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嵚崎
亦作“ 嶔奇 ”。
1.险峻;不平。 汉 王延寿 《王孙赋》:“生深山之茂林,处崭巖之嶔崎。”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上嶔崎而蒙笼,下深沉而浇激。”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踰万松之峻岭,设两关而嶔崎。”
2.比喻品格卓异。 宋 秦观 《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诗:“亭下嶔崎 淮海 客,末路逢公诗酒共。” 清 姚鼐 《论书绝句》之五:“本是嶔奇可笑人,衰羸今况髮如银。”
词语解释:嵚奇 拼音:qīn qí
见“ 嶔崎 ”。词语解释:岖崎 拼音:qū qí
崎岖。道路险阻不平。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 马援 亡於 武溪 ,尸柩返於 槐里 ; 梁鸿 死於 会稽 ,妻子归於 平陵 。呜呼哀哉,嶇崎远矣。” 唐 李敬方 《遣兴》诗:“何必劳方寸,嶇崎问远公。”词语解释:崟崎 拼音:yín qí
高峻奇特。亦指高峻奇特的山石。 明 徐渭 《发严州舍舟登陆远眺江中怪石》诗:“仰睇崟崎侧,惟见苍翠矫。” 郭沫若 《游黄山》诗:“森罗万象絶崟崎,纵欲形容徒费辞。”词语解释:崛崎 拼音:jué qí
陡峭;峭拔。《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南山 峩峩,巖陁甗錡,嶊崣崛崎。”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崛崎,斗絶也。” 吕向 注:“嶊崣、崛崎,嶮貌。”此指山势。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此指书法。词语解释:峣崎 拼音:yáo qí
同“ 崎嶢 ”。 奇特;古怪。《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只就一直道理看,剖析自分晓,不必去偏曲处看。《易》有箇阴阳,《诗》有箇邪正,《书》有箇治乱,皆是一直路径可见,别无嶢崎。”《朱子语类》卷一二五:“圣贤言语自平正,都无许多嶢崎。”词语解释:长崎 拼音:cháng qí
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市。人口446万(1985年)。天然良港,曾长期为日本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港口。造船等机械工业发达。是远洋航运和渔业基地。日本西部重要旅游胜地。词语解释:僧却崎 拼音:sēng què qí
梵语的译音。僧尼五衣之一。为一种覆肩掩腋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僧却崎,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原注:“ 唐 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也。”词语解释:丽崎 拼音:lì qí
绮丽峻伟。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山川丽崎,万物还普。”词语解释:倾崎 拼音:qīng qí
倾侧,倾斜。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磐石险峻,倾崎崕隤。”《南史·王莹传》:“王三日出禊, 实 衣冠倾崎,王性方严,见之意殊恶。”词语解释:峻崎 拼音:jùn qí
高峻险要。 唐 元结 《九疑图记》:“彼如 嵩 华 之峻崎, 衡 岱 之方广。”词语解释:岿崎 拼音:kuī qí
山势险峻。词语解释:巘崎 拼音:yǎn qí
险峻的山。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碧山倚巘崎兮,象海水碣石。”词语解释:巇崎 拼音:xī qí
艰险。《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人情冷暖交情淡,世故巇崎变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