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首字词组
幕府幕帟幕职幕屋幕从幕厅幕柱幕覆
幕下幕吏幕僚幕后幕布幕天席地幕梁幕道
幕宾幕席幕士幕友幕寮幕府制度幕燕鼎鱼幕胥
幕燕幕次幕游幕官幕位幕朔幕殿 
幕客幕南幕井幕帷幕北幕竿幕燕釜鱼 
幕幕幕庭幕属幕罗幕后操纵幕府书厨幕里红丝 

词语解释:幕府  拼音:mù fǔ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参见“ 莫府 ”。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词语解释:莫府  拼音:mò fǔ
即幕府。莫,通“ 幕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新唐书·杜如晦传》:“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莫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妇女曰娘》:“ 隋 柴绍 妻 李氏 ,起兵应 李渊 ,与 绍 各置莫府,号娘子军。”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凡将军有前后左右,而大将军居中而主莫府,故主领更卒者五人。”参见“ 幕府 ”。
词语解释:幕府  拼音:mù fǔ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参见“ 莫府 ”。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词语解释:幕下  拼音:mù xià
(1).帐幕之下。《战国策·魏策一》:“ 乐羊 为 魏 将而攻 中山 。其子在 中山 , 中山 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 乐羊 坐于幕下而啜之。”
(2).幕府中。 唐 杜甫 《洗兵行》:“ 关中 既留 萧丞相 ,幕下復用 张子房 。”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欧阳修 ﹞为 西京 留守, 梅圣俞 、 谢希深 、 尹师鲁 同在幕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鄂西林用人》:“ 鄂西 林相公 节制 滇南 七载,一时智勇非常之士多出幕下。”
词语解释:幕宾  拼音:mù bīn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议 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 谢安 、 王坦之 入,掷疏示之。 郗 犹在帐内。 谢 都无言, 王 直掷还云:‘多。’ 宣武 取笔欲除, 郗 不觉,窃从帐中与 宣武 言。 谢 含笑曰:‘ 郗 生可谓入幕宾也。’”后因以“幕宾”指官府参谋顾问人员。 明 清 后亦以称幕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儒林外史》第八回:“家君在这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 徐珂 《清稗类钞·幕僚类·幕僚曾定品级》:“ 雍正 初,上諭有曰:‘今之幕宾,即古之参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皆徵辟幕僚,功绩果著,即拜表荐引。其仿古行之。’”参见“ 幕友 ”、“ 幕僚 ”。
词语解释:幕燕  拼音:mù yàn
(1).筑巢于幕上的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后因以“幕燕”比喻处境危险之极。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
(2).漠燕。幕,通“ 漠 ”。指朔北之燕。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幕燕北返,沙雁南征。”
词语解释:幕客  拼音:mù kè
幕宾。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幕客 韦綬 笑曰:‘何用穷兵独舞?’”《宋史·吴璘传》:“ 璘 病篤,呼幕客草遗表,命直书其事。”《儒林外史》第七回:“﹝ 范进 ﹞一会同幕客们吃酒,心裡只将这件事委决不下。众幕宾也替疑猜不定。”
词语解释:幕幕  拼音:mù mù
(1).覆布周密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建罔车之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南朝 梁武帝 《青青河畔草》诗:“幕幕绣户丝,悠悠怀昔期。”
(2).纷布貌,常指尘埃。 唐 常浩 《寄远》诗:“可怜荧荧玉镜臺,尘飞幕幕几时开?”
(3).浓郁貌。 唐 无名氏 《杂诗》:“红粉尚留香幕幕,碧云初断信沉沉。”
词语解释:幕帟  拼音:mù yì
帷幔;帐幕。《宋史·职官志四》:“宴享宾客,供幕帟、茵席。视其敝者移少府、军器监修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蔡京 赐第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帟不能御,遂至无设牀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郡·鄚州》:“幕帟遍野,声乐震天。”
词语解释:幕吏  拼音:mù lì
泛指属吏。 唐 元稹 《授刘悟检校司空幽州节度使制》:“守臣婴疾,幕吏擅权。”《旧唐书·崔胤传》:“近省 全忠 章表,兼遣幕吏敷陈,言宰臣继飞密缄,促其兵士西上。”
词语解释:幕席  拼音:mù xí
(1).帐幕和座席。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新楼北园偶集》诗:“天地为幕席,富贵如泥沙。”
(2).幕宾的职位。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熙寧 初,外学置官师,职简地亲,多在幕席。”
词语解释:幕次  拼音:mù cì
临时搭起的帐篷。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两省给舍以上、御史中丞、学士皆御赐寓,百官就食幕次。”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两朶楼相对:左楼相对, 鄆王 以次綵棚幕次;右楼相对, 蔡太师 以次执政、戚里幕次。”《水浒传》第八二回:“当日尽皆大醉,各扶归幕次安歇。”
词语解释:幕南  拼音:mù nán
漠南。幕,通“ 漠 ”。古代泛指 蒙古 大沙漠以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是后 匈奴 远遁,而幕南无王庭。”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凿空万里,攘地千都,幕南罢鄣, 河 西无惊。於是治定功成,邇安远肃。”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词语解释:幕庭  拼音:mù tíng
营帐前的空地。《左传·哀公八年》:“ 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 杨伯峻 注:“属今作嘱,私自令其徒七百人於帐幕外之庭三踊也。” 唐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诗:“ 河湟 训兵甲,义勇方横行, 韩 魏 多鋭士,蹷张在幕庭。”
词语解释:幕职  拼音:mù zhí
地方长官的属吏,因在幕府供职,故称。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幕职》:“幕职:僉判、司理、司法、司户、録参、节推、察推、节判、察判之类。”
词语解释:幕僚  拼音:mù liáo
古称将帅幕府中的参谋、记室之类的僚属,后亦泛称地方军政官衙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公务的人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爱女未聘,幕僚谓其必选佳婿。”《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 楚王 希范 始开天策府,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官,以诸弟及将校为之。又以幕僚 拓跋恆 、 李弘皋 、 廖匡图 、 徐仲雅 等十八人为学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题:“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杜 区区一幕僚,何必引节镇大官自戒。”
词语解释:幕士  拼音:mù shì
(1).宫廷卫士。《魏书·崔光传》:“厨兵幕士,衣履败穿。”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父 忠 ,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同至后苑看花,两廊并是小内侍及幕士。”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令幕士安顿寝殿前,候閤长到宫,移入殿上。”
(2).幕客。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却与从行诸幕士,维舟九曲泛清觴。”
词语解释:幕游  拼音:mù yóu
亦作“ 幕游 ”。 旧时称离乡当幕友为“幕游”。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吴太史 竹桥 寄 鲍铭山 诗来。其人幕游客死,属余採数语入诗话中。” 清 袁枚 《新齐谐·白二官》:“ 常州 王 姓者,以幕游为业。”
词语解释:幕井  拼音:mù jǐng
指军用的井。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九:“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词语解释:幕属  拼音:mù shǔ
幕僚和部属。《宋史·岳飞传》:“ 飞 渡江,中流,顾幕属曰:‘ 飞 不擒贼,不涉此江。’”
词语解释:幕屋  拼音:mù wū
用帷幕临时围成的房屋。《宋史·礼志十六》:“设御茶床、酒器於殿东北楹间,羣臣醆斝於殿下幕屋。”参见“ 幕殿 ”。
词语解释:幕殿  拼音:mù diàn
南宋 帝王举行郊祀时架设的房屋,上下四周围以帷幕,以象宫室,故称。《宋史·舆服志六》:“幕殿,即《周官》大小次也……中兴后,以事天尚质,屡詔郊坛不得建斋宫,惟设幕屋而已。其制架木而以苇为障,上下四旁周以幄帟,以象宫室,谓之幕殿。”
词语解释:幕后  拼音:mù hòu
舞台幕布的后面。比喻暗中。 冰心 《寄小读者》十:“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都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 茅盾 《子夜》十四:“他们来贡献一个解决工潮的方法;实在就是 钱葆生 的幕后策动,叫他们两个出面来接洽。”
词语解释:幕友  拼音:mù yǒu
明 清 时地方军政官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事务的人员,相当于古之幕僚、幕宾。因无官职,且由长官私人延聘,视之如友,故称“幕友”,俗称“师爷”。《红楼梦》第九九回:“ 贾政 带了几个在京请的幕友,晓行夜宿,一日,到了本省。” 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其刑名、钱穀幕友中,劣多佳少,往往亦把持公事,串通差吏,挟制居停,作威作福之处,不可胜言。”
词语解释:幕官  拼音:mù guān
即幕僚。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司马才仲遇苏小》:“及 才仲 以 东坡先生 荐,应制举中等,遂为 钱塘 幕官。”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越民考》:“君即自署诸参谋为幕官,曰经歷,曰都事者,不可枚举。”
词语解释:幕帷  拼音:mù wéi
(1).帐幕。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幕帷兰甸,画流高陞,分庭荐乐,折波浮醴。”
(2). 齐 隋 妇人所戴用以遮蔽全身之物。
词语解释:幕罗  拼音:mù luó
见“ 幕帷 ”。
词语解释:幕帷  拼音:mù wéi
(1).帐幕。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幕帷兰甸,画流高陞,分庭荐乐,折波浮醴。”
(2). 齐 隋 妇人所戴用以遮蔽全身之物。
词语解释:幕从  拼音:mù cóng
指随从。《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在恩相幕从如云,岂少一走卒。放某还乡如放一鸽耳。”
词语解释:幕布  拼音:mù bù
(1).制帷幕用的布。《仪礼·既夕礼》:“明衣裳用幕布,袂属幅,长下膝。” 郑玄 注:“幕布,帷幕之布。” 贾公彦 疏:“《周礼·幕人》云:‘掌帷幕幄帟綬。’ 郑 云:‘帷幕皆以布为之,幄帟皆以繒为之。’”
(2).指舞台上的幕。亦指放映电影用的大幅白布。
词语解释:幕寮  拼音:mù liáo
幕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尔后授 河中 少尹,幕寮有贵族浮薄者,蔑视之。”
词语解释:幕位  拼音:mù wèi
指办公处所。《元史·世祖纪二》:“ 燕王 既署相衔,宜於省中别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
词语解释:幕北  拼音:mù běi
漠北。幕,通“ 漠 ”。古代泛指 蒙古 大沙漠以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单于闻之,远其輜重,以精兵待於幕北。” 汉 侯应 《对问罢边备议》:“幕北少草木,多大沙, 匈奴 来寇,少所蔽隐。”
词语解释:幕后操纵  拼音:mù hòu cāo zòng
暗地里控制。例如:懂得如何搞幕后操纵和策划阴谋。
词语解释:幕厅  拼音:mù tīng
幕客办公之所。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署廨》:“堂东为幕厅,西为库,后为 见日堂 ,各三楹。”
词语解释:幕天席地  拼音:mù tiān xí dì
(1).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行为放旷。 晋 刘伶 《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宋 沉瀛 《念奴娇》词:“六代当日繁华,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 元 梁曾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词:“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2).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指露天。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贫道呵,爱穿的蔀落衣,爱吃的藜藿食,睡时节幕天席地。”《西游记》第六三回:“众兄弟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举杯叙旧。” 吴伯箫 《北极星·记一辆纺车》:“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怕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地方哪一种轻工业生产有那样的规模呢?”
词语解释:幕府制度  拼音:mù fǔ zhì dù
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因将军居处称为“幕府”,所以称“幕府制度”。从1192年开始,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前结束。
词语解释:幕朔  拼音:mù shuò
幕北。《汉书·叙传下》:“ 龙 荒幕朔,莫不来庭。”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谓 白龙堆 荒服沙幕也。’龙, 匈奴 祭天 龙城 ,非谓 白龙堆 也。朔,北方也。”
词语解释:幕竿  拼音:mù gān
张帐幕用的长竿。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父 忠 ,长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为中宫幕士。 景龙 四年,持幕竿随 玄宗 入 大明宫 ,诛 韦氏 ,奉 睿宗 朝羣后,遂为 景云 功臣,以长刀备亲卫。”
词语解释:幕府书厨  拼音:mù fǔ shū chú
辽 朱遵度 的外号。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上》《十国纪年》:“ 朱遵度 避 耶律德光 之召,挈妻孥携书,杂商贾奔 楚 ,王待之甚薄,杜门却扫。诸学士每为文章,先问古今首末於 遵度 ,时人号为‘幕府书厨’。”
词语解释:幕柱  拼音:mù zhù
张帐幕用的木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祭盘帐幙,高至八九十尺…… 昭义 节度初于 淇门 载船桅以充幕柱,至时嫌短,特于 卫州 大河中河船上取长桅代之。”
词语解释:幕梁  拼音:mù liáng
西夏 一种以木为架的小帐幕。《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刺史以下,无帐无旗鼓,人各橐驼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幕梁,织毛为幕,而以木架。”
词语解释:幕燕鼎鱼  拼音:mù yàn dǐng yú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幕燕鼎鱼,偷活顷剋。”亦作“ 幕燕釜鱼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词语解释:幕殿  拼音:mù diàn
南宋 帝王举行郊祀时架设的房屋,上下四周围以帷幕,以象宫室,故称。《宋史·舆服志六》:“幕殿,即《周官》大小次也……中兴后,以事天尚质,屡詔郊坛不得建斋宫,惟设幕屋而已。其制架木而以苇为障,上下四旁周以幄帟,以象宫室,谓之幕殿。”
词语解释:幕燕釜鱼  拼音:mù yàn fǔ yú
见“ 幕燕鼎鱼 ”。
词语解释:幕燕鼎鱼  拼音:mù yàn dǐng yú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鱼”比喻处境极危,即将覆灭。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杀贼表》:“幕燕鼎鱼,偷活顷剋。”亦作“ 幕燕釜鱼 ”。《时敏报·美人禁工新约平议》:“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
词语解释:幕里红丝  拼音:mù lǐ hóng sī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 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壻……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壻。’ 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屏间孔雀人难中,幕里红丝谁敢牵。”一本作一本作“幙里红丝”。
词语解释:幕覆  拼音:mù fù
覆盖。《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既处椒房,大官上食,重加幕覆,輒撤去。”
词语解释:幕道  拼音:mù dào
指当幕友的一套本领。《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自从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这个幕道,在各衙里做馆。”
词语解释:幕胥  拼音:mù xū
泛指幕僚等掌文书的官员。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编第三章:“闭关之世,寄权幕胥,上下相蒙,谬詡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