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岚光  拼音:lán guāng
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唐  李绅 《若耶溪》诗:“嵐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诗:“嵐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 清  刘大櫆 《浮山记》:“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词语解释:岚气  拼音:lán qì
(1).山中雾气。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唐  岑参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诗:“絶顶小兰若,四时嵐气凝。”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林间残雨滴衣,嵐气烟霏,交走横騖。” 郁达夫 《沉沦》一:“山的周围酝酿成一层朦朦胧胧的岚气,反射出一种紫不紫红不红的颜色来。”
(2).指瘴气。《明史·许贵传》:“ 贵 亦感嵐气,未至 松潘 卒。”词语解释:岚翠  拼音:lán cuì
苍翠色的山雾。 唐  白居易 《早春题少华东岩》诗:“三十六峰晴,雪销嵐翠生。” 前蜀  韦庄 《天井关》诗:“斸开嵐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稍远輒为嵐翠掩映,无能拈出。”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辛亥春,读书 小白阳山 之僧舍,尘氛退避,日在云光嵐翠中,几上有山,不必开门见山也。”词语解释:岚烟  拼音:lán yān
犹岚气。 唐  刘长卿 《望龙山怀道士许法稜》诗:“嵐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 清  周亮工 《粤客过延津将往秣陵》诗:“五载嵐烟迷 越 岭,六朝草色醉 吴 江。”词语解释:岚雾  拼音:lán wù
山中雾气。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岭表山川,盘鬱结聚,不易疎洩,故多嵐雾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胀成蛊。”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谿流初涨,嵐雾滃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时嵐雾在下,深崖峭壑,茫不可辨。”词语解释:岚霭
山中的云雾。岚,山林中的雾气。霭,云气词语解释:岚瘴  拼音:lán zhàng
山林间的瘴气。 唐  韩偓 《十月七日早起作时气疾初愈》诗:“疾愈身轻觉数通,山无嵐瘴海无风。”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 嶠 南山水奇絶,多异人神药,先生不畏嵐瘴,可復谈笑一游,则小人当奉杖屨以从矣。”《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辛未,以 川蜀 地多嵐瘴,弛酒禁。”词语解释:岚霏  拼音:lán fēi
山间云雾。 宋  林逋 《山阁偶书》诗:“但将松籟延佳客,常带嵐霏认远村。” 元  黄溍 《癸酉四月同子长至赤松》诗:“嵐霏生晻曖,野色在空濛。”词语解释:岚峰  拼音:lán fēng
雾气缭绕的山峰。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献诗代启》:“一望嵐峰拜还使,腰间铜印与心违。” 前蜀  韦庄 《洛北村居》诗:“巖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嵐峰半入天。”词语解释:岚彩  拼音:lán cǎi
犹岚光。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四时嵐彩霏琼雪,百道泉流湛玉霜。”词语解释:岚岫  拼音:lán xiù
犹岚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清》:“州人家家坐对嵐岫,归云过鸟,歷歷尽见。” 南唐  李中 《思湓渚旧居》诗:“寒翠入簷嵐岫晓,冷声縈枕野泉秋。”词语解释:岚嵅  拼音:lán hán
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