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天巧 拼音:tiān qiǎo
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墻,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机巧 拼音:jī qiǎo
(1).诡诈。《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 宋 陈亮 《类次文中子引》:“ 汉高帝 之宽简,而人纪赖以再立; 魏武 之机巧,而天地为之分裂者十数世。”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盖先生自童幼读书,常自保其婴儿之性,不敢失坠。及长,而与众酬接,以至居官蒞民,皆出其天怀以相付与,不知人世有机巧之事。”
(2).聪慧灵巧。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 邓荫南 ﹞性慷慨,又和易可亲,且机巧,能制炸弹。”
(3).灵巧的机械装置。《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隋书·天文志上》:“ 吴 时又有 葛衡 ,明达天官,能为机巧。”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浑天球》:“曩於天主堂中,见西洋编簫一,上下三十二层,每层百管,鼓之以气,则风雨波涛,謳吟战鬭,与夫鸡犬禽鸟之声,同时并作,其机巧一也。”词语解释:百巧 拼音:bǎi qiǎo
指各种农具。《山海经·海内经》:“ 帝俊 生 三身 , 三身 生 义均 , 义均 是始为 巧倕 ,是始作下民百巧。” 袁珂 校注:“百巧者,主要盖指耒、耜、銚、耨等农具也。”词语解释:工巧 拼音:gōng qiǎo
(1).技艺高明。《战国策·秦策五》:“ 贞女 工巧,天下愿以为妃。”《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女有四行……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 宋 苏轼 《乳母任氏墓志铭》:“﹝ 任氏 ﹞工巧勤俭,至老不衰。”
(2).指巧艺。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
(3).精致美妙。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宋 费衮 《梁溪漫志·元城了翁表章》:“今时士大夫论四六多喜其用事精当,下字工巧,以为膾炙人口。” 清 王紫诠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论》:“崇臺广榭,万户千门,轮焉奂焉,莫不备极工巧。”
(4).善于取巧。《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王逸 注:“以言佞臣巧於言语,背违先圣之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六:“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
(5).巧匠。《韩诗外传》卷三:“贤人易为民,工巧易为材。”
(6).泛指匠人,工匠。《宋书·刘敬宣传》:“前人多发调工巧,造作器物。”《旧唐书·文宗纪下》:“戊午, 西川 李德裕 奏: 南蛮 放还先虏掠百姓、工巧、僧道约四千人还本道。”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天竺 以 刹利 、 婆罗门 二姓为贵种;自餘皆为庶姓,如 毗舍 、 首陀 是也;其下又有贫四姓,如工巧 纯陀 是也。”词语解释:新巧 拼音:xīn qiǎo
新奇巧妙。 宋 朱淑真 《绛都春》词:“轻渺,盈盈笑靨,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诗亦新巧可称。”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若不观全体,不究本原,徒取一二聪明新巧语,遂叹为 少游 、 美成 所不能及,是亦妄人也已矣。”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上海 市面上一种新巧的东西出来才一个礼拜,我们县里也就有了。”词语解释:斗巧 拼音:dòu qiǎo
亦作“鬭巧”。
(1).以智巧争胜。 宋 张先 《汉宫春·蜡梅》词:“何人鬭巧,运紫檀,翦出蜂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謔跳踉、聘奇鬭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 茅盾 《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诗:“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
(2).引申为投机取巧。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文凭之给逐年加增,可见鬭巧趋利之人愈久愈多矣。”
(3).凑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煞事有鬭巧,方纔开得舖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 郭排军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事有斗巧,物有故然,却来得迟些,都散了。”
(4).古代七夕宫廷游戏。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七夕, 徐婕妤 雕鏤菱藕,作奇花异草,攒于水晶盘中以进上。至定昏时,上自散置宫中几上,令宫人闇中摸取,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鬭巧,以为欢笑。”词语解释:弄巧 拼音:nòng qiǎo
谓做出各种巧妙的花样。亦谓卖弄技巧。 宋 秦观 《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西游记》第六六回:“这猴儿,你看他弄巧,怎么一只手使棒支吾?” 李季 《菊花石·盘歌》诗:“牧童哥哥你莫弄巧,老工匠父女俩手艺高。”词语解释:智巧 拼音:zhì qiǎo
(1).机谋与巧诈。《韩非子·扬权》:“圣人之道,去智与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文选·范晔〈逸民传论〉》:“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 李善 注引《淮南子》:“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及伪之生,饰智以惊愚,设诈以巧上。” 清 汪懋麟 《学士再迭前韵见贻奉答》之三:“吾徒守忠信,智巧将奈何。”
(2).智慧与技巧。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吾﹞乃用工力智巧,剪剔移徙,杂以肥沃药物注灌,花始变而趣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即以夷砲论,非自天降也,非自地出也,不过人之智巧所为耳。”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他搜索尽了自己所学习过的各样理论、各样工作方法、各样鼓动群众的智巧。”词语解释:纤巧 拼音:xiān qiǎo
亦作“纎巧”。
(1).细巧。 汉 贾谊 《新书·瑰玮》:“民弃完坚而务雕鏤纤巧,以相竞高。”《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车舆服章,皆从质朴……无兼采之服,纤巧之物。”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綵呈纤巧。”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帝边有一张纤巧的红木桌,上面放着小而精致的茶具。”
(2).指艺术风格上的小巧柔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后人为艳词,好作纤巧语,是又 晏 欧 之罪人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七章二:“他们( 齐 梁 诗人)的情调是清新的,他们的意境是隽美的,他们的音律是和谐的。所可讥者,乃在格局、才情偏于纤巧的一边。”
(3).形容工于心计。 唐 韩偓 《再思》诗:“但保行藏天是证,莫矜纎巧鬼神欺。”《旧五代史·晋书·孟承诲传》:“及 少帝 嗣位,以植性纤巧,善於希旨,復与权臣宦官密相表里,凡朝廷恩泽美使,必 承诲 为之。” 廖仲恺 《革命派与反革命派》:“北方的官僚军阀很纤巧的利用反革命的势力,所以分开国民党为稳健派与激烈派,以遂其勾结排挤的阴谋。”词语解释:小巧 拼音:xiǎo qiǎo
(1).小聪明;小技巧。《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建昌侯 虑 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高贵乡公 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北齐书·高隆之传》:“ 隆之 性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荐举不捷》:“ 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明 胡应麟 《诗薮·杂编·闰馀中》:“ 高常侍 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红楼梦》第五十回:“ 寳玉 又道:‘不求 大士 瓶中露,为乞 孀娥 槛外梅。’ 黛玉 写了,摇头説:‘小巧而已。’”
(2).小而灵巧。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三:“暑后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欣人。”《西游记》第四十回:“一般五六个魔王,止有 老孙 生得小巧,故此把 牛魔王 称为大哥。”
(3).指精细巧妙。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除》:“销金鬭叶、诸色戏弄之物,无不具备,皆极小巧。” 梁斌 《红旗谱》二二:“这是一座小巧的院落,三合子青砖小房,当院摆着两盆夹竹桃。”词语解释:奇巧 拼音:qí qiǎo
(1).奇异机巧;奇诡狡诈。《管子·治国》:“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於粟也,故禁末作、止奇巧而利农事。”《庄子·人间世》:“且以巧鬭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搜抉幽隐以尽人才,屏斥奇巧以厚风俗。”
(2).犹巧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吾自高、曾,世传种花,但栽培及时,无他奇巧。”
(3).犹凑巧。 叶文玲 《心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奇巧!我在村里住下了,没想到,恰恰住在那个姑娘的邻家。”词语解释:施巧 拼音:shī qiǎo
施展巧技。《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 乌获 、 逢蒙 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文选·王褒〈洞箫赋〉》:“ 般匠 施巧, 夔 襄 准法。” 张铣 注:“ 般匠 ,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词语解释:善巧 拼音:shàn qiǎo
(1).精巧;巧妙。《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善巧雕鏤玩好之物,颇以赂遗中官,以此并得显位。”《百喻经·治鞭疮喻》:“昔有一人,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马屎傅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见之,心生欢喜……语其儿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试之。’儿为鞭背,以马屎傅之,以为善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 世亲菩萨 ﹞作《阿毗达磨俱舍论》,辞义善巧,理致精高。”
(2).乖巧。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词语解释:余巧 拼音:yú qiǎo
应付裕如的技能、技巧。《韩非子·功名》:“故人有餘力易於应;而技有餘巧便於事。”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致义会文,斐然餘巧。”词语解释:得巧 拼音:de qiǎo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不巧 拼音:bù qiǎo
(1).没有机巧。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大经·观》:“圣人不巧,时反是守。”《汉书·司马迁传》:“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 颜师古 注:“无机巧之心,但顺时也。”
(2).谓不聪明。《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差人道:‘你这主人家别要把祸揽在身上。这人不巧。’”
(3).谓不灵敏。
(4).碰巧。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不巧这封信给 严一峰 先生发现了,就和妹妹大大地争吵了一场。”词语解释:谗巧 拼音:chán qiǎo
(1).谗邪巧佞者。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三:“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踈。”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谗巧之嘵嘵兮,惑以为《咸池》。”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谗巧昏迷君父,堪怜子孽臣孤。”
(2).谗邪巧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谢韩二公论选妃》:“今恐左右谗巧之人,或以皇储未建为言,移上初意,乞慎终如始云云。”词语解释:神巧 拼音:shén qiǎo
神奇巧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所收不过一季,又有折封对号、流水查擦、改稽总撒,猾胥无所施神巧之技矣。”词语解释:轻巧 拼音:qīng qiǎo
(1).轻快灵活。 唐 杜牧 《张好好诗》:“絳脣渐轻巧,云步转舒徐。” 清 陈维崧 《瑞鹤仙·咏百舌鸟同云臣赋》词:“裊裊咽时逾响,溜处偏圆,百般轻巧。”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诗三一:“浪圈推向岸边去,见几只轻巧的小小渔船。”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星光底下,他摸到障子外头的水濠边,跳过水濠,轻巧地翻过那一道柳树障子。”
(2).小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曹太皇至慈》:“ 神宗 亲製一小輦,极为轻巧,以珠玉黄金饰之,进於太皇。” 元 乔吉 《水仙子·花筩儿》曲:“玲瓏高插 楚 云岭,轻巧全胜碧玉簪。”《红楼梦》第二七回:“ 探春 又笑道:‘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
(3).容易;不费力。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逃走!你们真想得轻巧!”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嘿,没伤着骨头,你倒说得轻巧,我也打你一枪试试看!”
(4).轻佻诈伪。《新唐书·朱朴传》:“ 江 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不可以都。” 宋 欧阳修 《论河北守备事宜札子》:“ 王克基 凡庸轻巧,非将臣之材。”《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準 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
(5).形容文风纤巧。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孝武 诗,雕文织綵,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走山魈》:“ 施肩吾 先辈为诗……如是之类,皆轻巧之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其餘尤上轻巧,辞多不载。”词语解释:骋巧 拼音:chěng qiǎo
施展高超的技术。 晋 左思 《魏都赋》:“遐邇悦豫而子来,工徒拟议而骋巧。” 晋 郭璞 《江赋》:“迅蜼临虚以骋巧,孤玃登危而雍容。” 宋 梅尧臣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词语解释:妙巧 拼音:miào qiǎo
(1).美妙奇巧。 汉 阮瑀 《筝赋》:“浮沉抑扬,升降綺靡,殊声妙巧,不识其为。”
(2).指美妙灵巧的手艺。 晋 郭泰机 《答傅咸》诗:“寒女虽妙巧,不得秉杼机。天寒知运速,况復鴈南飞。”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南中女工,竞取其(枸椽子)肉雕鏤花鸟,浸之蜂蜜,点以臙脂,擅其妙巧。”词语解释:精巧 拼音:jīng qiǎo
细致工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又有飞鱼船二隻,綵画间金,最为精巧。”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见其綉製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这些诗句多么精巧,多么和谐呵!”词语解释:遗巧 拼音:yí qiǎo
(1).未尽其巧;精美的技艺有所保留,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列子·周穆王》:“ 穆王 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堊之色,无遗巧焉。” 唐 郑子春 《北岳庙碑》:“工无遗巧,人不劳力。” 宋 刘攽 《次韵宋职方新修厅事》:“经营结构无遗巧,壮丽宏深要必该。”
(2).不为世人所知的技艺。 明 高道素 《上元赋》:“海南贡鱼準之新奇,胡北献雁足之遗巧。”词语解释:偏巧 拼音:piān qiǎo
(1).特别灵巧。 唐 秦韬玉 《贫女》诗:“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鬭画长。”
(2).副词。恰巧。如:我正找他,偏巧他来了。
(3).副词。表示事实同所期待的正相反。如:我找他两次,偏巧都不在家。词语解释:逞巧 拼音:chěng qiǎo
谓显示自己技艺巧妙。《后汉书·张衡传》:“ 蒱且 以飞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棋局逞巧,博弈惟贤。” 李详 《哀轮船文》:“竞趋便以逞巧,若饮鴆而思济。”词语解释:言巧 拼音:yán qiǎo
(1).说话的技巧。指口才。《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晋 兗州 刺史 沛国 宋处宗 ,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輟。 处宗 因此言巧大进。”
(2).言语巧妙。 宋 孔武仲 《乞巧》诗:“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词语解释:花巧 拼音:huā qiǎo
灵巧好看。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姑太太点着头,慨叹似的说:‘大半年不进城来了,这回一看,新鲜花巧的东西又多了不少,怎怪得钱不经花。’”词语解释:雕巧 拼音:diāo qiǎo
雕琢巧饰。《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马乘具用锦绣处,患为雨所湿,织杂采珠为覆蒙,备诸雕巧。”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扶疎珊瑚枝,本不自雕巧。” 元 杨载 《诗法家数·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词语解释:技巧 拼音:jì qiǎo
(1).指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精巧的技能。《六韬·上贤》:“为雕文刻鏤,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史记·货殖列传》:“於是 太公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繈至而辐凑。” 宋 王安石 《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画》:“夫气矜如 賁 育 而技巧遂不及 般输 ,世未之有。”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好像一篇富于技巧的文章,正在使人要生厌的时候,来几句漂亮的。”
(2).指武艺。《汉书·艺文志》:“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养威严於将军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场。”
(3).机巧;机变。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技巧横出,用意各殊。”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以姑息为忠,以苟容为智,以技巧为材,以佞諛为美。”
(4).指灵巧。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又非常的技巧,用针用笔,能做许多奇巧好玩的东西。”词语解释:众巧 拼音:zhòng qiǎo
(1).众多的巧匠。《晋书·文苑传·李充》:“羣能骋技,众巧竭心。”
(2).指众人的智慧。 宋 孔平仲 《乞巧》诗:“尽窒众巧门,化以 孔 与 周 。”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趋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谓天成,是谓众巧。”词语解释:倾巧 拼音:qīng qiǎo
谓狡诈。《汉书·刘向传》:“ 兴 者倾巧士,谓上疑 堪 ,因顺指曰:‘ 堪 非独不可於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禄重者以拱默为智,任权者以倾巧为贤。” 宋 司马光 《言王广渊札子》:“ 王广渊 以小人之质,有倾巧之材,苟求进身,无所不至。”词语解释:妍巧 拼音:yán qiǎo
(1).慧巧;精巧。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以蹉切之至言为騃拙,以虚华之小辩为妍巧,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明 袁宏道 《场屋后记》:“池旁太湖石一,甚妍巧,从 九龙池 移来者, 沉香亭 旧物也。”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漆沙砚》:“雕刻山水花鸟金石之文,悉臻妍巧。”
(2).妍丽奇巧。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兹体陵迟,寖惕妍巧。”词语解释:便巧 拼音:biàn qiǎo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巧言善辩。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故无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慢而便巧者尊於朝。”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心疾乎内,形劳於外,然其智调足以将之,便巧足以庄之。”词语解释:取巧 拼音:qǔ qiǎo
(1).求取工巧;采取巧妙方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元 吾丘衍 《学古编·三十五举》:“白文印皆用 汉 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圆,纵有斜笔,亦当取巧写过。”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瀑布诗》:“﹝ 苏东坡 ﹞特一时取巧自成一体,不害其为诗也。”
(2).谓用巧妙的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回避困难。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丑陋婢女﹞得子则育之,生女或与人为养媳,或仍留为婢……不为之出养父之资,而专得其子女之益,居心取巧,亦必有报。”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 李春三 这孩子说话率,做事也率,从来不会藏奸取巧。”词语解释:娟巧 拼音:juān qiǎo
美好精致。 宋 范成大 《次韵陈仲思经属西峰观雪》:“六花信娟巧,未及五字工。”词语解释:幻巧 拼音:huàn qiǎo
幻术。 清 冒襄 《寒夜听白三弹琵琶歌》:“灯出文心写生手,化人幻巧通蝌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若於日间搬弄,则太觉分明,演者难施幻巧。”词语解释:知巧 拼音:zhī qiǎo
(1).智慧技巧。《管子·五辅》:“古之良工,不劳其知巧以为玩好。” 汉 王充 《论衡·率性》:“夫道有真伪,真者固自与天相应,伪者人加知巧,亦与真者无以异也。”
(2).智谋巧诈。《商君书·去强》:“国无力而行知巧者,必亡。”词语解释:饰巧 拼音:shì qiǎo
(1).装饰奇丽。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二:“奈何季世人,侈靡在宫墙,饰巧无穷极,土木被朱光。”
(2).犹弄巧。《管子·君臣上》:“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后汉书·党锢传序》:“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矣。”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三:“贡臣贪权,饰巧求媚。”词语解释:炫巧 拼音:xuàn qiǎo
谓自显其能。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天问序注》:“至 唐 柳宗元 始欲质以义理,为之条对,然亦学未闻道,而夸多衒巧之意犹有杂乎其间。”词语解释:乖巧 拼音:guāi qiǎo
(1).聪明机灵。《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他原是个乖巧的人,待人接物,十分克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兄弟日渐长成,十分乖巧。”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小芹 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
(2).合人心意;讨人喜欢。《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贾 婆﹞只为看上 月香 生得清秀乖巧,自己无男无女,有心要收他做个螟蛉女儿。”词语解释:微巧 拼音:wēi qiǎo
(1).隐秘巧妙。《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论》:“ 塞侯 微巧,而 周文 处讇,君子讥之,为其近於佞也。”
(2).指微小精巧之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燕王 好微巧, 卫 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 説之,养之以五乘之奉。”词语解释:缪巧 拼音:miù qiǎo
(1).诈术与巧计。《汉书·韩安国传》:“意者有它繆巧可以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岂有他繆巧,阴阳不能贼。”
(2).谓事物之平易而众所共知者为无他缪巧。词语解释:淫巧 拼音:yín qiǎo
(1).谓过于精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於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众也。”《明史·孟一脉传》:“东南财赋之区,靡於淫巧,民力竭矣。”参见“ 奇技淫巧 ”。
(2).浮华纤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雅丽黼黻,淫巧朱紫。”
词语解释:奇技淫巧 拼音:qí jì yín qiǎo
谓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书·泰誓下》:“﹝ 商王 ﹞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孔颖达 疏:“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清 管同 《禁用洋货议》:“昔者,圣王之世,服饰有定制,而作奇技淫巧者有诛。”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从前乡下不都是用个铜罐在灶窝里燉水么,哪一个肯化三块半洋钱去买这样奇技淫巧的东西!”词语解释:文巧 拼音:wén qiǎo
(1).华丽奇巧。《管子·治国》:“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汉书·礼乐志》:“﹝ 哀帝 ﹞下詔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 郑 卫 之声兴。夫奢泰则下不孙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
(2).斯文灵巧。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荆 扬 多水,其人亦明慧文巧,而患在轻浅。”
(3).文饰巧辩。《后汉书·第五伦传》:“今承百王之敝,人尚文巧,咸趋邪路,莫能守正。”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新进多文巧机利而玩法,乾没而不顾后。”词语解释:细巧 拼音:xì qiǎo
细致精巧。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真箇我幼时只戴得那样粗花儿,不像如今做得这样细巧。”《红楼梦》第八回:“这裡 薛姨妈 已摆了几样细巧茶食,留他们喝茶吃果子。” 老舍 《二马》第四段二:“ 马老先生 来了好几次,假装着给他们帮忙,其实专为给 都太太 拿一两样细巧的小玩艺。”词语解释:清巧 拼音:qīng qiǎo
清新奇巧。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令暉 歌诗,往往崭絶清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何逊 诗实为清巧,多形似之言。”词语解释:生巧 拼音:shēng qiǎo
天生巧慧。《慎子·威德》:“百工之子,不学而能者,非生巧也,言有常事也。”词语解释:卜巧 拼音:bǔ qiǎo
旧时民俗。七月七日夜捉蜘蛛藏盒中,天明启盒以视蛛网稀密,密者为巧多,稀者为巧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又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词语解释:佻巧 拼音:tiāo qiǎo
(1).轻佻巧佞;轻佻巧利。《楚辞·离骚》:“雄鳩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王逸 注:“言又使雄鳩衔命而往,其性轻佻巧利,多语而无要实,復不可信也。” 唐 元稹 《唐杜君墓志铭》:“陵迟至於 梁 陈 ,滛艷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 宋 齐 之不取也。”
(2).浮华小巧。 清 郎廷槐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二二:“诗自 李 杜 以来,陵夷滥觴,作者务雕刻雪月,以趋佻巧。”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七言律,平叙易於径遂,雕鏤失之佻巧,比五言为尤难。”词语解释:作巧 拼音:zuò qiǎo
谓施展技巧。《汉书·食货志四上》:“学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词语解释:怪巧 拼音:guài qiǎo
亦作“恠巧”。 奇巧。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於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明 唐顺之 《永嘉袁君芳洲记》:“介乎 永嘉 左右者,若 天台雁宕 之恠巧瓌丽甲天下。”词语解释:中巧 拼音:zhōng qiǎo
犹心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艷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 范文澜 注:“中巧,犹言心巧。”词语解释:谬巧 拼音:miù qiǎo
诈术与巧计。 明 归有光 《上高阁老书》:“有干办之小能,而行速化之谬巧。” 清 林则徐 《察看英夷反覆情形遵旨不准交易折》:“伏思断絶鸦片,首贵杜其来源,而杜源总在夷船,无他谬巧。”《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天心称物平施,岂此中有他谬巧乎?”词语解释:伎巧 拼音:jì qiǎo
(1).技术,技艺。《鬼谷子·捭阖》:“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陶宏景 注:“伎巧,谓百工之役。”《后汉书·宦者传·单超》:“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驃骑者一人,骑而持帜前行,后骑继之,各于马上呈弄伎巧,盖以习骑乘云。”
(2).指精美奇巧的工艺品。《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闻,府寺宽敞,舆服光丽,伎巧毕给,故多以宗室肺腑居之。”《旧唐书·后妃传上·贤妃徐氏》:“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 宋 苏舜钦 《谘目二》:“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
(3).指工艺匠人。《魏书·太祖纪》:“徙 山 东六州民吏及 徒何 高丽 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餘口,以充京师。”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酒楼》:“北去 杨楼 以北,穿 马行街 ,东西两巷谓之大小货行,皆工作伎巧所居。”词语解释:意巧 拼音:yì qiǎo
谓运用心意所得的善巧。《晋书·索靖传》:“﹝ 靖 ﹞又作《草书状》,其辞曰:‘圣皇御世,随时之宜。 仓頡 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叡哲变通,意巧兹生。损之隶草,以崇简易。’”词语解释:手巧 拼音:shǒu qiǎo
手艺高妙。《韩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挡不住胆大心细,手巧心灵的司机英雄汉。”词语解释:逢巧 拼音:féng qiǎo
碰巧;凑巧。 任大星 《小女伴月华》三:“我看见那座青灰色的高楼房还耸立在那儿……逢巧从里面出来了好几个青年男女,笑嚷着往旁边一个晒谷场走去。”词语解释:研巧 拼音:yán qiǎo
精细地运用技巧。 后蜀 徐光溥 《题黄居寀秋山图》诗:“目想心存妙尤极,研巧覈能状不得。”词语解释:极巧 拼音:jí qiǎo
(1).用尽技巧。 汉 马融 《长笛赋》:“丸挻雕琢,刻鏤钻笮。穷妙极巧,旷以日月,然后成器。”
(2).十分巧妙。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晋文公梦》:“ 城濮 文公 之梦, 子犯 解得极巧。”词语解释:阴巧 拼音:yīn qiǎo
阴险诈伪。《新唐书·权璩传》:“时 李训 挟宠,以《周易》博士在翰林, 璩 与舍人 高元裕 ,给事中 郑肃 、 韩佽 等连章劾 训 倾覆阴巧,且乱国,不宜出入禁中。”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赠少保陈公墓志铭》:“呜呼,士大夫砥礪风节,固有所在。而当世乃有媕妸阴巧,邀主固宠,欲以卿相位传子孙者,亦独何哉!”词语解释:欺巧 拼音:qī qiǎo
有心眼,善于随机应变。例如:幸亏你很欺巧,要不突然冒出那样的怪问题,我还应付不过来呢。词语解释:倩巧 拼音:qiàn qiǎo
艳丽纤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章五:“《郑风》里的情歌,都写得很倩巧,很婉秀,别饶一种媚态,一种美趣。”词语解释:奸巧 拼音:jiān qiǎo
亦作“奸巧”。
(1).犹奸诈。《管子·治国》:“民作一则田垦,姦巧不生。”《墨子·尚同下》:“小人见姦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东观汉记·邱腾传》:“怀挟姦巧,稽留道路。”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怕不你人心姦巧,争念有造物乘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且再説一个容貌廝像弄出好些奸巧希奇的一场官司来。”
(2).引申为欺诈。《史记·三王世家》:“於戏! 荤粥氏 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姦巧边萌。”
(3).指奸诈的人。《南史·王悦之传》:“时承奢忲之后,姦窃者众, 悦之 按覆无所避,得姦巧甚多,於是众署共呪诅。”词语解释:回巧 拼音:huí qiǎo
犹呈巧。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迴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词语解释:慧巧 拼音:huì qiǎo
聪明灵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文实 ﹞生来心思慧巧,做着便能,学着便会。”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词语解释:丛巧 拼音:cóng qiǎo
谓诈伪小术。《后汉书·冯衍传下》:“恶丛巧之乱世兮,毒从横之败俗。” 李贤 注:“丛,细也……‘丛’或作‘聚’,义亦通。”词语解释:巧巧 拼音:qiǎo qiǎo
恰恰;刚好词语解释:丽巧 拼音:lì qiǎo
华丽精巧。 汉 班固 《西都赋》:“内则别风之嶕嶢,眇丽巧而耸擢。”词语解释:偷巧 拼音:tōu qiǎo
(1).浇薄巧诈。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制》:“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2).取巧。 郭沫若 《〈孔雀胆〉的故事》:“我终于偷巧,采取了戏剧的形式,是因为我把布景的责任推卸给舞台工作人员去了。” 瞿秋白 《乱弹·画狗罢》:“这固然是偷巧的办法,然而也是常常容易吃力不讨好的。”词语解释:正巧 拼音:zhèng qiǎo
正好,恰巧。《太平天囯起义的传说·红头军和白头军》:“等 严扣瞎子 吃过饭,正巧太平军又朝着海堤冲过来了。”如:我想叫人去请你,正巧你来了。词语解释:尝巧 拼音:cháng qiǎo
谓试其技艺。《礼记·檀弓下》:“ 般 ,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 唐 王起 《振木铎赋》:“以金为铃,且尝巧於懿匠;剡木为舌,将託音於下人。”词语解释:佞巧 拼音:nìng qiǎo
谄佞巧诈。《史记·周本纪》:“ 石父 为人佞巧,善諛好利。”《汉书·严安传》:“贵仁义,贱权利;上篤厚,下佞巧。”《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鎛 、 异 皆钱穀吏,佞巧小人。”词语解释:输巧 拼音:shū qiǎo
元 代宫女于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 明 陶宗仪 《元氏掖庭记》:“九引堂,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臺,以五采丝穿九尾鍼,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参见“ 乞巧 ”。
词语解释:乞巧 拼音:qǐ qiǎo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於瓜上则以为符应。” 唐 林杰 《乞巧》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 欧阳山 《三家巷》三:“这七月七日是女儿的节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独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致的巧活儿,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来乞巧。”词语解释:司巧 拼音:sī qiǎo
指织女星。 唐 沉亚之 《为人撰乞巧文》:“恭闻司巧之多方,妾脩馨香以奉具。”词语解释:尖巧 拼音:jiān qiǎo
(1).尖新奇巧。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东莱南轩书说》:“ 考亭先生 尝观《书説》,语门人曰, 伯恭 ( 吕祖谦 )直是説得《书》好。但《周誥》中有解説不通处,只须闕疑, 熹 亦不敢强解, 伯恭 却一向解去,故微有尖巧之病也。”
(2).纤巧。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大概 婺 诸君子沿袭胜国二三遗老后,故体裁纯正,词气充硕,与小家尖巧全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李笠翁 词曲尖巧,人多轻之。”
(3).锋利乖巧;敏锐灵巧。《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母 笑道:‘ 凤丫头 病到这个分儿,这张嘴还是那么尖巧!’”《再生缘》第十四回:“聪明尖巧 项南金 ,未看文臣看武臣。”词语解释:灵巧 拼音:líng qiǎo
(1).指聪慧灵敏的才思。 明 何景明 《结肠赋》:“形儼垂鞶之絓纬兮,文理緻而靡紊,像生平之纂紃兮,固灵巧之冥运。”
(2).聪慧灵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纪过於男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你知道, 拴拴 不是灵巧人。” 沙汀 《替身》:“粗细活路都行,心思比丈夫灵巧。”
(3).精致小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这房舱,望臺,又都是活动的……做得十分灵巧。” 冰心 《小橘灯》:“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 老舍 《樱海集·牺牲》:“屋里的气味很像个 欧 化了的 日本 家庭,可是没有那些灵巧的小装饰。”词语解释:贪巧 拼音:tān qiǎo
贪婪取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贪巧》:“夫贪巧而明于民事者,尚有人心者也,贪巧而懵于民事者,则禽兽之不若。”词语解释:虚巧 拼音:xū qiǎo
虚假不实。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吾市 徐枢 宅,为钱四万,任人市估,文券歷然。不蒙申理,见枉虚巧。”词语解释:营巧 拼音:yíng qiǎo
犹取巧。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於是羣情涣离,营巧谋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