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首字词组
弋猎弋钓弋罗弋获弋祶弋缯弋阳腔弋博
弋绨弋矰弋缴弋射弋窃弋腔弋取 

词语解释:弋猎  拼音:yì liè
射猎;狩猎。《国语·越语下》:“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 契丹 弋猎 汉 耕作,飞将自老南山边。” 清 朱梅崖 《髻亭记》:“ 大弋山 者,世传 越王 无诸 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鐃,因一名 鐃山 。”
词语解释:弋绨  拼音:yì tí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 黓 ”。《汉书·文帝纪赞》:“身衣弋綈,所幸 慎夫人 ,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颜师古 注:“弋,黑色也。綈,厚繒。”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夫废肉刑害於义,损之可也;衣弋綈伤乎礼,中焉可也。” 唐 刘禹锡 《贺赦表》:“菲食遵 夏禹 之规,弋綈法 汉文 之俭。”
词语解释:弋钓  拼音:yì diào
射鸟钓鱼。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 唐 元稹 《惠公禅居表》:“故閭里相化,耻为弋钓。”
词语解释:弋矰  拼音:yì zēng
亦作“ 弋繒 ”。 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 元 李献能 《四皓》诗:“弋繒安足致冥鸿,自是兼怀翊赞功。”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孤跡似鸿冥,心尚防弋矰。”
词语解释:弋罗  拼音:yì luó
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 唐 白居易 《赠诸少年》诗:“老惭退马霑芻秣,高喜归鸿脱弋罗。” 唐 陆龟蒙 《禽暴》:“ 江 之南不能弋罗,常药而得之。”《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宋 李孜 《纂异记·浮梁张令》:“店嫗曰:‘今五坊弋罗之辈,横行关内,此其流也,不可与竞。’”
词语解释:弋缴  拼音:yì jiǎo
猎取飞鸟的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唐 敬括 《蜘蛛赋》:“龙竟入於炮醢,隼终婴於弋缴。”
词语解释:弋获  拼音:yì huò
(1).射而得禽。《诗·大雅·桑柔》:“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郑玄 笺:“犹鸟自行自恣,东西南北,时亦为弋者所得。”
(2).泛指擒获。 陶成章 《浙案纪略》卷下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且 秋瑾 信息灵通,若非该监生借钱缠住,早经兔脱,难以弋获。”
(3).获得。 清 赵翼 《消闲》诗:“忽得新思矜弋获,偶忘佳句费追逋。”
词语解释:弋射  拼音:yì shè
(1).射鸟。《吕氏春秋·贵当》:“夫事无大小,固相与通,田猎驰骋,弋射走狗,贤者非不为也,为之而智日得焉,不肖主为之,而智日惑焉。”《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2).泛指射猎禽兽。《宋史·儒林传七·真德秀》:“ 仪狄 之酒, 南威 之色,盘游弋射之娱,禽兽狗马之玩,有一于兹,皆足害敬。”
词语解释:弋祶
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词语解释:弋窃  拼音:yì qiè
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梁启超 《新民说·论进步》:“学堂之教员,大率皆八股名家,弋窃甲第、武断乡曲之鉅绅也。”
词语解释:弋缯  拼音:yì zēng
见“ 弋矰 ”。
词语解释:弋矰  拼音:yì zēng
亦作“ 弋繒 ”。 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 元 李献能 《四皓》诗:“弋繒安足致冥鸿,自是兼怀翊赞功。”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孤跡似鸿冥,心尚防弋矰。”
词语解释:弋腔  拼音:yì qiāng
见“ 弋阳腔 ”。
词语解释:弋阳腔  拼音:yì yáng qiāng
亦称“ 弋腔 ”。 戏曲声腔、剧种。大约 元 末 明 初起源于 江西 弋阳 一带。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由于传播甚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结合,在它的直接、间接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潮剧等不少新的剧种,或成为当地戏曲的组成部分,对高腔这一声腔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 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已趋衰亡。 赣 剧中尚保留着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词语解释:弋阳腔  拼音:yì yáng qiāng
亦称“ 弋腔 ”。 戏曲声腔、剧种。大约 元 末 明 初起源于 江西 弋阳 一带。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由于传播甚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结合,在它的直接、间接影响下,产生了青阳腔、潮剧等不少新的剧种,或成为当地戏曲的组成部分,对高腔这一声腔系统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清 代以来,独立的弋阳腔剧种已趋衰亡。 赣 剧中尚保留着一些弋阳腔的腔调和剧目。
词语解释:弋取  拼音:yì qǔ
获取。 清 吕月沧 《与吴仲伦先生书》:“及弋取科第,入仕途,日与应酬文字为缘。”
词语解释:弋博  拼音:yì bó
射猎博戏。《新唐书·陈子昂传》:“ 子昂 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脩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