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州县州府州土州长州都州廨州端 
州城州郡州花州司州涂州域州聚 
州人州闾州镇州尊州国州学州职 
州牧州道州伯州处州部州院州乡 
州家州官州兵州手州序州党州巷 
州里州同州治州倅州壤州纲州宰 

词语解释:州县  拼音:zhōu xiàn
(1).州与县的合称。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今将自州县始,请各诵所怀,聊以观诸生之志。”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於教化也。”
(2).指州县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应知不知》:“今之州县死一州一县之社稷。”
词语解释:州城  拼音:zhōu chéng
旧时州署所在城邑。 宋 王偁 《东都事略·太宗纪》:“乃者,盗兴畎亩,连陷州城。”《初刻拍案惊奇》卷五:“现小女竟送到尊舟,如今若等尊舟到州城,水路难行,定不能勾。”《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古怪再古怪不过我们州城里的这位新城隍爷咧!”
词语解释:州人  拼音:zhōu rén
(1).州民。《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成都 既定, 先主 领 益州 牧,拔 羕 为治中从事。 羕 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 李侯 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2).指渔人。《荀子·君道》:“夫 文王 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 太公 於州人而用之,岂私之也哉!”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按‘州人’当从《韩诗外传》作‘舟人’。 太公 身为渔父而钓於 渭 滨,故言舟人也。”
词语解释:州牧  拼音:zhōu mù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 唐 虞 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 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汉成帝 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 东汉 灵帝 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 魏 晋 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开 忠 二州牧,诗赋时多传。”
(2). 清 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词语解释:州家  拼音:zhōu jiā
指刺史。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比自乞归,未见听许,州家幸能为,相得去,实上愿也。”《三国志·吴志·吴主权徐夫人传》:“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 荆蛮 。”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州家飞符来比櫛,海中收盐今復密。”
词语解释:州里  拼音:zhōu lǐ
(1).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本为行政建制,后泛指乡里或本土。《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篤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虽州里行乎哉?”《后汉书·周兴传》:“臣窃见光禄郎 周兴 ,孝友之行,著於闺门,清厉之志,闻於州里。” 唐 元稹 《杨嗣复授尚书兵部郎中制》:“吏曹郎 嗣復 ,州里秀异,议论宏博,宜其以所长自多。”
(2).指同乡的人。《晋书·陶侃传》:“时 豫章国 郎中令 杨晫 , 侃 州里也,为乡论所归。 侃 诣之, 晫 曰:‘《易》称贞固足以干事, 陶士行 是也。’”
词语解释:州府  拼音:zhōu fǔ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礼记·内则》:“州伯命藏诸州府。” 孔颖达 疏:“州府是州长之府藏。”
(2).州治。 唐 杜甫 《越王楼歌》:“ 绵州 州府何磊落, 显庆 年中 越王 作。” 仇兆鳌 注:“州府,府之州治也。”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词语解释:州郡  拼音:zhōu jùn
(1).州和郡的合称。亦泛指地方上。 汉 班固 《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后汉书·王龚传》:“ 永和 元年,拜太尉。在位恭慎,自非公事,不通州郡书记。”
(2).指州郡的长官。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州郡闻德,虚己备礼,莫之能致。”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至於 汉 代则不然,其宗子称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
词语解释:州闾  拼音:zhōu lǘ
(1).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州和闾的连称。《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閭乡党称其孝也。” 郑玄 注:“《周礼》二十五家为閭,四閭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辨疑以旌舆,申令以金鼓。” 章炳麟 《排满平议》:“凡诸夏所有者,经略万里,陇亩既成,州閭既定,而復有阑入此土者,则据左契而攘之。”
(2).泛指乡里。《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明 何景明 《送邵守孙公考绩诗序》:“予得告还处野中别业,不能应州閭交际。”
词语解释:州道  拼音:zhōu dào
绕城之道。《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藉,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
词语解释:州官  拼音:zhōu guān
(1).州署中的属官。《梁书·吕僧珍传》:“ 僧珍 去家久,表求拜墓, 高祖 欲荣之,使为本州…… 僧珍 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僧珍 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2). 宋 代以后,用以称一州的最高长官。《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相公见惯浑閒事,羞杀州官与县官。”
词语解释:州同  拼音:zhōu tóng
官名。即州同知,为知州的副职。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谈资》:“﹝ 陈询 ﹞在翰林时忤一权贵,出为州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翰林官》:“ 康熙 十六年十月, 圣祖 始设南书房,以侍读学士 张英 、序班 高士奇 、州同 励杜訥 入直。”《官场现形记》第六回:“他身上原有一个州同,就此加捐一个知州。”
词语解释:州土  拼音:zhōu tǔ
(1).州乡邑。《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王逸 注:“閔惜乡邑之饶富也。”
(2).一州所辖的地域。 汉 班固 《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词语解释:州花  拼音:zhōu huā
被选做(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
词语解释:州镇  拼音:zhōu zhèn
一方之重镇。《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归葬墓旧,妻子得还” 裴松之 注引《会稽典录》:“夫 会稽 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 浙江 ,南山攸居,实为州镇。” 南朝 陈 徐陵 《与周冢宰宇文护论边境事书》:“夫以 南平 等郡,地壙民丰, 云梦 之田, 楚王 为宝, 吴 当劲 蜀 , 晋 拒强 秦 ,资彼山川,竝为州镇。”
词语解释:州伯  拼音:zhōu bó
(1).古代一州诸侯之长。《汉书·朱博传》:“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乃号 禹 曰 伯禹 ,官曰司空,赐姓 姒 氏,领统州伯,以巡十三部。”
(2).一州之长。《礼记·内则》:“州吏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郑玄 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州长,中大夫一人也。” 孔颖达 疏:“州伯则州长也。”参见“ 州长 ”。
词语解释:州长  拼音:zhōu zhǎng
(1).《周礼》官名。一州之长。《周礼·地官·司徒》:“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周礼·地官·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
(2).指古九州之方伯。《诗·周南召南谱疏》:“《尚书》谓 文王 为西伯…… 殷 之州长曰伯,谓为 雍州 伯也。”
(3).后世借指郡守。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臣忝任州长,不敢不言,谨具状奏闻,伏候勑旨。”
词语解释:州兵  拼音:zhōu bīng
春秋 时 晋国 由各州自行组成的地方军队。《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於是乎作州兵。” 杜预 注:“五党为州,州二千五百家也。因此又使州长各缮甲兵。” 孔颖达 疏:“以州长管人既少,督察易精,故使州长治之。”《国语·晋语三》:“众皆説。作州兵。” 韦昭 注:“二千五百家为州,使州长各帅其属缮甲兵也。”
词语解释:州治  拼音:zhōu zhì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宫今为州仓,而州治在宫西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通州》:“ 通州卫 ,在州治南, 建元 四年 成祖 置卫於此。”
词语解释:州长  拼音:zhōu zhǎng
(1).《周礼》官名。一州之长。《周礼·地官·司徒》:“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周礼·地官·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
(2).指古九州之方伯。《诗·周南召南谱疏》:“《尚书》谓 文王 为西伯…… 殷 之州长曰伯,谓为 雍州 伯也。”
(3).后世借指郡守。 宋 曾巩 《奏乞复吴中复差遣状》:“臣忝任州长,不敢不言,谨具状奏闻,伏候勑旨。”
词语解释:州司  拼音:zhōu sī
犹州官。 晋 李密 《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 宋 苏轼 《论高丽第一状》:“臣欲於此僧状后判云:‘州司不奉朝旨,本国又无来文,难议投进。执状归国。照会。’”
词语解释:州尊  拼音:zhōu zūn
一州之长,州牧。《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刘璋 时, 宓 同郡 王商 为治中从事,与 宓 书曰:‘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 卞和 衒玉以燿世,宜一来,与州尊相见。’”
词语解释:州处  拼音:zhōu chǔ
聚居。《国语·齐语》:“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韦昭 注:“州,聚也。”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种五,其色黄、白、黑、赤、流黄。画地州处,风教语言,勿能相通,其小别六十有三。”
词语解释:州手  拼音:zhōu shǒu
雇佣以供州中使令的差役。费用由民户承担。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 元祐 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勑;合役空闲人户不及三番处,许以六色钱雇州手,分散从官承符人。此法未为允当。”
词语解释:州倅  拼音:zhōu cuì
州官的佐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李香林 尚书爱才如命,督 河南 时,诗弟子 陈熙 从州倅荐用至 铜沛 同知。”
词语解释:州都  拼音:zhōu dōu
州大中正的别称。 三国 魏 曹丕 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选拔官吏事宜。 隋 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 炀帝 为 晋王 时,即曾任州都。 开皇 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晋书·刘毅传》:“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宋书·恩倖传序》:“州都郡正,以才品人。” 陈垣 《史讳举例》卷六:“ 魏 晋 以后,诸州皆置大中正,以甄别流品。 隋 时避讳,改为州都,而去中正之名。”
词语解释:州涂  拼音:zhōu tú
绕城之道。《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量其市朝州涂,还市朝而为道也。”参见“ 州道 ”。
词语解释:州道  拼音:zhōu dào
绕城之道。《墨子·备城门》:“城下州道内,百步一积藉,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
词语解释:州国  拼音:zhōu guó
(1).犹州土,疆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向使 始皇 纳 淳于 之策,抑 李斯 之论,割裂州国,分王子弟,封 三代 之后,报功臣之劳……何区区之 陈项 ,而復得措其手足哉!”
(2).谓州邑与封国。《后汉书·宦者传序》:“府署第馆,棊列於都鄙;子弟支附,过半於州国。”
词语解释:州部  拼音:zhōu bù
(1).指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战国策·楚策四》:“今僕之不肖,阨於州部,堀穴穷巷,沉洿鄙俗之日久矣。”
(2).指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汉书·王莽传上》:“州部所举茂才异等吏,率多不称。” 宋 王安石 《上明州王司封启》:“伏审使旌,来临州部。”
词语解释:州序  拼音:zhōu xù
州学,州校。《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灋亦如之。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 郑玄 注:“序,州党之学也。” 贾公彦 疏:“州长因春秋二时皆以礼会聚其民,而行射礼于州之序学中。”
词语解释:州壤  拼音:zhōu rǎng
州里,乡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岂若夫子,因心违事,畏荣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虚礼,州壤推风,孝惟义养,道必怀邦。”《魏书·崔挺传》:“散骑常侍 赵脩 得幸 世宗 。 挺 虽同州壤,未尝诣门。”
词语解释:州廨  拼音:zhōu xiè
州署,州衙。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配宅邻州廨,斑苗接野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僎 ( 皇甫僎 )径入州廨,具鞾袍秉笏立庭下。”《元史·盖苗传》:“ 至正 初,用荐者知 亳州 ,修学宫,完州廨。”
词语解释:州域  拼音:zhōu yù
(1).按州划分的区域。《史记·天官书论》:“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2).指州辖的地域。《汉书·食货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彊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后汉书·班彪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謳吟,思仰 汉 德,已可知矣。”
词语解释:州学  拼音:zhōu xué
州中设立的学校。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请摄 海阳 县尉为衙推官,专勾当州学,以督生徒,兴愷悌之风。”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未及游州学,策马携僕,寻得箇店儿下。”
词语解释:州院  拼音:zhōu yuàn
南宋 时州的刑狱官。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 乾隆 戊戌岁, 瓜州 浚河,得 南宋 官印,文曰:‘ 宿州 州院 朱 记。’初不解州院为何职,后读 罗端良 《新安志》,乃知每州有州院与司理院,皆刑狱之称。”
词语解释:州党  拼音:zhōu dǎng
犹言乡里。《新唐书·刘仁轨传》:“ 仁轨 率兵絶 瓠芦河 ,攻大镇 七重城 ,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词语解释:州纲  拼音:zhōu gāng
州署中的属官。《魏书·邢峦传》:“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但以去州既远,不能仕进,至於州纲,无由厕迹。 巴 境民豪,便是无 梁州 之分,是以鬱怏,多生动静。”
词语解释:州端  拼音:zhōu duān
即州别驾。《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芟麦移民,可谓大议,一方安危,事繫於此。 子夏 亲为州端,曾无同异;及闻 元嗣 之言,则懽笑酬答。阿意左右,何以事君!” 胡三省 注:“州别驾居羣僚之右,故曰州端。”
词语解释:州聚  拼音:zhōu jù
聚集。《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詔号 临汧城 。府郛左百贾州聚,异时为虏剽夺,至燎烽相警, 承元 版堞繚之,人乃告安。”
词语解释:州职  拼音:zhōu zhí
州署中的属官。《南齐书·文学传·丘灵鞠》:“州辟从事,﹝ 灵鞠 ﹞诣领军 沉演之 。 演之 曰:‘身昔为州职,诣领军 谢晦 ,宾主坐处,政如今日。卿将来或復如此也。’”
词语解释:州乡  拼音:zhōu xiāng
泛指乡里。《国语·楚语下》:“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於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比尔兄弟亲戚。”《晋书·石勒载记上》:“仰惟明公州乡贵望,累叶重光,出镇藩岳,威声播于八表。”
词语解释:州巷  拼音:zhōu xiàng
州闾,乡里。《礼记·祭义》:“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 郑玄 注:“一乡者五州,巷,犹閭也。”
词语解释:州宰  拼音:zhōu zǎi
指州刺史。《后汉书·韦彪传》:“尚书之选,岂可不重……宜简尝歷州宰素有名者,虽进退舒迟,时有不逮,然端心向公,奉职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