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轸上声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末字词组
令尹京尹师尹奄尹芋尹辛尹小尹箴尹
大尹亚尹三尹环尹作册尹公尹宫廏尹右尹
伊尹京兆尹邢尹卿尹阪尹门尹宰尹环列之尹
县尹府尹二尹端尹蓝尹连尹厩尹百尹
詹尹庶尹郊尹卜尹陵尹里尹工尹版尹
少尹孚尹阉尹贰尹道尹左尹明尹 

词语解释:令尹  拼音:lìng yǐn
(1). 春秋 战国 时 楚国 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槎 ,营军临 随 。 随 人惧,行成。”《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邢昺 疏:“令尹,宰也…… 楚 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汉书·高帝纪上》:“﹝ 怀王 ﹞以 羽 为 鲁公 ,封 长安侯 , 吕臣 为司徒,其父 吕青 为令尹。” 颜师古 注引臣 瓒 曰:“诸侯之卿,唯 楚 称令尹,其餘国称相。” 唐 张说 《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君子大守道而小守位,污隆随时,屈伸以义,亡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宋 梅尧臣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依韵和答》:“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寇相毁庙》:“﹝ 寇準 ﹞知 巴东县 。县旧有一庙,不知其名。旧令尹尝梦其神泣告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少保 起 , 满洲 人。以孝廉起家。初任 奉天府 尹,前令尹某以贪黷著,公入署时,命僕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勿緇染其污跡也。’”
词语解释:大尹  拼音:dà yǐn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词语解释:伊尹  拼音:yī yǐn
商汤 大臣,名 伊 ,一名 挚 ,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 ,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 ,被尊为阿衡。 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 (即 外丙 )、 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 ,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 杜预 注:“ 大甲 , 汤 孙也,荒淫失度。 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以其生於 伊水 ,故名之 伊尹 ,非有讹也。”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 鸣 殷 , 周公 鸣 周 。”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 伊尹 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 伊尹 借故放逐 太甲 ,自立七年,后 太甲 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县尹  拼音:xiàn yǐn
一县的长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此子为 穿封戌 , 方城 外之县尹也。”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诗:“鄙夫忝县尹,愧慄难为情。”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县尹与 戴 有钱债情,密嘱解和。”
词语解释:詹尹  拼音:zhān yǐn
古卜筮者之名。《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往见太卜 郑詹尹 。” 王逸 注:“ 郑詹尹 ,工姓名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知 屈子 者,唯 詹尹 一人。” 唐 陆龟蒙 《病中秋怀寄袭美》诗:“更有是非齐未得,更凭 詹尹 拂龟占。”
词语解释:少尹  拼音:shǎo yǐn
(1).官名 唐 初诸郡皆置司马, 开元 元年改为少尹,是府州的副职。 唐 杜甫 有《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诗。至 宋 ,名存实亡。后为州县辅佐官如县丞、典史、吏目、巡检之类的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 黎鸿甫 ﹞是 福建 的一个巡检,署过两回事……这位 黎鸿甫 少尹明知不得了,他便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了一妻两妾三个儿子,逃了出来。”
(2).官名。指少詹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詹事府”原注:“ 隋 废詹事府。 武德 初復置。 龙朔 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 武后 兴宅 元年改曰宫尹府,詹事曰宫尹,少詹事曰少尹。”
词语解释:京尹  拼音:jīng yǐn
京兆尹。 汉 张衡 《西京赋》:“封畿千里,统以京尹。” 唐 韩愈 《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京尹,郡国之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熙寧 元年,状元 吕公溱 为京尹。”
词语解释:亚尹  拼音:yà yǐn
少尹的别称。 唐 岑参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诗:“亚尹同心者,风流贤大夫。” 唐 皇甫冉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诗:“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
词语解释: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 汉 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 三辅 之一。在今 陕西 西安 以东至 华县 之间,下辖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见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汉书·地理志上》:“ 京兆尹 ,故 秦 内史 , 高帝 元年属 塞国 ,二年更为 渭南郡 ,九年罢,復为 内史 。 武帝 建元 六年分为 右内史 , 太初 元年更为 京兆尹 。”亦省称“ 京兆 ”。 唐 张说 《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魂兮何归?京兆之野。” 陈世宜 《秋柳和渔洋》诗之二:“走马忽空京兆市,嫁衣重检 小蛮 箱。”
(2).官名。 汉 代管辖 京兆 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内史, 周 官, 秦 因之,掌治京师。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右内史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京兆尹。” 唐 韩愈 《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其葬物,有司官给之,京兆尹监护。”亦省称“ 京兆 ”。《汉书·张敞传》:“ 敞 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有 韦羣玉 者,京兆之从子,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
词语解释:府尹  拼音:fǔ yǐn
官名。始于 汉 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 唐 代之 东都 、 西都 、 北都 及州郡之升府者,皆置府尹。 宋 代 开封 之府尹不常置。 明 代之 应天 、 顺天 , 清 代之 顺天 、 奉天 ,均置府尹。后亦用以泛称太守。《水浒传》第十八回:“ 何涛 听了大喜,随即引了兄弟 何清 ,径到州衙里见了太守。府尹问道:‘那公事有些下落么?’”
词语解释:庶尹  拼音:shù yǐn
(1).众官之长。《书·益稷》:“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孔 传:“尹,正也,众正官之长。” 蔡沉 集传:“庶尹者,众百官府之长也。”
(2).指百官。《文选·陆机〈辨亡论〉上》:“庶尹尽规於上,四民展业於下。” 吕延济 注:“庶尹,百官也。”
词语解释:孚尹  拼音:fú yǐn
(1).玉的色彩。《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孚尹旁达,信也。” 郑玄 注:“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浮筠,谓玉采色也。”
(2).比喻诗文的文采。 清 钱谦益 《陆敕先诗稿序》:“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有志于缘情綺丽之诗,而非以儷花鬭叶颠倒相上者也。”
词语解释:师尹  拼音:shī yǐn
(1).指 周 太师 尹 氏。《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 尹 ,民具尔瞻。” 毛 传:“师,太师, 周 之三公也。尹, 尹 氏,为太师。”后用为三公之称。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臣文非师尹之佐,武非折衡之任,遭天之幸,干窃重授。”
(2).各属官之长。《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孔 传:“众正官之吏,分治其职,如日之有岁月。” 孔颖达 疏:“师,众也。尹,正也。众正官之吏,谓卿士之下有正官大夫,与其同类之官为长。”《国语·鲁语下》:“﹝天子﹞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 韦昭 注:“三君云:‘师尹,大夫官也。’”
词语解释:三尹  拼音:sān yǐn
谓三度任令尹。 南朝 宋 鲍照 《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居士联句》:“三尹无喜色,一适或垂竿。”参见“ 三已 ”。
词语解释:三已  拼音:sān yǐ
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清 姚莹 《与余小坡书》:“夫不有身为贵卿,三已之不愠者乎!”
词语解释:邢尹  拼音:xíng yǐn
汉武帝 同时宠幸 邢夫人 和 尹夫人 ,不令两人相见。 尹 请求见 邢 ,帝许之,见后“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后以“邢尹”谓互相嫉妒,避而不见。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祭妒妇津神文》:“妾今假涂津口,歛趾不前,虽乏 毛 施 之美,终存 邢 尹 之见。” 清 袁枚 《遣怀杂诗》之十八:“ 邢 尹 一相见,涕泣服其美。” 清 赵翼 《袁子才挽诗》:“本非 邢 尹 生相妒,纵到 彭 聃 死亦殤。”
词语解释:二尹  拼音:èr yǐn
明 清 时对县丞或府同知的别称。《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可成 ﹞初任是 福建 同安县 二尹。” 严敦易 校注:“二尹,县丞的别称,他是知县的副职,所以称为二尹。”《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日,太学得选了 闽中 二尹,打点回家赴任。” 王古鲁 注:“二尹, 明 清 时俗称同知官为二府,而职务则同知府事。二尹,即二府。”
词语解释:郊尹  拼音:jiāo yǐn
周 代治郊区的大夫。《左传·昭公十三年》:“王夺 鬭韦龟 中犫 ,又夺 成然 邑,而使为郊尹。” 杜预 注:“郊尹,治郊竟大夫。”《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 晏子 视之,乃 鬭韦龟 之子 鬭成然 也,官拜郊尹。”
词语解释:阉尹  拼音:yān yǐn
管领大监的官。《吕氏春秋·仲冬》:“是月也,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閭,谨房室,必重闭。” 高诱 注:“阉,宫官;尹,正也。”《后汉书·郑玄传》:“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錮十有四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古者阉尹擅权专制者多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评论前辈》:“ 孙 之讥 弇州 ,谓宦官用事者为‘大璫’,杜撰无出,欲以‘阉尹’易之。”
词语解释:奄尹  拼音:yǎn yǐn
官名。即 周 代的内宰。后指主管宫廷事务的宦官头目。亦泛指宦官。《礼记·月令》:“是月(指仲冬之月)也,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閭,谨房屋,必重闭。” 郑玄 注:“奄尹,主领奄竖之官也,於 周 则为内宰,掌治王之内政。” 唐 卢照邻 《咏史》之二:“玉帛委奄尹,斧鑕婴縉绅。”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中》:“己无半技,则奄尹之伦也。”
词语解释:环尹  拼音:huán yǐn
见“ 环列之尹 ”。
词语解释:环列之尹  拼音:huán liè zhī yǐn
皇宫禁卫官。《左传·文公元年》:“ 穆王 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 潘崇 ,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后亦省作“ 环尹 ”。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自居环尹,益茂勋勤。”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於国容。”
词语解释:卿尹  拼音:qīng yǐn
指高级官吏。《晋书·庾纯传》:“ 庾纯 字 谋甫 。博学有才义,为世儒宗。郡补主簿,仍参征南府,累迁黄门侍郎,封关内侯,歷中书令、 河南 尹……詔曰:‘…… 纯 以凡才,备位卿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至 扬雄 稽古,始范《虞箴》,作卿尹、州牧二十五篇。”
词语解释:端尹  拼音:duān yǐn
旧称京城所辖地方的长官。《宋书·刘秀之传》:“往岁逆臣交构,首义万里,及职司端尹,赞戎两宫,嘉谋徽誉,实彰朝野。”按, 刘秀之 , 南朝 宋孝武帝 大明 二年官 丹阳 尹。
词语解释:卜尹  拼音:bǔ yǐn
协助卜人占卜的官员。《左传·昭公十三年》:“召 观从 ,﹝ 楚 ﹞王曰:‘唯尔所欲?’对曰:‘臣之先,佐开卜。’乃使为卜尹。” 杜预 注:“佐卜人开龟兆。”
词语解释:贰尹  拼音:èr yǐn
指 唐 代州府副职少尹。少尹,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故称。后亦作为县令副职县丞的别称。 唐 穆员 《京兆少尹李公墓志》:“公以贰尹去职,礼优饰终,有以见才拔乎萃,恩超于时。”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 渚宫 贰尹,相府中郎,将伸蠖屈,欲復鸳行。” 清 方濬颐 《转徙馀生记》:“饮罢,同至 城隍山 ,遇同里 吴康甫 贰尹,所言亦同。”
词语解释:芋尹  拼音:yù yǐn
春秋 时 楚国 官名。《左传·昭公七年》:“ 楚子 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芋尹 无宇 断之,曰:‘一国两君,其谁堪之?’” 杨伯峻 注:“芋尹为官名。《哀公十五年》 陈国 亦有芋尹。《新序·义勇篇》误作‘芊尹’。”《国语·吴语》:“王觉而无见也,乃匍匐将入於 棘 闈, 棘 闈不纳,乃入芋尹 申亥氏 焉。” 韦昭 注:“ 申亥 , 楚 大夫,芋尹 无宇 之子。”
词语解释:作册尹  拼音:zuò cè yǐn
古代官名。作册之长。 王国维 《观堂集林·洛诰解》:“作册,官名……其长云作册尹……皆掌册命臣工之事。”参见“ 作册 ”。
词语解释:阪尹  拼音:bǎn yǐn
古代阪地的官长。《书·立政》:“ 三亳 阪尹。” 孔 传:“阪地之尹长。” 孙星衍 疏:“阪是山陂之名,尹是正长之称。既分 亳 为三邑,自必各为立长,其长称阪尹,以居峻险处也。”
词语解释:蓝尹  拼音:lán yǐn
复姓。 楚 有 蓝尹亹 ,见《国语·楚语下》
词语解释:陵尹
复姓
词语解释:道尹  拼音:dào yǐn
官名。 民国 三年置,为一道之行政长官,管理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三篇:“ 赵尔丰 是有名的杀人狂, 四川 人叫他是‘屠户’。他曾经做过 四川 的 永宁 道尹。” 沉从文 《新与旧》:“到霜降时节,道尹必循例验操,整顿部伍。”
词语解释:辛尹  拼音:xīn yǐn
周 史官 辛甲 、 尹佚 的并称。《国语·晋语四》:“諏於 蔡 原 而访於 辛 尹 。” 韦昭 注:“ 辛 , 辛甲 ; 尹 , 尹佚 :皆 周 太史。”
词语解释:公尹  拼音:gōng yǐn
春秋 时 楚国 官名。犹知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百里之长, 周 曰县正, 春秋 时 鲁 、 卫 谓之宰, 楚 谓之公尹, 晋 谓之大夫, 秦 谓之令, 汉 因之,大曰令,次曰长,至 唐 不改。 唐 末始有知县之称。”
词语解释:门尹  拼音:mén yǐn
司门的官吏。《国语·周语中》:“卿出郊劳,门尹除门。” 韦昭 注:“门尹,司门也。”《庄子·则阳》:“ 汤 得其司御门尹 登恒 ,为之傅之。” 王先谦 集解:“司御、门尹当是两官。”
词语解释:连尹  拼音:lián yǐn
古代 楚 官名。《国语·晋语七》:“ 邲 之役, 吕錡 佐 智庄子 於上军,获 楚 公子穀臣 与连尹 襄老 。” 韦昭 注:“连尹, 楚 官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 ﹞击破 柘公 王武 ,军於 燕 西,所将卒斩 楼烦 将五人,连尹一人。”
词语解释:里尹  拼音:lǐ yǐn
古代里中主事的人。《礼记·杂记下》:“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弗主。夫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 郑玄 注:“里尹,閭胥、里宰之属。” 章炳麟 《訄书·杂志》:“王者代替而 孔 不代丧,当其无君,则 襃成 之胄为里尹。”
词语解释:左尹  拼音:zuǒ yǐn
左丞相。例如: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后被刘邦封射阳侯,赐姓刘。)——《史记·项羽本纪》
词语解释:小尹  拼音:xiǎo yǐn
古指小官。《书·立政》:“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虎賁、缀衣、趣马小尹。” 孔颖达 疏:“自虎賁已下,歷举官名,言此官皆须得其人,不以官之尊卑为次。盖以从近而至远,虎賁、缀衣、趣马三者官虽小,须慎择其人。”一说指小官之长。 蔡沉 集传:“小尹,小官之长。”
词语解释:宫廏尹  拼音:gōng jiù yǐn
古代官名。为 春秋 楚国 的高级官员之一。又称厩尹。《左传·襄公十五年》:“ 楚 公子午 为令尹, 公子罢戎 为右尹, 蔿子冯 为大司马, 屈到 为莫敖, 公子追舒 为箴尹, 屈荡 为连尹, 养由基 为宫廐尹,以靖国人。”
词语解释:宰尹  拼音:zǎi yǐn
(1).掌管膳食的官。
(2).主宰,掌管。《汉书·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 安汉公 宰尹羣僚,衡平天下。” 颜师古 注:“宰,治也。尹,正也。”
词语解释:厩尹  拼音:jiù yǐn
1.亦作"厩尹"。
2.官名。即宫廐尹。
3.复姓。
词语解释:工尹  拼音:gōng yǐn
(1).官名。 春秋 楚 设置。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礼记·檀弓下》:“工尹 商阳 ,与 陈弃疾 追 吴 师,及之。”《左传·文公十年》:“王使为工尹。” 杜预 注:“掌百工之官,又与 子家 谋弑 穆王 。”
(2).复姓。《通志·氏族四》有 工尹 氏。
词语解释:明尹  拼音:míng yǐn
旧时对地方长官的敬称。明,贤明。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颂》:“此天子至公,内举不避亲,锡汝明尹, 张公 之力也。”
词语解释:箴尹  拼音:zhēn yǐn
春秋 楚 官名。主规谏。《左传·宣公四年》:“实为令尹 子文 ,其孙箴尹 克黄 。”《左传·襄公十五年》:“公子 追舒 为箴尹, 屈荡 为连尹。”
词语解释:右尹  拼音:yòu yǐn
复姓。 春秋 楚 有 右尹子革 。见《国语·楚语上》
词语解释:环列之尹  拼音:huán liè zhī yǐn
皇宫禁卫官。《左传·文公元年》:“ 穆王 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 潘崇 ,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 杜预 注:“环列之尹,宫卫之官,列兵而环王宫。”后亦省作“ 环尹 ”。 唐 元稹 《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自居环尹,益茂勋勤。”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於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於国容。”
词语解释:百尹  拼音:bǎi yǐn
百官之长。《书·顾命》:“乃同召太保 奭 、 芮伯 、 彤伯 、 毕公 、 卫侯 、 毛公 、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孔 传:“百尹,百官之长。”
词语解释:版尹  拼音:bǎn yǐn
掌管地方户籍的小吏。 唐 柳宗元 《梓人传》:“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嗇夫、版尹,以就役焉。”集注引 孙汝听 曰:“版尹,掌户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