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庸何 拼音:yōng hé
何,什么。《左传·文公十八年》:“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庸亦何也。” 杨伯峻 注:“庸何,同义词连用。” 宋 范成大 《次韵严子文春雪》:“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词语解释:庸人 拼音:yōng rén
(1).平常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今有於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
(2).指见识浅陋、没有作为的人。 宋 苏轼 《代李琮论京东盗贼状》:“宰相 崔植 、 杜元颖 皆庸人无远虑。” 郭小川 《秋歌》:“滚它的吧,市侩哲学,庸人习气,懦夫行径。”词语解释:庸奴 拼音:yōng nú
见识浅陋之人。含有鄙夷之意。愚夫。《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外黄 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 宋 秦观 《调笑令·崔徽》词:“翡翠。好容止。谁使庸奴轻点缀?”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词语解释:庸蜀 拼音:yōng shǔ
泛指 四川 。 庸 、 蜀 皆古国名。 庸 在 川 东 夔州 一带, 蜀 在 成都 一带。《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乘间阻远,保据 庸 蜀 。” 唐 杜甫 《扬旗》诗:“此堂不易升, 庸 蜀 日已寧。” 宋 王禹偁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 庸 蜀 既即叙,出命 玉津宰 。”词语解释:庸医 拼音:yōng yī
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宋 苏轼 《策略一》:“此庸医之所以为无足忧,而 扁鹊 、 仓公 之所望而惊也。” 清 唐甄 《潜书·任相》:“一饮之而不良,再饮之而无效,三饮之而疾不去者,必庸医也。”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少宰命赋诗》:“杀人何必尽砒附?庸医至矣精消亡。”词语解释:庸可 拼音:yōng kě
同“ 庸何 ”。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自是观之,茀又将出。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二》:“‘可’读曰‘何’。‘何’、‘可’古字通。‘庸’亦‘何’也。”词语解释:庸庸 拼音:yōng yōng
(1).任用应受任用的人。《书·康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刑可刑,明此道以示民。”
(2).酬功。《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 杨倞 注:“庸,功也。庸庸、劳劳,谓称其功劳,以报有功劳者。”
(3).昏庸;平庸。 汉 王充 《论衡·自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上知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十一:“寿短苦心长,必绪每不竟。岂徒庸庸流,賫志有贤圣。”
(4).微小貌。《汉书·梅福传》:“毋若火,始庸庸。” 颜师古 注:“庸庸,微小貌也。”
(5).发怒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6).融洽貌。 宋 陈师道 《李夫人墓铭》:“娣姒之间,庸庸坦坦,不愧以长,覆护其短。”词语解释:庸夫 拼音:yōng fū
(1).平庸的人。《战国策·秦策三》:“ 夏育 、太史 启 ,叱呼三军,然而身死於庸夫。”《云笈七籤》卷九:“此道高妙,非庸夫狭学所可言论。”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夫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或为变色,而忠贞之士则不然。” 许地山 《女国士》:“凡是有大志而不求达到的,便是庸夫。”
(2).佣夫,受雇用的人。《战国策·齐策六》:“ 齐閔王 之遇杀,其子 法章 变姓名,为 莒 太史家庸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救匮》:“故 公孙弘 布被, 倪宽 练袍,衣若僕妾,食若庸夫。” 王利器 校注引 王先谦 曰:“《北堂书钞·衣冠部》引‘庸夫’作‘佣夫’。” 马非百 注释:“庸夫,即佣夫,受雇用的人。”词语解释:庸才 拼音:yōng cái
见“ 庸材 ”。
词语解释:庸材 拼音:yōng cái
亦作“ 庸才 ”。 才能平庸、低下的人。《汉书·薛宣传》:“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三国演义》第九五回:“﹝ 马謖 ﹞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文章不痛不痒,真庸才也。”词语解释:庸主 拼音:yōng zhǔ
(1).平庸的君主。《韩非子·守道》:“立法非所以备 曾 、 史 也,所以使庸主能止 盗跖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下》:“藉使 子婴 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 山 东虽乱, 三秦 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絶也。”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弊酿於庸主易返,而偏中於英主者难回也。”
(2).指昏庸的君主。《汉鼓吹铙歌十八曲·芳树曲》“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乐不可禁” 清 陈祚明 注:“夫被妒者深愁,而庸主与奸邪,且相得极欢,悲夫!”词语解释:庸愚 拼音:yōng yú
(1).庸下愚昧。自谦之词。《镜花缘》第七回:“贱性庸愚,今承指教。”
(2).指庸下愚昧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高唱远和,不为庸愚吐。”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遭逢庸愚兮,有志莫伸。” 许地山 《狐仙》:“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词语解释:庸俗 拼音:yōng sú
(1).平庸鄙陋;不高尚。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房琯 喜宾客,好谈论,多引拔知名之士,而轻鄙庸俗,人多怨之。”《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爱慕的是风流才子,鄙薄的是庸俗村夫。” 何满子 《文学呈臆编·论庸俗下》:“庸俗是一种假风雅、赝美,有如混珠的鱼目;但它比鱼目更坏。”
(2).指平庸鄙陋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且常人之所爱,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贵,乃至人之所贱也。” 明 方孝孺 《王待制私谥议》:“所学归乎仁义,而所为狥乎邪僻。考其为书,则上援圣贤;稽其所至,则仅同庸俗。”词语解释:庸懦 拼音:yōng nuò
庸下懦弱。亦用为自谦之词。《宋书·臧质传》:“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緇衣》好贤之美,敢希《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 宋 岳飞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臣庸懦无能,方将勉竭駑钝,仰图报称,而自使其子无功受赏,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勇猛者,所遇无不庸懦,则生激怒。”词语解释:庸陋 拼音:yōng lòu
平庸浅陋。有时用作谦词。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余以庸陋,沉抑婆娑;用不合时,行舛於世。”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 源 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顾庸陋之无堪,辱庇存之尤厚。”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四六:“ 竹垞 以降之论词者,大似 沉归愚 ,其失也,枯槁而庸陋。”词语解释:庸音 拼音:yōng yīn
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 晋 陆机 《文赋》:“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至若资丑行以自媒,衒庸音而苟进,固立身之殊路,行己之外篇矣。”词语解释:庸常 拼音:yōng cháng
寻常。 明 宋濂 《千岩禅师语录序》:“禪师处於遐壤,而人竞从之。有道之士,其果有异於庸常者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 陶成章 《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词语解释:庸讵 拼音:yōng jù
岂;何以;怎么。《庄子·齐物论》:“庸詎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识其躁静?” 宋 王禹偁 《故侍御史李公墓志铭》:“邦家之光,庸詎可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六》“岂鉅知”:“鉅亦岂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或言岂鉅,或言岂遽,或言庸詎,或言何遽,其义一而已矣。”词语解释:庸岷 拼音:yōng mín
四川 ( 蜀 )的别称。《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 庸岷 稽顙,三江改献。” 李善 注:“ 庸岷 , 蜀 境也。 庸 ,国名也; 岷 ,山名。”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 夏首 凭固, 庸岷 负阻。”词语解释:庸作 拼音:yōng zuò
受雇而为人劳作。《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汉书·匡衡传》:“家贫,庸作以供资用。” 颜师古 注:“庸作,言卖功庸为人作役而受顾也。”词语解释:庸臣 拼音:yōng chén
平庸之臣。《管子·小匡》:“﹝ 桓公 ﹞使 鲍叔牙 为宰, 鲍叔 辞曰:‘臣,君之庸臣也。’”《汉书·贾谊传赞》:“﹝ 贾谊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词语解释:庸虚 拼音:yōng xū
(1).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 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 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
(2).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词语解释:庸昧 拼音:yōng mèi
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周书·于瑾传》:“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有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不量庸昧,敢有愿求。”《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词语解释:庸材 拼音:yōng cái
亦作“ 庸才 ”。 才能平庸、低下的人。《汉书·薛宣传》:“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三国演义》第九五回:“﹝ 马謖 ﹞徒有虚名,乃庸才耳。”《老残游记》第六回:“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罢了。”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文章不痛不痒,真庸才也。”词语解释:庸勋 拼音:yōng xūn
(1).酬赏有功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庸勋、亲亲、暱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
(2).功勋。《后汉书·王允传》:“方欲列其庸勋,请加爵赏,而以奉事不当,当肆大戮。”《周书·晋荡公护传》:“未効庸勋,先居上将。”词语解释:庸遽 拼音:yōng jù
怎么。《淮南子·齐俗训》:“今吾虽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参见“ 庸詎 ”。
词语解释:庸讵 拼音:yōng jù
岂;何以;怎么。《庄子·齐物论》:“庸詎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詎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詎识其躁静?” 宋 王禹偁 《故侍御史李公墓志铭》:“邦家之光,庸詎可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六》“岂鉅知”:“鉅亦岂也。古人自有复语耳。或言岂鉅,或言岂遽,或言庸詎,或言何遽,其义一而已矣。”词语解释:庸妄 拼音:yōng wàng
浅陋妄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下》:“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 汉 唐 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皆庸妄宾僚,俶造斯语。”亦指浅陋妄为之人。 唐 陆龟蒙 《卜肆铭》:“故幽赞之蓍,前列之龟,乃化为庸妄之器。”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幸深加宝秘,勿使庸妄窥之,以泄至道。”词语解释:庸保 拼音:yōng bǎo
受雇充任杂役的人。《史记·刺客列传》:“ 高渐离 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於 宋子 。” 司马贞 索隐:“谓庸作於酒家,言可保信,故云庸保。”《新唐书·张玄素传》:“ 唐 家创业,任官以才。卜祝庸保,量能并用。” 宋 陆游 《赠道流》诗:“身常杂庸保,世果有神仙。”词语解释:庸疏 拼音:yōng shū
平庸粗疏。《周书·贺拔胜传》:“左右咸言:‘ 高欢 虽復庸疎,言不思难,今四方尚梗,事藉武臣,请捨之,收其后効。’”词语解释:庸释 拼音:yōng shì
舍弃。《书·多方》:“王若曰:‘誥告尔多方,非天庸释有 夏 ,非天庸释有 殷 。’” 周秉钧 易解:“庸释,舍弃也。古双声连语。”词语解释:庸说 拼音:yōng shuō
平常的议论。《战国策·赵策四》:“客曰:‘不然,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説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高诱 注:“言之常者,人所同称,非必师矣。”词语解释:庸功 拼音:yōng gōng
功绩;功勋。《后汉书·朱祐传赞》:“帝绩思乂,庸功是存。” 李贤 注:“庸,勋也。言将兴帝绩,则念勋功之臣也。”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歌钟齐锡宴,车服奬庸功。” 清 梅曾亮 《大学士戴公墓碑》:“庸功事枢,歷试有煒;谓公崇高,约志愈卑。”词语解释:庸怠 拼音:yōng dài
(1).谓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常用作自谦词。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窃价惭庸怠,叨声逾寂寞。”
(2).指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的人。《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夫圣人之言……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 吕向 注:“圣人立教有《诗》、《书》、《礼》、《乐》,以进中庸嬾墯之人。”词语解释:庸众 拼音:yōng zhòng
常人;一般的人。《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杨倞 注:“庸,凡庸;众,众人。” 明 张居正 《答殷石汀言宜终功名答知遇》书:“而独以浮忌之口,即欲引去,是忍於背君相之知,而重於犯庸众之口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词语解释:庸薄 拼音:yōng báo
平庸浅薄。自谦之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谢子竣封建城侯表》:“岂 竣 庸薄,所能奉服。”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 度 谬以庸薄,获参管记。”词语解释:庸器 拼音:yōng qì
(1).古代铭功的铜器,如鼎彝之类。《周礼·春官·序官》:“典庸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庸器,有功者铸器铭其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山 鏤绩於庸器,计功之义也。”
(2).犹庸材。《文选·江淹〈杂体诗〉之十六》:“大厦须异材,廊庙非庸器。” 李周翰 注:“廊庙喻宰臣也,言宰臣不可任庸常之器。” 宋 夏竦 《进策议选调》:“能材且患於循资,庸器自安於久次。”词语解释:庸琐 拼音:yōng suǒ
(1).庸下不识大体。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 张敬达 以庸琐之才,统兵以攻 石敬瑭 。”《明史·奸臣传序》:“ 马士英 庸琐鄙夫,饕残恣恶。”
(2).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始悟超逸之理,非庸琐所见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才远而任近,则英俊与庸琐比矣。”词语解释:庸田 拼音:yōng tián
下等田。《管子·山权数》:“高田十石,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属诸荒田。” 许维遹 注:“庸田即下田。”词语解释:庸浅 拼音:yōng qiǎn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 汤 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 梁 萧统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词语解释:庸驽 拼音:yōng nú
平庸无能。常用作自谦之词。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抑以 光 之庸駑,重以激之耶?”《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 寿寧 兄弟,庸駑如 郑国泰 ,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餘力。”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一:“人生中古餘,谁能免尤悔;况余庸駑姿,侧身涉危殆。”词语解释:庸钝 拼音:yōng dùn
庸下愚钝。《清史稿·醇贤亲王奕譞》:“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 宣帝成皇帝 留一庸钝无才之子。”词语解释:庸鄙 拼音:yōng bǐ
平庸鄙俗。《南齐书·王思远传》:“臣实庸鄙,无足奬进。”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词语解释:庸回 拼音:yōng huí
同“ 庸违 ”。
(1).回,通“ 违 ”。《左传·文公十八年》:“ 少皥氏 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 穷奇 。” 杜预 注:“庸,用也;回,邪也。” 杨伯峻 注:“回、违古多通用也。”《后汉书·刘瑜传》:“幸得引録,备答圣问;泄写至情,不敢庸回。”
(2).指用心不良之奸邪小人。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明史·秦金传》:“即位之初,逐庸回,任耆旧。”词语解释:庸官 拼音:yōng guān
庸庸碌碌、没出息的担任公职的人词语解释:庸凡 拼音:yōng fán
(1).平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盖天地之气,腾降变易,不常其所,而物亦随之……或昔庸凡而今瑰异,或昔瑰异而今庸凡,要皆难以一定言。”
(2).指庸俗。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於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词语解释:庸庸碌碌
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词语解释:庸医杀人
医生的医术低劣,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词语解释:庸涩
平庸晦涩词语解释:庸藐 拼音:yōng miǎo
犹庸弱。《陈书·高祖纪上》:“朕虽庸藐,闇於古昔,永稽崇替,为日已久。”词语解释:庸贱 拼音:yōng jiàn
凡庸卑贱。《宋书·沉攸之传》:“ 沉 攸之 少长庸贱,擢自阎伍。”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竝物誉时贤,卿门公族,悬须应务,深挟情祈,斯岂庸贱之儔邪!”词语解释:庸遴 拼音:yōng lín
庸鄙贪吝。《新唐书·江王元祥传》:“性庸遴,所至营财产无厌。”词语解释:庸赁 拼音:yōng lìn
犹庸作。《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须贾 曰:‘今 叔 何事?’ 范雎 曰:‘臣为人庸赁。’”《三国志·魏志·韩暨传》:“同县豪右 陈茂 ,譖 暨 父兄,几至大辟, 暨 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词语解释:庸近 拼音:yōng jìn
见识短浅。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虽自见之明,庸近所蔽;愚夫一至,偶识量己。”词语解释:庸违 拼音:yōng wéi
用意邪僻。《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 驩兜 曰:‘都! 共工 方鳩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按,《史记·五帝本纪》作:“ 尧 又曰:‘谁可者?’ 讙兜 曰:‘ 共工 旁聚布功,可用。’ 尧 曰:‘ 共工 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张守节 正义:“ 共工 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回佞庸违之説固吾之所积惧也。謟之者有以辨焉。”词语解释:庸钱 拼音:yōng qián
工资。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准是以谈,谓土地之地代,以食社会之赐故,而当然属於国家之所有,则彼职工之庸钱,亦不可不属於国家之所有。”词语解释:庸隶 拼音:yōng lì
泛指执贱役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弃细人之近恋,捐庸隶之所欲。”词语解释:庸阘 拼音:yōng tà
犹庸下,庸劣。 清 徐鼒 《小腆纪传·文苑传·李世熊》:“为士者习见故所等夷,猥琐庸闒,胸不能知古今成败,口不能道当世利弊。”词语解释:庸騃 拼音:yōng ái
庸下愚蠢。《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庸騃,忸行无义。”词语解释:庸邪 拼音:yōng xié
指庸俗邪僻之人。《新唐书·元稹传》:“目不閲淫艳,耳不闻优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备珍异。”词语解释:庸韦 拼音:yōng wéi
同“ 庸违 ”。 韦,通“ 违 ”。《汉书·王尊传》:“靖言庸韦,象龚滔天。”韦,一本作“ 违 ”。词语解释:庸劣 拼音:yōng liè
平庸低劣。有时用作自谦之词。 南朝 梁 沉约 《谢立皇太子赐绢表》:“天情载洽,庆赐必周;币帛嘉貺,猥班庸劣。”《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 高祖 所以有天下,皆 太宗 之功。 隐太子 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 敬 之庸劣,不敢附於古之君子。”词语解释:庸僦 拼音:yōng jiù
雇佣租赁。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使士卒劳力制其骄惰》:“京师卫兵请粮者,营在城东者即令赴城西仓,在城西者令赴城东仓,仍不许庸僦车脚,皆须自负。”词语解释:庸儒 拼音:yōng rú
平庸的儒者。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词语解释:庸伍 拼音:yōng wǔ
才识平庸之辈。《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资亭长、贼捕之用,而当辅佐纲维之任。”词语解释:庸人自扰 拼音:yōng rén zì rǎo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后以“庸人自扰”谓本来无事而徒自烦扰。《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据我説书的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自可怜!”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近来谣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景物颇已寂寥, 上海 人已是惊弓之鸟,固不可诋为‘庸人自扰’。”词语解释:庸中佼佼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在常人之中显得比较突出的。《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佣中佼佼,后多作“庸中佼佼”。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词语解释:庸中皦皦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犹言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錚錚也。’”参见“ 庸中佼佼 ”。
词语解释:庸中佼佼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在常人之中显得比较突出的。《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錚錚,佣中佼佼者也。”佣中佼佼,后多作“庸中佼佼”。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词语解释:庸下 拼音:yōng xià
平庸低下。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顾最疎之庸下,忘輒请之妄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诚使内而部院大臣、百执官,外而督、抚、司、道、守、令皆不必自顾其身与家,则虽有庸下小人,当饱食之暇,亦必以其餘智筹及国之法度,民之疾苦。” 章炳麟 《辨诗》:“‘悠悠大上,民之厥初’,‘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盖庸下无足观,非其材劣,固四言之埶尽矣。”词语解释:庸仆 拼音:yōng pú
佣工、仆役。《后汉书·左雄传》:“ 桀 、 紂 贵为天子,而庸僕羞与为比者,以其无义也。”词语解释:庸腐 拼音:yōng fǔ
平庸陈腐;平庸迂腐。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作诗准绳》:“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山人·山人愚妄》:“然其才庸腐,无一致语。”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倘直率庸腐乖张之曲,谁其好之?”词语解释:庸缪 拼音:yōng miù
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李邦彦 、 白时中 、 张邦昌 ……之徒,庸繆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 明 宋濂 《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繆者为否。”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 海龄 ,庸繆人也。”词语解释:庸耳俗目 拼音:yōng ěr sú mù
指学识浅薄的人。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词语解释:庸蔽 拼音:yōng bì
(1).犹庸暗。《宋书·王僧达传》:“臣诚庸蔽,心过草木,奉讳之日,不觉捐身。”《旧唐书·文苑传上·袁朗》:“微臣庸蔽,不闲典则。”
(2).谓庸鄙悖理。 唐 柳宗元 《〈非国语〉后记》:“﹝ 左 氏﹞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词语解释:庸碌 拼音:yōng lù
平凡而无所作为。《说郛》卷七三引 宋 洪巽 《旸谷漫录》:“辞甚委曲,殆非庸碌女子所可及。”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著述·季汉书》:“岂其辅相庸碌,无 孔明 其人者,能声大义致然耶?”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此行而彼傚,以庸碌为老成,以闒茸为和平。” 老舍 《且说屋里》:“这个六十岁的照像证明出别的政客的庸碌无能。”词语解释:庸素 拼音:yōng sù
素质凡庸。《梁书·袁昂传》:“自承麾旆届止,莫不膝袒军门,惟僕一人敢后至者,政以内揆庸素,文武无施,直是东国贱男子耳。”词语解释:庸租 拼音:yōng zū
指 唐 代赋役制度中的力庸和田租。《新唐书·宋浑传》:“﹝ 浑 ﹞在 平原 暴敛求进,至重取民一年庸租。”参见“ 租庸调 ”。
词语解释:租庸调 拼音:zū yōng diào
唐 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 北魏 到 隋 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 唐 开元 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 北魏 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 安 史 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新唐书·高祖纪》:“二月乙酉,初定租庸调法。”《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泰 始籍民之才力者为府兵,身租庸调一切蠲之。”《明史·食货志二》:“赋役之法, 唐 租庸调犹为近古。”词语解释:庸祗 拼音:yōng zhī
信用敬重。语出《书·康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孔 传:“用可用,敬可敬。”《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以帷幄之功,膺庸祗之秩。” 吕延济 注:“庸,用;祗,敬。”词语解释:庸短 拼音:yōng duǎn
(1).犹庸浅。《梁书·萧坚传》:“﹝ 萧坚 ﹞亦善草隶,性颇庸短。”
(2).指平庸浅陋之才。用作谦词。《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励 流涕对曰:‘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短,惧忝先政。’”词语解释:庸竖 拼音:yōng shù
亦作“ 庸竪 ”。 鄙陋之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方序》:“今搢绅君子,脱从禄外邑,将命远途;若便探之枕笥,则可庸竖成医。”《北史·齐纪下论》:“﹝ 武成 ﹞爱狎庸竖,委以朝权。”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其名则圣贤也,求其德则庸竪贱夫也,不亦妄且诞歟?”词语解释:庸猥 拼音:yōng wěi
犹庸鄙。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或信此之庸猥,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识彼之英异,而不能平心於至公。”《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辛巳下詔: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庸猥之辈倖致通显,復坏朝廷法度。”词语解释:庸狗 拼音:yōng gǒu
詈词。《后汉书·董卓传》:“ 布 曰:‘有詔讨贼臣。’ 卓 大駡曰:‘庸狗敢如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