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17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延年延长延纳延目延陵剑延陵子延企延道
延伫延州延入延喜延居延烧延世延眷
延英延望延嘉延延延期延师延迟延接
延寿延促延坐延日延请延瞩延问延敌
延陵延赏延想延袤延见延昌延续延滞
延阁延留延蔓延荐延驻延脰延亘延远
延首延生延绵延致延及延祚延路延对
延颈延登延安延誉延休延恩延迁延顾
延龄延津延平津延款延瞰延庆延访延露
延缘延永延眺延揽延英殿延待延慕延娱

词语解释:延年  拼音:yán nián
(1).延长寿命。《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纵能于天地之气吐吞收放,亦不过稍稍延年。”
(2).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汉书·郊祀志下》:“登 之罘 ,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 颜师古 注:“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
(3).指 西汉 协律都尉 李延年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延年 以曼声协律, 朱 马 以骚体製歌。” 唐 骆宾王 《帝京篇》诗:“ 延年 女弟双凤入, 罗敷 使君千骑归。”
(4). 南朝 宋 文学家 颜延之 的字。 唐 李商隐 《漫成三首》之二:“ 沉约 怜 何逊 , 延年 毁 谢庄 。”
词语解释:延伫  拼音:yán zhù
亦作“ 延竚 ”。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
(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延佇倾待之。” 清 吴伟业 《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诗:“想见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归隐。 南朝 宋 沉约 《赤松涧》诗:“愿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时当来还,延佇青巖侧。”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佇者忘疲矣。” 郑泽 《杂诗五首答钝庵》:“结庐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观望,犹豫不决。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诗:“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班荆劝客小延佇,酌酒赋诗相料理。” 明 无名氏 《画眉序·西湖》套曲:“更无妨待月,片时延竚。” 李广田 《冬景》:“他稍稍延伫了一会,听到大门里脚步声赶来才拔步跑开。”
(6).拖延。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怀疑重请,延佇于今二十六年矣。”
词语解释:延英  拼音:yán yīng
见“ 延英殿 ”。
词语解释:延英殿  拼音:yán yīng diàn
亦省称“ 延英 ”。 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 ,右曰 西上阁 ,次西曰 延英门 ,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 。” 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 唐 白居易 《寄隐者》诗:“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 韩皋 曰: 延英 之置, 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 康定 二年八月, 宋庠 奏: 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英 赐对,今假日御 崇政 、 延和 是也。’”一说“ 延英 召对”始于 唐代宗 ,见《新唐书·苗晋卿传》
词语解释:延寿  拼音:yán shòu
长寿;延长寿命。《史记·封禅书》:“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宋书·乐志四》:“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宋 苏轼 《与李公择书》:“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词语解释: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古邑名。 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 何休 注:“ 延陵 , 吴 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封於 延陵 。”
(2).借指 季札 。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延陵 有作, 侨 肸 是与。” 宋 范仲淹 《吴岩寺》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 延陵季子 ”。
(3). 汉成帝 陵。《汉书·成帝纪》:“﹝ 绥和 二年﹞四月己卯,葬 延陵 。”
(4).指 汉成帝 。《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 延陵 乎!”
(5).复姓。 南朝 宋 有 延陵盖 。见《宋书·谢晦传》
词语解释:延陵季子  拼音:yán líng jì z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词语解释:延阁  拼音:yán gé
(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刘歆 《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秘室 之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等表》:“请备之延阁,藏诸广内,永彰茂实,式表洪微。”
(2).绵延的阁道。《文选·左思〈魏都赋〉》:“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张载 注:“三臺与法殿,皆阁道相通,直行为经,周行为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因其旷,虽增以崇臺延阁,廻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
(3).延搁。拖延耽搁。《西游补》第十回:“ 行者 周围一看,又不知打从那一面镜中跳出,恐怕延阁工夫,误了师父。”
词语解释:延首  拼音:yán shǒu
(1).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孰云 仲宣 ,不闻其声。延首叹息,雨泣交颈。”《周书·贺拔胜传》:“ 怀 朔 被围,旦夕沦陷,士女延首,企望官军。” 唐 刘长卿 《寄东海荀处士》诗:“时復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2).形容惶悚恐惧的样子。《北史·魏孝武帝纪》:“﹝ 高欢 ﹞使 斛斯椿 奉劝进表。 椿 入帷门,罄折延首而不敢前。”
词语解释:延颈  拼音:yán jǐng
(1).伸长头颈。《列子·汤问》:“延颈承刃,披胷受矢。”《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唐 李翱 《截冠雄鸡志》:“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2).引申指仰慕,渴望。《史记·游侠列传》:“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宋 叶适 《受玉宝贺表》:“ 江 淮 延颈,望基本之常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延颈方来,神驰所慕之仪的。”
(3).长颈。《文选·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李善 注:“延、秀,皆长也。”
(4).古地名。《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犹应固守 三关 ,更谋进取,而退师 延颈 ,自貽亏衂。” 李善 注:“ 三关 、 延颈 ,二戍名也。”
词语解释:延龄  拼音:yán líng
(1).长生;延长寿命。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知不遇世,遂逃此山,食松脂木实,乃得延龄耳。”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每欲就帝都而侍养,庶几窃天禄以延龄。”
(2).即延龄客。指菊花。 明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延龄振芬葩,服之生羽翰。”
词语解释:延缘  拼音:yán yuán
(1).缓慢移行。《庄子·渔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清 陶澂 《蛮触行》:“秋林湿尽土花碧,蜗牛延缘不踰尺。”
(2).与他物相连属。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篸,森列无际。”
词语解释:延长  拼音:yán cháng
(1).绵延久长。《汉书·翼奉传》:“天道终而復始,穷则反本,故能延长而亡穷也。”《后汉书·窦融传》:“ 汉 承 尧 运,歷数延长。”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仁义》:“ 太宗 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
(2).向长的方面发展。 巴金 《家》十一:“罢课延长下去等于放寒假。” 柔石 《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她一直线的想去,将这线从眼前延长到无限的天边。”
词语解释:延州  拼音:yán zhōu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本封 延陵 ,复封 州来 ,后因以“延州”借指 季札 。《文选·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 延州 协心许, 楚 老惜兰芳。” 李善 注引《新序》:“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宝劒以过 徐君 , 徐君 不言而色欲之。 季子 为有上国之事,未献也,然心许之矣。使於 晋 ,顾反,则 徐君 死。於是以劒带 徐君 墓树而去。”《文选·江淹〈杂体诗〉之二五》:“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 李善 注:“ 延州 信,谓挂劒也。”参见“ 延陵季子 ”。
词语解释:延陵季子  拼音:yán líng jì z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词语解释:延望  拼音:yán wàng
(1).引颈远望。《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旦日, 棱 延望景晏,以为无徵。” 唐 刘商 《泛舒城南溪赋得沙鹤歌》:“延望乘虚入紫霞,陌头回首空烟树。” 明 锺惺 《五月七日吴伯霖要集秦淮水榭》诗:“今兹坐綺阁,閒閲舟迟疾。从舟视阁中,延望当如昔。”
(2).形容盼望或仰慕之切。《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长安 饥民,孰不延望?”《宋书·何承天传》:“经畧既张,宏图将举,士女延望,华、夷慕义。”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 安应 ﹞存亡尚无消息,大军亦未进战,上日延望,甚切。”
(3).延请探望。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先君﹞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 汾阳王 居 朔方 ,备礼延望。”
词语解释:延促  拼音:yán cù
长短。 唐 谢偃 《听歌赋》:“短不可续,长不可去。延促合度,舒纵所有。”
词语解释:延赏  拼音:yán shǎng
(1).延及他人的赏赐。 唐 白居易 《薛从可右清道率府兼仓曹制》:“惟汝父 平 守吾藩镇,能以忠力殄寇安人,畴庸既以啟封,延赏亦宜及嗣。” 宋 岳珂 《桯史·见一堂》:“或较其积阀,谓虽居位,犹未该延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任邱大僚》:“弹丸邑中,一时大僚,同事一方,拓雄边,开制府,接武公孤,延赏环卫,亦近代所少。”
(2).留连赏玩;长时间地观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二山﹞峯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溪引雾,吹畦风馨,触岫延赏。”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初冬同 李 进士 伯承 游 西山 ,夜投 碧云寺 ,并憩 石桥 ,注目延赏。”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五:“延赏未及徧,前山又登陟。”
词语解释:延留  拼音:yán liú
(1).留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张华 ﹞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上赐以袭衣、冠带、被褥等物,令閤门宴犒讫,就馆,延留数月遣回。”
(2).延续;拖延不走。 茅盾 《暴风雨》:“昨晚延留到今晨的密雨,趁着晓风,打扑人脸越发有劲。” 杨沫 《青春啊,永远发出绚烂的光彩吧》:“十一月下旬我正准备走了,孩子忽然生起病来,我焦灼,可是隐隐地又有些欢喜--这样仿佛给自己的延留找到了借口。”
词语解释:延生  拼音:yán shēng
(1).延年。《西游记》第四十回:“有人喫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
(2).繁衍生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其遗种延生甚蕃,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乾而茹之。”
词语解释:延登  拼音:yán dēng
(1).引入而登殿。《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御史大夫 朱博 为丞相,少府 赵玄 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 颜师古 注:“延入而登殿也。《汉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詔也。’”
(2).延揽擢用。《汉书·元帝纪》:“临遣光禄大夫 襃 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延登贤俊,招显侧陋。”
词语解释:延津  拼音:yán jīn
(1).即 延平津 。相传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剑,相期 青塚 一归魂。”
(2).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书见示寄答》曲:“倚剑踌蹰,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参见“ 延平津 ”。
词语解释:延平津  拼音:yán píng jīn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词语解释:延永  拼音:yán yǒng
久长。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臣等寿龄延永,禄祚遐长。”
词语解释:延纳  拼音:yán nà
(1).引见接纳。《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 睦 少好学,博通书传, 光武 爱之,数被延纳。”《旧唐书·德宗纪上》:“时犹多难,宜广延纳,以达下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穆宗皇帝 方御 养心殿 ,延纳多士。”
(2).容受,容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远北则长江永归,巨海延纳。”
(3).迎进,迎入。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復完垒。”
词语解释:延入  拼音:yán rù
(1).引入;请进。《书·顾命》:“太保命 仲桓 、 南宫毛 ,俾爰 齐侯 吕伋 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 釗 於南门之外,延入翼室。” 蔡沉 集传:“延,引也。”《战国策·秦策三》:“ 应侯 曰:‘善。’乃延入为坐上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使者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四游记·东华传道锺离》:“老翁延入庄中,饮以 麻姑 之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鬼粥砚》:“但所居湫隘,不敢延入。”
(2).推迟到。 宋 王溥 《唐会要·讲武》:“ 圣歷 二年十月,欲以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
词语解释:延嘉  拼音:yán jiā
瑞草名。《太平御览》卷八七三引 孙氏 《瑞应图》:“延嘉,王者有德则见。”《太平御览》卷八七三引《孝经援神契》:“天子至德,属于四海,则延嘉生。”
词语解释:延坐  拼音:yán zuò
(1).请坐。《晏子春秋·谏下五》:“ 晏子 至,已復事,公延坐。”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盖众客旅进退,必特留问其家世,知非丞相昆弟,则不復延坐,遂趋而出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其族兄自 歙 往 扬州 ,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2).受牵连而获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中书右丞 乌古 逊良楨 论罢陷贼延坐之令。”
词语解释:延想  拼音:yán xiǎng
长久的思念。 唐 卢仝 《自君之出矣》诗:“玉簟寒悽悽,延想心惻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俟 江 南平,可暂来相见否?无他,但一慰延想尔。”
词语解释:延蔓  拼音:yán màn
见“ 延曼 ”。
词语解释:延曼  拼音:yán màn
(1).亦作“ 延蔓 ”。草木绵延伸展。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布濩閎泽,延曼太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四一:“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明 刘基 《感怀》诗:“一朝根柢成,延蔓蔽楼阁。”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楼后朱藤延曼。”
(2).引申指不断扩展。《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明 归有光 《备倭事略》:“浸淫延蔓,东南列郡,大有可虑。”
(3).即曼延。古代百戏名。 唐 赵冬曦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从容会鵷鷺,延曼戏龙鱼。”
词语解释:延绵  拼音:yán mián
延续不断。 唐 元稹 《竞渡》诗:“延绵復几岁,逮及 羲 与 轩 。” 唐 唐彦谦 《春草》诗:“天北天南遶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徐迟 《地质之光》:“延绵的 燕山 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
词语解释:延安  拼音:yán ān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面积341平方公里,人口25万。1936年到1947年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
词语解释:延平津  拼音:yán píng jīn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词语解释:延津  拼音:yán jīn
(1).即 延平津 。相传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剑,相期 青塚 一归魂。”
(2).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书见示寄答》曲:“倚剑踌蹰,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参见“ 延平津 ”。
词语解释:延平津  拼音:yán píng jīn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词语解释:延眺  拼音:yán tiào
引颈远望。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高斋復晴景,延眺属清秋。”《新唐书·韦弘机传》:“天子乃登 洛 北絶岸,延眺良久,叹其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入一纳轩,延眺久之。”
词语解释:延目  拼音:yán mù
犹放眼。 晋 陶潜 《时运》诗:“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唐 柳宗元 《晋问》:“延目而望之。”
词语解释:延喜  拼音:yán xǐ
亦作“ 延嬉 ”。 玉圭名。《尚书璇玑铃》:“ 禹 开 龙门 ,导 积石 ,玄圭出,刻曰:‘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后用为宣扬帝王瑞应的典故。《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 张铣 注:“ 舜 时, 西王母 献昭华玉;天锡 禹 玄珪,刻曰:‘延喜之字’。”《宋书·符瑞志下》:“延嬉,王者孝道行则至。”
词语解释:延延  拼音:yán yán
(1).形容长久。《墨子·亲士》:“分议者延延。” 王树柟 斠注:“《广雅·释训》:‘延延,长也。’分议者延延,谓分议者反復辩论而长言也。” 张纯一 集解:“分,异也……分议即异议。分议者延延,谓俌(辅)弼之臣不敢苟同於君,常持异议而长言。”
(2).众多貌。 汉 王逸 《九思·哀岁》:“黿鼉兮欣欣,鱣鮎兮延延。羣行兮上下,駢罗兮列陈。”《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白盖小车何延延。 河閒 来合谐, 河閒 来合谐!’” 王先谦 集解:“延延,众貌也。”
(3).深远貌。 唐 李翱 《舒州新堂铭》:“左立嘉亭,繚以环除,延延其深,肆肆其紓。”
(4).延续;绵延。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载,以有 成王 。” 唐 韩愈 《南山诗》:“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
词语解释:延日  拼音:yán rì
(1).拖长时日。《墨子·号令》:“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於守者也。”
(2).迎着阳光。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椒庭承月,碧幌延日。”
词语解释:延袤  拼音:yán mào
(1).绵亘;绵延伸展。《史记·蒙恬列传》:“筑 长城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 临洮 ,至 辽东 ,延袤万餘里。” 南朝 梁 王屮 《头陀寺碑文》:“层轩延袤,上出云霓。” 宋 叶适 《宿觉庵》:“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 清 黄宗羲 《〈今水经〉序》:“先王体国经野,凡封内之山川,其离合向背,延袤道里,莫不讲求。”
(2).长度和广度,引申指面积。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葬 会稽 ,苇槨桐棺,穿壙七尺,上无漏泄,下无积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
词语解释:延荐  拼音:yán jiàn
引荐。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殿下前时妄泽,匪復偏私,遂 吴良 延荐之恩,无 王丹 所举之谬。”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宾亲多谢絶,延荐必英豪。”
词语解释:延致  拼音:yán zhì
招来;邀请。《后汉书·郎顗传》:“ 顗 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 清 王士禛 《〈四溟诗话〉序》:“然 茂秦 游道日广, 秦 、 晋 诸藩争延致之。”
词语解释:延誉  拼音:yán yù
播扬声誉。语出《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延君誉于四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今 晋 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於 河 北,使卿延誉於 江 南。”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八:“ 孟浩然 诗名籍甚,一游 长安 , 王维 倾盖延誉。” 朱自清 《寄怀平伯北平》诗:“延誉凭君列上庠,古槐书屋久彷徉。”
词语解释:延款  拼音:yán kuǎn
接纳款待。 唐 唐彦谦 《夏日访友》诗:“屈指越寒暑,殷勤为延款。”《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遇官宦富豪,另有一般延款,这也不必细説。”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阳明遇仙》:“僧闻其名,延款甚恭。”
词语解释:延揽  拼音:yán lǎn
(1).招致收揽。《东观汉记·邓禹传》:“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李广田 《一个画家》:“他想延揽一些前辈艺术家,教育一般青年之有志于艺术者。”
(2).指延伸包容。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遥瞻西南,羣峰开绕,延揽甚扩。”
词语解释:延陵剑  拼音:yán líng jiàn
汉 刘向 《新序·节士》载, 春秋 时 延陵季子 ( 吴 公子 季札 )将出访 晋国 ,带宝剑经过 徐国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 晋国 之使,未即献剑,然心已许之。及使 晋 返,而 徐君 已死。于是乃以剑挂 徐君 墓树而去。后用为不忘故旧的典实。 唐 李白 《送鞠十少府》诗:“我有 延陵 剑,君无 陆贾 金。”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难县 延陵 剑,空听 山阳 笛。”
词语解释:延居  拼音:yán jū
鸟名,即爰居。《广雅·释鸟》:“延居,怪鸟属也。”《山海经·南山经》 郭璞 注引《广雅》作“爰居”。
词语解释:延期  拼音:yán qī
延长或推迟时日。《汉书·王莽传中》:“予前在大麓,至于摄假,深惟 汉氏 三七之阸,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 刘 延期之术,靡所不用。”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灾异既发,惧而修政,未有不延期流祚者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自 元丰 二年正月七日以前,本息之外所负罚钱悉蠲之,凡数十万緡,负本息者延期半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住至月底,我想走了,倘不收到我延期之信,你至二十六止,便可以不寄信来。”
词语解释:延请  拼音:yán qǐng
邀请;招请。《东观汉记·光武纪》:“ 杜长威 持节诣军门,帝遣棨戟迎,延请入军。”《后汉书·逸民传·庞公》:“ 荆州 刺史 刘表 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又开了几家店铺,把那穷本家都延请了去,量材派事。”
词语解释:延见  拼音:yán jiàn
召见;引见。《汉书·金日磾传》:“数临正殿,延见羣臣。”《宋史·度宗纪》:“臣奉命分閫,延见吏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徐 闻之,急问公姓氏,曰:‘此文开风气之先,真盛世元音也。’次早即命延见,收为门生。”
词语解释:延驻  拼音:yán zhù
(1).邀请停留。 唐 李中 《谒柴太尉席上作》诗:“公侯延驻暂踟蹰,况值风光三月初。”
(2).道教所谓长生不老。延,延年;驻,驻颜,保持青春。《云笈七籤》卷六三:“﹝大丹﹞可治疾,并无延驻之功。”
词语解释:延及  拼音:yán jí
扩展到;延伸到。《书·吕刑》:“ 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韩诗外传》卷一:“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 唐 孔颖达 疏:“灾起 雉门 ,而延及两观。”
词语解释:延休  拼音:yán xiū
长久的荫庇。 唐 李邕 《贺感梦圣祖表》:“知亿年之永託,沐万代之延休。”
词语解释:延瞰  拼音:yán kàn
远望。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严车临迥陌,延瞰歷城闉。”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词语解释:延英殿  拼音:yán yīng diàn
亦省称“ 延英 ”。 唐 代宫殿名。在 延英门 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宣政 之左曰 东上阁 ,右曰 西上阁 ,次西曰 延英门 ,其内之左曰 延英殿 。” 肃宗 时,宰相 苗晋卿 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 延英殿 召对,以示优礼。后沿为故事。 唐 白居易 《寄隐者》诗:“昨日 延英 对,今日 崖州 去。”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朝廷注措·延英》:“《唐书》:‘ 韩皋 曰: 延英 之置, 肃宗 以 苗晋卿 年老难步,故设之耳。’后代因以为故事。《宋朝会要》:‘ 康定 二年八月, 宋庠 奏: 唐 自中叶已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 延英 赐对,今假日御 崇政 、 延和 是也。’”一说“ 延英 召对”始于 唐代宗 ,见《新唐书·苗晋卿传》
词语解释:延陵子  拼音:yán líng zǐ
见“ 延陵季子 ”。
词语解释:延陵季子  拼音:yán líng jì zǐ
指 春秋 时 吴 公子 季札 。相传 吴王 寿梦 有四子: 诸樊 (或称 谒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贤, 寿梦 欲废长立少。 季札 让不可。 寿梦 卒, 诸樊 立,与 馀祭 、 馀眜 相约,传弟而不传子,弟兄迭为君,欲终致国于 季札 。 季札 离国赴 延陵 (一说封于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故世称 延陵季子 。事见《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史记·吴太伯世家》《礼记·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吴 之习於礼者也。”亦称“ 延陵子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思慕 延陵子 ,宝劒非所惜。”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参见“ 延陵 ”。
词语解释:延烧  拼音:yán shāo
蔓延燃烧。《史记·汲黯列传》:“ 河内 失火,延烧千餘家。”《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盖 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清史稿·灾异志二》:“ 通州 北郭火,延烧百餘家。”
词语解释:延师
聘请教师
词语解释:延瞩
引颈瞩目
词语解释:延昌  拼音:yán chāng
绵延昌盛。《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甲辰, 太清宫 奏:‘学士 李琪 见 玄元皇帝 乘紫云,告以国祚延昌。’”
词语解释:延脰  拼音:yán dòu
引颈。 南朝 梁 萧统 《殿赋》:“延脰观之,欣然俯仰。”
词语解释:延祚  拼音:yán zuò
(1).长久的福禄。 汉 班固 《西都赋》:“肇自 高 而终 平 ,世增饰以崇丽。歷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2).延续福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晋 潘岳 《西征赋》:“庶人子来,神降之福,积德延祚,莫二其一。” 宋 袁褧 《枫窗小牍》:“惟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以臆度之,或当时之人以 黄 老 、浮屠并谈,于 黄 老 视为君人之术,于浮屠遂以为延祚之方也。”
词语解释:延恩  拼音:yán ēn
延续恩泽。《清会典事例·宗人府·封爵》:“凡亲王以次递降者,至镇国公而止;郡王以次递降者,至辅国公而止。其公爵均者,世袭罔替。盖袭爵延恩,若不定以等次,则国家亿万年之久,王爵愈积愈多,又不免於冗滥。”
词语解释:延庆  拼音:yán qìng
延续福祚。《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其餘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於后。”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冯法致安,积善延庆。” 隋 王度 《古镜记》:“昔 杨氏 纳环,累代延庆; 张公 丧剑,其身亦终。”
词语解释:延待  拼音:yán dài
延接,接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有 仁寿县 主簿 欧阳衎 ,愍其衰老,常延待之。”
词语解释:延企  拼音:yán qǐ
见“ 延颈企踵 ”。
词语解释:延颈企踵  拼音:yán jǐng qǐ zhǒng
伸长头颈,踮起脚跟。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后汉书·窦武传》:“於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日与吏民延颈企踵,虽大旱望云,执热思濯,未喻其急也。”亦作“ 延颈跂踵 ”。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亦省作“ 延企 ”、“ 延跂 ”。 三国 魏 曹植 《闲居赋》:“登高丘以延企,时薄暮而起余。” 唐 柳宗元 《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伏惟陛下小谦让之节,安延企之情。” 宋 王安石 《回贺冬启三》:“延跂台华,弥增善颂。”《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江天在望,延跂为劳。”
词语解释:延世  拼音:yán shì
(1).长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虽有微暖,养下丹田,此一放逾,决非延世之术。”
(2).指恩赏延及后世。 宋 范仲淹 《张公神道碑》:“上闻而悼之,举延世之典,命二子进级。” 明 李瑜 《乞将诚意伯刘基配享奏折》:“臣窃谓有济世之君,必有命世之臣;有希世之功,必有延世之赏。”
词语解释:延迟  拼音:yán chí
1.拖延时间。说唐第十六回:“你道 韩擒虎 为何在道延迟?只因他与 伍建章 有八拜之交,意欲使 伍云召 知觉。” 峻青 《海啸》第四章十:“ 老宫 默默地沉思了片刻,决然地说:‘靠岸,……快,一秒钟也不能延迟!’”
2.推迟。如:会期延迟了。
词语解释:延问  拼音:yán wèn
请教询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迎鑾驾,霜简星冠,年九十许,气貌翘竦,上因延问甚久。”
词语解释:延续  拼音:yán xù
持续;继续。 叶圣陶 《丁祭》:“大约延续了一个钟头不到一点,焚帛,送神,祭事才算完毕。”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生命的延续不过是生儿养女, 祥子 心里不由的有点喜欢。”
词语解释:延亘  拼音:yán gèn
亦作“ 延亙 ”。 绵延伸展。《西京杂记》卷二:“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环溪》:“北有 风月臺 ,以北望则 隋 唐 宫闕楼殿,千门万户,岧嶤璀璨,延亘十餘里。”
词语解释:延路  拼音:yán lù
(1).漫长的道路。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以寸阴之短晷,驰永劫之延路。”
(2).见“ 延露 ”。
词语解释:延露  拼音:yán lù
亦作“ 延路 ”。 古俚曲名。《淮南子·人间训》:“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 高诱 注:“《延路》《阳局》,鄙歌曲也。”按“延路”,《文选·马融〈长笛赋〉》“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李善 注引《淮南子》作“延露”。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采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
词语解释:延迁  拼音:yán qiān
迁延。 唐 韩愈 《送灵师》诗:“中间不得意,失迹成延迁。”
词语解释:延访  拼音:yán fǎng
(1).延请求教;请教。 唐 韩愈 《禘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羣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张 贤明有礼, 温 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谋军国计,必先延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朱方伯 锡爵 书云:‘再四延访,知江南重务,莫大於防河,而防河机宜,莫先於储料。’”
(2).指广为访求。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二出:“诸生可要努力,莫负圣明求贤的盛意与主司延访的苦心。”《明史·许相卿传》:“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
词语解释:延慕  拼音:yán mù
仰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稟良规。”
词语解释:延道  拼音:yán dào
墓道。延,通“ 埏 ”。《左传·隐公元年》“隧而相见” 晋 杜预 注:“隧,若今延道。”
词语解释:延眷  拼音:yán juàn
依恋不舍。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王程惧淹泊,下磴空延眷。”
词语解释:延接  拼音:yán jiē
引见接纳;接待。《后汉书·盖勋传》:“帝方欲延接 勋 ,而 蹇硕 等心惮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遭遇》:“﹝ 朱锡庶 、 谢登 ﹞误入 昕 第, 昕 岸幘倚杖,谓二子来謁,命左右延接。”《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曹国 大夫﹞惟恐其久留 曹国 ,都阻挡 曹共公 不要延接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李元宾集》:“江湖布衣,挟行卷,干荐绅,延接稍迟,赠遗稍薄,则谤讟随之。”
词语解释:延敌  拼音:yán dí
迎击敌人。 汉 贾谊 《过秦论》:“ 秦 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
词语解释:延滞  拼音:yán zhì
迟延耽搁。 唐 姚合 《题贞女祠》诗:“我来方谢雨,延滞失归期。” 孙中山 《要造成真中华民国》:“须知党事为重,遇事就要办理,万不可稍有延滞。”
词语解释:延远  拼音:yán yuǎn
长久。 前蜀 杜光庭 《尹居紘辛酉本命醮词》:“赐臣灾厄蠲销,禄筭延远,存亡俱泰,眷属咸安。”
词语解释:延对  拼音:yán duì
引见赐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太宗 嘉其精博,擢九经,赐第。 真宗 晚年多召於近寝,从容延对。”
词语解释:延顾  拼音:yán gù
接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变铁器为金》:“閤门宣事 陈安止 云,其姻家 留朝请 者,在 镇江 常延顾一道人。”
词语解释:延露  拼音:yán lù
亦作“ 延路 ”。 古俚曲名。《淮南子·人间训》:“夫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 高诱 注:“《延路》《阳局》,鄙歌曲也。”按“延路”,《文选·马融〈长笛赋〉》“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李善 注引《淮南子》作“延露”。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口吐《采菱》《延露》之曲,足躡《渌水》《七槃》之节。”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始奏《延露》曲,继以阑夕语。”
词语解释:延娱  拼音:yán yú
相传为 周 时 东瓯 所献才女名。参见“ 延娟 ”。
词语解释:延娟  拼音:yán juān
相传为 周 时 东瓯 所献才女名。据 晋 王嘉 《拾遗记·周》载: 周昭王 二十四年, 东瓯 献二女,一名 延娟 ,一名 延娱 。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后二女与 昭王 乘舟,同溺于 汉水 。
共17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