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瀑布 拼音:pù bù
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 宋 苏轼 《舟中听大人弹琴》诗:“风松瀑布已清絶,更爱玉珮声琅璫。”《水浒传》第一回:“瀑布斜飞,藤萝倒掛。”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霍然,一个炮弹落在近处,激起的水柱像瀑布一般劈头盖脸地打下来,灌到人们的脖子里。”词语解释:露布 拼音:lù bù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词语解释:一布 拼音:yī bù
犹言满布,一片。 宋 岳飞 《奏临颖捷状》:“马军一布向前,入阵与敌战鬭,敌众败走,追赶十五餘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白马将军手下,五百来人衣铁。一布地平原尽摆列。”词语解释:韦布 拼音:wéi bù
(1).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 汉 司马相如 《报卓文君书》:“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寸裂之锦黻,未若坚完之韦布。”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人之情有弃膏粱而甘藜藿,轻紱冕而躬韦布,然未有不苦劳而乐逸者。”
(2).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 胡给事 ﹞物色为首者,尽繫狱,韦布益不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王公不觉其大,韦布不觉其小。”《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词语解释:大布 拼音:dà bù
(1).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 卫文公 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杜预 注:“大布,粗布。” 晋 陶潜 《杂诗》之八:“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2).指宽幅的棉制土布。《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往下看去,见是 孔 陵蓍草, 尼山 石砚……其餘便是 山东 棉绸、大布。”
(3).古代货币名。 王莽 所铸的十布之一。《汉书·食货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词语解释:密布 拼音:mì bù
(1).谓于私下或暗中向人表白、展露。《南齐书·垣崇祖传》:“初, 崇祖 遇 太祖 於 淮阴 , 太祖 以其武勇,善待之。 崇祖 谓 皇甫肃 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
(2).秘密散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郭希颜论庙制》:“至三十九年,则 郭 已罢官久,居家无聊,恨首揆 分宜公 ,乃其乡人不为援,密布流言於京师,云:‘ 嵩 欲害 裕王 为 景王 地,而身钓奇以取大功。’”
(3).稠密地排列、分布。《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董双成 掌管贮雪琉璃净瓶,瓶内盛着数片雪;每遇彤云密布, 姑射真人 用黄金箸敲出一片雪来,下一尺瑞雪。”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曾睹瑶池仙客》:“足下祥云密布,瑞气直衝。” 秦牧 《花城·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这岛屿的海滩上,就是仙人掌密布的所在。”词语解释:云布 拼音:yún bù
(1).云气布散。《晋书·卫恒传》:“焕若星陈,鬱若云布。”《晋书·食货志》:“荷鍤赢粮,有同云布。”《云笈七籤》卷一一九:“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2).形容众多,到处都是。《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吕延济 注:“星罗云布,言众也。” 唐 于季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云布临 嵩室 ,万骑星陈集 潁川 。”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开南轩,奇峯云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词语解释:宣布 拼音:xuān bù
(1).谓公之于众。《周礼·秋官·小司寇》:“乃宣布四方,宪刑禁。” 郑玄 注:“宣,徧也。宪,表也。”《汉书·司马迁传》:“ 迁 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 时, 迁 外孙 平通侯 杨惲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今论次已定,宣布有期,四方顒顒,跂足而望。” 清 方文 《送陈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使臣宣布天子言,诸 猺 感奋趋中原。”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了。”
(2).宣扬,广为宣传。《后汉书·李恂传》:“﹝ 李恂 ﹞后拜侍御史,持节使 幽州 ,宣布恩德,慰抚北狄。” 宋 王禹偁 《拟陈王判开封制》:“尔其按千里之提封,观万夫之政事,肃清畿旬,考覈吏官,抚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元史·杨惟中传》:“嵗己未, 世祖 总统东师,奏 惟中 为 江淮京湖南北路 宣抚使,俾建行臺,以先啟行,宣布恩信, 蒙古 、 汉 军诸帅并听节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近十年中,赖 文文忠公 篤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无事。”
(3).流布;泄漏。《宋书·颜竣传》:“初,沙门 释僧含 粗有学义,谓 竣 曰:‘贫道粗见讖记,当有真人应符,名称次第,属在殿下。’ 竣 在 彭城 尝向亲人叙之,言遂宣布,闻於 太祖 。”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一札子》:“ 吕诲 等连章累疏,恶言丑詆。陛下为臣爱惜,留中而不出。 诲 等自写章疏,宣布中外,今閭巷之人,皆能传诵。”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一:“ 乾隆 某年,考试差后,有宣布前列诗句者,臺臣密以告,将兴狱矣。 高宗 召公问之,公顿首曰:‘如臣即洩漏者。’问何故?曰:‘书生习气,见佳作必吟哦,或记诵其句,欲访知为何人手笔,则无意中不免洩漏矣。’”词语解释:尺布 拼音:chǐ bù
(1).一尺布,极言其少。《墨子·鲁问》:“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 李白 《北上行》:“尺布不掩体,皮肤枯剧桑。”
(2).见“ 尺布斗粟 ”。
词语解释: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汉文帝 弟 淮南王 刘长 谋反,事败被废,徙居 蜀郡 严道县 ,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 淮南厉王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责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斗粟之謡,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恭惟圣夫,篤叙天伦。尺布斗粟之謡,自詒伊阻。”亦省作“ 尺布 ”。 唐 李白 《上留田行》:“ 孤竹 、 延陵 ,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听。”《旧唐书·太宗纪下》:“当神 尧 任谗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髮,方惧毁巢之祸,寧虞尺布之謡。”词语解释:白布 拼音:bái bù
(1).白色的布。《管子·轻重戊》:“民被白布。” 唐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诗之三:“长松树下小谿头,斑鹿胎巾白布裘。” 元 刘因 《对菊》诗:“黄茅安得千间厦,白布空歌万里裘。”
(2).凶横恣纵的意思。 汉 王充 《论衡·商虫》:“时或白布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威胜於官,取多於吏,其虫形象何如状哉?” 刘盼遂 注:“白布,连绵字。凶横恣纵之意,与跋扈、抪扈诸词,盖同一声韵之转。”词语解释:流布 拼音:liú bù
(1).流传散布。《吴子·料敌》:“有不占而避之六……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 太后 詔书流布,咸称至德,莫敢犯禁。”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 惠生 从 于闐 至 乾陀 ,所有佛事处,悉皆流布,至此顿尽,惟留太后百尺幡一口,拟奉 尸毘王塔 。” 唐 元稹 《韩察明州刺史等制》:“朕子育兆民,懍乎惧一物之不至,将我德泽流布于远邇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太阳已透出地平线,稀薄的玫瑰色的光采流布在天边。”
(2).流露,表达。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世称 宋 诗人,句律流丽,必曰 陈简斋 ;对偶工切,必曰 陆放翁 。今 子西 ( 唐子西 )所作,流布自然,用故事故语,融化深稳,前乎二公已有若人矣。”
(3). 王莽 所铸钱币的一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卷三:“ 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背后有两字,有丝布、泉布、货布、流布,如是近十布。”词语解释:棋布 拼音:qí bù
亦作“棊布”。 繁密如棋子般分布。《关尹子·三极》:“道虽丝分,事则棊布。” 宋 陆游 《禹祠》诗:“念昔平水土,棋布画九区。” 清 龚自珍 《京师乐籍说》:“乐籍既棋布於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工人歌谣选·昼夜炼铁》:“天作厂棚山作墙,高炉棋布放霞光。”词语解释:分布 拼音:fēn bù
散布。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钱﹞分两成色悉与外来逼肖无二,铸成分佈。”
散布。《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后汉书·刘陶传》:“西寇浸前,去营咫尺,胡骑分布,已至诸陵。”《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是夜,梦駃卒来追,与之偕行,至大宫殿,侍卫罗列,曹局分布。” 翦伯赞 《内蒙访古》:“古城遗址最大多数分布在 阴山 南麓通向山北的 峪口 ,也有分布在 阴山 北麓的。”词语解释:粗布 拼音:cū bù
(1).质地比较粗糙的布。《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还有几件粗布衣服,拿去变卖了。”《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身穿一件搭脚面长的佛青粗布衫儿,一封书儿的袖子不捲,盖着两隻手。”
(2).土布。《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往后来两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个不用几尺粗布喂!”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五场:“俺娘不是给你的粗布吗?”词语解释:敷布 拼音:fū bù
铺叙,铺陈。《释名·释典艺》:“诗,之也,志之所之也。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词语解释:展布 拼音:zhǎn bù
平铺;分布。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大地上像是展佈着一层水网。”
(1).犹陈述。《左传·哀公二十年》:“今君在难, 无恤 不敢惮劳,非 晋国 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
(2).指展现。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 欧洲 文明生活的潮流……这事少有一个诗人,深深的攫住而且富于诗致的展布开来。” 王统照 《银龙的翻身》:“它们正在沉默中展布着新鲜的生机。” 茅盾 《色盲》:“在他眼前,展布着 黄浦 的浊浪。”
(3).施展。《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载 刘表 遗 袁谭 书:“贤胤承统,遐邇属望,咸欲展布旅力,以投盟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自古才德之士,方其少也,不使得以展布,及其飘零衰老,乃拳拳嘆息之,亦已晚矣。”
(4).抹布。《水浒传》第七五回:“ 阮小七 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词语解释:黥布
英布,汉高祖的大将、功臣。因犯罪被黥面词语解释:悬布 拼音:xuán bù
瀑布。 唐 杜佑 《杜城效居王处士凿山引泉记》:“悬布垂练,摇曳晴空。” 宋 范成大 《龙门峡》诗:“瀑流悬布不知数,乱落嵌根飞白雨。”词语解释:泉布 拼音:quán bù
古代泉与布并为货币,故统称货币为“泉布”。一说布即是泉,一物而两名。《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汉 郑玄 注:“布,泉也。布,读为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无不徧。”《汉书·食货志下》:“私铸作泉布者,与妻子没入为官奴婢。”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状》:“钱者,流通之物,故谓之泉布。”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余出入应酬之费与荆人日用金错泉布,皆出姬手。”词语解释:散布 拼音:sàn bù
亦作“ 散布 ”。
(1).谓分散到各处。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钟明 、 钟亮 各引一百人左右埋伏,準备策应。餘兵散佈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从 常高山 到 吴家沟 连绵的山巅上,都撑起了黄煞煞的篷帐,好像小庙一样散布在山顶上。”
(2).传布;传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英吉利》:“然夷纵狡譎,实为相度地势,勾结奸民,散布鸦片而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他们还在 朝鲜 人民中拼命地散布谣言。”
见“ 散佈 ”。词语解释:星布 拼音:xīng bù
如天星密布。 汉 张衡 《思玄赋》:“百神森其备从兮,屯骑罗而星布。”《魏书·西域传·大秦国》:“﹝ 大秦国 ﹞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其地平正,人居星布。” 唐 宋之问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翠幕星布,锦帆霞属。”词语解释:行布 拼音:xíng bù
流通钱币。《周礼·地官·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布,谓泉也。” 贾公彦 疏:“货贿阜盛而布泉得行。”词语解释:遍布 拼音:biàn bù
分布到所有的地方;散布到各个地方。《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平地遍布黄金,树枝银钱皆满。” 蔡东藩 《南北史演义》第四九回:“﹝ 尒朱荣 ﹞虽居外藩,遥制朝政,宫廷内外,遍布心腹,伺察 魏 主动静。”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这和我们现在遍布全球的第一代 华 人一样,都是为祖国的天灾人祸所迫,飘洋过海。”词语解释:麻布 拼音:má bù
麻织的布。《后汉书·东夷传·挹娄》:“有五穀、麻布,出赤玉、好貂。”《陈书·姚察传》:“有门生送南布一端,花练一疋。 察 曰:‘所衣止是麻布蒲綀,此物於吾无用。’”古代亦常用其粗者以作孝服。词语解释:氎布
细棉布词语解释:荆布 拼音:jīng bù
(1).“荆釵布裙”之省。《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今将军化为凤凰,荆布之室,理隔华盛。”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荆布之妇,怎消受五花官誥。” 清 毛师柱 《舟中两梦亡妇诗以志感》:“廿年旧事从头记,荆布相依最苦辛。”
(2).用为对己妻的谦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只是目断彤管,心怀荆布。”词语解释:綀布 拼音:shū bù
粗麻织物。 宋 陆游 《出近村晚归》诗:“松枝代如意,綀布製单衣。” 宋 洪迈 《夷坚甲志·蒋宁祖》:“既受命,即丐致仕,自是不御朝衣,常著綀布道服。”词语解释:火布 拼音:huǒ bù
指火浣布。《宋书·夷蛮传论》:“通犀、翠羽之珍,蛇珠、火布之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 汉武 不信弦胶, 魏文 不信火布。” 唐 元稹 《送岭南崔侍御》诗:“火布垢尘须火浣,木绵温软当绵衣。”参见“ 火浣布 ”。
词语解释:火浣布 拼音:huǒ huàn bù
亦作“ 火澣布 ”。 即石棉布。《列子·汤问》:“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作黄金涂、火浣布……凡外国诸珍异皆出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山( 炎火之山 )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则其鸟兽之毛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及 哲宗 朝,始得火浣布七寸……大抵若今之木棉布。色微青黳,投之火中则洁白,非鼠毛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今有闻火浣布者,目所未覩,体所未御。”参阅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第三卷第二五章六之(4)。词语解释:重布 拼音:zhòng bù
重值的钱币。《管子·轻重丁》:“公以重布决诸侯贾,如此而有二十 齐 之故。” 马非百 新诠:“‘以重布决诸侯贾’者,谓以重贾五十倍之布,决去所买诸侯万物之贾。”词语解释:桂布 拼音:guì bù
桂林 一带出产的棉布。 唐 白居易 《新制布裘》诗:“ 桂 布白似雪, 吴 绵软於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餘温。”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因命染人与针女,先製两裘赠二君。 吴 绵细软 桂 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参见“ 桂管布 ”。
词语解释:桂管布 拼音:guì guǎn bù
古代 广西 桂管 产的棉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桂管布衫》:“《玉泉子》云:‘ 夏侯孜 为左拾遗,常著桂管布衫朝謁。 文宗 问: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产此,布厚可以御寒。他日上问宰相:朕察拾遗 夏侯孜 必贞介之士。宰相曰:其行,今之 颜 冉 。上嗟嘆,亦效著桂管布,满朝皆倣之。此布为之骤贵。’按此即今之木棉布也, 唐 时已盛行。”词语解释:摆布 拼音:bǎi bù
亦作“ 摆佈 ”。
(1).安排;布置。 宋 岳飞 《奏陈州颍昌捷状》:“有番贼 翟将军 并添到 东京 一带,差来贼马,摆布大阵。”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九出:“则恐怕筵间引得天兵到,因此上摆布一週遭。” 明 高明 《琵琶记·蔡母嗟儿》:“我若没有这般孝顺的媳妇会摆佈,可不把我的肝肠也饿断了。”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那一大股敌人是完全照着这时在 葭县 附近的 毛主席 的摆布行动了。”
(2).处置;捉弄。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 海棠 ,你这小贱人则等送了员外出去,我慢慢的摆佈你。”《红楼梦》第二五回:“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 茅盾 《锻炼》六:“他往床上一躺,就任凭那些最荒诞而可怖的幻象不住地来摆布他。”
(3).摆脱。《水浒传》第二五回:“我枉自做了个男子汉,到这般去处,却摆布不开。”《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 张金凤 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布不开了。”词语解释:和布 拼音:hé bù
(1).宣布。和,通“ 宣 ”。《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和,当读为宣……和布者,宣布也。”
(2).和畅布散。《云笈七籤》卷五八:“气在丹田中,诸臟不隔,周流和布,无所不通。”词语解释:抱布 拼音:bào bù
《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因以“抱布”指自媒。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困》:“氓伯以婚,抱布自媒,弃礼急情,卒罹祸尤。”亦用以斥责买卖婚姻。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以彼行媒,同之抱布。”按: 王源 嫁女收聘钱五万用以买妾,故 沉约 斥为行同商贾。参见“ 抱布贸丝 ”。
词语解释:抱布贸丝 拼音:bào bù mào sī
以物易物。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币》:“各以其所有易所无,抱布贸丝而已。”词语解释:施布 拼音:shī bù
传布;散布。《释名·释采帛》:“女工之始,始於是,施布其法,使民尽用之也。”《后汉书·郎顗传》:“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文选·宋玉〈高唐赋〉》“东西施翼” 唐 李善 注:“东西施翼者,谓树枝四向施布,如鸟翼然。”词语解释:裙布 拼音:qún bù
(1).粗布衣裙。贫家妇女的装束。 明 唐顺之 《王冢妇唐孺人墓志铭》:“呜呼!吾母 任宜人 有 少君 裙布之俭,是以诸女化之。”《红楼梦》第五七回:“因 薛姨妈 看见 邢岫烟 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釵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説给 薛蟠 为妻。”
(2).借指糟糠之妻。 明 高明 《琵琶记·临妆感叹》:“你便做腰金衣紫,须记得荆釵与裙布。” 清 孙枝蔚 《赠汪舟次诗》:“维余漂荡人,髮素血已枯。三冬辞裙布,万里隔荆株。”词语解释:中布 拼音:zhōng bù
(1). 汉 代货币“布货十品”之一。长二寸,重二十铢,值六百钱。参阅《汉书·食货志下》。
(2).布名。《宋史·外国传三·高丽》:“又进中布二千端,求佛经一藏。”词语解释:丝布 拼音:sī bù
(1).丝绸与布。古代布为麻织品。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妇女饰微治细,以成文章,极伎尽巧,则丝布不足衣也。”
(2).丝、麻或丝、棉的混合织物。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北周 庾信 《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奉敕垂赐杂色丝布绵绢等三十段,银钱二百文。”
(3).古钱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 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背后有两字,有丝布、泉布、货布、流布,如是近十布。”词语解释:织布 拼音:zhī bù
(1).用织机将棉纱或丝缕织成布帛。《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那游人行到乱云深处,听得鸡鸣犬吠,繰丝织布之声。” 刘大白 《卖布谣》一:“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
(2).指已织成的布匹。《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汉 王充 《论衡·异虚》:“丝成帛,缕成布,赐人丝缕,犹为重厚,况遗人以成帛与织布乎?”词语解释:成布 拼音:chéng bù
质地较细的布。《礼记·间传》:“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带三重。” 孔颖达 疏:“三升、四升、五升之布,缕既麤疏,未为成布,六升以下,其缕渐细,与吉布相参,故称成布也。”词语解释:杂布 拼音:zá bù
(1).粗布。《荀子·赋》:“杂布与锦,不知异也。” 杨倞 注:“杂布,粗布。”
(2).犹密布。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石勒》:“ 勒 数出游猎,每亟驰骋,将狩於近郊。主簿 程琅 諫曰:‘ 刘 马 刺客,杂布如云,变起仓卒,帝王亦一夫之敌尔。’”词语解释:平布 拼音:píng bù
犹平铺。 唐 柳宗元 《石涧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词语解释:诞布 拼音:dàn bù
广泛宣布。《说郛》卷八五引 宋 张商英 《护法论》:“诞布詔令。” 宋 晁补之 《河中府谢历日表》:“初郊上帝,肇改新元。谨 尧 历以迎推,因 夏 时而诞布。”《元典章·诏令·大德改元诏》:“诞布更新之政。”词语解释:颁布 拼音:bān bù
亦作“ 颁佈 ”。 谓公布、颁发法令、条例等。 宋 曾巩 《谢元丰三年历日表》:“窃以修人事者,必以正时;明天道者,在於治历。爰从颁布,俾一奉承。”《水浒传》第七一回:“ 宋江 当日大设筵席,亲捧兵符印信,颁布号令。”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五:“《组织条例》是四月十二日颁佈的,到了六月二十一日又经过修改。”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刚想写分土地第二部分,《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了,便参加了土地会议。”词语解释:飞布 拼音:fēi bù
瀑布。 宋 苏辙 《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巨石连地轴,飞布泻天漏。”词语解释:抹布 拼音:mā bù
(1).擦器物用的布。《水浒传》第二五回:“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药发时……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跡。”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 吴 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时他正拿着一块抹布擦着东西。”
(2). 明 宫廷内官服佩的一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抹布,非布也。是素紵丝或綾染柘黄,长五尺,阔三寸,双层方角,如大带子之式而无繐。凡 乾清宫 管事牌子…… 英华殿 陈设近侍,须蒙赐过者,乃敢佩於贴里之右,而蟠结绦上双垂之,露半条於外,垂与衣齐。”词语解释:缁布 拼音:zī bù
见“ 緇布冠 ”。
词语解释:缁布冠 拼音:zī bù guān
古代士与庶人常用的一种冠。古人行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礼记·玉藻》:“始冠,緇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仪礼·士冠礼》:“緇布冠,缺项,青组缨属於缺,緇纚,广终幅,长六尺。”缺项,冠后当人项处空缺,用青组缨结之。《晋书·舆服志》:“緇布冠, 蔡邕 云即委貌冠也。太古冠布, 齐 则緇之。緇布冠,始冠之冠也。”亦省称“ 緇布 ”。《后汉书·礼仪志上》:“初緇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薛湘潭》:“遇三四道人聚野店,各有息气竹拍,从而求之。且脱巾换其所戴緇布,解衫以易布道袍服,与钱两千。”词语解释:拖布 拼音:tuō bù
拖把词语解释:女布 拼音:nǚ bù
细麻布。《后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组綵牒,锦绣綺紈,葛子升越,筩中女布。” 李贤 注:“ 盛弘之 《荆州记》曰:‘ 秭归县 室多幽闲,其女尽织布,至数十升。’今 永州 俗犹呼贡布为女子布也。”词语解释:疏布 拼音:shū bù
素布;粗布。《礼记·礼器》:“犠尊疏布鼏。” 孔颖达 疏:“疏,麤也。鼏,覆也。谓郊天时以麤布为巾以覆尊也。” 唐 杜甫 《逃难》诗:“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明史·循吏传·汤绍恩》:“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外以父所遗故袍袭之。”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太孺人身所御者,疏布縞衣,补纫至再三,而澣濯必使其鲜洁。”词语解释:姑布 拼音:gū bù
复姓。 春秋 时 赵 有 姑布子卿 。见《荀子·非相》、《史记·赵世家》。词语解释:霞布 拼音:xiá bù
如彩霞布散。《文选·郭璞〈江赋〉》:“集若霞布,散如云豁。” 张铣 注:“言羣鸟有文彩而多,集则如霞光之布散。” 南朝 梁武帝 《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宋史·乐志十五》:“霞布 甘泉 仗,簫瑟振和声。”词语解释:葛布 拼音:gé bù
用葛的纤维制成的布。俗称夏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使 越 女织治葛布,献於 吴王 夫差 。” 清 龚自珍 《农宗》:“米斗直葛布匹,绢三之,木棉之布视绢,皆不得以澹泉货。”词语解释:舒布 拼音:shū bù
(1).展开;散布。《汉书·李寻传》:“翼张舒布,烛临四海。”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舒布,张广也。” 明 高启 《水云居记》:“然不知舒布覆被而雨四海者云也,奔走放注而溉千里者水也。”
(2).铺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故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牘。” 唐 白居易 《赋赋》:“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词语解释:风布
形容事物风行,如风遍布。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皇 宋 闢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絃诵风布。”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教育之道,风布於邦畿。”词语解释:筒布 拼音:tǒng bù
见“ 筒中布 ”。
词语解释: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词语解释:竹布 拼音:zhú bù
(1).即竹疏布。《新唐书·地理志七上》:“ 韶州 始兴郡 ……土贡竹布、钟乳、石斛。”参见“ 竹疏布 ”。
(2).指淡蓝色的布纹致密的棉布,常用来做夏季服装。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 天佑太太 扎挣着,很早的就起来,穿起新的竹布大衫,给老公公行礼。” 冰心 《往事·六一姊》:“她是那天和 六一姊 同坐的女伴中之一,只有十四五岁光景。身上穿着浅月白竹布衫儿。”
词语解释:竹疏布 拼音:zhú shū bù
用竹子作原料织成的布。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箪竹》:“簞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出 九真 。彼人取嫰者磓浸纺织为布,谓之竹疏布。”疏,一本作“ 练 ”。词语解释:端布 拼音:duān bù
古钱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古钱》:“ 王莽 大钱作燕尾状者,比今所有,其大四倍。文曰‘端布当千’。”词语解释:橦布 拼音:tóng bù
橦花织成的布。 唐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诗:“鱼牋请诗赋,橦布作衣裳。”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 汉 女输橦布, 巴 人讼芋田。” 清 郑鉽 《送族弟瀛洲之官安县七十韵》:“芋田收每倍,橦布美莫嫓。”词语解释:遐布 拼音:xiá bù
传播至远方。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隋书·天文志上》:“《浑仪铭》曰:‘赫赫明明,声列遐布。’”词语解释:雨布 拼音:yǔ bù
有遮雨性能和功用的布,如塑料布、油布词语解释:刀布 拼音:dāo bù
古代货币。《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 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準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 索隐:“布者,言货流布,故《周礼》有二夫之布。《食货志》货布首长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钱也。《食货志》有契刀、错刀,形如刀,长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词语解释:排布 拼音:pái bù
安排布置。《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 唐 孙揆 《灵应传》:“余素諳其山川地里,形势孤虚,遂引军夜出……号令三军,设三伏以待之。迟明,排布已毕。”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假万乘之天声,合数路之兵势,更令 王超 等於 定州 近城排布照应。” 茅盾 《子夜》八:“圈套是 赵伯韬 他们排布的,他们手脚长,在这上头,我们拚他们不过。”词语解释:遗布 拼音:yí bù
《后汉书·独行传·王烈》:“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 王彦方 知也。’ 烈 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 烈 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用以指对盗贼宽容不惩,使其感化而改恶从善。 唐 元稹 《阳城驿》诗:“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词语解释:官布 拼音:guān bù
古代官府的钱币。《史记·平準书》:“初,大农筦盐铁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盐铁。” 司马贞 索隐:“布,谓泉布。”词语解释:桐布 拼音:tóng bù
即桐华布。 唐 李端 《胡腾儿》诗:“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参见“ 桐华布 ”。
词语解释:桐华布 拼音:tóng huá bù
《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 李贤 注引《广志》:“梧桐有白者, 剽国 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后因以称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为“桐华布”或“桐木布”。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 永昌郡 ,古 哀牢国 ……有梧桐木,其华柔如丝,民绩以为布,幅广五尺以还,洁白不受污,俗名曰桐华布,以覆亡人,然后服之及卖与人。” 唐 皮日休 《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诗:“桐木布温吟倦后,桃花饭熟醉醒前。”词语解释:旗布 拼音:qí bù
一种轻薄松软的平纹织物,主要用作制旗和节日装饰织物词语解释:红布 拼音:hóng bù
一种颜色鲜艳的精臻布料
一种染色牢固的红色布词语解释:筒竹布 拼音:tǒng zhú bù
古代一种名贵细布名。 唐 刘禹锡 《插田歌》:“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参见“ 筒中布 ”。
词语解释:筒中布 拼音:tǒng zhōng bù
古代细布的一种。因多卷作筒形,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 晋 刘逵 注:“黄润,谓筒中细布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为侍中, 南郡 太守 刘肇 遗筒中笺布五端, 戎 虽不受,厚报其书。”按《晋书·王戎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 唐 白居易 《寄蕲州簟与元九因题六韵》:“卷作筒中布,舒为席上珍。”亦省称“ 筒布 ”。 唐 韩翃 《送故人归蜀》诗:“客衣筒布润,山舍荔支繁。”词语解释:满布 拼音:mǎn bù
亦作“ 满佈 ”。 犹布满。 观鲁 《山东省讨满洲檄》:“父老试思我 山东 ,自 夏 商 以来,代有望国。 汉 时桑麻,衣被天下,经师满佈人间,较之今日 江 浙 ,犹似过之。” 茅盾 《子夜》十一:“当下 冯云卿 的灰白脸上就满布喜气,他连疲倦也忘了。” 徐迟 《精神分析》:“要是到了 瑞士 ,雪山风景,里面满布了洋房,然后你带一个艳丽的肉体,在那里喝咖啡,喝香槟,吃牛排,吃肥鸡。”词语解释:纱布 拼音:shā bù
(1).一种经纬稀疏而轻薄的丝织品。《南史·王僧孺传》:“ 僧孺 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
(2).经纬稀疏的棉织品。可以做蚊帐,或用以作医疗用品等。特指经消毒后用以包扎伤口者。 茅盾 《儿子开会去了》:“这一个臂上绑着纱布的,好像比你大不了几岁呢!”词语解释:毳布 拼音:cuì bù
古代少数民族所织毛布。 唐 皇甫冉 《怨回纥歌》之一:“毳布腥羶久,穹庐岁月多。”词语解释:漆布 拼音:qī bù
用漆或其他涂料涂过的布,多用花布或有颜色的布做底子,可用来铺桌面或做书皮等。词语解释:肃布 拼音:sù bù
敬达。书札结束用语。如:冒昧上渎,伏乞垂允。专此肃布,敬颂钧安!词语解释:冷布 拼音:lěng bù
一种纱布。取其通风透明,夏秋用来糊窗以防蚊蝇。 清 朱彝尊 有《冷布》联句诗。《红楼梦》第六七回:“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嚕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蹋。”词语解释:雹布 拼音:báo bù
像冰雹般散布。比喻众多。《文选·郭璞〈江赋〉》:“雹布餘粮,星离沙镜。” 李善 注:“雹布、星离,言众多也。”词语解释:帘布 拼音:lián bù
衬在轮胎内面用以保护外层橡胶并抵抗张力的布词语解释:细布 拼音:xì bù
(1).细软的织物。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吴王 好服之离体,吾欲采葛使女工织细布献之。”《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又有细布,或言水羊毳,野蚕茧所作也。”《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礼》云:‘縞冠玄武,子姓之冠。’则世子衣服宜异於常,可着细布衣,绢为领带,三年不听乐。”
(2).特指平纹细密的棉布。 清 钱澄之 《读曲歌》:“ 吴 中出细布,匹短幅大濶。”《儒林外史》第五回:“妹子替姐姐只带一年孝,穿细布孝衫,用白布孝箍。”吕剧《李二嫂改嫁》:“这细布本是俺娘买,我给你做双鞋面表表心情。”词语解释:经布
来回穿梭织布词语解释:答布
粗厚的布词语解释:昭布 拼音:zhāo bù
明白地宣布;公布。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昭布於公侯卿士,莫不称万岁者三。” 明 宋濂 《送吕仲善采史序》:“舖张上德,以昭布四方、垂诸无穷者,史臣之事也。”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把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一味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