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何异 拼音:hé yì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一党专制。”词语解释:无异 拼音:wú yì
(1).没有差别。《史记·张仪列传》:“夫战 孟賁 、 乌获 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於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南朝 宋 鲍照 《重与世子启》:“居职还私,两者无异。”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衞 之寇难无异。”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倘作者如此牺牲了抒写的自由,即使极小部分,也无异于削足适履的。”
(2).不以为奇。《孟子·梁惠王上》:“王无异於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赵岐 注:“异,怪也。”词语解释:不异 拼音:bù yì
没有差别;等同。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虽歷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 唐 杜甫 《兵车行》:“况復 秦 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宋 朱熹 《刘十九府君墓志铭》:“盖与先生不异,而温厚谨良则又过之。”词语解释:灵异 拼音:líng yì
(1).神灵。《文选·谢朓〈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李周翰 注:“灵异,灵仙也。”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兹山栖灵异,朝夕翳云族。”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赵旭得青童君为妻》:“﹝ 赵旭 ﹞因祝曰:‘是何灵异?愿覩仙姿。’” 清 顾炎武 《〈苏山图志〉序》:“凡人之情以罕为贵,则从而夸之,以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2).神奇怪异。《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此乃生前隔别,死后成双,犹自心愿满足,显出这许多灵异来,真乃是情之所钟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当由煢嫠苦节感动幽冥,故示是灵异,以阴为呵护云尔。”
(3).指神奇怪异之事物。 唐 孟郊 《登华严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诗:“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 清 钱邦芑 《过锡山赠郭夔一》诗:“山海贡灵异,精气潜相通。”
(4).犹灵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也,刊石立碑,表述灵异。”《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花木芬芳,菩萨多灵异。”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九仙灵梦》:“湖仙灵异最多,此特知之真者。” 巴金 《利娜·第七信》:“树林里某一棵树下埋着一个灵异的神像。”
(5).贤俊、奇才。《文选·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 岱山 饶灵异, 沂水 富英奇。” 刘良 注:“灵、英,并贤俊。”
(6).指聪慧,不同寻常。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鐘音。”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吾友 篁墩 程先生 资禀灵异,少时一目数行下。”词语解释:同异 拼音:tóng yì
(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
(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
(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
(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晋书·王彬传》:“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不懌,数沮詰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詘。”词语解释:奇异 拼音:qí yì
奇特,特别。《汉书·叙传上》:“﹝ 高祖 ﹞体貌多奇异。” 唐 张鷟 《游仙窟》:“奇异妍雅,貌特惊新。”《英烈传》第五三回:“二人参见已毕。 士诚 见了,果是奇异,不胜之喜。” 巴金 《沉默集·煤坑》:“他向周围一看,他起了一种奇异的感觉。”词语解释:殊异 拼音:shū yì
(1).不相同。《诗·魏风·汾沮洳》:“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唐 韩愈 《感二鸟赋》:“惟进退之殊异,增余怀之耿耿。” 宋 叶适 《李仲墓志铭》:“由 永嘉 泛 枝港 ,尽汐而至 枏溪 ,则别为聚区,风气言语殊异。”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异,变化不穷。”
(2).奇异;不寻常。 汉 徐淑 《报秦嘉书》:“镜有文彩之丽,釵有殊异之观。”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经月餘,忽有人送食於女,甘香殊异。” 清 黄景仁 《雪夜至亳州》诗:“此邦古都会,人物挺殊异。”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二》:“他们二人‘少习戒法,不闲时事,徒发非常之举,终无殊异之功’。”
(3).指奇异的事物。《六韬·王翼》:“权士三人,主行奇譎,设殊异,非人所识,行无穷之变。”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每好搜掇殊异,朝野归附者多求寳玩献之。”词语解释:小异 拼音:xiǎo yì
(1).稍微不同。《三国志·魏志·东沃沮传》:“其言语与 句丽 大同,时时小异。”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后记》:“余之所録,大抵以 肇 为法,而小异於 肇 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者,君子之志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黄须翁》:“按此即 唐 人所传 虬髯公 事,而情节小异。”
(2).指细微不同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六:“所谓修辞学,便是在依照意思调整语言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万万具体的说话与文章中的千千万万小异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来详加研讨的学问。”
(3).微有特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褚 眄睞良久,指 嘉 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 宋 陈亮 《汉宫春·岩桂花》词:“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宋史·佞幸传·朱勔》:“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词语解释:独异 拼音:dú yì
谓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楚辞·离骚》:“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夏侯始昌 通‘五经’,善推《五行传》,以传族子 夏侯胜 ……其传与 刘向 同,惟 刘歆 传独异。”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且言不饮固亦高,举世皆同吾独异。”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的宣战。”词语解释:变异 拼音:biàn yì
(1).怪异的现象。古代多用以称人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越王 曰:‘昔 尧 任 舜 禹 而天下治,虽有洪水之害,不为人灾,变异不及於民,岂况於人君乎!’”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未有若是而福应不臻,而变异不消者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有 马氏 者家,忽见变异,夜中或抛掷瓦石,或鬼声呜呜。”
(2).谓标新立异。《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鲁国 孔融 、 南阳 许攸 、 娄圭 ,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太祖 惧远近之议也,乃令曰:‘太中大夫 孔融 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採其虚名,少於核实,见 融 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誑诈,不復察其乱俗也。’”
(3).变化,不同。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八号》:“我的笑, 毓芳 和 云霖 是不会留意这有什么变异,但 剑如 ,她是能感觉到。”
(4).生物学名词。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淘汰篇》:“盖凡一切生物之类莫不有所变异。”词语解释:神异 拼音:shén yì
(1).神怪;鬼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 晋 杜预 注:“亦有神异。”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周灵王 ﹞起 昆昭之臺 ……臺高百丈,昇之以望云色,时有 萇宏 ,能招致神异。”
(2).神奇;神灵奇异。《孔子家语·五帝德》:“ 玄枵 之孙, 乔极 之子,曰 高辛 ,生而神异,自言其名。”《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有神异之道。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遂埋藏之。后月餘, 子训 乃抱儿归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密国》:“﹝ 呾密国 ﹞诸窣堵波及佛尊像,多神异,有灵鉴。”
(3).指以为神灵奇异。《孔丛子·执节》:“ 魏王 问 子顺 曰:‘寡人闻昔者上天神异 后稷 而为之下嘉穀, 周 以遂兴。’”《四游记·洞宾酒楼画鹤》:“主人神异其事,於跨鹤之处建一楼,名 黄鹤楼 ,以志其事。”词语解释:见异 拼音:jiàn yì
特殊看待,优遇。《汉书·谷永传》:“昔 豫子 吞炭坏形以奉见异, 齐 客陨首公门以报恩施, 知氏 、 孟尝 犹有死士,何况将军之门!”
显示异象。《汉书·宣帝纪》:“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词语解释:灾异 拼音:zāi yì
亦作“灾异”。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 汉水 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 魏 ;又 成都 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 《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词语解释:特异 拼音:tè yì
(1).特别怪异的现象。《汉书·刘向传》:“ 孝昭 时,有 泰山 卧石自立, 上林 僵柳復起,大星如月西行,众星随之,此为特异。”
(2).特殊,不同一般。《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愚尝袭跡门下,受知特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符印之式》:“惟巡按则有循环二印,以故拜命即佩印綬。且其文八叠,与大小文武特异。” 老舍 《四世同堂》十:“论服装,他也有特异之处,他往往把旧西服上身套在大衫上当作马褂--当然是洋马褂。”
(3).特别优异。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伏念臣器非夙成,材无特异。” 清 刘大櫆 《恐吠一首别张渭南》:“ 张渭南 ,吾乡之超然特异者也。”词语解释:秀异 拼音:xiù yì
(1).优异特出。《汉书·食货志上》:“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夷甫 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加有理。”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铭序》:“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其宗属子孙占藉於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 明 李贽 《八物》:“夫麟凤之希奇,实出鸟兽之类,亦犹芝草之秀异,实出草木之类也。”
(2).指优异特出的人才。《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初令郡国口满十万者,歳察孝廉一人;其有秀异,无拘户口。”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戍府多秀异, 谢公 期相携。”词语解释:好异 拼音:hǎo yì
(1).喜好标新立异。《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2).犹好奇。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远近好异之士,履满其门。”词语解释:尤异 拼音:yóu yì
(1).封建时代对官吏的考语。指政绩优异、卓异。《汉书·宣帝纪》:“ 潁川 太守 黄霸 以治行尤异,秩中二千石。”《后汉书·党锢传·刘祐》:“除 任城 令, 兗州 举为尤异,迁 扬州 刺史。” 清 钱谦益 《青县知县杨应震授文林郎制》:“当吾择官忧民之际,安有尤异之政蔽不上闻者哉!”
(2).指珍异的物品。《新唐书·元结传》:“四方贡赋,争上尤异;谐臣顐官,怡愉天颜。”词语解释:诡异 拼音:guǐ yì
怪异;奇特。《文子·符言》:“ 老子 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 宋 陈亮 《书作论法后》:“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 曹禺 《原野》序幕:“在乱峰怪石一般的黑云里,点染成万千诡异艳丽的色彩。”词语解释:分异 拼音:fēn yì
(1).犹分居。《管子·四时》:“禁迁徙,止流民,圉分异。” 尹知章 注:“分异,谓离居者。”《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妻窃谓 充 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
(2).谓不同寻常。《荀子·非十二子》:“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
(3).犹区别。 章炳麟 《文学说例》:“由 魏 逮 唐 ,分异文笔。”词语解释:怪异 拼音:guài yì
亦作“ 怪异 ”。
(1).奇特,奇异。 汉 枚乘 《七发》:“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 江 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此天下怪异诡观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絳州 有碑,篆字与古文不同,颇为怪异。”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予谓如 左氏 之説, 庄公 之生盖易矣,夫人特以怪异而恶之耳。”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关于 贯休 和尚的罗汉像,我认为倒是石拓的好,亲笔画似乎过于怪异。”
(2).指奇异反常的现象。《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3).指奇异反常。《红楼梦》第九五回:“那知 探春 心里明明知道海棠开得怪异,‘寳玉’失的更奇,接连着 元妃 姐姐薨逝,谅家道不祥,日日愁闷。”
(4).指妖怪鬼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谢在杭》:“ 谢在杭 肇淛 , 闽 之 长乐 人,少读书邑 萧 氏园。园素多怪异,人无敢居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然察 胡 意固不恶,优重之,不以怪异废礼。”
(5).惊异,感到奇怪。《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正吃酒间,忽听得邻家一片哭声, 施復 心中怪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骡也不作声,看看缩小。主人怪异,仔细一看,乃是纸剪成的。”词语解释:三异 拼音:sān yì
指 汉 中牟 令 鲁恭 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后汉书·鲁恭传》:“﹝ 鲁恭 ﹞拜 中牟 令。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 。 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 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 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 。” 金 赵秉文 《中牟阳冰篆》诗:“ 中牟 三异今则四,断碑残缺 阳冰 书。”词语解释:绝异 拼音:jué yì
1.独特不凡。《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气力絶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区,虽其所以称盛之故,大体畧同,而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2.全然不同。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以 印度 情状,比之 中国 ,则固有絶异者。”词语解释:立异 拼音:lì yì
(1).犹言背离。《南史·崔慧景传》:“ 崔护军 威名既重,乃诚可见。既已脣齿,忽中道立异。”《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若不早定大业,脱有一人立异,即损威德。”
(2).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 宋 王安石 《上五事札子》:“ 管仲 用之 齐 , 子产 用之 郑 , 商君 用之 秦 , 仲长统 言之 汉 ,而非今日之立异也。”词语解释:赏异 拼音:shǎng yì
赞赏称异。《南齐书·周颙传》:“ 益州 刺史 萧惠开 赏异 顒 ,擕入 蜀 ,为厉锋军,带 肥乡 、 成都 二县令。”《北史·僭伪附庸传·蔡大宝》:“尝以书干僕射 徐勉 , 勉 大赏异,乃令与其子游处,所有坟籍,尽以给之。” 清 阮元 《太傅体仁阁大学士大兴朱文正公神道碑》:“公所撰进文册陈宫中, 高宗纯皇帝 亟赏异之,特达之知,实始于此。”词语解释:众异 拼音:zhòng yì
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尹文子·大道下》:“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荀子·解蔽》:“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吕氏春秋·有始》:“众耳目鼻口也,众五穀寒暑也,此之谓众异。”《后汉书·崔駰传》:“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词语解释:礼异 拼音:lǐ yì
特殊礼遇。 唐 杜甫 《八哀诗·赠汝阳郡王琎》:“出入独非时,礼异见羣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宠礼》:“ 顺宗 深加礼异。”词语解释:嗟异 拼音:jiē yì
赞叹称异。《南史·阮孝绪传》:“邻里嗟异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学校》:“ 淳化 中,上始视学,命 孙奭 讲《説命》之篇,天子嗟异久之。”《明史·忠义传二·徐朝纲》:“﹝ 徐朝纲 ﹞御贼战死,有虎守其骸不去,蛮人嗟异。”词语解释:叹异 拼音:tàn yì
赞叹诧异。《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勑制僮御,内外諮稟,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 唐 戴君孚 《广异记·崔日用》:“衙毕,使奴取诸寺长生猪。既至,或跛或眇,不殊前见也,叹异久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大郎又説着大士梦中诗四句,举家叹异。”
惊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疑道做梦,却有老人尚在可证。老人当即辞 行修 而去, 行修 嘆异了一番。”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海外壮游》:“至操陆兵,悉以新制神枪,一军齐放,有若万道火龙。生观之,不胜嘆异。”词语解释:离异 拼音:lí yì
亦作“ 离异 ”。
(1).分歧;歧异。《楚辞·九章·惜诵》:“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王逸 注:“言己行忠直,身终危殆,与众人异行之故也。”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以此方知 汉 儒可谓善説经者,不过只説训詁,使人以此训詁玩索经文,训詁、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看了,直是意味深长也。”《花月痕》第四回:“某请为密行晓示,令其自相离异。”
(2).分离;分隔。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谨按《礼》有东宫西宫,辟子之私,不足则资,有餘,亦归之於宗也。此言兄弟无离异之义也。” 唐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诗:“ 秦 楚 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政事》:“ 道州 之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阳城 为太守,不平其以良为贱,又閔远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
(3).指因各怀心志而离去。《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脩 ( 王脩 )既死,人情离异。”
(4).离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御马监左监丞 龙闰 ,娶 方瑛 妾 许氏 为妻。事发,上命离异, 闰 送司礼监治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夫疑之,讼於府。太守 巴公 焚其诗,不以姦科,而许其离异。” 沙汀 《困兽记》十九:“她曾经想到自杀,想到离异,但她不但不能确定,反而愈加悲痛起来。”
(5).犹摈弃。《楚辞·九章·思美人》:“佩繽纷以繚转兮,遂萎絶而离异。”词语解释:胜异 拼音:shèng yì
奇妙出众。 唐 元结 《〈浯溪铭〉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 宋 王禹偁 《和张校书吴县厅前冬日双开牡丹歌》:“君不见年年三月千丛媚,紫烂红繁夸胜异。”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 孝源 因感经像之胜异,施家财万餘緡,写佛经一,藏於 郢州 兴阳寺 ,特为严丽。” 词语解释:崖异 拼音:yá yì
乖异。谓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庄子·天地》:“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宋 陆游 《白鸥》诗:“平生崖异每自笑,一接俗人三祓除。”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呜呼,古人所谓不为异者,不为崖异絶俗之事而已。”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先生接人以诚,不为崖异崭絶之行,而事机立断,人不能欺。”词语解释:俊异 拼音:jùn yì
(1).杰出异常的人。《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 殷景仁 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
(2).卓异,非比寻常。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鷂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 魏公 ,乃藏于怀。”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传》,谓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以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故俊异之声早被。”词语解释:惊异 拼音:jīng yì
惊奇诧异。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太夫人悲伤发疾,恍惚昏乱。后( 马皇后 )时年十岁,干治家事,敕制僮僕,昆弟、亲属各得其宜,诸家皆以为太夫人所为也,后问之,咸惊异焉。”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迴首返顾,但见空山万仞,石壁千寻,草木不生,罕逢人跡。皇帝倍生惊异焉。”《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惊异,就神帐中看神道袖袍,果然裂开。” 徐迟 《牡丹》七:“他惊异地发现,戏剧艺术的地位,到如今大不相同了。”词语解释:相异 拼音:xiāng yì
亦作“ 相异 ”。 不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 郭沫若 《今昔集·日本民族发展概观》:“有了这样形势的相异,自然也就生出了不同的结果。”词语解释:差异 拼音:chā yì
(1).差别,不同。《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整 像 为兵,能守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 唐 元稹 《进西北边图状》:“诸家所进 河 陇 图,勘验皆有差异。”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倘说 中国 是一幅画出的不类人间的图,则各省的图样实无不同,差异的只在所用的颜色。” 毛泽东 《矛盾论》:“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2).奇异,反常。《朱子语类》卷七二:“世间自有这般差异的事。” 明 刘基 《二鬼》诗:“忽然宇宙变差异,六月落雪冰天逵。”词语解释:隔异 拼音:gé yì
谓封锁隔绝、另眼相待。《史记·南越列传》:“前日 高后 隔异 南越 ,窃疑 长沙王 谗臣。”词语解释:古异 拼音:gǔ yì
古朴奇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阅古·古砖》:“﹝ 汉 竟寧 砖﹞上端作大兽面,形模古异。” 清 吴敏树 《石君砚铭》:“砚体甚巨,形製古异,无他文饰。”词语解释:瑰异 拼音:guī yì
亦作“瓌异”。
(1).卓异;特异;珍奇。指行为、人品。《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书传所载,固瑰异俊哲,非凡女子也。” 清 冯桂芬 《蒋孝羽传》:“顾天下瑰异之行,湮閼遗佚於几希之间者,岂少也哉?”
(2).卓异;特异;珍奇。指人之形貌。《魏书·世祖纪上》:“﹝ 世祖 ﹞体貌瓌异, 太祖 奇而悦之。”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 唐玄宗 )为皇孙时,风表瓌异,神采英迈。”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吐纳既风流,姿容更瓌异。”
(3).卓异;特异;珍奇。指景物、品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有孤石,介立大湖中……矗然高峻,特为瓌异。” 宋 范成大 《梅谱》:“﹝重叶梅﹞花房独出,而结实多双,尤为瑰异。”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一:“比之游乎雄都巨邑者,见宫室之壮丽……物产之瑰异变怪,其言岂不有间哉?” 阿英 《敌后日记杂抄·七月二十八日》:“﹝夜月﹞为碎云所割,成若干片,体形各别,极瑰异。”
(4).卓异;特异;珍奇。指文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洪祖兴 以( 贾谊 《惜誓赋》)为瓌异奇伟,非 谊 莫能及,而并録传中。”
(5).指珍奇之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昔 始皇 为塚,敛天下瓌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丁晋公石子砚》:“ 丁晋公 好蓄瑰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奇珍瓌异,为生平目所未覩。”词语解释:珍异 拼音:zhēn yì
(1).珍贵奇特的食物或用品。《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 郑玄 注:“珍异,四时食物也。” 贾公彦 疏:“凡珍异之有滞者,谓四时珍美异味,买者遂少,沉滞不售者也。” 汉 刘向 《说苑·权谋》:“玩好必从,珍异是聚。”《隋书·南蛮传》:“甘心远夷,志求珍异。” 清 戴震 《〈考工记〉总叙》:“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
(2).珍贵而奇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 太宗 朝,远方咸贡珍异草木。” 康有为 《中华救国论》:“ 意大利 之摩色金石画……五光十色,陆离珍异矣。”词语解释:夸异 拼音:kuā yì
夸奖称异。 清 徐士鸾 《宋艳·耿直》:“ 安礼 ( 王安礼 )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 畿 赤 十九邑,囚繫皆空,书揭於府前, 辽 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词语解释:乖异 拼音:guāi yì
(1).不一致;背离。《史记·三代世表》:“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 宋 梅尧臣 《述酿赋》:“君臣乖异,法不施矣。”《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前所遣者,疑其乖异;后所遣者,又安知其能尽腹心邪!”
(2).反常。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 宣和 间,执政 邓子常 家有一女子絶色,然其理性乖异,多独处,寡笑言。” 清 朱琦 《续苏明允谏论》:“又其是非乖异,闇主乱朝,乃至迁其刑於諫,迁其赏於不諫。”
(3).指暴戾。 郭沫若 《祭李闻》:“誓当毁独裁而民主,代乖异以慈祥,化干戈为玉帛,作和平之桥梁。”词语解释:苟异 拼音:gǒu yì
任意地标新立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然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南史·何尚之传》:“必须俭而中礼,无取苟异。”词语解释:恩异 拼音:ēn yì
帝王对臣子特别优待的规定。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爵禄》:“恩异:如詔书及赞拜皆不名,如肩舆入朝,并赐元老大臣。”词语解释:宠异 拼音:chǒng yì
指帝王给以特殊的尊崇或宠爱。《汉书·叙传上》:“ 班侍中 本大将军所举,宜宠异之。”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上至庙,见神櫜鞬俯伏庭东南大柏树下……自书制碑文以宠异之。”《明史·袁义传》:“尝入朝,帝厚加慰劳。以其老,命医为染鬚鬢,俾还任以威远人,且特赐银印宠异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 陶仲文 既荷宠异,常入直 万寿宫 ,时於便殿赐坐赐食,从容谈论。”词语解释:文异 拼音:wén yì
(1).文彩奇异。《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王夫之 通释:“其衣文采殊异,而以豹皮为饰也。”一说以为当作“文豹异饰”。 王逸 注:“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参阅 闻一多 《楚辞校补·招魂》。
(2).文字相异。 晋 杜预 《〈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与此文异义同。”词语解释:幽异 拼音:yōu yì
(1).幽深奇异。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坰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盖西即石宝之麓,东乃北绕之峯,駢夹止容一水,而下嵌上逼,极幽异之势。”
(2).神异。 明 陈子龙 《古乐府·盘石篇》:“龙螭守玉策,幽异世所传。”
(3).谓隐而不显的优异之士。《明诗纪事戊籤·邵元善》引《黔诗纪略》:“ 台山 ( 邵元善 )所在有治行。 嘉靖 四十四年,吏部尚书 严訥 奏请破资格拔幽异,擢 四川 按察僉事。”词语解释:别异 拼音:bié yì
区别;不相同。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 黄帝 之史 仓頡 ,见鸟兽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 唐 孔颖达 疏:“谓青、赤、黄、白、黑毛色别异者,各三十也。” 清 戴名世 《〈读易质疑〉序》:“其或读古人之书而阿諛曲从,不敢有毫髮之别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皆灭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别异,泯于大羣。”词语解释:贵异 拼音:guì yì
(1).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毓 子 钦 珽 ” 裴松之 注引 晋 卢预 《晋书》:“同郡 张华 ,家单少孤,不为乡邑所知,惟 钦 贵异焉。” 元 虞集 《刘正奉塑记》:“今上皇帝尤重象教,尝勑 正奉 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它神象者,其见贵异如此。”
(2).犹珍视。谓可作珍异之物相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本汉》:“惟《樊敏碑》在 熹平 时,体格甚高,有《郙阁》意,《魏元杰》、《曹真》亦然,真可贵异也。”词语解释:暌异 拼音:kuí yì
(1).相抵触,不一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 鼎 因曰:‘臣始初与 张浚 如兄弟,近因 吕祉 辈离间,遂尔暌异,今同相位,势不两立。’”
(2).分离。《明史·列女传二·倪氏》:“性纯孝,舅早世,悯姑老,朝夕侍寝处,与夫暌异者十五年。”词语解释:极异 拼音:jí yì
非常奇特。亦指非常奇特的事物。《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誳诡之殊事,藏理於终古,而未寤於前觉也。” 刘逵 注:“谓非常诡异之事。”词语解释:标异 拼音:biāo yì
谓表明与众不同。《隋书·西域传·波斯》:“国无死刑,或断手刖足,没家财,或剃去其鬚,或繫排於项,以为标异。”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或多聚徒众,或广置兵仗,或标异服饰。”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其性情好尚固絶异乎常女子也。然亲戚时聚处,酬高应卑,各适其人,未尝以才语自标异,其密於用心者如是。”词语解释:草异 拼音:cǎo yì
犹草妖。《清史稿·灾异志二》:“《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为咎徵。凡恒燠、草异、羽虫之孼、羊祸,其灾火,赤眚、赤祥皆属之於火。”参见“ 草妖 ”。
词语解释:草妖 拼音:cǎo yāo
因某种原因而引起草木变异的现象。古人以为妖孽。《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僖公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 刘歆 以为草妖也。”《后汉书·五行志二》:“ 中平 元年夏……有草生,其茎靡纍肿大如手指,状似鳩雀龙蛇鸟兽之形,五色各如其状,毛羽头目足翅皆具。近草妖也。”《隋书·五行志下》:“ 高祖 时, 上党 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所,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掘去之,其根五尺餘,具体人状,呼声遂絶。盖草妖也。”词语解释:茂异 拼音:mào yì
才德出众。亦指才德出众的人。《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 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自非天姿茂异……则不可得而齿乎国学矣。”《元典章·吏部三·选取教官》:“所谓超出时辈者,即茂异之称。”词语解释:考异 拼音:kǎo yì
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附论周圣楷辑〈楚宝〉》:“ 新化 邓湘皋显鹤 重校刊於 道光 九年,别为攷异、增辑,附在各卷之后。”
谓考订书籍不同版本间文字或所记事实之异同。如: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 宋 朱熹 《韩文考异》;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词语解释:显异 拼音:xiǎn yì
(1).谓有显明的差异。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汉 尊 武 ( 苏武 )以为典属国,显异於他臣也。”《汉书·楚孝王刘嚣传》:“夫行纯茂而不显异,则有国者何勗哉?”
(2).显现的奇异现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 彭蠡 小龙,显异至多,人人能道之,一事最著。”词语解释:冯异 拼音:féng yì
(?-34)东汉大将。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战败赤眉起义军。后病死军中。明帝时,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词语解释:违异 拼音:wéi yì
亦作“ 违异 ”。
(1).离别;分离。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 清 恽敬 《答赵青州书》:“ 敬 尝观之古人,其畜道德,能文章者,饥寒之外,復多变故,或家室违异,或朝廷歧阻。”
(2).不一致;违背。《南齐书·礼志上》:“ 汉 元鼎 五年,以辛巳行事,自后郊日,略无违异。”《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我穿的那件破棉袍子,还觉得不十分与节季违异。”词语解释:骇异 拼音:hài yì
亦作“駴异”。 惊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猛 乃以手中白羽扇画江水,横流,遂成陆路,徐行而过。过讫,水復。观者骇异。”《旧唐书·杜让能传》:“虽知深奥,罕测津涯,亦闻骇异羣情,颇是喧腾众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幸存录》:“ 姜忠慤 与 马 ( 马士英 )忿争朝堂,则谓两相閧朝,为千古絶可駴异之事。”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他见我一个人住在楼上,很骇异。”词语解释:嘉异 拼音:jiā yì
特别赞美。 唐 权德舆 《唐故朝散大夫陇西县开国男李公墓志铭序》:“有女道士 谢氏 ,白昼上昇,优詔嘉异,州閭咏叹。”词语解释:旌异 拼音:jīng yì
旌表;褒奖。《陈书·文学传·阮卓》:“ 阮卓 素不同逆,宜加旌异。” 唐 元结 《九疑图记》:“故图九峰,略载山谷,传於好事,以旌异之。”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仍乞寻访子孙,重加旌异。”《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摩该 一部背 库库 而向朝廷,亦宜别作名号以旌异之。”词语解释:颖异 拼音:yǐng yì
亦作“頴异”。
(1).聪慧过人。 宋 苏轼 《哭干儿》诗序:“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 黄州 生子名 遯 ,小名 干儿 ,頎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 金陵 ,作二诗哭之。”《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自幼頴异,十岁便能作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毓崑 生而颖异,髫龄能文,倜儻有大志。”
(2).颖拔奇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然外跨之石,欹叠错出,尤露颖异。”
(3).新颖奇特。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 天竺 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於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词语解释:志异 拼音:zhì yì
记载奇异之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 周书昌 曰:‘是真狐女,何伪之云?吾恐誌异诸书所载,始遇仙姬,久而捨去者,其中或不无此类也乎!’”词语解释:回异 拼音:huí yì
违反;改变。《后汉书·杨终传》:“先帝所建,不宜回异。”词语解释:眷异 拼音:juàn yì
殊遇;特殊的恩宠和眷顾。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曾被祖宗眷异者,名臣如 欧阳修 、 刘九 、 石延年 皆在。”词语解释:祥异 拼音:xiáng yì
(1).吉祥与灾异。《后汉书·杨赐传》:“ 光和 元年,有虹蜺昼降於 嘉德殿 前……﹝帝﹞使中常侍 曹节 、 王甫 问以祥异祸福所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有《玉格》一卷,所记鬼神祥异,而类之谱録中,盖以为品玉之书。”
(2).指妖异。《清史稿·灾异志一》:“《明史·五行志》著其祥异,而削事应之附会,其言诚韙矣。”词语解释:卓异 拼音:zhuó yì
(1).突出;出众。《汉书·宣帝纪》:“恩惠卓异,厥功茂焉。”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为宦路之遭逢,作仕流之卓异。”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虽厉平凡之操,曷酬卓异之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夫激荡之会,利於乘时,劲风盘空,轻蓬振翮,故以豪杰称一时者多矣,而品节卓异之士,盖难得一。”
(2).指杰出之人。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简其卓异,加不次之擢。”
(3). 清 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还説 胡太爷 因此上臺见重,説他留心地方公事,还保了卓异了呢。”词语解释:表异 拼音:biǎo yì
(1).表现异能。《韩非子·主道》:“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陈奇猷 集释:“表异,犹言表其异能也。”
(2).指表现与众不同。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君处儕辈,未尝有所表异。”
(3).旌表;表彰。《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县言之於郡,郡守表异其母,蠲除家徭,遣散四子,许以脩革,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故设绘事两廡,起 周顗 迄 谢玄 二十人表异之。”词语解释:疑异 拼音:yí yì
(1).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 、 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2).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 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诧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词语解释:超异 拼音:chāo yì
(1).异乎寻常。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復之。”《魏书·肃宗纪》:“才学超异、独行高时者,具以言上。”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黄鲁直 云:‘ 绍圣 中,贬 黔中 ,始得《藏真自叙》於 石扬休 家。諦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 柴萼 《梵天庐丛录·周实丹遗诗》:“ 实丹 有《无题》三十首,艷奥超异。”
(2).谓特殊看待,起用异才。 唐 李翱 《荐士于中书舍人书》:“在上者无超异之心,因循而不用,则 冯唐 白首, 董生 不遇,何足怪哉!”词语解释:合异 拼音:hé yì
(1).聚合不同者。《庄子·则阳》:“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离同则肝胆为 胡 越 ,合异则万殊而一和。”
(2).指 战国 名家 惠施 的“合同异”之说。详“ 合同异 ”、“ 合异离坚 ”。词语解释:耸异 拼音:sǒng yì
惊奇。耸,通“ 悚 ”。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相国 郑公 肃 ,实公舅也,一见耸异,命子约为师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 秦 朝柏忽復一枝再荣,殿中有记当时奏图叹赏之语,私相耸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道远 以事纠罢,朝士耸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宋 修《太平广记》成,又置不颁布,絶少流传,故后来偶见其本,仿以为文,世人輒大耸异,以为奇絶矣。”词语解释:树异 拼音:shù yì
立异。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端方是尚,朴雅为经,间标新而树异,有象物以赋形。”词语解释:偏异 拼音:piān yì
例外,不同。《汉书·晁错传》:“烛以光明,亡偏异也。”《宋书·武帝纪》:“ 高祖 与 无忌 密相谓曰:‘吾等既为同舟,理无偏异。’”词语解释:瑞异 拼音:ruì yì
象征吉祥的奇异事物。《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昔三代居 三河 , 河 洛 出图书, 秦 居 渭 阳,而 渭水 数赤,瑞异应德之效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故见瑞异,或戒人主。”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 吴 黄武 中, 交趾 太守 士爕 ,献橘十七实同一蒂,以为瑞异,羣臣毕贺。” 宋 苏轼 《异鹊》诗:“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词语解释:迥异 拼音:jiǒng yì
亦作“逈异”。 大不相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钢﹞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民间贫富相悬,价银多寡逈异。”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平原闻诗记》:“﹝余﹞启户步月,环溪而行,觉霜寒风峭,清光逼人。及由溪北,復折而东,则草深没径,逈异恒蹊。” 郭沫若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一体之说虽同,而他们的出发点迥异。”词语解释:辨异 拼音:biàn yì
分别,区别。《周礼·秋官·小行人》:“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郑玄 注:“辨异,谓殊其文书也。”《礼记·乐记》:“乐统同,礼辨异。” 郑玄 注:“辨异,异尊卑也。”《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 杨倞 注:“上下同等,则其中不容分别而县隔君臣也。”词语解释:杰异 拼音:jié yì
(1).高大奇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上作 如来 经行之像,像形杰异,威严肃然。”
(2).卓越不凡。 唐 元结 《向进士·第一》:“秀才通明古今,才识杰异;天下之兵须解,苍生须致仁寿,其策安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词语解释:闪异 拼音:shǎn yì
变化不定的奇异景象。 唐 孟郊 《游枋口》诗之二:“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词语解释:翻异 拼音:fān yì
(1).谓事后改变主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过后輒翻异。”《魏书·咸阳王禧传》:“时 扬州 降 衍 ,兵武既众, 衍 将 湛僧珍 ,虑其翻异,尽欲杀之。”
(2).犹翻案。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时 黄中 通判 滨州 ,亦有公累被劾,数翻异,朝廷遣御史 丁翊 往制勘。”《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若便抑令被告行凶人於正犯人下画字,以后鞫问得却係他人,则异日必指原非正犯,以为翻异之阶。” 清 曾国藩 《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有 薛继贤 者,杀人狱成,省中覆覈,则诡辞翻异。”
(3).异议。《明史·颜继祖传》:“且九卿、臺諫止选郎传语,有唯诺,无翻异,何名会推?”
(4).指各行其道。 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顾余为革命故,不得不与 俞先生 翻异,率高材生三十餘辈退学至 沪 。”词语解释:狎异 拼音:xiá yì
谓亲近异常。 南朝 梁 萧统 《宴阑思旧》诗:“余非狎异者,惟旧且怀仁。绸繆似 河 曲,契阔等 漳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