利佛 鬭法胜了 劳度叉 以后, 须达 就请王在金牌上写上‘上’字,表明佛家佔了上风。”词语解释:尚冠 拼音:shàng guān
里名。 梁章鉅 《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 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 、 建阳 、 昌阴 、 尚冠 、 脩成 、 黄棘 、 北焕 、 南平 等里。”词语解释:尚席 拼音:shàng xí
古代官名。掌管宴席。《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景帝 居禁中,召 条侯 ( 周亚夫 ),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 条侯 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尚席,主席者。”《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尚席函杖,丞疑奉帙。”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 晋灼 曰:旧有五尚,有尚席。”词语解释:尚古自 拼音:shàng gǔ zì
亦作“ 尚故自 ”。亦作“ 尚古子 ”。 犹自;尚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浑如睡起,尚古子不曾梳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欢郎 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那 长安市 李謫仙 ,他向酒里卧,酒里眠,尚古自得贵妃捧砚,常走马在 五凤楼 前。”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剗地乱讲一万端,尚古自苦涩寒酸。”词语解释:尚甫 拼音:shàng fǔ
见“ 尚父 ”。
词语解释:尚父 拼音:shàng fǔ
亦作“ 尚甫 ”。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词语解释:尚韦 拼音:shàng wéi
谓用熟皮作鞋面,鞝在鞋底上。尚,通“ 鞝 ”。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鹿(麄)菲(屝)草芰(屐),缩丝尚韦而已。” 马非百 注:“缩丝尚韦,用丝约束,或加之以皮。” 王利器 校注:“《玉篇·革部》:‘鞝,音掌,扇安皮也。’今尚云‘鞝鞋’。‘尚’即‘鞝’字。”词语解释:尚章 拼音:shàng zhāng
岁阳名。岁阳在癸曰尚章,因亦为十干中癸的别称。《史记·历书》:“尚章大渊献二年。” 司马贞 索隐:“尚章,癸也。《尔雅》作‘昭阳’也。”词语解释:尚阳 拼音:shàng yáng
见“ 尚羊 ”。
词语解释:尚羊 拼音:shàng yáng
亦作“ 尚佯 ”。亦作“ 尚阳 ”。
(1).闲游;悠闲地步行徘徊。《楚辞·贾谊〈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託回飇乎尚羊。” 王逸 注:“尚羊,游戏也。”《淮南子·览冥训》:“邅回 蒙氾 之渚,尚佯 冀州 之际。” 汉 黄香 《九宫赋》:“聊优游以尚阳。”《魏书·阳固传》:“陵江湖之骇浪兮,昇 医閭 之尚羊。”
(2).引申为娱目游心。 清 钱谦益 《宋主事画像赞》:“诗书絃诵,优游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