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阮(半)[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愿(半)[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韵 去声 gàn,树干,干练

拼音:gàn 繁体或异体字:幹榦翰韵,另见

榦 gàn
〈名〉
  •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 同本义
  •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 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 木名。柘树
幹 gàn
〈名〉
  • 主干
  •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 引申为本质
  •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 效果;用处
  •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 地位低下的官吏
  •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 一种俸禄 。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 干部的简称 。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 事情 。如:公干;有何贵干?
〈动〉
  •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 主管
  • 光武即位,知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 建立;求取 。如:干功(建功)
  • 通“扞”(hàn)。护卫,遮挡
  •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形〉
  • 干练
  • 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周容《芋老人传》
  •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 通“扞”(hàn)。乱
  •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康熙字典

  •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竿。 (寒韵)
  • 《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 又《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
  • 又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 又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 又《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 又㵎也。《詩·小雅》秩秩斯干。《傳》干,㵎也。
  • 又水涯也。《易·漸卦》鴻漸于干。《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厓也。
  • 又國郊曰干。《詩·邶風》出宿于干。《傳》干言國郊也。
  •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 又自甲至癸爲天干。《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 又闌干,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干。《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干。《正韻》闌干,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 又蘭干,紵也。《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 又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 又干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註》干遮,曲名也。
  • 又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 又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後漢·𨻰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 又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註》射干,似狐,能緣木。又野干,亦獸名。《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 又發干、蘭干、餘干,𠀤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 又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 又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又段干,干己,𠀤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 (翰韵)
  • 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 又《篇韻》音寒。 (寒韵)
  • 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 又《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 又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 又《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 又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 又與豻通。《類篇》豻或作干。《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 又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 又叶經天切,音堅。 (先韵)
  • 《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 考證:〔《韻會》闌板閒曰闌干。〕
  • 謹照原文板改楯。
古文:漧𠄋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焉切,音虔。 (先韵)
  • 易卦名。《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本義》乾,健也。《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 又馬飾曰連乾。《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 又姓。
  •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 (寒韵)
  • 燥也。《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說文》𧸟作𨝌。
  •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 又乾沒。《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
  •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 又叶經天切,音堅。 (先韵)
  • 《韓愈詩》𣁪𣁪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註》乾,花色不潤也。


  •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𠀤干去聲。 (翰韵)
  • 《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 又《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 又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 又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 又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 又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 又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 又《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 又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 又《集韻》《正韻》𠀤河干切,音寒。 (寒韵)
  • 《集韻》幹,井垣也。《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謂之銀牀。《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 又樓名。《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 又《韻會》與管通。《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註》師古曰:幹,與管同。《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註》幹,古與管通。
  • 又叶九件切,音蹇。 (铣韵)
  • 《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
  • 又叶經電切,音見。 (霰韵)
  • 《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 《廣韻》《韻會》𠀤古案切,干去聲。 (翰韵)
  • 《說文》築牆耑木也。《徐》曰別作幹,非。《詩·大雅》榦不庭方,以佐戎辟。《箋》作楨榦以正之也。詳楨字註。
  • 又《書·禹貢》杶榦括柏。《傳》榦,拓也。
  • 又樹木旁生曰枝,本根爲榦。《淮南子·主術訓》枝不得大於榦。
  • 又《玉篇》榦,柄也。
  • 又井榦,井上木闌也。《莊子·秋水篇》塪井之鼃,跳梁井榦之上。
  • 又《集韻》胡安切,音韓。 (寒韵)
  • 《說文》作𩏑。《前漢·武帝紀》作井榦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於樓,若井榦之形。《韻會》平、去二音通。
  • 又《集韻》一曰榦,國名。
  • 又《類篇》侯旰切,音翰。 (翰韵)
  • 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