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两岸 拼音:liǎng àn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词语解释:隔岸 拼音:gé àn
指河的对岸。 宋 秦湛 《谒金门》词:“隔岸数声初过櫓,晚风生碧树。”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样去採。”词语解释:断岸 拼音:duàn àn
江边绝壁。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宋 苏轼 《后赤壁赋》:“ 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二十:“野风吹侧帽,断岸始登高。”词语解释:夹岸 拼音:jiā àn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词语解释:柳岸 拼音:liǔ àn
植柳的水岸。 宋 苏轼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词:“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词语解释:沙岸 拼音:shā àn
(1).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吴越备史》卷一:“初定其基,而江涛昼夜衝激,沙岸板筑不能就。”《宋史·河渠志七》:“去岁海水泛涨,湍激横衝,沙岸每一溃裂,常数十丈。” 元 黄溍 《佘山》诗:“春云牢落鴈无声,沙岸参差石有稜。”
(2).沙滩。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野旷沙岸浄,天高秋月明。”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海风捲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词语解释:彼岸 拼音:bǐ àn
(1).佛教语。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大智度论》十二:“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然爻繫所筌,穷於此域;则称谓所絶,形乎彼岸矣。” 李善 注引《大智度论》曰:“涅槃为彼岸也。” 唐 皎然 《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脱身投彼岸,弔影念生涯。”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一切众生,同登彼岸。”
(2).指水那边的陆地。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明早一帆,未午便登彼岸。”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不知道住在 北朝鲜 深山茅屋里的庄稼汉,怎么会‘威胁’到大洋彼岸 美国 人的生存。”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封厚厚的挂号信……是从那遥远的海的彼岸寄来的。”
(3).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且让我们稍稍窥视一下彼岸彼土,那里似有美丽多姿的白鹤在飞翔舞蹈。” 林子 《给亲爱的孩子·宝宝睡了》诗:“闯过急流险滩,驶向那光辉的彼岸。”词语解释:高岸 拼音:gāo àn
(1).高崖,高峻的山崖。《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汉书·孔融传》:“前以露 袁术 之罪,今復下 刘表 之事,是使跛牂欲闚高岸,天险可得而登也。”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
(2).高峻的堤岸。 宋 王安石 《闵旱》诗:“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3).傲岸严竣。《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神武 性深密高岸,终日儼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於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 宋 苏洵 《上余青州书》:“达者安於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词语解释:野岸 拼音:yě àn
野外水流的涯岸。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鷄舞。” 宋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词语解释:海岸 拼音:hǎi àn
紧接海洋边缘的陆地。《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从郡至 倭 ,循海岸水行。” 唐 姚合 《赠王尊师》诗:“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瑯琊秦碑》:“石壁俯临海岸,高数十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当她和 余永泽 沿着海岸踏着月光一同慢慢地走回村庄的时候, 余永泽 又轻声对她说:‘ 林 ,你就留在这村子里不要走了吧。’”词语解释:拍岸 拼音:pāi àn
波浪击打岸边。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语解释:楚岸 拼音:chǔ àn
楚 地江河水边的陆地。 唐 杜甫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 楚 岸朔风疾,天寒鶬鴰呼。” 唐 黄滔 《雁》诗:“ 楚 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来期。” 明 高启 《赋得履送衍上人》:“稳称游方脚,新编 楚 岸蒲。滑欺峰顶石,危怯世间途。”词语解释:岸岸 拼音:àn àn
(1).每一处水岸。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宋 王禹偁 《白龙泉》诗:“岸岸何凿凿,渤潏涌山脚。” 元 仇远 《点绛唇》词:“几时寒食?岸岸梨花白。”
(2).严峻苛细。 宋 苏轼 《策略五》:“法令简约,不为岸岸。当时大臣将相,皆得从容终日。”
(3).高傲。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词语解释:登岸 拼音:dēng àn
上岸;登上陆地词语解释:绝岸 拼音:jué àn
陡峭的岸。 晋 郭璞 《江赋》:“若乃 巴 东 之峡, 夏后 疏凿,絶岸万丈,壁立赮駮。” 唐 杜甫 《白沙渡》诗:“畏途随 长江 ,渡口下絶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猩猩》:“ 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泽,遇暴风,舟溺。 富生 漂荡,抵絶岸。”词语解释:畔岸 拼音:pàn àn
(1).放纵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畔岸,自纵之貌也。”
(2).边际。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苏轼 《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
(3).范围,限制。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 秦 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氏 之学,盖出於 桐城 ,固知其与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广己於不可畔岸也。”词语解释:水岸 拼音:shuǐ àn
水边陆地。 唐 韦嗣立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帷宫压水岸,步輦入烟岑。”词语解释:上岸 拼音:shàng àn
(1).谓舍舟登陆。 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今议者咸以 权 利在鼎足,不能併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魏书·崔浩传》:“今若塞其西路, 裕 必上岸北侵,如此则 姚 无事而我受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 述农 恐怕有事,请先上岸罢。”
(2).比喻弃邪归正。 黄谷柳 《虾球传·赌注》:“‘洗手上岸’?好!等我把那四百桶汽油和三千九百袋米弄到手,我们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词语解释:崖岸 拼音:yá àn
(1).山崖、堤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其道艰阻,崖岸险絶。”《南史·康绚传》:“或谓 江 淮 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 唐 张鷟 《游仙窟》:“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岗峦之势。” 徐迟 《三峡记》:“因为崖岸壁立,险峻、嶙峋的石壁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平放三角架的地方。”
(2).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 陈仲举 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謁, 邵 独不诣。 蕃 谓人曰:‘长幼之序不可废也, 许君 欲废之乎?’ 邵 曰:‘ 陈侯 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北史·崔儦传》:“ 若 每谓其子曰:‘ 卢思道 、 崔儦 杳然崖岸,吾所重也,汝其师之。’”
(3).矜庄;孤高。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明史·杨荣传》:“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
(4).边际。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崖岸,悉已讲而明之矣。”
(5).引申为操守,节概。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立些崖岸。难道为着一个女子,好去投河上弔不成。”词语解释:河岸 拼音:hé àn
河流的边。例如:在河岸上水仅部分地被排掉。词语解释:赤岸 拼音:chì àn
(1).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楚辞·东方朔〈七谏·哀命〉》:“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王逸 注:“ 楚 有高丘之山,其岸峻嶮,赤而有光明。”
(2).传说中的地名。《文选·枚乘〈七发〉》:“凌 赤岸 ,篲 扶桑 ,横奔以雷行。” 李善 注:“此文势似在远方,非 广陵 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於是周行寓内,东造絶迹,西延 积石 ,南踰 赤岸 ,北过 寒谷 。”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赤岸 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3).山名。在 江苏 六合 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 新亭 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 新林 至 赤岸 ,大破之。”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真州》:“ 赤岸 ,其山巖与江岸数里土色皆赤。”
(4).山名。在 四川 新都 南。《文选·郭璞〈江赋〉》:“﹝ 长江 ﹞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于光华 注引《大清一统志》:“ 赤岸山 ,在 成都府 新都县 南一十七里, 中江 支流经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后余道 江 右, 贵溪 , 弋阳 之山无不丹者,远望之如霞焉。因思 楚 有 赤壁 , 越 有 赤城 , 蜀 有 赤岸 ,北塞外有 燕支山 ,想当尔耳。”
(5).古水泽名。在 陕西 大荔 西南,今湮。 北周 庾信 《同州还》诗:“ 赤岸 绕新村, 青城 临 綺门 。” 倪璠 注:“《周书·宣帝纪》云:‘幸 同州 ,自 应门 至於 赤岸泽 ,十里间幡旗相蔽。’是 同州 有 赤岸泽 也。”词语解释:埼岸 拼音:qí àn
曲折的河岸。 晋 左思 《吴都赋》:“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黷。” 唐 孟郊 《寒江吟》:“荻洲素浩渺,碕岸澌碐磳。” 宋 王安石 《示弟平甫》诗:“高 淮 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觜。” 清 黄鷟来 《沧浪亭》诗:“天碧柳四围,孤亭对碕岸。”词语解释:傲岸 拼音:ào àn
高傲。《晋书·郭璞传》:“傲岸荣悴之际,頡頏龙鱼之间。”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 高揖 汉 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李长源 虽才高,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 中国 如同一个巨人站在世界上。 上海 人民也象一个巨人似的站在 英国 办理侨务人员面前。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不禁抚摩胡须,傲岸地左顾右盼。”词语解释:气岸 拼音:qì àn
气概;意气。《梁书·张充传》:“气岸疏凝,情涂狷隔。”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瞿蜕园 校注:“气岸,指意气言。” 明 宋濂 《张府君墓志铭》:“气岸孤鶱,不同一世侧媚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俊 ﹞家道富厚,气岸凌人,专一放债取利,行兇剥民。”词语解释:对岸 拼音:duì àn
一定水域互相对着的两岸互称对岸。词语解释:风岸 拼音:fēng àn
(1).风味之河岸。 唐 无可 《送韩校书赴江西》诗:“折苇鸣风岸,遥烟起暮苹。”
(2).犹风骨。指人的品格,性格。《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 李石 辅政,稜稜有风岸。”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自为童子时,风岸孤鶱,昂然野鹤之在鸡羣。”词语解释:堤岸 拼音:dī àn
堤。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又与本路监司同奏,乞随宜开导口地一带河漕,务令深阔,并修葺紧急堤岸。”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天上地下,江水堤岸,连成一气,全是灰濛濛的。”参见“ 堤 ”。
隄岸:沿江河或海边防水的建筑物。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蓼花被隄岸,陂水寒更渌。” 唐 元稹 《茅舍》诗:“边缘隄岸斜,詰屈簷楹枒。” 明 徐光启 《屯田疏稿·用水》:“隄岸者,以御水,使不入也。大则为 黄河 之帚,小则为江河之圩。” 词语解释:隋岸 拼音:suí àn
即 隋堤 。 宋 王禹偁 《送荣礼亟赴宋都序》:“ 隋岸 柳翠,浚郊草平。” 宋 柳永 《木兰花·柳枝》词:“章街 隋岸 欢游地,高拂楼臺低映水。”参见“ 隋堤 ”。
词语解释:隋堤 拼音:suí dī
隋炀帝 时沿 通济渠 、 邗沟 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 隋堤 。 唐 韩琮 《杨柳枝》诗:“ 梁苑 隋堤 事已空,万条犹舞旧东风。” 宋 苏轼 《江城子》词:“ 隋堤 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 吴中 。”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翩翩之子归,正桃夭节候,红满 隋堤 。”词语解释:迷岸 拼音:mí àn
(1).迷途。 南朝 梁简文帝 《奉清上开讲启》:“是以背流知反,迷岸识归。”
(2).迷茫的河岸。 元 黄庚 《雪》诗:“迷岸未春飞柳絮,前邨破晓压梅花。”词语解释:烟岸 拼音:yān àn
亦作“烟岸”。 雾气迷蒙的水岸。 唐 郑谷 《乱后灞上》诗:“柳丝牵水杏房红,烟岸人稀草色中。” 前蜀 韦庄 《福州王先辈南归》诗:“明日一杯何处别,緑杨烟岸雨濛濛。” 元 张翥 《登六和塔》诗:“江上浮图快一登,望中烟岸是 吴兴 。”词语解释:林岸 拼音:lín àn
生长着林木的水岸。 南朝 梁 沉约 《循役朱方道路》诗:“江移林岸微,巖深烟岫复。” 唐 李峤 《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淼漫烟波濶,参差林岸遥。”词语解释:此岸 拼音:cǐ àn
佛教谓涅槃为彼岸,谓生死为此岸。《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不此岸,不彼岸。”注:“ 生 ( 道生 )曰:‘此岸者,生死也;彼岸者,涅槃也。’” 明 宗泐 如玘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注解》:“众生由迷慧性居生死,曰此岸。菩萨由修般若悟慧性到涅槃,曰彼岸。”般若,谓佛所修法;涅槃,指解脱生死的境界。词语解释:广岸 拼音:guǎng àn
犹远岸。 南朝 宋 鲍照 《岐阳守风》诗:“广岸屯宿阴,悬崖栖归月。” 唐 杜甫 《暮寒》诗:“雾隐平郊树,风含广岸波。” 仇兆鳌 注:“广岸,远岸也。”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诗:“百口似萍依广岸,一身如燕恋高簷。”词语解释:移岸 拼音:yí àn
离岸。 唐 贾岛 《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二:“ 涪水 方移岸, 潯阳 有到舟。”词语解释:阴岸 拼音:yīn àn
背阳的水岸。河的南岸。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 唐 杨衡 《经端溪峡中》诗:“阴岸东流水,上有微风生。”词语解释:到彼岸 拼音:dào bǐ àn
梵语“波罗蜜多”的义译。佛教谓修大行而超脱生死,到达涅槃之境界为“到彼岸”。《维摩经·佛国品》:“稽首已到於彼岸。”词语解释:涯岸 拼音:yá àn
(1).水边高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江 淮 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唐 柳宗元 《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浊 河 清 济 ,曾无沟洫之虞; 大峴 、 琅邪 ,不闻涯岸之阻。”
(2).边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 俞澂 ﹞清淡简约,乐易无涯岸。”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理想虽无涯岸,而人类本为时间空间所限,势不得以自在游行。” 许地山 《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词语解释:沿岸 拼音:yán àn
顺着河岸或海岸
在河岸或海岸附近词语解释:列岸 拼音:liè àn
犹沿岸。 唐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诗:“中流漾綵鷁,列岸丛金羈。”词语解释:边岸 拼音:biān àn
(1).水流的边沿、堤岸。《西游记》第四七回:“如今通看不见边岸,怎定得宽阔之数?” 明 刘兑 《娇红记》:“到天明,白茫茫水无边岸。” 清 杨潮观 《翠微亭卸甲闲游》:“放船自到中心溜,帆儿快收,柁儿稳守,边岸放心头。”引申指边际。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意娘与李生相思歌》:“人道海水深,未为相思半,海深尚有底,相思无边岸。” 元 乔吉 《乔牌儿·别情》套曲:“无边岸,黑海也似那煎烦。”《照世杯·掘新坑悭鬼成财主》:“你们边岸还不曾摸着。”
(2).旧时边地行销引盐的通商口岸。《清史稿·食货志四》:“ 四川 以行销 黔 滇 者为边岸,本省及 湖北 为计岸, 潼川州 为 潼岸 。”《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只奏准 湖北 八州县计引积滞,请如 黔 滇 边岸例,併归官运商销。”词语解释:插岸 拼音:chā àn
虫名。介类。即马蛤,又名马刀。 宋 文同 《过友人溪居》诗:“水虫行插岸,林鸟过提壶。”词语解释:抹岸 拼音:mǒ àn
水涨没过堤岸。《宋史·河渠志一》:“﹝ 黄河 ﹞涨溢踰防,谓之‘抹岸’。”词语解释:青岸 拼音:qīng àn
草木繁茂的堤岸。《魏书·袁翻传》:“下对兮碧沙,上覩兮青岸。” 唐 欧阳詹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舞絮迴青岸,翻烟拂緑苹。” 唐 李建勋 《春水》诗:“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蓴丝。”词语解释:塘岸 拼音:táng àn
堤岸。《宋书·恩倖传·阮佃夫》:“於宅内开瀆,东出十许里,塘岸整絜,汎轻舟,奏女乐。”词语解释:觉岸 拼音:jué àn
佛教语。由迷惘而到觉悟的境界。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与君永归三寳,指觉岸以同登。”《花月痕》第三二回:“万顷情波,都成觉岸。” 清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前所著之《资政新篇》、《英杰归真》一切寳制诸书,固已刊刷颁行。足登斯世於觉岸,不致终陷於沉沦矣。”词语解释:霸陵岸 拼音:bà líng àn
指 汉文帝 葬处 霸陵 所在的高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南登 霸陵岸 ,回首望 长安 。”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而我送将归,裴徊 霸陵岸 。”亦省作“ 霸岸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岸 无封, 平林 不树。” 倪璠 注:“ 霸岸 , 霸陵岸 也。”词语解释:津岸 拼音:jīn àn
水边;涯岸。《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周贺 浮舟百艘,沉滞津岸,贸迁有无。” 清 嶷如居士 《〈西游补〉序》:“今观十六回中,客尘为据,主帅无皈,一叶泛泛,谁为津岸?”词语解释:雷岸 拼音:léi àn
即 大雷岸 。在 安徽省 望江县 。 南朝 宋 鲍照 有《登大雷岸与妺书》,即指此。 唐 皎然 《送潘秀才之舒州》诗:“ 楚 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荻洲寒露影, 雷岸 曙潮声。”词语解释:峭岸
陡岸词语解释:莎岸
长着莎草的岸边词语解释:道岸 拼音:dào àn
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道岸先登,天街思陟。” 清 沉起凤 《谐铎·荆棘里》:“俗传菩提善岸,即儒家所谓道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誓余登道岸,度汝上层天。苍昊如求士,呼空首荐贤。”词语解释:口岸 拼音:kǒu àn
(1).堤岸。《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邻省水涨, 洪泽湖 倒灌,上段口岸衝决,我可有什么法子呢?”
(2).港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臺湾 口岸故巨,其西则 淡水 ,山石林立,不可泊舟,惟东南有水瀠折而下,可通舟楫。”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於是提倡为锁港闭关之説,以通商为大变,以开口岸为大蠹。”《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 香港 ,这个国际化的口岸,若论它的经济繁荣,其实也是近一二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词语解释:魁岸 拼音:kuí àn
(1).魁梧高大。《汉书·江充传》:“ 充 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南史·袁泌传》:“﹝ 袁泌 ﹞字 文洋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此时 朱重 居移气,养移体,容仪魁岸,非復幼时面目。”
(2).奇伟不凡。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炎》:“余观 杨公 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有望气者谓 绪 ( 王绪 )曰:‘军中有王者气。’於是 绪 见将卒有勇略踰己及气质魁岸者,皆杀之。”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红雪》:“客京师人,风格魁岸而彬雅,不类武士。”词语解释:山岸 拼音:shān àn
濒临水域的陡峭山崖。《宋书·符瑞志下》:“ 晋 成帝 咸和 元年十月辛卯, 宣城 舂穀县 山岸崩,获石鼎重二﹝百﹞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水出 鸟鼠山 西北 高城岭 ,西逕 陇 坻,其山岸崩落者,声闻数百里。”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后园回文诗》:“枝云间石峯,脉水浸山岸。”词语解释:护岸 拼音:hù àn
保护海岸、河岸使之不受波浪冲击的建筑物,多用石块或混凝土筑成。词语解释:伟岸 拼音:wěi àn
(1).卓异;特异。谓不同于常人。《新唐书·李从晦传》:“ 从晦 姿质伟岸,所至以风力闻。”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公﹞倦而假寐,见二大夫,儒衣冠,貌甚伟岸,来謁。”《宋史·韩世忠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亦喻指高超非凡的志向。 清 黄钧宰 《金壶醉墨》:“夫屏弃耳目,观人深际者,千中之一二,餘则梦矣;怀抱伟岸,择主而事者,万中之一二,餘则流矣!”
(2).魁梧,壮大。《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只为 端卿 生得方面大耳,秀目龙眉,身躯伟岸,与其他侍者不同,所以天颜刮目。”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又有数人列坐,衣冠奇古,身体甚伟岸。” 方纪 《挥手之间》:“他的伟岸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 杨家岭 山下散步时的大道边。”词语解释:啮岸 拼音:niè àn
谓水流侵蚀河岸。《金史·河渠志》:“及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啮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词语解释:开岸 拼音:kāi àn
启碇离岸。《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差正官一员於舶船开岸之日,亲行检视。”词语解释:颓岸
指山崩。《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岂特瞽史之异闕景,黔黎之怪頽岸乎?” 张铣 注:“谓岂独日蚀山崩可为变异之怪乎?” 唐 杜甫 《早起》诗:“帖石防頽岸,开林出远山。”一本作“隤岸”。词语解释:合岸 拼音:hé àn
犹两岸。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浮水暗舟艫,合岸喧徒侣。” 唐 陈子昂 《宿襄河驿浦》诗:“合岸昏初夕,迴塘暗不流。”词语解释:了岸 拼音:le àn
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阇黎》诗:“何方济了岸,祗仗慈航力。”词语解释:椒岸 拼音:jiāo àn
谓陡峭的江岸。或谓长有椒木的江岸。 唐 方干 《路入金州江中作》诗:“棹寻椒岸縈迴去,数里时逢一两家。”词语解释:嵬岸 拼音:wéi àn
高傲貌。《新唐书·藩镇魏博传序》:“而执事大人曾不歷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词语解释:圻岸
曲岸词语解释:岩岸 拼音:yán àn
(1).高陡的崖岸。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体殊轻便,能登巖岸。”
(2).形容性格孤高。 清 王愈扩 《周亮工小传》:“先生性巖岸,居官不肯假借官里人,独顾喜士。”词语解释:骜岸 拼音:ào àn
高傲。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盖 飞伯 为人虽聪颖絶人,然涉世日浅,颇驁岸不通彻,此所以不免。”词语解释:邃岸 拼音:suì àn
高峻的崖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南北邃岸凌空,疎木交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邃岸天高,空谷幽深。”词语解释:玉岸 拼音:yù àn
喻水浪如崖似岸。 唐 皮日休 《初入太湖》诗:“倐忽雷阵吼,须臾玉岸拆。”词语解释:偏岸 拼音:piān àn
斜岸。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或倚偏岸渔,竟就平洲饭。” 宋 唐庚 《野望》诗:“水裁偏岸直,云截乱山平。”词语解释:霸岸 拼音:bà àn
见“ 霸陵岸 ”。
词语解释:霸陵岸 拼音:bà líng àn
指 汉文帝 葬处 霸陵 所在的高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南登 霸陵岸 ,回首望 长安 。”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而我送将归,裴徊 霸陵岸 。”亦省作“ 霸岸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岸 无封, 平林 不树。” 倪璠 注:“ 霸岸 , 霸陵岸 也。”词语解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拼音:kǔ hǎi wú biān , huí tóu shì àn
佛教语。意谓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朱子语类》卷五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説得极好。”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油鑊虽热,全真不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岳寿 ,你省也么?” 明 李开先 《朝天子·为王渼陂口占》曲:“传情寄恨万千番,藕丝断,情难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词语解释:厓岸 拼音:yá àn
亦作“ 厓厈 ”。 高峻的山崖、堤岸。亦比喻高傲,不平易。 元 刘壎 《方紫阳诗序》:“自谓改学 四灵 、 后邨 ,细读深味,诗律未脱 江西 ,有崑体意,厓岸骨鯁,似与 赵紫芝 诸人及 刘后邨 不同。” 清 钱谦益 《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周顺昌授承德郎制》:“破藩篱厓岸之私,虚能鉴物;絶弓剑苞苴之问,廉非市名。” 清 钱谦益 《送张老还溧阳》诗:“ 张君 攻岐黄,高名走妇孺。坦怀絶厓厈,剧谈见情愫。”词语解释:达尔马提亚海岸 拼音:dá ěr mǎ tí yà hǎi àn
克罗地亚沿亚得里亚海的海岸。其特点是曲折、破碎,沿海有一系列长条形的岛屿、半岛和海湾。为典型的纵向沉降型海岸,地理学上以“达尔马提亚”来称呼所有这一类型的海岸。词语解释:阪岸 拼音:bǎn àn
崖岸。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枸杞》﹝集解﹞引《别录》:“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词语解释:轩岸 拼音:xuān àn
谓气度严正不凡。 宋 叶适 《东塘处士墓志铭》:“君轩岸沉雄,言动未尝妄。”词语解释:顶岸
靠岸,抵岸词语解释:阬岸
坑堑,沟壑词语解释:起岸 拼音:qǐ àn
登陆;上岸。《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他心里只想着 玉姐 玉堂春 ,不则一日到了 济寧府 ,舍舟起岸。”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八回:“饮完了酒,起岸而返。” 沉从文 《边城》:“小船到此后,既无从上行,因此凡是 川 东的进出口货物,得从这地方落水起岸。”词语解释:行岸 拼音:xíng àn
谓陆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凡递送公文,无论行船行岸,自某日起,至某日止,可到达某处,若无风雨阻隔,至期务要赶到。”词语解释:通商口岸 拼音:tōng shāng kǒu àn
以前作为互不往来的总政策的例外而开放,根据条约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交往的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海港、河流港口和内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