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咸平声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首字词组
帆影帆腹帆船帆索帆布颿船帆布床帆舶
帆风帆势帆幅帆海帆颠颿颿帆具帆船运动
帆樯帆力帆楫帆幔颿颠颿风帆板帆篷
帆席帆脚帆叶帆帆颿布帆板运动帆帏 

词语解释:帆影  拼音:fān yǐng
(1).指帆船去远而模糊的形象。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岸迴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秋日见赠》:“远江帆影秋芜外,故苑砧声晚树中。” 清 查慎行 《雨中渡黄河》诗:“中流帆影没,远树浪头生。”
(2).帆篷的影子。 宋 陆游 《观潮》诗:“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词语解释:帆风  拼音:fān fēng
疾风,暴风。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岛,颿风一日踔数千里。” 清 陈祖范 《书谭半城事》:“居顷之,适 倭 寇 张某 ,颿风一日踔数千里,直抵吾邑。”
词语解释:帆樯  拼音:fān qiáng
(1).桂帆的桅杆。《三国志·吴志·孙和传》“遣之 长沙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和 之 长沙 ,行过 芜湖 ,有鹊巢于帆檣。”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独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元 王恽 《平望道中》诗:“大艑从东来,帆檣鬱嵳峩。”
(2).借指帆船。《旧唐书·高骈传》:“风伯雨师,终阻帆檣之利。” 清 章静宜 《京口作》诗:“ 楚 蜀 帆檣千里集,金银山寺两峯开。”
词语解释:帆席  拼音:fān xí
船帆。旧时船帆或以席为之,故称。《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 刘熙 《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 唐 李商隐 《访秋》诗:“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容斋三笔·缚鸡行》引 宋 李德远 《东西船行》:“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词语解释:帆腹  拼音:fān fù
指船帆受风而鼓起的部分。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元 柳贯 《江山行舟图》诗:“秋光满帆腹,上下天一影。” 清 赵执信 《无风溯江崇朝十里忽得午风》诗:“何来快哉风,径为鼓帆腹。”
词语解释:帆势  拼音:fān shì
(1).指帆篷张挂之势。 南朝 陈 阴铿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鼓声随听絶,帆势与云邻。” 唐 方干 《题松江驿》诗:“帆势落斜依浦溆,鐘声断续在沧茫。” 清 厉鹗 《徐州舟行纪事》诗:“檣为舟中权,帆势若悬纛。”
(2).指帆船行进之势。 唐 李端 《古离别》诗:“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
词语解释:帆力  拼音:fān lì
帆受风时的推动力。 宋 陆游 《望江道中》诗:“风力渐添帆力健,櫓声常杂雁声悲。” 清 查慎行 《洞庭阻风歌》:“明朝风便从尔行,莫使有风帆力弱。”
词语解释:帆脚  拼音:fān jiǎo
帆篷的下部。亦借指帆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制府 李公 卫 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詬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 清 阮元 《宗舫》诗:“帆脚远行须把定,莫教孟浪愿长风。”
词语解释:帆船  拼音:fān chuán
装有帆篷借用风力行驶的船。 宋 王安石 《将次镇南》诗:“ 豫章 江面朔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老残游记》第一回:“那边一隻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
词语解释:帆幅  拼音:fān fú
指帆篷。 清 洪亮吉 《七里泷阻风》诗:“我行发 新安 ,三日挂帆幅。” 清 魏源 《城守篇》:“有撩鉤焉,三锋一柄,左鉤右漉,或捞首缀,或鉤帆幅。”
词语解释:帆楫  拼音:fān jí
亦作“ 帆檝 ”。 船帆和桨。多泛指船只。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之二:“帆檝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跡遍 三吴 。” 清 阮元 《河间》诗:“尘世那有常閒身,水催帆楫车催轮。” 清 马建忠 《铁道论》:“大川之梁,则施转枢以便往来之帆楫。”
词语解释:帆叶  拼音:fān yè
指帆篷。 唐 陆龟蒙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诗:“ 让王门 外开帆叶, 义帝城 中望戟枝。” 明 高启 《独游山中忆周记室砥》诗:“如今故人亦远去,帆叶暮落 吴江 南。”《老残游记》第一回:“三人便将帆叶抽满,顷刻便与大船相近。”
词语解释:帆索  拼音:fān suǒ
系帆的绳,用以升降船帆和控制受风。又名篷索。 清 阮元 《风雪夜行枞阳江》诗:“遥夜速水程,帆索敢斜勒。” 清 魏源 《城守篇》:“帆索药浸,雨火不侵。”
词语解释:帆海  拼音:fān hǎi
航海。《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我以舟师自 东莱 帆海趋 平壤 。” 明 何景明 《赠杨静之南归序》:“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海。” 清 阮元 《由温州渡江至乐清》诗:“惜未进帆海,观耕到玉环。”
词语解释:帆幔  拼音:fān màn
(1).帆篷。 元 杨仲弘 《喜晴得扬字呈汪知府》诗:“鼓鼙争奋发,帆幔各飞扬。”
(2).借指帆船。《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江 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词语解释:帆帆  拼音:fān fān
急速前进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登船径去,终不返顾。 越王 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復来,因哭而歌之曰:‘……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词语解释:帆布  拼音:fān bù
指挂在帆船桅杆上的布篷。《北史·杨玄感传》:“於是取颿布为牟甲。”
词语解释:帆颠  拼音:fān diān
帆顶。 清 杨复吉 《梦阑琐笔·王梦楼》:“尝行海中,见绣幰轩车,掠云而过,仿佛若飞。或有青鸟异蜨,飞集颿颠。”
词语解释:颿颠
帆顶
词语解释:颿布
挂在桅杆上的布篷
词语解释:颿船
帆船
词语解释:颿颿  拼音:fān fān
急速前进的样子
词语解释:颿风
疾风
词语解释:帆板运动  拼音:fān bǎn yùn dòng
借助风帆力量,驾驭无舵、无坐舱船只滑行前进的一项水上运动。帆板有板体、帆杆、三角帆和带有万向节的桅杆组成。比赛办法与帆船运动相似。
词语解释:帆布床  拼音:fān bù chuáng
一种用帆布制成的可以折迭的简易床,多供临时搭铺之用。也指行军床。
词语解释:帆具  拼音:fān jù
船上用的,尤其是用来操纵帆或支持桅杆或帆桁的绳索和链条
词语解释:帆板  拼音:fān bǎn
一种水上体育运动比赛用船状板,但无船舱及舵把,仅用帆杆支撑一个三角帆,赖以调节方向并作为滑行动力;也指用此种工具进行的比赛项目。例如:接下来将要进行帆板冠亚军决赛。
词语解释:帆帏  拼音:fān wéi
帆篷。《白雪遗音·马头调·单刀赴会》:“独坐船头,掛起帆幃,江风阵阵吹。”
词语解释:帆舶  拼音:fān bó
泛指船舶。 清 阮元 《登州杂诗》之四:“城闕通帆舶,沧涛压女墙。”
词语解释:帆船运动  拼音:fān chuán yùn dòng
利用风帆力量驾驭小而轻的单桅船在规定距离内比赛航速的一项水上运动。帆船分稳向板帆艇和龙骨帆艇两类。比赛共进行七场,选其中六场最好成绩计算每条帆船的总分,得分少者为优胜。
词语解释:帆篷  拼音:fān péng
靠桅杆支撑、以绳索牵拉张开或收起的篷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