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庐山 拼音:lú shān
山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耸立于 鄱阳湖 、 长江 之滨。又名 匡山 、 匡庐 。相传 周 有 匡 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有 汉阳 、 香炉 、 五老 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 白鹿洞 、 仙人洞 、 三迭泉 、 含鄱口 等。词语解释:庐阜 拼音:lú fù
庐山 。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 庐阜 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唐 孟浩然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江路经 庐阜 ,松门入 虎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慎虚》:“﹝ 刘慎虚 ﹞后欲卜隐 庐阜 ,不果。”词语解释:庐陵 拼音:lú líng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词语解释:庐岳 拼音:lú yuè
庐山 。 前蜀 韦庄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诗:“远自 稽山 游 楚 泽,又从 庐岳 去 闽 川。” 宋 梅尧臣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诗:“稳去先应望 庐岳 ,暂来谁復见 龙泉 。”词语解释:庐墓 拼音:lú mù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 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墓之恋。”词语解释:庐舍 拼音:lú shè
(1).房屋,住宅。《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谿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郭沫若 《游闵行》诗:“万家庐舍联霄汉,田野工场冒远烟。”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周礼·天官·宫正》:“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词语解释:庐霍 拼音:lú huò
庐山 和 霍山 的并称。《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游当 罗浮 行,息必 庐 霍 期。” 李善 注:“ 庐 霍 ,二山名也。” 唐 皇甫冉 《送康判官往新安》诗:“猿声比 庐 霍 ,水色胜 瀟湘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出 三峡 ,济乎 洞庭 ,窥乎 庐 霍 ,循 东海 而归。”词语解释:庐儿 拼音:lú ér
家奴;仆从。《汉书·鲍宣传》:“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诸给殿中者所居为庐,苍头侍从,因呼为庐儿。”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既请诸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苍头庐儿,干政接踵。”词语解释:庐井 拼音:lú jǐng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产 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汉书·王莽传中》:“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
(2).泛指房舍田园。 宋 司马光 《送刘观察和洛州》诗:“畛封连故 赵 ,庐井带清 漳 。” 明 何景明 《城南妇行》:“况復官军至,烧焚庐井荒。”词语解释:庐君 拼音:lú jūn
相传古有名 匡俗 者结庐隐于 庐山 ,屡逃徵聘,时人敬事之,称为 庐君 。参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词语解释:庐室 拼音:lú shì
房舍。《墨子·迎敌祠》:“城之内,薪蒸庐室,矢之所遝,皆为之涂菌。”《汉书·盖宽饶传》:“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 唐 韩愈 《刘统军碑》:“及癸巳岁秋,涌水出,流过其部,破民庐舍。”词语解释:庐人
造戈矛之柄的工匠词语解释:庐屋 拼音:lú wū
小屋。 元 廼贤 《居庸关》诗:“环邨列墟市,凿翠构庐屋。”词语解释:庐居 拼音:lú jū
(1).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汉书·王尊传》:“请以身填 金堤 ,因止宿,庐居隄上。”
(2).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 文帝 ﹞为皇太 薄后 持三年服,庐居枕块如礼。”
(3).平民之居,民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谕民》:“庐居暂借作王居,寄諭我民别夏夷。”词语解释:庐茔 拼音:lú yíng
庐墓。指守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唐 方干 《哭胡珪》诗:“才高登上第,孝极殁庐塋。”词语解释:庐帐 拼音:lú zhàng
(1).以帐幕作居屋。《后汉书·西域传·蒲类国》:“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
(2).帐篷。《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王将立 慕容妃 之子,欲先杀汝,故顷来诸子每夜戎服,以兵遶庐帐,伺便将发耳。” 胡三省 注:“ 北狄 之长,居大毡帐,环设兵衞。毡帐, 汉 人谓之穹庐,因曰庐帐。”词语解释:庐园 拼音:lú yuán
庐舍与庭园。《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庐园当栖巖,卑位代躬耕。” 吕向 注:“庐,小屋也。”词语解释:庐九 拼音:lú jiǔ
庐江 、 九江 二郡的并称。《晋书·文苑传·伏滔》:“ 光武 连兵於 肥 舒 , 魏祖 驰马於 蘄 苦 ,而 庐 九 之间流溺兵凶者十而七八焉。”《文选·陆倕〈石阙铭〉》:“折简而禽 庐 九 ,传檄以下 湘 罗 。” 李善 注:“ 庐 ,庐 江 ; 九 , 九江 ;二郡名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称 庐江 、 九江 为 庐 九 。”词语解释:庐冢 拼音:lú zhǒng
墓旁庐舍。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今所谓慧空禪院者, 襃 之庐冢也。”词语解释:庐落 拼音:lú luò
(1).庐舍,房舍。《后汉书·冯衍传上》:“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后汉书·仇览传》:“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李贤 注引《广雅》曰:“落,居也。”
(2).庐帐;毡帐。《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迷吾 闻之,徙庐落去。”词语解释:庐厂
临时用的丧棚词语解释:庐舍丘墟
家业败落词语解释:庐器
古代戈属兵器的柄词语解释:庐观 拼音:lú guān
泛指楼阁亭台。《后汉书·杨震传》:“﹝ 樊丰 、 谢惲 等﹞各起家舍、园池、庐观,役费无数。”词语解释:庐第 拼音:lú dì
宅第。《后汉书·皇甫规传》:“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词语解释:庐庑 拼音:lú wǔ
房屋。《史记·苏秦列传》:“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廡之数,曾无所芻牧。”词语解释:庐山会议 拼音:lú shān huì yì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议题是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党的工作经验教训,继续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的基本估计,并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程中的工作错误提出了批评意见。23日,毛泽东在会上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的信,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动摇性,是右倾性质。会议实际进程转向,错误地开展了反对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斗争。全党的工作也由纠“左”转到反右。词语解释:庐伍 拼音:lú wǔ
按军队建制编列的居民。《旧唐书·突厥传上》:“宜因古法,募人徙边,选其胜兵,免其行役,次庐伍,明教令。”词语解释:庐山公 拼音:lú shān gōng
驴的戏称。《初学记》卷二九引 南朝 宋 袁淑 《庐山公九锡文》:“尔(指驴)有济师旅之勋,而加之以众能,是用遣中大夫閭邱骡,加尔使衔勒大鸿臚斑脚大将军宫亭侯,以 扬州 之 庐江 、 江州 之 庐陵 、 吴 国之 桐庐 、 合浦 之 珠庐 ,封尔为 庐山公 。”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一》:“驴九锡封 庐山公 。”词语解释:庐宇 拼音:lú yǔ
房屋。《宋书·文帝纪》:“顷年岳牧迁回,军民徙散,廛里庐宇,不逮往日。”词语解释:庐寝 拼音:lú qǐn
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韦彪传》:“ 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参见“ 庐墓 ”。
词语解释:庐墓 拼音:lú mù
(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今 泗水 南有夫子冢……即 子贡 庐墓处也。”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天后临朝,再加辟命,皆辞以亲老,不赴。逮疾革,易簀,骨立庐墓。”《明史·刘珝传》:“ 珝 初遭母丧,庐墓三年。”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后汉书·申屠蟠传》:“ 玉 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
(3).房舍和祖墓。《清史稿·循吏传四·牛树梅》:“有父母兄弟妻子之仇,有田园庐墓之恋。”词语解释:庐宅 拼音:lú zhái
房舍,住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其口赋逋税而庐宅尤破坏者,勿收责。”《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伊 洛 溢流,杀人民,坏庐宅。”词语解释:庐剧 拼音:lú jù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流行于该省中部旧庐州府一带而得名词语解释:庐垩 拼音:lú è
古人服丧时所居的墓旁小屋。垩,垩室。亲者、贵者居庐,疏者、贱者居垩。《南齐书·礼志下》:“若各自为祥,庐堊相閒,玄素杂糅,未审当有此疑不?”词语解释:庐徼 拼音:lú jiǎo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新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孝恭 ﹞欲以威重夸远俗,乃筑第 石头城 ,陈庐徼自衞。”词语解释:庐侥 拼音:lú yáo
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词语解释:庐山真面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见“ 庐山真面目 ”。
词语解释: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庐山 、山名,位于 江西 九江市 南。语出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作“ 庐山面目 ”。 清 奚又溥 《〈徐霞客游记〉序》:“﹝ 李翁 ﹞痛遗文缺残,访得于 义兴 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復庐山面目。” 清 段雪亭 《〈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又作“庐山真面”。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序》:“今之 杜 诗,汩於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词语解释: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庐山 、山名,位于 江西 九江市 南。语出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作“ 庐山面目 ”。 清 奚又溥 《〈徐霞客游记〉序》:“﹝ 李翁 ﹞痛遗文缺残,访得于 义兴 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復庐山面目。” 清 段雪亭 《〈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又作“庐山真面”。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序》:“今之 杜 诗,汩於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词语解释:庐山面目 拼音:lú shān miàn mù
见“ 庐山真面目 ”。
词语解释:庐山真面目 拼音: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庐山 、山名,位于 江西 九江市 南。语出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作“ 庐山面目 ”。 清 奚又溥 《〈徐霞客游记〉序》:“﹝ 李翁 ﹞痛遗文缺残,访得于 义兴 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復庐山面目。” 清 段雪亭 《〈聊斋志异〉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又作“庐山真面”。 清 杨伦 《〈杜诗镜铨〉序》:“今之 杜 诗,汩於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词语解释:庐山精 拼音:lú shān jīng
骆驼的异名。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唐 人説 江 东不识槖驼,谓是庐山精。”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驼》:“《三水小牘》: 刘秉仁 为 江州 刺史,自 京 将骆驼至郡,放之山下。野人见而大惊,共射之。乃以状白州曰:‘获庐山精於某处。’ 刘 命致之,乃所放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