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胡床
亦作“ 胡床 ”。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又称交床。《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 超 等奄至,公犹坐胡牀不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渊 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唐 杜甫 《树间》诗:“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交床》:“今之交牀,本自虏来,始名胡牀, 桓伊 下马据胡牀取笛三弄是也。 隋高祖 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言者,咸令改之,乃改交牀。” 宋 陶穀 《清异录·逍遥座》:“胡牀施转关以交足,穿便絛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清 赵翼 《饭馀》诗:“携得胡牀临水坐,柳荫深处看荷花。”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下》:“先生杖履留春,老子胡牀玩月。”词语解释:对床
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 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 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 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词语解释: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锺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
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
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之地;雕饰之物,不入於宫,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门》诗:“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茅栋盖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于隙见一牀,受光于牖见室央。”
4.表数量。用于有支架或可搁置者。犹一架。《魏书·源贺传》:“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游仙半壁画,隐士一牀书。” 宋 杨万里 《谢建州茶使吴德华送东坡新集》诗:“此外更有一床书,不堪自饱饱蠹鱼。”
5.表数量。用于席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宫词》之三六:“水殿垂帘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归去来》第四幕:“急忙向后首侧门走进别室去,取了一床毯子来。”
6.四管笔的合装。 清 郝懿行 《证俗文·笔曰牀》:“今人为笔牀架笔,亦四管为一牀也。”
7.全部乐器的异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乐器都会,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乐娘 。”词语解释:石床
亦作“ 石床 ”。
1.供人坐卧的石制用具。《西京杂记》卷六:“ 魏襄王 冢,皆以文石为槨……中有石牀,石屏风,婉然周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村人 骆都 少时到此室边採蜜,见一仙人坐石牀上,见 都 凝瞩不转。”《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嘆曰:‘木牀且费,而况石耶!’即令毁之。”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牀。” 明 王守仁 《龙冈漫兴》诗之五:“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蘚春应通石床。”
2.钟乳水下滴而成的笋状凝积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殷孽》﹝附录﹞引 苏恭 曰:“石床……生钟乳堂中,采无时,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词语解释:绳床 拼音:shéng chuáng
见“ 绳牀 ”。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迺与弟子 法首 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牀,烧安息香,呪愿数百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至於坐止,咸用绳牀。” 宋 王观国 《学林·绳床》:“绳牀者,以绳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 清 杜濬 《为斯上人题》诗:“谁识山僧意,绳牀绘牡丹。”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墓志铭》:“晚得拘挛之疾,不下绳床者十五年。”词语解释:禅床
亦作“ 禪床 ”。 坐禅之床。 唐 贾岛 《送天台僧》诗:“寒蔬修浄食,夜浪动禪牀。”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词:“悬知洗盏径开尝,谁醉伴禪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老僧者坐禪牀上,曰:‘汝三人能胜吾童子,亦高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妙玉 ﹞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禪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词语解释:银床
1.井栏。一说辘轳架。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玉醴吹巖菊,银牀落井桐。”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牀。” 仇兆鳌 注:“ 朱 注:旧以银牀为井栏。《名义考》:银牀乃轆轤架,非井栏也。”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眼底青春今去也,花落银牀。” 黄人 《长相思和太白韵》:“银缸影淡秋满堂,井梧一叶飘银牀。”
2.银饰之床。 隋 江总 《东飞伯劳歌》:“银牀金屋掛流苏,寳镜玉釵横珊瑚。” 唐 温庭筠 《瑶瑟怨》诗:“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词语解释:空床
亦作“ 空床 ”。
1.指独宿的卧具。亦比喻无偶独居。《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 三国 魏 曹丕 《离居赋》:“惟离居之可悲,廓独处於空牀。” 晋 张华 《情诗》之一:“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牀。” 宋 曾巩 《秋夜》诗:“念往不能寐,枕书嗟漏长;平生肺腑交,一诀餘空床。”
2.指空的坐具。 唐 杜甫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词语解释:笔床
亦作“ 笔床 ”。 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翡翠笔牀,无时离手。” 唐 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亭中棐几湘帘,笔床砚匣,位置楚楚。”词语解释:东床
1.指女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之宴,行市罗列, 长安 几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牀,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副末开场》:“﹝ 韦皋 ﹞拜謁 张公 延赏 ,夫人相留作东牀。”《红楼梦》第二回:“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祇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牀如何呢。”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 盛福元 是他去世的大哥的东床,他的姪女婿。”参见“ 东牀坦腹 ”。
2.指待宾之床。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佳景 燕 臺上,清辉 郑 驛傍。鼓鼙喧 北里 ,珪玉映东牀。” 唐 李贺 《将发》诗:“东牀卷席罢,濩落将行去。” 清 唐孙华 《寄示颐儿》诗:“悤悤襆被客东牀,春燕休教恋杏梁。”
词语解释:东床坦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郄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 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词语解释:藜床
亦作“ 藜床 ”。 藜茎编的床榻。泛指简陋的坐榻。《北堂书钞》卷一三三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向詡 常坐藜牀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 管寧 藜床,虽穿而可坐; 嵇康 锻灶,既暖而堪眠。”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动觅藜牀坐,缓步仍须竹杖行。” 金 元好问 《赠张文举》诗:“安稳藜床坐欲穿,合教絶学到真传。”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慰西溟》词:“独卧藜牀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譙鼓,二更彻。”词语解释:象床 拼音:xiàng chuáng
亦作“ 象牀 ”。象牙装饰的床。《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出行国,至 楚 ,献象床。” 鲍彪 注:“象齿为床。”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辞》之二:“象牀瑶席镇犀渠,雕屏匼匝组帷舒。” 唐 李贺 《恼公》诗:“象床缘素柏,瑶席卷香葱。”《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自非女与壻对坐象床,断不能辨其孰为新妇也。”词语解释:半床 拼音:bàn chuáng
(1).亦作“ 半床 ”。不满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牀租调, 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词语解释:竹床 拼音:zhú chuáng
竹牀:亦作“ 竹床 ”。 竹制的床。 唐 韩愈 《题秀禅师房》诗:“桥夹水松行百步,竹牀莞席到僧家。” 唐 白居易 《村居寄张殷衡》诗:“药銚夜倾残酒暖,竹牀寒取旧毡铺。” 宋 苏辙 《病退》诗:“冷枕单衣小竹床,卧闻秋雨滴心凉。” 徐铸成 《报海旧闻》十八:“盛暑时,各家吃完了晚饭,就先后把竹床搬到了院子里,乘凉往往到深夜。”词语解释:糟床
亦作“ 糟床 ”。 榨酒的器具。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牀注。” 宋 杨万里 《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秉烛夜酌走笔》诗:“试问糟牀与簷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清 陈维崧 《好事近·食蟹忆南耕》词:“更听糟床细注,赏半窗晴碧。”词语解释:支床 拼音:zhī chuáng
(1).支撑在床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戎 、 和嶠 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 鸡骨支牀, 和 哭泣备礼。”
(2).语出《史记·龟策列传》。后用作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上方即事》诗:“鳩形将刻杖,龟壳用支牀。”此喻养生延年。 清 顾炎武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诗:“黄鵠山川意,相随万里翔。谁能三十载,龟壳但支牀?”此喻守志不移。参见“ 支牀有龟 ”。
词语解释:支床有龟 拼音:zhī chuáng yǒu guī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后用为典故,比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 北周 庾信 《小园赋》:“坐帐无鹤,支牀有龟。” 倪璠 注:“喻己久住 长安 ,若龟支牀矣。”词语解释:连床
亦作“ 连床 ”。
1.并榻或同床而卧。多形容情谊笃厚。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诗:“ 杭州 暮醉连牀卧, 吴郡 春游并马行。”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连床咲语到晨鸡,走笔赠言何欵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情深大被,谊篤连牀。既欲谭心,还须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这店里权住一宵,和你连牀谈谈。”
2.表示男女同床媾合。《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随身俱有质证,异日同往 株林 ,可作连牀大会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与连牀。”词语解释:绣床
亦作“ 绣床 ”。
1.装饰华丽的床。多指女子睡床。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七:“池边影动散鸳鸯,更引微风乱绣牀。”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之一:“半掩兰室,惟有纱灯伴绣牀。” 元 萨都剌 《鹦鹉曲》:“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牀。”
2.刺绣时绷紧织物用的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词语解释:方床
卧榻。《南史·贺革传》:“﹝ 革 ﹞有六尺方牀,思义未达,则横卧其上,不尽其义,终不肯食。”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华榱广厦,珍簟方牀。炎风之燠,夏日之长。”词语解释:牙床
亦作“ 牙床 ”。
1.饰以象牙的眠床或坐榻。亦泛指精美的床。 南朝 梁 萧子范 《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牀。” 唐 李商隐 《细雨》诗:“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二一章:“﹝少妇﹞正躺在锦褥牙床上将息。”
2.即齿龈。
3.中医指下颌骨。词语解释:匡床
亦作“ 匡床 ”。 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商君书·画策》:“人主处匡牀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匡牀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輅輓船,登高絶流之难也。” 王利器 校注:“《淮南子·主术篇》曰:‘匡牀蒻席。’今案 高诱 注曰:‘匡,安也。’《庄子·齐物篇》:‘与王同筐牀。’《释文》云:‘本亦作“ 匡 ”’, 司马 云:‘安牀也。’一云:‘正牀也。’”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坐匡牀兮抚婴儿,何所匄沐兮,何从仰飴。”《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书房中匡牀罗帐,藤簟纱衾。” 清 董道权 《王麟友同宿客舍志感》诗:“鼓声坎坎下三四,解衣灭烛眠匡床。”词语解释:玉床 拼音:yù chuáng
(1).玉制或饰玉的床。《尸子》卷下:“ 桀 为璇室瑶臺,象廊玉牀。”《淮南子·本经训》:“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廓、玉牀。” 高诱 注:“以玉为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十五》:“珍簟鏤玉牀,繾綣任怀适。” 元 岑安卿 《题太真春睡图》诗:“玉牀腻滑芙蓉展,水沉烟裊金屏暖。”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 羲 璧。”《新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玉牀摇,帝座不安。 晋 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
(3).指朱砂矿床。 宋 苏轼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诗:“漫説玉牀收箭鏃,何曾金鼎识刀圭。” 宋 陆游 《玉京行》:“絳陵朱儿朝吐光,森然箭鏃攒玉牀。”词语解释:书床 拼音:shū chuáng
(1).犹书架。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其二人并持囊,囊大如小柱,似有文书。挟席人舒置书牀上。”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书牀鸣蟋蟀,琴匣网蜘蛛。”
(2).临帖习字的文具。用染黑的绢,紧绷于长方形木框中,以笔蘸清水写在绢上,既不伤笔,又省纸张。见 清 鲁一曾 张廷相 《玉燕楼书法·书床》。词语解释:御床
亦作“ 御床 ”。 皇帝用的坐卧之具。《三国志·魏志·曹真传》:“先帝詔陛下、 秦王 及臣升御牀,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 唐 贾岛 《送安南惟鉴法师》诗:“讲经春殿里,花遶御牀飞。”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妖星入太极,胡雏登御床。”词语解释:客床
亦作“ 客床 ”。 客中所用的床铺。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夜宿 鹅湖寺 ,槁叶投客牀。” 金 元好问 《与同年敬鼎臣宿顺天天宁僧舍》诗:“萧萧风雨打僧窗,耿耿青灯对客床。”词语解释:卧床
亦作“卧床”。
1.睡觉的床铺。 唐 岑参 《送柳录事赴梁州》诗:“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牀。” 唐 白居易 《燕子楼》诗之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有等惯刼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规的庙宇,多有在那卧牀后边供桌底下设着地窨子。” 郁达夫 《东梓关》:“他张开眼想了一想,就匆匆地披衣着袜,起身走出了卧床。”
2.犹卧病。《红楼梦》第七九回:“兼以风寒外感,遂致成疾,卧牀不起。”词语解释:上床 拼音:shàng chuáng
到床上去词语解释:扶床
谓年幼扶床学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牀;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累累外孙,有携有婴,扶牀坐膝,嬉戯讙争。”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 鲁卿 纳币, 穆姜 犹嫌非姒;叔妹扶牀, 班氏 恐其自尊。”词语解释:琴床
琴案;琴几。 唐 白居易 《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牀。” 元 萨都剌 《吉安道中》诗:“度峡冷风欹客帽,卷帘凉月落琴牀。”词语解释:倒床
卧倒在床上。 宋 苏轼 《初别子由》诗:“明日无晨炊,倒牀作雷鸣。”词语解释:龙床
亦作“ 龙床 ”。
1.天子的御床。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浄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御前作﹞专管营造龙牀龙桌箱柜之类。”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难遣!龙牀闷倚,念笑顰有待,六宫休讶孤眠。”
2.雕饰有龙的床。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龙床》:“ 韩志和 有道术, 宪宗 时,献一龙牀,坐则鳞鬣爪角皆动。”
3.御座。《七国春秋平话》卷中:“ 孙子 向龙床奏计,都无数句,王曰:‘好强!’”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 刘瑾 ]外面有个口号,叫今上是‘坐的皇帝’,叫喒家是‘站的皇帝’。[笑介]我站了这几年也有些脚酸了,如今正要思想坐坐,恰好天赐奇缘,有个让龙牀的机会。”词语解释:井床
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唐 唐彦谦 《红叶》诗:“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牀。” 宋 陆游 《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词语解释:金床
亦作“ 金床 ”。
1.尊者所坐的交椅。《南史·西域传·滑国》:“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其王坐金牀,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年七岁坐 大明汗 之金牀,统南方八十万 汉 人。”
2.华美的床。《初学记》卷二引 唐 卢照邻 《秋霖赋》:“若夫绣轂银鞍,金床玉盘,坐卧珠璧,左右罗紈。”词语解释:同床
1.共床(而眠)。《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两人同牀卧。”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草馆同牀宿,沙头待月归。”《东欧女豪杰》第四回:“ 子连 谦让一番,又谈了好些时事,直至自鸣鐘打了三下,方才同牀睡去。”
2.指女宠或娈童。《韩非子·八奸》:“凡人臣之所道成姦者,有八术。一曰在同牀。何谓同牀?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託於燕处之虞,乘醉饱之时,而求其所欲,此必听之术也。为人臣者,内事之以金玉,使惑其主,此之谓‘同牀’。” 章炳麟 《秦政记》:“嗟乎! 韩非 道八姦,同牀、在旁、父兄皆与焉。”词语解释:宝床 拼音:bǎo chuáng
(1).贵重的坐具或卧具。常特指皇宫中御用或寺庙中陈设者。 宋 张先 《玉树后庭花·上元》词:“宝牀香重春眠觉,魫窗难晓。”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於中,一金龙蟠蜛於牀之上。” 宋 苏辙 《千叶白莲花》诗:“蔫然落宝牀,应返梵天去。”《宣和书谱·李白》:“﹝ 李白 ﹞论世务,答蕃书,笔不停缀。帝嘉之,以宝牀赐食於前,手为和羹。”
(2).放御玺的大几。《金史·礼志五》:“太常博士引太尉奉册宝出,主节者持节前导,册牀在前,宝牀次之。”词语解释:南床
亦作“ 南床 ”。 唐 侍御史食坐之南所设的床榻。《通典·职官六》:“﹝侍御史﹞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殿中监察不得坐也,唯侍御坐焉。凡侍御史之例,不出累月而迁南省者,故号为南床。”后因以代指侍御史。 宋 王禹偁 《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八年 东观 知深屈,百日南床只暂经。” 宋 张先 《定风波令》词之四:“西阁名臣奉詔行,南牀吏部锦衣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御史为端公、南牀、横榻、杂端。”词语解释:木床
木制的床榻。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 莱子 避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墙蓬室,木牀蓍席。”《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牀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词语解释:女床
亦作“ 女床 ”。
1.星座名。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却睇女床,前瞻天纪。”《晋书·天文志上》:“女牀三星,在纪星北。”
2.山名。《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 女牀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鸟。”《文选·张衡〈东京赋〉》:“鸣 女牀 之鸞鸟,舞 丹穴 之凤皇。” 薛综 注:“ 女牀 ,山名,在 华阴 西六百里。”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一:“ 閬苑 有书多附鹤, 女牀 无树不栖鸞。”词语解释:印床 拼音:yìn chuáng
(1).放印章的文具。 唐 朱庆馀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诗:“僧来茶灶动,吏去印牀閒。” 宋 王禹偁 《成武县作》诗:“雨菌生书案,飢禽啄印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回,印牀花落帘垂地。” 清 赵翼 《题钱曙川竹初庵图》诗:“作图时正拥印牀,敢期结愿后必偿。”
(2).镌刻图章的工具,用以固定印材。词语解释:铁床
亦作“ 铁床 ”。
1.烧红的铁板床。古代亦用作刑具。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铁牀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羔羊挥泪》:“ 程皓 以铁床熁肉,肥膏见火,则油燄淋漓。” 唐 拾得 《诗》之二六:“纵不入鑊汤,亦须卧铁牀。” 清 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离宫深处即地狱,铁牀汤鑊穷烹煎。” 钱仲联 笺注引旧注:“《南汉春秋》: 中宗 既谋 殤帝 自立……设鑊汤、铁牀、刳剔等刑,号曰生地狱。”
2.铁制的睡床。如:这间集体宿舍共有四张铁床。词语解释:并床
同床。 唐 王建 《归昭应留别城中》诗:“并牀欢未定,离室思还生。”词语解释:坐床
亦作“ 坐床 ”。
1.指坐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白象﹞背设五綵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
2.旧时婚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张狼 在前, 翠莲 在后,先生捧着五穀,随进房中,新人坐床。”《天雨花》第二一回:“不是去睡,叫做坐牀,乃是成亲规矩。”详“ 坐牀撒帐 ”。
3. 西藏 指喇嘛活佛“转世”继位的仪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云丹嘉穆错 ﹞十四岁入 藏 坐牀,二十八岁示寂。”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达赖 死十六年矣, 小达赖 今年坐牀,尔等各安本土,无妄起兵也。”
词语解释:坐床撒帐
亦作“ 坐床撒帐 ”。 旧时结婚的一种仪式。夫妇同入洞房对坐于床,傧相口诵赞诗,手撒五谷等物于帐,以求吉利,谓之“坐牀撒帐”。《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合家大小相见毕,先生唸诗赋,请新人入房,坐床撒帐。”《天雨花》第五回:“凤冠霞帔来妆束,参天拜地礼完成。双双送入新房内,坐牀撒帐闹盈盈。”《红楼梦》第九六回:“照南边规矩拜了堂,一样坐牀撒帐,可不算娶了亲了么?”词语解释:剥床
语出《易·剥》:“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陈梦雷 浅述:“侵灭正道,自下而上也。”又:“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陈梦雷 浅述:“阴祸已迫其身也。”后用“剥牀”称残害忠良或迫身之祸。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我和你虽隐居无预,恐有剥牀之灾,未免忧葵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词语解释:露床
指铺设竹席的凉床。《史记·滑稽列传》:“ 楚庄王 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牀,啗以枣脯。马病肥死。” 唐 白居易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露牀青篾簟,风架白蕉衣。” 宋 楼采 《二郎神》词:“露牀转玉,唤睡醒、緑云梳晓。”词语解释:云床
亦作“ 云床 ”。 僧道的坐榻。 唐 吴融 《月夕追事》诗:“曾听豪家碧玉歌,云牀冰簟落秋河。” 宋 汪莘 《迁入新居后客至偶成》诗:“ 方壶 客去偃云牀,槐柳阴阴日自长。”《水浒传》第五三回:“当下 公孙胜 引着 戴宗 、 李逵 到 松鹤轩 内,正值真人朝真才罢,坐在云床上养性。” 明 高启 《送基上人希载赴天界》诗:“ 龙河 旧日栖禪侣,想拂云牀正待师。”词语解释:据床
1.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 郦食其 初谒 汉王 刘邦 时, 刘邦 正“倨牀使两女子洗足”,态度轻慢。后因以“据牀”谓轻慢而疏于礼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隐贤依附》:“情篤神交,礼隆倾盖;义合倒屣,罪切据牀。”
2.《晋书·桓伊传》:“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后以“据牀”为吹笛的典故。 宋 苏轼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诗:“据牀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词语解释:小床 拼音:xiǎo chuáng
(1).安放器物的木制小架。《陈书·姚察传》:“瞑目之后,不须立灵,置一小牀,每日设清水,六斋日设斋食菓菜,任家有无,不须别经营也。”
(2).小型坐具。《旧唐书·酷吏传下·敬羽》:“ 羽 延 遵 ( 李遵 ),各危坐於小牀, 羽 小瘦, 遵 丰硕,顷刻间即倒。”
(3).小的卧具。 宋 朱敦儒 《念奴娇》词:“拂开冰簟,小牀独卧明月。”词语解释: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汉 末 许汜 遭乱过 下邳 ,见 陈登 , 登 轻视 汜 ,自上大床卧,使 汜 卧下床。后 汜 以此事告 刘备 , 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 元龙 ( 陈登 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后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 元 方回 《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诗卷》:“人物真高絶,何徒上下床。” 郭沫若 《〈石鼓文〉研究》:“去岁秋暮,余于此间偶见古拓照片一帙……举与 民国 八年 上海 艺苑真赏社 所印行 安氏 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 天一阁 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词语解释:横床
方言。旧时 浙 人对媵妾之称。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而 浙 人呼为贴身,或曰横牀。 江 南又云横门,尤为可笑。”词语解释:铺床 拼音:pū chuáng
(1).整理床铺,铺放被褥。 唐 韩愈 《山石》诗:“铺牀拂席置羹饭,疎糲亦足饱我饥。”《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许多银子到监中打点……打发得那一干人屁滚尿流,与他扫地的,收拾房的,铺牀的,掛帐子的,极其掇臀捧屁。”
(2).铺房。《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四月十三日 姜 宅来铺牀。那衣饰器皿,牀帐鲜明,不必絮聒。” 黄肃秋 校注:“一种旧婚俗。婚前一日,请全福妇人(父、母、夫、儿、女俱全者)为之铺床,以求‘吉利’。”参见“ 铺房 ”。
词语解释:铺房 拼音:pù fáng
指婚礼前一二日女方使人至婿家布置新房。旧俗结婚礼节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前一日女家先来掛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明史·礼志九》:“﹝庶人婚礼﹞亲迎前一日,女氏使人陈设於婿之寝室,俗谓之铺房。”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家礼,昏前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壻之室,俗谓之铺房。”词语解释:凉床
亦作“凉床”。 供纳凉用的床。多用竹子制成。《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大牀一张,凉牀一张,四箱,四橱,箱子里的衣裳盛的满满的,手也插不下去。” 许杰 《贼》:“ 立明 、 立达 从凉床上跳了起来。”词语解释:槽床
安放槽的架子或台子。 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归来山舍万事空,卧听槽牀酒鸣瓮。”词语解释:松床
松木床。指简陋的床。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居常服玩,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山杯石鼎。”词语解释:眠床
亦作“ 眠床 ”。 卧具。古亦以床为坐具,故称卧具为眠床。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持之(九茎紫茵琅葛芝一斤)南行,取己所住户十二步,乃置眠牀头按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 潘成 已得天明了,急忙便乃下眠床。” 鲁迅 《彷徨·弟兄》:“他便在书桌旁坐下,正对着眠床;看 靖甫 的脸,已没有昨天那样通红了。”词语解释:合欢床
双人床;新婚之床。 唐 关盼盼 《燕子楼》诗:“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牀。” 清 黄遵宪 《番客篇》:“深深竹丝帘,内藏合欢牀。”词语解释:隐床
偃卧于床榻。 宋 苏轼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词:“酒醒梦回清漏永,隐牀无限更潮。”词语解释:筠床 拼音:yún chuáng
竹床。 宋 陆游 《伏中官舍极凉戏作》诗:“晓来秋色起,肃肃满筠床。”词语解释:拊床
拍床,捶床。表示奋起或悲痛。《晋书·蔡裔传》:“尝有二偷入室, 裔 拊牀一呼,二盗俱陨。”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传箭闻严鼓,投籤见拊牀。”词语解释:箦床
无茵席之榻。《后汉书·袁术传》:“﹝ 袁术 ﹞坐簀牀而叹曰:‘ 袁术 乃至是乎!’” 李贤 注:“簀,笫也。谓无茵席也。” 宋 陆游 《题旅舍壁》诗:“泥淖停牛屋,风埃坐簀牀。”词语解释:饭床
供吃饭用的几案。《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垂示代语》:“因斋时打帐座一下云:‘这箇喫。’又打饭牀一下云:‘这箇不喫。’”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放下一张饭牀,上面都没摆当。”词语解释:山床
亦作“ 山床 ”。
1.山野之人所用的床。 唐 周贺 《寻北冈韩处士》诗:“相过值早凉,松帚扫山牀。” 前蜀 贯休 《寄匡山大愿和尚》诗:“梦歷山牀闻鹤语,吟思海月上沙汀。”
2.指压酒的槽床。 明 杨慎 《春日过山家》诗:“山床压春酒,滴作涧泉声。”词语解释:师子床 拼音:shī zǐ chuáng
(1).狮子床。佛教中菩萨的坐席。《维摩经·香积佛品》:“ 维摩詰 即化为九万师子牀,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
(2).泛指殿堂中央尊者或参禅者的坐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宫室》:“君王朝座,弥復高广,珠璣间错,谓师子牀。”
(3).指一般的坐卧之具。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词语解释:冰床
亦作“ 冰床 ”。
1.凉床。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 庄子 之七篇,逍遥物外;玩 老聃 之两卷,恍惚怀中。”
2.雪初下时地上所结之冰。因上面积雪,故称。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雪花深数尺,冰牀厚尺餘。” 清 钱谦益 《题僧卷》诗:“雪被冰牀云水隈,死关生断不曾开。”
3.冰上交通工具,俗称冰排子,用人推、拉,或床上人以竿撑之,使滑行。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水关》:“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兜,驱如衢,曰冰床。”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拖床》:“冬至以后,水泽腹坚,则 十刹海 、护城河、 二闸 等处皆有冰牀。一人拖之,其行甚速。长约五尺,宽约三尺,以木为之,脚有铁条,可坐三四人。雪晴日暖之际,如行玉壶中,亦快事也。”《红楼梦》第五六回:“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入,抬轿子,撑船,拉冰牀,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 孙犁 《白洋淀纪事·嘱咐》:“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 水生 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词语解释:起床
亦作“ 起床 ”。
1.离床下地;起身。《儒林外史》第四八回:“饿到六天上,不能起牀。” 茅盾 《脱险杂记·生活之一页十》:“料想事情不会单纯,我们赶快起床。” 陈翔鹤 《不安定的灵魂》:“每日都要到十一点钟时才能起床。”
2.指病愈。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父病渐痊, 芸 亦得徐力起牀。”《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小人受了这口怨气,即时害了夹气伤寒,三个月才起牀。”词语解释:寝床 拼音:qǐn chuáng
(1).躺卧在床上。 宋 晁补之 《朝奉郎致仕陈君墓志铭》:“少贫贱,刻意於学,夜不寝牀,置足水中以警寐。”
(2).睡觉用的床。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青草面着这么柔软的寝床,杨柳张着那么轻轻的罗帐,听着海水的睡歌,盖着温暖的阳光,他们真是安稳,睡得好象死人一样。”词语解释:狮子床 拼音:shī zi chuáng
佛菩萨的床坐。《维摩经·香积佛品》:“ 维摩詰 即化为九万狮子牀,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亦泛指说法听法时的席位。 宋 陆游 《周元吉蟠室诗》:“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牀。”词语解释:寒床
亦作“ 寒床 ”。 寒凉的床铺。多以借指独宿。《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梁简文帝 《雁门太守歌》:“寄语金闺妾,勿怨寒牀虚。” 唐 雍陶 《宿无可上人院》诗:“静境唯闻鐸,寒牀但枕肱。” 唐 无名氏 《灵应传》:“妾以寓止郊园,绵歷多祀,醉酒饱德,蒙惠诚深。虽以孤枕寒床,甘心没齿。”词语解释:御史床
亦作“ 御史床 ”。 相传 汉 末 虞翻 为 孙策 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昇明 三年, 萧子良 为 会稽 太守,郡阁下犹见此床。其地遂成名胜。《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御史之牀犹在,督护之门不脩。”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御史床在州东南四里, 虞翻 为 长沙桓王 ( 孙策 )所待,设此床以表贤。 翻 仕 汉 至御史。”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四十韵》:“膝前御史床犹在,宅畔尚书坞正深。”后因用作礼贤之典。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明日怀贤处,依依御史牀。”词语解释:病床 拼音:bìng chuáng
医院、疗养院里供住院病人用的床。词语解释:酒床 拼音:jiǔ chuáng
亦作“ 酒牀 ”。
(1).饮酒用的几案。 宋 苏轼 《跋送石昌言引》:“一日坐酒肆,与其徒饮且酣,闻 彦国 当使不测之虏,愤愤推酒床,拳皮裂,遂自请行。” 元 马祖常 《贡仲章待制宠和次韵》:“ 戴凭 久负谈经席, 阮籍 唯知近酒牀。”
(2).榨酒的榨床。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赖知禾黍收,已觉糟牀注” 仇兆鳌 注引 宋 鲁訔 曰:“酒牀,即酒醡也。”词语解释:罗床
亦作“ 罗床 ”。
1.锦缎铺设的床。 唐 李贺 《莫愁曲》:“罗牀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2.筛面用的一种器具。 陈静波 《回民之母》:“ 佟万城 听到磨棚里驴叫和蹬罗床的声音,便皱起了眉头。”词语解释:榻床
亦作“ 榻床 ”。 供坐卧的矮床。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出则连轡驰,寝则对榻牀。”《海上花列传》第三三回:“ 秀英 、 二寳 还和衣对卧在一张榻床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人已取了行李来, 继之 就叫在书房里设一张榻床,开了被褥。”词语解释:坦床
指女婿。《太平广记》卷二○二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陈琡》:“同院有小计姓 武 ,亦 元衡 相国之后,盖 汾阳 之坦牀也。”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曹佾 太尉, 长秋 母弟, 张貂□ 耆 之坦牀。始成婚,资粧甚盛。”参见“ 坦腹 ”。
词语解释:坦腹 拼音:tǎn fù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郗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郗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 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牀”,本此。 五代 无名氏 《玉溪编事·参军》:“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2).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唐 杜甫 《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 章惇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间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造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3).比喻赤诚。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人物·陆应旸》:“平生热肠坦腹,善赴人缓急。”词语解释:龟床 拼音:guī chuáng
《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得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后因以“龟牀”指隐者的卧具。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龟牀鹿幘,讶将隐兮何迟;橡饭菁羹,笑谋生之太简。”词语解释:板床 拼音:bǎn chuáng
(1).指木板坐榻。《后汉书·独行传·向栩》:“常於灶北坐板牀上,如是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南史·傅昭传》:“常插烛板牀, 明帝 闻之,赐漆盒烛盘。”《红楼梦》第五五回:“那时 赵姨娘 已去,三人在板牀上吃饭。”
(2).指木板卧床。 元 汤式 《沉醉东风·梦后书》曲:“七尺低低板牀,三椽窄窄书房,苇子帘,梅花帐,抵多少画阁兰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入到房里,祇见安放了一张板牀,高高的掛了一顶洋布帐子。” 丁玲 《梦珂》三:“夜色来了。 梦珂 从那小板床上起来,轻轻一跳便跳在桌子旁边。”词语解释:雪床
雪珠。 宋 苏轼 《浣溪沙·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词:“雨脚半收檐断綫,雪牀初下瓦跳珠。”自注:“京师俚语,谓‘霰’为雪牀。” 宋 陆游 《雪夜》诗:“衰迟自笑壮心在,喜听北风吹雪牀。”词语解释:尿床 拼音:niào chuáng
在床上遗尿。《古尊宿语录》卷十四:“师云,‘儞因甚夜来尿牀?’”词语解释:曲录床 拼音:qǔ lù chuáng
僧家用的禅床。因刻木成屈曲形为之,故名。 宋 陆游 《新作火阁》诗之二:“中安煮药膨朜鼎,傍设安禪曲录牀。” 清 金农 《秋雨》诗:“何以曲录牀,偃卧弔孤影。”亦作“ 曲录木 ”。《宋园悟佛果禅师语录》五:“三万二千师子座,争及此箇曲录木。”词语解释:捶床
用手击床。表示愤怒、激动的动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得闻之,搥牀便大怒。”《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先帝故人多见摈斥,今召而使之,谁不慷慨?近闻 王洪范 与 赵越常 、 徐增亮 、 万灵会 共语,皆攘袂搥牀。” 宋 陆游 《草书歌》:“此时驱尽胸中愁,搥牀大叫狂堕幘。”词语解释:宵床
亦作“ 宵床 ”。 睡觉的床。 南朝 梁简文帝 《秋闺夜思》诗:“夕门掩鱼钥,宵牀悲画屏。”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宵床连衾幬,昼食共麄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