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岌岌 拼音:jí jí
(1).高貌。《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王逸 注:“岌岌,高貌。”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攒峯势岌岌,翊輦气雄雄。” 明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诗成画去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2).危急貌。《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汉书·韦贤传》:“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颜师古 注:“岌岌,危动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秦拙取楚》:“ 三 晋 亡, 齐 盖岌岌矣。”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3).急速貌。《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燁岌岌。” 李周翰 注:“霅燁岌岌,急疾貌。”
(4).用同“ 汲汲 ”。急切貌。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各国社会主义学者,鉴于将来社会革命之祸,岌岌提倡 麦克司 之学说,主张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决。”词语解释:嶪岌 拼音:yè jí
(1).高耸貌。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穿池状浩汗,筑峯形嶫岌。”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了了 钟陵峯 ,回首徒嶪岌。”
(2).喻人意气高昂。 宋 欧阳修 《别后奉寄圣俞》诗:“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嶪岌。”词语解释:高岌 拼音:gāo jí
高耸貌。语出《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 郭沫若 《女神·湘累》:“他们要把我这美洁的莲佩扯去,要把我这高岌的危冠折毁,要投些粪土来攻击我。”词语解释:崟岌 拼音:yín jí
高险的山。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玄猿緑羆,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骇胆慄魄。”词语解释:嵬岌 拼音:wéi jí
高耸。亦指高耸的山。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诗:“常爱 南山 游,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词语解释:危岌 拼音:wēi jí
危急。 严复 《主客平议》:“向使其事见於 中国 ,则全局之危岌,将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并经商会将危岌情形电禀督军省长,请设法消弭。”词语解释:嶷岌 拼音:nì jí
高貌。 唐 杜甫 《太清宫赋》:“地轴倾而融洩,洞宫儼以嶷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