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兴废 拼音:xīng fèi
(1).盛衰,兴亡。《汉书·匡衡传》:“ 三代 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唐 温庭筠 《开圣寺》诗:“犹有 南朝 旧碑在,敢将兴废问渔翁。” 陈毅 《游晋祠》诗:“帝王兴废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
(2).指兴复废毁的事物。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舄卤可腴,恐时无 史 白 ,兴废之术,矢陈厥谋。”词语解释:起废 拼音:qǐ fèi
(1).重新建树、恢复已被废置的事和物。《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宋 苏轼 《濠州七绝·四望亭》:“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鶩换新铭。”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禪师既至,升座説法已,环顾而嘆,且曰:‘起废吾之责也,四辈其无忧。’”
(2).重新起用已被贬黜的官吏。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今年闻起废, 鲁 史復光景。”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下:“ 柳子厚 附丽小人以待罪天子,所谓自貽伊戚者,安於流落可也,而乃刺讥怨懟,曾无责己之意,其起废之説,悲鸣可怜。” 明 张汉儒 《揭钱瞿奏稿》:“无奈两人性同虎狼,行若禽兽,平日暗佈机关,潜托神棍,久住京师,探听朝廷举动,不时飞报,钻谋起废。”词语解释:荒废 拼音:huāng fèi
(1).荒芜废弃。《北史·柳虯传》:“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存。”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田畴荒废,荆棘交加。”
(2).犹荒疏。《后汉书·翟酺传》:“ 光武 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 宋 苏洵 《上韩舍人书》:“自闲居十年,人事荒废,渐不喜承迎将逢拜伏拳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连公子的学业功课,也因侍奉汤药,渐渐的荒废下来。”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我本想旅行一回,后来中止了,因为一请假,则荒废的事情太多。”
(3).浪费,不利用(多指时间)。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挤出去罢!往南走,试试看。不能老呆在这里白荒废时光。” 洪深 《女人女人》第三幕:“我想我虽然为了家庭孩子荒废了十多年,如果我有决心的话,应该可以多少恢复我的能力,也许不至于全无成就的!”词语解释:百废 拼音:bǎi fèi
各种废置的事情。 明 刘基 《嘉兴路重修陆宣公书院碑铭》:“郡守孔良,百废咸支。”参见“ 百废俱兴 ”。
词语解释:百废俱兴 拼音:bǎi fèi jù xīng
谓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庆历 四年春, 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妹即为新庐舍,给饔飧,製衣履,二年之内,百废俱兴。” 续范亭 《国难严重中纪念国庆》:“上层的人,以为领袖空摆臭架子就可以百废俱兴,下层认为把领袖捧到天上,就可以万事大吉。”亦作“ 百废具兴 ”。 宋 苏轼 《谢量移汝州表》:“建原庙以安祖考,正六宫而修典刑,百废具兴,多士爰集。”词语解释:修废 拼音:xiū fèi
兴复废业。《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改过修正,立信布德,存亡继絶,修废举逸。” 清 朱仕琇 《霞浦县先农祠记》:“夫修废举坠,有司之职也。”词语解释:病废 拼音:bìng fèi
因病废弃;因病残废或有残疾。 宋 杨万里 《谢苏州使君张子仪尚书赠服送酒钱》诗:“病废非为高,抛官十餘年。” 巴金 《海的梦·奴隶们的故事》:“许多人因为不能忍受困苦而自杀,许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压倒而病废。”如:虽然我是病废之人,但还是愿意帮助你们做点工作。词语解释:坐废 拼音:zuò fèi
(1).获罪罢职。《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 珪 问 懿 以 燕氏 旧事, 懿 应对疏慢,亦坐废于家。” 宋 苏轼 《陈公弼传》:“杀此贼者独我耳,遂自引罪坐废。”
(2).白白废弃不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利源必推行日广,岂有失业坐废之虞?” 严复 《原强续编》:“使我自坐废,则人虽助我,亦必不力,而我之所失多矣。”词语解释:衰废 拼音:shuāi fèi
(1).犹衰败。《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衰废。”《后汉书·寇荣传》:“帝省章愈怒,遂诛 荣 。 寇 氏由是衰废。”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余观 卫 恳恳於学术衰废之餘,补缀张设,若欲继其先者。”
(2).犹荒废。 宋 陆游 《答勾简州启》:“伏念某性资冥顽,问学衰废。”
(3).衰老病弱。 宋 苏辙 《辞起居郎状》:“伏念臣顷自疎外,擢居諫垣,衰废之餘,才力耗竭。”
(4).指衰老病弱的身体。 清 吴伟业 《盐官僧香海问诗于梅村村梅大发以诗谢之》:“寄语谢故人,幽香养衰废。”词语解释:颓废 拼音:tuí fèi
(1).倾圮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熹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頽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后学。”一本作“ 穨废 ”。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丞相 范阳公 为 太清宫 使,因命葺修頽废之所,工役掘地,得玉石人。”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且其地原有 二贤祠 ,今虽頽废,而双冢屹然见存。”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虽然有的只是颓废剥落的城垣宫殿,却都令人起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呵!”
(2).衰颓废弛。《明史·周嘉谟等传赞》:“ 光 熹 之际,朝廷多故。又承 神宗 頽废之餘,政体怠弛,六曹罔修厥职。”
(3).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一个穿着灰布棉袍、留着一头颓废的长发、有个长而难看的驴脸,约莫三十岁的男子说了话。”
穨廢:颓毁荒废。《后汉书·翟酺传》:“太尉 赵熹 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而顷者穨废至为园採芻牧之处。”词语解释:芜废 拼音:wú fèi
荒废。 晋 陶潜 《桃花源诗》:“往迹浸復湮,来逕遂芜废。” 明 高攀龙 《东林会约序》:“﹝讲学者﹞自 元 以来,芜废久矣。”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国藩 ﹞駑缓多病,百无一成,军旅驰驱,益以芜废。”词语解释:空废 拼音:kōng fèi
荒废;荒芜。《北史·艺术传上·强练》:“至 隋 开皇 初,果移都於 龙首山 ,城遂空废。”词语解释:放废 拼音:fàng fèi
(1).放逐罢黜。《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 禹 之孙 太康 失国, 汤 之孙 太甲 放废。” 明 文徵明 《周康僖公传》:“及一时放废诸臣,皆国家旧人,去不以罪,所宜録用。”
(2).放纵自弃。《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孙宏 ﹞抱经纶之宏略,少不见用於时,中岁輒自放废,与方外緇衲为侣。”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今使为 宝玉 者於 黛玉 既死之后,或感愤而自杀,或放废以终其身。”词语解释:堙废 拼音:yīn fèi
荒废;淤塞。《后汉书·张禹传》:“ 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 ,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起我堙废而完之,徠我荡析而安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 淮南 、 江 、 浙 、 荆湖 制置发运使 封丘 赵贺 ,言 苏州 太湖 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堙废,水侵民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许多堙废了的陂塘和河渠,先后恢复或扩建起来。”词语解释:委废 拼音:wěi fèi
闲置,弃置。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余既委废於世,恒得与是山水为伍。” 唐 令狐楚 《发潭州寄李宁常侍》诗:“君今侍紫垣,我已堕青天。委废从兹日,旋归在几年。”词语解释:偏废 拼音:piān fèi
(1).举此而遗彼,重视某人、某事、某物而忽视其他人和事物。《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亮 深惜 仪 之才干,凭 魏延 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宋 司马光 《策问十道》之七:“夫礼与刑,先王所以治羣臣万民,不可斯须偏废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 徐特立 《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不可偏废。”
(2).指半身不遂。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譬犹再中风者,遇良医犹不免有偏废之患;医非其人,未可知也。”《医宗金鉴·中风总括·大秦艽汤》:“虚中络、喎斜、偏废,减参珍。”注:“偏废,谓半身不遂也。”词语解释:虚废 拼音:xū fèi
(1).废除;抛弃。《宋书·沉怀文传》:“按台辅之职……考于兹义,备於典文,详古準今,不宜虚废。”《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孔明 流涕曰:‘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於天下。’”
(2).白白丢弃。《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 忠 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巔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词语解释:旷废 拼音:kuàng fèi
(1).废弛;荒废。《汉书·孔光传》:“百官羣职旷废,姦轨放纵,盗贼并起。” 宋 叶适 《与赵丞相书》:“他日之法令事功,疎拙旷废,将有面墙之羞,以辜朝廷器使之意。”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所以使田无旷废。”
(2).指废弛之事。 宋 曾巩 《礼部制》:“创制之初,明纲纪,兴旷废,惟知其要乃能图其详。”《宋史·礼志一》:“ 太宗 尚儒雅,勤於政事,修明典章,大抵旷废举矣。”
(3).犹耗费,浪费。 胡适 《这一周》第二三则:“如果今回制宪又要从头逐条讨论起,那就要旷废许多时日了。”词语解释:中废 拼音:zhōng fèi
(1).中途被废黜。《史记·儒林列传》:“今上即位,为 江都 相……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汉书·郑当时传》:“ 当时 始与 汲黯 列为九卿,内行修。两人中废,宾客益落。”
(2).半途而废。《晋书·忠义传·乐道融》:“将军起义兵而中废,为败军之将,窃为将军不取。”《元史·泰不华传》:“会用夫屯田,其事中废。”词语解释:休废 拼音:xiū fèi
犹衰败。《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时风不至,而有休废之气,必有司不勤职事以失天常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竭忠》:“自后 仙鹤观 中即渐无道士,今并休废,为守陵使所居也。” 明 叶子奇 《草木子·管窥》:“然恆风不应而有休废之气,是则时政之失,而废天常也。”词语解释:弃废 拼音:qì fèi
犹废弃;不用。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遵义》:“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张商英 注:“自厚而薄人,则人才将弃废矣。” 南朝 梁 刘潜 《弹贾执傅湛文》:“﹝ 湛 ﹞近效残贫,贿赂狼藉,特逢解网,宥其餘命,自被弃废,尤怀怨愤。”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词语解释:湮废 拼音:yān fèi
湮没废弃。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序》:“兵火荡析之餘,井閭湮废。”《明史·王玺传》:“ 洪武 间,立石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然二三十年来,内庭静摄,教坊乐部皆湮废。时好新声,三姑筝尘久矣!”词语解释:痿废 拼音:wěi fèi
痿缩残废。 明 高攀龙 《〈营政纪言〉序》:“是故山川土田,肢体也,有不修飭,是肢体之有痿废也。” 清 袁枚 《新齐谐·木箍颈》:“然颈已痿废,不能振起,故以木板箍之而加铁焉。”《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集注引 喻昌 曰:“《金匱》治法,贵得其精意……如半身痿废及手足痿软,治之得法,亦能復起。”词语解释:枯废 拼音:kū fèi
(1).残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风患弥留,半体枯废。”
(2).荒废。 宋 梅尧臣 《尉氏县阮籍啸堂》诗:“北顾蓬池上,枯废生蒿莱。”词语解释:残废 拼音:cán fèi
四肢或双目等失去一部分或丧失其机能。亦指残废之人。《魏书·显祖纪》:“ 永 军残废之士,听还 江 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贼盗》:“如伤人未中要害,不致折损残废,约略数日可愈者,不报伤人亦可。”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残废也有残废生活的办法,乐观些罢。”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平射炮》:“可是我还有个问题要和你谈谈。我是个残废,你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吗?”词语解释:三废 拼音:sān fèi
指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如:开始兴建北京石油化工总厂的时候,就注意了“三废”的治理。词语解释:屏废 拼音:píng fèi
摈黜。《南史·王微传》:“我兄无事而屏废,我何得而叨忝踰分?”《明史·魏大中传》:“是时觝排 东林 者多屏废,方恨 南星 辈次骨。”词语解释:报废 拼音:bào fèi
设备、器物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坏了!水已经变咸了!仓里的三十几吨淡水完全报废了!” 周立波 《在一个星期天里》:“‘发财’这字眼,现在算是报废了,但这一句老话还是有意思。”词语解释:圮废 拼音:pǐ fèi
毁弃;荒废。 唐 刘禹锡 《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之胶庠,不闻絃歌,而室庐圮废,生徒衰少。”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曲江 , 开元 天宝 中旁有殿宇, 安 史 乱后尽圮废。” 明 李东阳 《新修平阳府城记》:“ 平阳城 ,国朝 洪武 三年都督 冯公 某所建也,歷百有餘年,日益圮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寧夏城 北二里许,有 海宝塔 ,古道场也,圮废久矣。”词语解释:抛废 拼音:pāo fèi
(1).荒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切磋》:“ 休 , 图 之中表,长於八韵,向与 子华 同砚席。晚年抛废,归 镜中别墅 。”
(2).犹抛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垦荒田》:“人民流散,渐致抛废。”词语解释:捐废 拼音:juān fèi
抛弃;废弃。 汉 蔡琰 《悲愤诗》:“流离成鄙贱,常恐復捐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虽輒捐废,犹用悚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词语解释:闭废 拼音:bì fèi
幽禁废黜(君主)。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房州 闭废金轮覆,大鹏遮天眯双目。”金轮,指 武则天 。词语解释:消废 拼音:xiāo fèi
犹消耗。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把家私渐行消废,使妾身难以支吾。”词语解释:浪废 拼音:làng fèi
浪费。 明 高攀龙 《讲义·尽其心者三章》:“知得顺命,一毫心肠不閒用;知得立命,一刻工夫不浪废。”词语解释:徙废 拼音:xǐ fèi
贬谪废弃。《后汉书·第五伦传》:“近代 光烈皇后 ,虽友爱天至,而卒使 阴就 归国,徙废 阴兴 宾客。”词语解释:寝废 拼音:qǐn fèi
停止;废弃;废除。《隋书·天文志上》:“至 大业 三年,勑诸郡测影,而 焯 寻卒,事遂寝废。”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然自 丘明 之后,迄于 魏 灭,年将千祀,其书寝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 何权 为备御,武备渐弛,边防寝废,遂退地数十餘里,山上立碑为界。”词语解释:隳废 拼音:huī fèi
(1).毁坏;破坏。《汉书·师丹传》:“ 新都侯 王莽 白太皇太后发掘 傅太后 、 丁太后 冢,夺其璽綬,更以民葬之, 定陶 隳废 共皇庙 。”《南齐书·东昏侯纪》:“下 扬 、 南徐 二州桥桁塘埭丁计功为直,敛取见钱供太乐主衣杂费。由是所在塘瀆,多有隳废。”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2).毁弃;废弃。多用于抽象事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羣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 备 宜修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昔为敌国之君,今为俘囚之虏,隳废王业,亡灭宗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学士院故事,近时隳废殆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大抵当时自有一辈人对于所谓‘故’不免有些误解……便是以为必须磔裂章句,隳废声韵,破偶而用奇。”词语解释:荡废 拼音:dàng fèi
(1).花费完。《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 杜子春 ……寧不知感老翁大恩,只是两次银子,都一造的荡废,望见老翁,不胜惭愧。”
(2).败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自逆 贤 窃柄,其规矩荡废无遗。” 清 刘大櫆 《谢氏妹六十寿序》:“今其孤已受室生孙,甥能自立,不至荡废产业。”词语解释:贬废 拼音:biǎn fèi
贬官免职。《晋书·陈寿传》:“司空 张华 爱其才,以 寿 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 阳平 令。” 唐 柳宗元 《吏商》:“身败禄敚,大者死,次贬废,小者恶,终不遂。”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 刘 与 柳宗元 、 吕温 数人,坐 王叔文 党,贬废不用。”词语解释:诛废 拼音:zhū fèi
诛杀贬斥。《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太后夙夜勤劳,推心杖贤,委任太尉 李固 等,拔用忠良,务崇节俭。其贪叨罪慝,多见诛废。”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仲举 与 闻喜 合谋诛废,以清朝廷,天下雄俊,莫不延颈企踵,以思奋其智力。” 明 张溥 《〈牛奇章集〉题词》:“ 隋杨 二帝,猜忌好杀,勋伐旧臣,动遭诛废。”词语解释:除废 拼音:chú fèi
废除。《晋书·元帝纪》:“昔 吴起 为 楚悼王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除废公族疏远,以附益将士,而国富兵强。”词语解释:闲废 拼音:xián fèi
亦作“间废”。 谓不以为然而废弃。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亦欲朝廷之间如臣等辈,皆知陛下不以疎贱间废其言,共献所闻,以辅成太平之功业。”
亦作“间废”。 旧指失官落职。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孝宗行三年丧》:“上劳之曰:‘卿二十年閒废,今不枉矣。’” 明 胡震亨 《唐诗丛谈》卷一:“ 刘禹锡 播迁一生,晚年 洛下 閒废。”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 刘后村 《咏落梅》诗,有‘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谗者笺其诗以示柄臣,由是閒废十载。”词语解释:退废 拼音:tuì fèi
黜退不用。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谋归》:“我常闻大臣退废,当闭门谢过,不宜交通宾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宫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发此局(浣衣局)居住。”《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 吕不韦 知 信陵君 退废,始復议用兵。”词语解释:阙废 拼音:quē fèi
缺漏废弃。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元学闕废,荒儌倾颇。”词语解释:作废 拼音:zuò fèi
因失效而废弃;弃置不用。 郁达夫 《二诗人》:“他就决定把角上有‘末世诗人’几个小字印着的名片作废。”如:过期作废。词语解释:陀废 拼音:yǐ fèi
颓败废弃。喻衰败。 章炳麟 《刘永图传》:“昔 相如 作《凡将》, 杨雄 为《训纂》、《方言》,小学者, 蜀 人之业,尝以膏沐四方,今遂阤废!”词语解释:仆废 拼音:pú fèi
谓失意潦倒,不为世用。 汉 王充 《论衡·状留》:“贤儒不遇,仆废於世,踝足之吏,皆在其上。”词语解释: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 , bù yù zé fèi
谓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词语解释:凋废 拼音:diāo fèi
衰落荒废。 宋 苏轼 《与千之姪书》:“近来史学凋废。去年作试官,问史传中事,无一两人详者。”词语解释:半途而废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见“ 半涂而废 ”。
词语解释:半涂而废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採,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废。”亦作“ 半途而废 ”。《西游记》第五七回:“﹝ 沙僧 ﹞只叫:‘怎么好!怎么好!这诚所谓半途而废,中道而止也!’”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我和你同心苦守,指望守个日子出来,谁想半途而废。” 沙汀 《炮手》:“ 彭玉书 早戒过两次烟的。一次他戒掉了,不到半年又翻了瘾;一次因为受不住痛苦,半途而废。”词语解释:半涂而废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清 林则徐 《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採,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废。”亦作“ 半途而废 ”。《西游记》第五七回:“﹝ 沙僧 ﹞只叫:‘怎么好!怎么好!这诚所谓半途而废,中道而止也!’” 清 李渔 《比目鱼·利逼》:“我和你同心苦守,指望守个日子出来,谁想半途而废。” 沙汀 《炮手》:“ 彭玉书 早戒过两次烟的。一次他戒掉了,不到半年又翻了瘾;一次因为受不住痛苦,半途而废。”词语解释:顿废 拼音:dùn fèi
犹废弃。 汉 王充 《论衡·治期》:“人君不肖则道德顿废,顿废则功败治乱。”《三国志·吴志·甘宁传》:“舟船战具,顿废不脩,怠於耕农,军无法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冬至》:“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传自 正统 己巳之变,此礼顿废。”词语解释:间废
不以为然而废弃词语解释:蛊废 拼音:gǔ fèi
惑乱废弛。 清 魏源 《〈老子本义〉序》:“遂至万事蛊废,而后 王衍 之流始自悔其弊。”词语解释:蹇废 拼音:jiǎn fèi
跛足偏废。 宋 程俱 《自宽吟戏效白乐天体》:“安全固自佳,蹇废亦可尔。”词语解释:停废 拼音:tíng fèi
废黜;罢免。《北史·张彝传》:“ 彝 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见代还 洛 ,犹停废数年。” 宋 李纲 《与郑少傅书》:“往年讨捕 刘五 ,监司逗挠不职,例皆停废。”词语解释:递兴递废 拼音:dì xīng dì fèi
谓有兴有废。《吕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史记·律书》:“昔 黄帝 有 涿鹿 之战,以定水灾; 顓頊 有 共工 之陈,以平水害; 成汤 有 南巢 之伐,以殄 夏 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於天也。”词语解释:郁废 拼音:yù fèi
积阻,不流通。《逸周书·大聚》:“夫然则关夷市平,财无鬱废。” 朱右曾 校释:“鬱废,不流通也。”词语解释:隆废 拼音:lóng fèi
隆盛衰败。《三国志·魏志·明悼毛皇后传》“时人以为笑”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及臻三季,并乱兹绪,义以情溺,位由宠昏,贵贱无章,下陵上替,兴衰隆废,皆是物也。”词语解释:雕废 拼音:diāo fèi
谓凋敝废弃。 南朝 梁简文帝 《移市教》:“而旗亭旧体,自有常处,不容近违 孔奋 ,远逐 曹参 ,正恐旧肆盈虚,或成彫废。” 词语解释:修旧利废 拼音:xiū jiù lì fèi
把旧的修理好,使废物成为有用的东西。如:他们修旧利废,努力节约生产费用。词语解释:燬废
毁坏词语解释:癃残,癃废
衰老病弱,肢体残废词语解释:逼废 拼音:bī fèi
逼逐废黜。《晋书·司马臧传》:“咎徵数发,姦回作变, 遹 既逼废,非命而没。”词语解释:遏废 拼音:è fèi
半途而废。 清 侯方域 《刘次邻字说》:“倘坏焉而不及敷,弱焉而不及张,闇焉而不及昭,因循遏废而至於无可表见,即假之以卿大夫之位,其庸有以愈耶?”词语解释:弛废 拼音:chí fèi
败坏;荒废。《晋书·儒林传序》:“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久别,思咏日深,衰疾多故,人事弛废。” 明 张居正 《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百执事亦皆兢兢务修其职业,无敢以玩愒弛废者。”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集〉序》:“ 孔子 所谓羣居而言不及义,岂不难矣。抑或弛废其心,其与友相接,漫漫昏昏,无可相切磋之具。”词语解释:伤废 拼音:shāng fèi
指受伤残废的人。词语解释:杜废 拼音:dù fèi
谓堵塞断绝。《宋书·何承天传》:“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词语解释:追废 拼音:zhuī fèi
废除死者原有的封诰。《后汉书·桓帝纪》:“壬午,立皇后 邓氏 ,追废 懿陵 为贵人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历法·俗忌》:“ 景帝 以壬申五月二日,立皇后 杭氏 ,旋以病崩,未几追废。”词语解释:违废 拼音:wéi fèi
背离、废弛。《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挠情则违废禁典。”词语解释:黜废 拼音:chù fèi
废黜,贬退。《南史·萧正德传》:“既累试无能,从是黜废,转增愤恨,乃阴养死士,常思国衅。”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训兵》:“然自此兵益以广,议者以动众为疑,而简练之纲遂疏,黜废之法益恕矣。” 明 袁宏道 《与朱司理书》:“拚一黜废,何求不得?”词语解释:幽废 拼音:yōu fèi
幽禁废黜。《汉书·五行志上》:“赖大臣共诛诸 吕 而立 文帝 , 惠后 幽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先帝以神器之重,付殿下主之,无罪幽废,人神愤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幽废之时,犹曰爪牙不具。”词语解释:钝废 拼音:dùn fèi
迟钝无用。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四:“老至成钝废,行当谢丹铅。”词语解释:摈废 拼音:bìn fèi
斥逐罢废。《南史·文学传·卞彬》:“遂大忤旨,因此摈废数年,不得仕进。”《旧唐书·唐绍传》:“寻有敕罢 貌 官,遂摈废终其身。”词语解释:抑废 拼音:yì fèi
(1).谓遭受压抑和废黜。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 王莽 篡 汉 , 刘氏 抑废,常有兴復之志。”
(2).废弃。《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諡曰 贞侯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顾尔幼昏,未知臧否,若将逐俗,抑废吾志,私称从令,未必为孝。”词语解释:沮废 拼音:jǔ fèi
(1).沮丧颓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贫之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废,岂但交友疎弃,必有家人誚让。”
(2).阻遏,废弃。《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於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词语解释:撤废 拼音:chè fèi
废除。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九:“因为制度只能订定,实行,修改,或者撤废,可是无法促进。”词语解释:毁废 拼音:huǐ fèi
毁坏。 清 恽敬 《游翠微峰记》一:“復得隥八十有三,有坪,为 易堂 ,已燬废。”
(1).黜退。《史记·孟尝君列传》:“自 齐王 毁废 孟尝君 ,诸客皆去。”
(2).毁弃,废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湍水》:“﹝ 六门堨 ﹞溉 穰 、 新野 、 昆阳 三县五千餘顷, 汉 末毁废,遂不脩理。” 章炳麟 《訄书·订孔》:“若有用五帝之音乐、服器于今,以为新异者,则必毁废。”词语解释:畔废 拼音:pàn fèi
指不遵守贡物之制。畔,通“ 叛 ”。 宋 欧阳修 《戕竹记》:“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词语解释:改废 拼音:gǎi fèi
更改废除。《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梁启超 《〈立宪九年筹备案〉恭跋》:“盖新定一法律,皆所以规定人民之新权利新义务也;而凡新法律有改废旧法律之力,是又消灭人民之旧权利旧义务也。”词语解释:排废 拼音:pái fèi
(1).排挤废黜。《宋书·沉演之传》:“后 刘湛 、 刘斌 等结党,欲排废尚书僕射 殷景仁 。”
(2).排弃废水、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