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tiē tiě tiè 叶韵

帖 tiē
〈形〉
  •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 安定
  •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 安静
  • 帖,静也。——《广雅》
  •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动〉
  • 粘。同“贴”
  •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 紧挨着
  •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 砌垒
  • 帖石防溃岸。——·杜甫《早起》
  • 添补,增添 。
  • 如:帖例(帖附前例)
  • 典押
  •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帖 tiě
〈名〉
  • 官府文书,公文
  •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 证券;单据;凭证
  •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
  •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
  •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 如:招帖
  •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 箭靶
  • 箭头破帖浑无敌。——·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孟郊《古意》
  • 标签
  • 以纸帖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每韵为一帖。
〈量〉
  •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 如:一帖药
帖 tiè
〈名〉
  •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 写在帛上的书签
  •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 名册,名簿
  •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
  •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 如:碑帖;字帖;画帖
  • 对联;联语
  •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 又如:春帖(春联)
康熙字典

  • 《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𠀤音貼。 (叶韵)
  • 《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 又《通俗文》題賦曰帖。
  • 又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 又《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 又《廣雅》帖,服也。
  • 又《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 又《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