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未已 拼音:wèi yǐ
不止;未毕。《诗·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正当穷冬寒未已,借问君子行安之?” 宋 周邦彦 《蓦山溪·大石》词:“落日媚 沧洲 ,泛一棹、夷犹未已。”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一寸愁心千万里,不见行人应未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二人喜其词致,谈至月上未已。”词语解释:久已 拼音:jiǔ yǐ
早就。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霽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 张金凤 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佈不开了。”如:这件事我久已忘了。词语解释:不已 拼音:bù yǐ
(1).不止,继续不停。《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孔颖达 疏:“言天道转运无极止时也。”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明 王阳明 《传习录》卷下:“先生慨悵不已,曰:‘江涛烟柳,故人倏在百里外矣。’” 峻青 《秋色赋·傲霜篇》:“只是这地瓜的丰收,就足以使人兴奋不已了。”
(2).岂非。 汉 牟融 《理惑论》:“吾子弱冠,学 尧 、 舜 、 周 、 孔 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不已惑乎?”
(3).不得已。《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臣观 华光 非故造反,乃因事逼不已,乞我主宽恩。”词语解释:早已 拼音:zǎo yǐ
(1).很早已经,早就。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适。”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后来登甲乙,早已在 蓬 瀛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他是絶顶的聪明,看了一夜,早已会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 刘麻子 早已看见了 庞太监 ,但不敢靠近。”
(2).方言。早先;以前。如:现在大家用钢笔写字,早已都用毛笔。词语解释:而已 拼音:ér yǐ
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 探春 精细处不让 凤姐 ,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今天胜利局面已定,用战斗方式可以解决是毫无问题了,只是时间早迟而已。”词语解释:无已 拼音:wú yǐ
(1).不倦,不怠。《诗·魏风·陟岵》:“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郑玄 笺:“无已,无懈倦。”
(2).无止境;无了时。《战国策·韩策一》:“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贾祸者也。” 唐 李郢 《茶山贡焙歌》:“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臺价无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司讞者苛责无已,不亦寃乎!”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3).不得已。《孟子·梁惠王下》:“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 宋 岳珂 《桯史·选人戏语》:“无已,质诸夫子。”《西游记》第六四回:“ 三藏 无已,只得笑吟一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妻曰:‘无已,子其盗乎?’”词语解释:既已 拼音:jì yǐ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词语解释:得已 拼音:de yǐ
(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词语解释:良已 拼音:liáng yǐ
痊愈。《史记·孝武本纪》:“﹝ 武帝 ﹞遂幸 甘泉 ,病良已。”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良已,善已,谓愈也。” 宋 陆游 《夏秋之交久旱得雨喜作》诗:“卧听病良已,行吟愁欲无。”词语解释:穷已 拼音:qióng yǐ
穷尽;终了。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彻夜龙衔烛,欢笑无穷已。”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报德之心,亦无穷已。”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人性愈恶,人道愈坏,相熏相习,无有穷已。”词语解释:云已 拼音:yún yǐ
(1).犹言而已,罢了。《汉书·叙传下》:“ 敞 、 义 依 霍 ,庶几云已。”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若此人等,无益於治,可为庶几而已也。”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
(2).犹言完了,休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勤役未云已,壮年徒为空。”词语解释:不得已 拼音:bù dé yǐ
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 吴王 濞 等为逆,起兵相胁,詿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颜师古 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 曹丞相 。”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词语解释:三已 拼音:sān yǐ
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清 姚莹 《与余小坡书》:“夫不有身为贵卿,三已之不愠者乎!”词语解释:何已 拼音:hé yǐ
(1).为什么。《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 杨倞 注:“‘已’与‘以’同。问何以谓之人而贵於禽兽也。”《汉书·冯唐传》:“ 唐 对曰:‘ 齐 尚不如 廉颇 、 李牧 之为将也。’上曰:‘何已?’”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已、无尽。《说郛》卷一一七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我居四十年,昨厚貺,相感何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小臣得承圣教,忭幸何已。”词语解释:病已 拼音:bìng yǐ
病愈。 汉 枚乘 《七发》:“太子曰:‘诺。病已,请事此言。’” 汉 枚乘 《七发》:“涊然汗出,霍然病已。”词语解释:业已 拼音:yè yǐ
亦作“ 业以 ”。 已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欲諫,业已建之,不敢。”《汉书·东方朔传》:“上默然不应,良久曰:‘吾业以设饮,后而自改。’” 王先谦 补注:“以、已同。”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高歌业已传都市,逸兴何当叩隐扉。”《老残游记》第一回:“相隔不过一点鐘之久,那船来得业已甚近。” 周恩来 《目前紧急要求》:“目前,抗 日 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设的新阶段业已来临。”词语解释:自已 拼音:zì yǐ
犹自止。抑制或约束自己。《宋书·范泰传》:“厚德无报,授令路絶,此老臣兼不能自已者也。”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 鲁 壁 汲 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臣等每侍幃幄,輒欣仰钦服,不能自已。” 清 姚鼐 《方正学祠重修建记》:“后人每读其传,尤为慷慨悲泣而不能自已。”词语解释:如已 拼音:rú yǐ
而已。《公孙龙子·白马论》:“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 庞朴 注:“ 宋 谢希深 旧注云:‘如,而也。’如已即而已。”词语解释:已已 拼音:yǐ yǐ
已,休止。迭用以加重语气。《三国志·蜀志·费诗传》:“ 达 曰:‘ 诸葛亮 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 冲 言,委仰明公,无復已已。” 晋 王羲之 《杂帖》:“岂图凶问奄至,痛惋情深,半年之中,祸毒至此,寻念相催,不能已已。” 朱自清 《中国歌谣》引《粤东笔记》:“﹝ 粤 歌,﹞辞必极其艷,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词语解释:但已 拼音:dàn yǐ
仅此而已。谓不复深究或就此了事。《汉书·淮阳献王刘钦传》:“纵不伏诛,必蒙迁削贬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理之所在,岂宜如此但已,愿更一言也。”《明史·何乔新传》:“岁大饥,故事,振贷迄秋止, 乔新 曰:‘止於秋,谓秋成可仰也,今秋可但已乎?’振至明年麦熟乃止。”词语解释:极已 拼音:jí yǐ
穷尽;终止。《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宋书·颜延之传》:“外示寡求,内怀奔竞,干禄祈迁,不知极已,预讌班觴,肆駡上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词语解释:未渠已 拼音:wèi qú yǐ
未能立即止歇。 宋 张栻 《喜雨呈安国》诗:“悬知雨意未渠已,一夜檐声到枕间。”参见“ 未渠央 ”。
词语解释:未渠央 拼音:wèi qú yāng
亦作“ 未遽央 ”。 未能仓猝即尽。 晋 陶潜 《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瘁未遽央。”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对寒更。”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词语解释:蚤已 拼音:zǎo yǐ
早就;很早已经。蚤,通“ 早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同州 与 殷中军 语,嘆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词语解释:不获已 拼音:bù huò yǐ
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 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 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 ,年今二十, 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 。”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词语解释:竟已 拼音:jìng yǐ
终止。《百喻经·观作瓶喻》:“彼观缘事瓶,终常无竟已,是故失法利,永无解脱时。”词语解释:诺已 拼音:nuò yǐ
(1).叹词。犹今言罢了。《公羊传·僖公元年》:“ 奚斯 不忍反命于 庆父 ,自南涘,北面而哭。 庆父 闻之曰:‘嘻,此 奚斯 之声也,诺已。’” 何休 注:“诺已,皆自毕语。”
(2).承诺与否。《管子·形势》:“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词语解释:也已 拼音:yě yǐ
(1).语气助词。表肯定。《左传·僖公三十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此又天地之大,不可考也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请更寄语:再復尔,是不欲生也已!”
(2).语气助词。表感叹。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可哀也已!其可哀也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元 , 石明三 ,一日而杀五虎,可谓盖代神力也已!”词语解释:休已 拼音:xiū yǐ
犹言停止。《战国策·魏策一》:“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无以异于三军之众。”《南史·梁纪下》:“﹝ 梁武帝 ﹞性爱书籍,既患目,多不自执卷,置读书左右,番次上直,昼夜为常,略无休已,虽睡,卷犹不释。”词语解释:所已 拼音:suǒ yǐ
同“ 所以 ”。 《隶释·汉高阳令杨著碑》:“卬叫穹仓,感三成之义,惟铭勒之制,皆所已纪盛德,传无穷者也。”词语解释:亡已 拼音:wáng yǐ
无已。没完没了。《汉书·贾谊传》:“今 匈奴 嫚娒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 汉 岁致金絮采繒以奉之。” 颜师古 注:“亡已,言不可止也。”词语解释:毋已 拼音:wú yǐ
(1).不得;不能。
(2).不休止。《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岁修增而毋已,时修增而毋已,福及孙子。”词语解释:勿已 拼音:wù yǐ
犹无已。不得已;不能止。《管子·戒》:“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詘信,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庄子·徐无鬼》:“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攖。” 郭象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脩己之诚。”《列子·力命》:“ 小白 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 隰朋 可。’”词语解释:罔已 拼音:wǎng yǐ
犹不尽。 晋 左思 《蜀都赋》:“若乃卓犖奇譎,倜儻罔已。”词语解释:解已 拼音:jiě yǐ
休止。《汉书·郊祀志下》:“及 雍 五畤 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復起,缮治共张无解已时,皇天著象殆可略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解止”:“解已,犹休已也……或言解止,或言解已,或言解息,或言解舍,或言解休,其义一也。”词语解释:贪求无已 拼音:tān qiú wú yǐ
见“ 贪求无猒 ”。
词语解释:贪求无厌 拼音:tān qiú wú yàn
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云笈七籤》卷四十:“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猒,积财不散。”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猒,穷民将何所措足乎!”亦作“ 贪求无已 ”。《觅灯因话·唐义士传》:“邇 杨总统 势焰薰赫,贪求无已。”词语解释:诛求不已 拼音:zhū qiú bù yǐ
见“ 诛求无已 ”。
词语解释:诛求无已 拼音:zhū qiú wú yǐ
谓勒索,强取没完没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羣臣畏恐,莫敢尽忠。”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约章》:“且 烟臺 条款, 德 人藉 英 之力霑利多矣,今復以修约而诛求无已。”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亦作“ 诛求不已 ”。《明史·范济传》:“无丁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词语解释:诛求无已 拼音:zhū qiú wú yǐ
谓勒索,强取没完没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诛求无已,天下空虚,羣臣畏恐,莫敢尽忠。”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约章》:“且 烟臺 条款, 德 人藉 英 之力霑利多矣,今復以修约而诛求无已。” 毛泽东 《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亦作“ 诛求不已 ”。《明史·范济传》:“无丁家,诛求不已;有丁之户,诈称死亡。”词语解释:仅此而已 拼音:jǐn cǐ ér yǐ
只是这样罢了词语解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 , sǐ ér hòu yǐ
见“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词语解释: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拼音:jū gōng jìn lì , sǐ ér hòu yǐ
恭敬勤谨,尽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呜呼!岂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乎!”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后多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我老臣不能为玉烛于光天,岂忍见铜驼于荆棘,明日奏过圣上,亲总六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必再议。”《水浒传》第九一回:“ 宋江 、 卢俊义 叩头奏道:‘臣等蒙圣恩委任,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 中国 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词语解释:说说而已 拼音:shuō shuō ér yǐ
非实质性的事物;空谈;闲谈。例如:关于向北进军抹掉边界的谈话,这只是说说而已,不会进军的。词语解释:辍已 拼音:chuò yǐ
停止。《文选·傅毅〈舞赋〉》:“翼尔悠往,闇復輟已。” 吕延济 注:“已,止也。”词语解释:讫已 拼音:qì yǐ
完毕。《涅槃经》卷中:“世尊即便入河洗浴,洗浴讫已,共比丘僧坐於河侧。”《长阿含经》卷六:“时王即勑左右使收繫之,声鼓唱令,遍诸街巷,讫已,载之出城,刑於旷野。”《付法藏因缘传》卷二:“造经行处,及门楼屋,其事讫已,告 阿难 曰:‘汝为财施,最大希有,今復宜当,作於法施。’”词语解释:逼不得已 拼音:bī bù dé yǐ
迫不得已。《云笈七籤》卷八五:“﹝ 程伟 ﹞欲从求方,终不可得,云 伟 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词语解释:迫不得已 拼音:pò bù dé yǐ
迫于无奈,不得不如此。《汉书·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詔。”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清 政府迫不得已,允许缩短‘预备立宪’的期限。” 浩然 《艳阳天》第四五章:“他毫没来由地断定, 焦淑红 那几句绝情的话,不是出于 焦淑红 的真心,完全是迫不得已的。”词语解释:万不得已 拼音:wàn bù dé yǐ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 明 张居正 《答阅边郜文川言战守功阀》:“至於调用南兵一节,实出於万不得已。” 清 李渔 《意中缘·名逋》:“仔细想来,只除非各寻一个捉刀人带在身边,万不得已的自己应酧。”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词语解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ìng fǔ bù sǐ , lǔ nàn wèi yǐ
庆父 , 春秋 鲁庄公 弟。 庄公 去世, 子般 即位。 庆父 使圉人杀 子般 立 闵公 ,后又杀 闵公 而奔 莒 。时 齐 大夫 仲孙湫 吊 鲁 回来,对人说:“不去 庆父 , 鲁 难未已。”事见《左传·闵公元年》、《史记·鲁周公世家》。后常以 庆父 喻祸根,以“ 庆父 不死, 鲁 难未已”喻祸根不除,不得安宁。《晋书·孝友传·李密》:“出为 温 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 不死, 鲁 难未已。’”词语解释:不能自已 拼音:bù néng zì yǐ
已:停止。多指不能控制自已的感情。例如:臣虽至愚至陋,何能有知,徒以忠愤所激,不能自已。——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词语解释:情不自已 拼音:qíng bù zì yǐ
犹情不自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既归,吟玩诗词,梦魂縈扰。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贄復往。 瑞云 接见良欢。”词语解释:必不得已 拼音:bì bù dé yǐ
实在不得不如此。不得已:无可奈何。例如: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论语·颜渊》词语解释:死而后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到死才罢休。形容终身奋斗。《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必竭力前进,死而后已。”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六:“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词语解释:惊叹不已 拼音:jīng tàn bù yǐ
满口赞赏和赞叹。例如:他的一手绝活使人惊叹不已。词语解释:情非得已 拼音:qíng fēi děi yǐ
情况出于不得已。《镜花缘》第六二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係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词语解释:方兴未已 拼音:fāng xīng wèi yǐ
见“ 方兴未艾 ”。
词语解释:方兴未艾 拼音:fāng xīng wèi ài
谓正在兴起而未到止境。艾,停止。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一:“鸿恩锡类,方兴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张肇熊 《各处宜亟兴工厂以救民穷议》:“通力合作,方可期永久之维持,而有方兴未艾之望也。” 冰心 《十亿人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事业,方兴未艾!”亦作“ 方滋未艾 ”、“ 方兴未已 ”。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拒弋》:“咳,权相所为,一无忌惮至此。主少国疑之祸,方滋未艾矣!”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世变茫茫,方兴未已。”词语解释:有加无已 拼音:yǒu jiā wú yǐ
(1).形容程度不断增加,越发展越厉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若夫舫中器什,罔不精良,稍有未备,不特无人租赁,即舟子亦自顾减色。继长增高,有加无已。”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风暴正不知何时过去,现在是有加无已,那目的在封锁一切刊物,给我们没有投稿的地方。”
(2).形容大大超过。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姬之侍左右,服劳承旨,较婢妇有加无已。”词语解释:有增无已 拼音:yǒu zēng wú yǐ
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 郭沫若 《在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上的讲话》:“我们的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不断发展的形势就需要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上不断的大力支援。特别是对于科学技术上的要求是会有增无已的。” 谢觉哉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民政工作的成就》:“ 中国 人民长期在灾荒的威胁之中,尤其帝国主义和国民常的统治,使灾荒更有增无已。”词语解释:如此而已 拼音:rú cǐ ér yǐ
就是这样罢了,再没有别的。《孟子·尽心上》:“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当求数顷之田於 伊 潁 之上,以待餘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词语解释:然已 拼音:rán yǐ
犹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则君子之为身无好无恶然已乎?”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七:“然犹而也……然已,而已也。”词语解释:孜孜不已 拼音:zī zī bù yǐ
勤勉从事,努力专一,不肯停息。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故乱则统其理,危则致其安,祸则引其福,絶则接其继,幼则代其任,夙夜孜孜不已,凡以为天下厚 刘氏 也。”《北史·尒朱荣传》:“ 庄帝 虽受制权臣,而勤政事,朝夕省纳,孜孜不已。”《北史·张烈传》:“﹝ 张僧皓 ﹞好营产业,孜孜不已,藏鏹巨万,他资称是。”词语解释:瞠乎后已 拼音:chēng hū hòu yǐ
见“ 瞠乎后矣 ”。
词语解释:瞠乎后矣 拼音:chēng hū hòu yǐ
犹言瞠乎其后。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若先生学究天人,博综羣籍……以 汉 儒拟之,在 高密 之下,即 贾逵 、 服虔 亦瞠乎后矣,况不及 贾 服 者哉。”亦作“ 瞠乎后已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以拟 梅 ( 梅文鼎 ) 顾 ( 顾祖禹 )二书经天纬地,专门名家,更瞠乎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