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职入声 [shí,知识][shí sì,饮食]亿[sè sāi,闭塞][nì][详注1][详注2][fú][pì][yì]


注1:螣 音特。《诗·小雅》去其螟螣。《传》食叶曰螣。《陆玑疏》螣,蝗也。《许慎云》吏乞贷则生螣。
注2:冒 mò,《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矜式祭式一式发式分式轨式训式过式
法式款式定式调式俏式典式判别式入式
常式转式品式谱式限式镕式内容与形式遵式
承式三式新式咨式阵式葬式卑赞廷式二次多项式
程式凭式反应式分子式阅兵式莽式匾式二元方程式
如式时式范式诗式八股式可式行列式造式
仪式令式准式分列式金相玉式句式道式非正式
马式模式花式自叙式代数式颁式通式乾式
前式天式南式良式走形式古式倍式二项式
楷式规式印式冯式车把式课式部分分式局式

词语解释:矜式  拼音:jīn shì
(1).敬重和取法。《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 孟子 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赵岐 注:“矜,敬也;式,法也。欲使诸大夫、国人皆敬法其道。” 唐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书》:“乃僕亦失其师表,而莫有所矜式焉。” 曹亚伯 《武昌起义》:“故军人之名誉,军人之身分,皆为社会所矜式。”
(2).犹示范。 宋 司马光 《与吕公著同举程颐札子》:“伏望圣慈,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类,裨益风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上以其力陈衰老,不復羈以职守,令还 江 南,矜式多士。时公方主讲金陵书院也。” 清 冯桂芬 《耕渔轩记》:“比者载辞徵召,退拥皋比,深惧德薄学浅,无足矜式閭里。”
(3).犹楷模。 明 归有光 《祭周孺亨文》:“唯先生之孝友温良,真乡里矜式。” 清 顾炎武 《过李子德》诗:“异国逢矜式,同人待隐沦。”
词语解释:法式  拼音:fǎ shì
法度;制度。《管子·明法解》:“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旧唐书·突厥传下》:“卿早归闕庭,久参宿卫,深感恩义,甚知法式,所以册立卿等各为一部可汗。”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它要求从中央到地方,从生产到生活,从行动到思想,‘皆有法式’,严格地符合封建制度。”
词语解释:常式  拼音:cháng shì
(1).固定的制度。《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按《唐会要》, 武德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詔自今已后,每年正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永为常式。”
(2).法式;常规。《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三国志·魏志·王肃传》:“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魏书·乐浪王万寿传》:“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魏书·孙惠蔚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词语解释:承式  拼音:chéng shì
效法。《明史·詹同传》:“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於鴆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
词语解释:程式  拼音:chéng shì
(1).法式;规格;准则。《管子·形势》:“仪者,万物之程式也;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汉书·刑法志》:“此为国者之程式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李相国 程 、 王僕射 起 、 白少傅 居易 兄弟、 张舍人 仲素 为场中词赋之最,言程式者,宗此五人。” 清 戴名世 《〈庆历文读本〉序》:“余自少时从事制举文字,而于两朝诸先辈之文……奉以为程式。”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効,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易见功。”
(2).特定的格式。《周书·苏绰传》:“ 绰 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但是最容易程式化的、最能够代表文人化的是山水画。”
(3).特指戏剧程式动作。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因为每一程式,乃是许多作者与许多观众长期实验、长期合作的结果。” 徐迟 《牡丹》八:“她以一丝不苟的准确的戏剧程式表达了角色的丰富的心灵。”参见“ 程式动作 ”。
(4).比拟;效法。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 毛嬙 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
词语解释:如式
按照规矩
词语解释:仪式  拼音:yí shì
(1).取法。语本《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 宋 苏辙 《皇太后答书》:“将仪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诸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当霖雨苍生;不幸老死萤窗,亦当仪式州里。”
(2).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楚 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阶,不知仪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水陆之品,狼藉籩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沉从文 《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
(3).犹仪态。 汉 王粲 《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驥之仪式。”
(4).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 ,施於 元和 ,讫於 永元 ,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隋书·律历志中》:“逮於 永平 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仪式方备。”
词语解释:马式  拼音:mǎ shì
铜铸而成的骏马的标准式样。《后汉书·马援传》:“ 援 好骑,善别名马,於 交阯 得 骆越 铜鼓,乃铸为马式……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有詔置於 宣德殿 下,以为名马式焉。” 元 马祖常 《萧姓渊善鼓琴予尝为之作〈我思操〉又求予诗遂为赋〈汉铜马式歌〉以送之》:“ 汉 家金铜铸马式,求马相比不失一。”
词语解释:前式  拼音:qián shì
从前的法度和规范。《三国志·魏志·齐王芳等传论》:“ 陈留王 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禪。”《宋书·谢灵运传论》:“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斯前代之令典也……朕奉若丕训,宪章前式。”
词语解释:楷式  拼音:kǎi shì
法则,典范。《老子》:“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昔夫子修《春秋》, 吴 楚 称王而仍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之楷式也。”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学七言古诗者,当以 唐 代为楷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章》:“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词语解释:祭式  拼音:jì shì
祭祀的典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由是册尊 南海神 为 广利王 ,祝号祭式与次俱升。”
词语解释:款式  拼音:kuǎn shì
格式;样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諦视之,款式雕文,与狐物更无殊别。”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上》:“务以 景德 之细窰,摹洋磁之款式,工绘五彩,运销 欧洲 。”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面上印字之样子,拟亦自定一款式,容迟日奉上。”
词语解释:转式  拼音:zhuǎn shì
运转卜具。式,通“ 栻 ”,卜具。《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 晋 裴启 《语林》:“ 郑玄 亦疑有追,乃坐桥下据屐, 融 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 玄 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矣。”《南齐书·垣崇祖传》:“ 崇祖 著白纱帽,肩轝上城,手自转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主僧復善壬遁,旦旦必焚香转式以占一日之事。”
词语解释:三式  拼音:sān shì
术数家语。指遁甲、太乙、六壬。《唐六典》卷十四:“太卜令掌卜筮之法,以占邦家动用之事……凡式,占辨三式之同异。”原注:“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式,并禁私家畜;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兼通三式,颇善相人。” 元 耶律楚材 《司天判官张居中六壬袪惑铃序》:“予故人 张正之 ,世掌 羲和 之职,通经史百家之学,尤长於三式。”《四库全书总目·术数二·六壬大全》:“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尤古。”
词语解释:凭式  拼音:píng shì
见“ 凭軾 ”。
词语解释:凭轼  拼音:píng shì
亦作“ 凭式 ”。
(1).倚在车前横木上。谓驾车;出征。 晋 左思 《魏都赋》:“凭軾捶马,袖幕纷半。”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隋书·伊娄谦传》:“僕凭式之始,未闻兴师。” 唐 魏徵 《述怀》诗:“请缨繫 南粤 ,凭軾下东藩。” 宋 秦观 《辩士》:“当是时也,虽有智勇无所用之,独可驰一介之使,凭軾撙衔,喻以祸福而得志。” 明 张萱 《复刘冲倩书》:“若然则今日乌合,明日兽散;今日倒戈,明日凭軾;今日为君子,明日为小人;今日为小人,明日为君子之辈可以无罪。”
(2).借指做官。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鸣玉岂朴儒,凭軾皆俊民。”
词语解释:时式  拼音:shí shì
新式。 鲁迅 《书信集·致端木蕻良》:“一般的‘时式’的批评家也许会说结束太消沉了也说不定。” 费孝通 《访美掠影·城乡对流、南北对流》:“时式的高级汽车要上万元。”
词语解释:令式  拼音:lìng shì
章程;程式。《北史·儒林传下·房晖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詔预修令式。” 唐 陆贽 《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 岭南 、 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缘军国所须,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职,孰敢闕供?”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自 唐 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謁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 留寧 等将见,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至 上閤门 , 留寧 等欣然解之。”
词语解释:模式  拼音:mó shì
事物的标准样式。《魏书·源子恭传》:“故尚书令、 任城王 臣 澄 按故司空臣 冲 所造明堂样,并连表詔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八:“闻先生之艺久矣,愿见笔法,以为模式。”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 王君 、 夏君 表章前哲,以为邦人士模式,可谓能勤其职矣。”
词语解释:天式  拼音:tiān shì
自然法式,自然规律。《楚辞·天问》:“天式纵横,阳离爰死。” 王逸 注:“式,法也。” 王夫之 通释:“天式纵横者,言造化生物之定式。”
词语解释:规式  拼音:guī shì
规模式样;格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时迈》一篇, 周公 所製,哲人之颂,规式存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景德 初,北戎请盟,欲撰答书,久亡体制。时 赵文定 安仁 为学士,独记 太祖 朝书札规式,詔撰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洪光寺》:“内圆殿一座,乃 高丽 僧所进,规式亦奇。”
词语解释:一式  拼音:yī shì
一样;一概。 鲁迅 《野草·这样的战士》:“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对他一式点头。” 洛丁 等《粮食》:“‘警备队’那些个吃货,听了风还不把头子攒到裤里才怪哩,上一次八路打东舍,就叫三个老八,把他们十八个一式搔了个草鸡。”
词语解释:定式  拼音:dìng shì
(1).定规,成规。 晋 潘岳 《西征赋》:“士无常俗而教有定式。”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国忌行香斋僧》:“ 晋高祖 天福 五年二月国忌日宰臣跪炉,百官依班序立,每忌日饭僧百人,永为定式始也。”《金史·选举志二》:“文资则进士为优,右职则军功为优,皆循资,有陞降定式而不可越。”《元典章·兵部三·给驿》:“如有典卖亲属人口,并听圆聚,价不追还,永为定式。”
(2).固定的样式,程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诸画装褫尺寸定式: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汉 人用韵参差, 沉约 《韵谱》,始为严整,《早发定山》尚用山先二韵,及 唐 以诗取士,遂为定式,后世因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一人口说,一人笔录,也成为译经的定式。”
词语解释:品式  拼音:pǐn shì
标准;法式。《汉书·宣帝纪赞》:“枢机周密,品式备具。”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朱文瑞 相国,自奉甚约。抚 浙 时,飭所部凡婚嫁丧葬,贫富各有品式。”
词语解释:新式  拼音:xīn shì
(1).新出现的式样。《北史·周纪下·武帝》:“八月壬寅,议权衡度量,颁於天下。其不依新式者,悉追停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轮船机器,贵乎新式,烧煤少,而行驶速。” 朱自清 《威尼斯》:“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2).新型。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离开私塾转入新式小学时,我学的总是学校以外的。”
词语解释:反应式  拼音:fǎn yìng shì
用化学符号来定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式子,将反应物质置于记号→或=左端,反应产物置于右端;如反应是可逆的,则上述记号用==或==;所有记号均应读作“给出”,而不读作“等于”
词语解释:范式  拼音:fàn shì
犹榜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 崔 、 班 、 张 、 蔡 ,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词语解释:准式  拼音:zhǔn shì
(1).标准,准则。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国》:“ 宋 时封国,大小之名,皆有準式。”
(2).作为标准模式。《明史·周忱传》:“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準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
(1).标准;楷模。 南朝 宋 鲍照 《论国制启》:“当今世问政睦,藩国相望,君举必书,动成准式。”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夫 姬公 之籍, 孔父 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
(2).依照准则或样式。 唐 孙逖 《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宜膺择嗣之举,俾受昇储之命,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月·登高》:“考 真觉寺 建於 明成祖 ,因番僧 版的达 入贡金佛五躯、金刚宝座规式,封以国师,赐居此寺。 宪宗 九年,准式建宝座,累石臺高五丈,藏级於壁,蜗旋而上。”
词语解释:花式  拼音:huā shì
花样;式样。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大家都站在网球场上看……资格老的人就看着舞伴们的脚上的花式。”《花城》1981年第5期:“最好是女的,你不是绣得一手好花吗?不是会编织各种花式的绒衣吗?”
词语解释:南式  拼音:nán shì
北京 一带称某些手工业品、食品等的南方式样或做法。如:南式盆桶;南式糕点。
词语解释:印式  拼音:yìn shì
见“ 印谱 ”。
词语解释:印谱  拼音:yìn pǔ
辑集玺印篆刻的书籍的通称。亦称“ 印存 ”、“ 印集 ”、“ 印式 ”、“ 印举 ”等。 元 吾丘衍 《学古编》附录《世存古今图印谱式》记有 宋徽宗 《宣和印谱》、 王厚之 《复斋印谱》、 姜夔 《集古印谱》等,均佚。今存以 明 顾从德 《集古印谱》为最早。著名者有 清 汪启淑 《飞鸿堂印谱》、 陈介祺 《十钟山房印举》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司马达甫》:“常收藏 汉 铜印谱最多,用 顾从义 《集古印谱》之例,分为职官、私印,而私印又分为四声,凡十六册。” 清 赵翼 有《题李静庵印谱》诗。
词语解释:发式  拼音:fà shì
理发的式样。 端木蕻良 《三月夜曲》:“她笑一笑,在整理发式。”
词语解释:调式  拼音:diào shì
音乐术语。一般乐曲都是由若干基本的音所构成的,归纳这些基本的音而组成的音列,谓之“调式”。
词语解释:谱式  拼音:pǔ shì
(1).脸谱式样。 茅盾 《过年》:“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
(2).词谱的体式。《语文月刊》1986年第2期:“现试以‘菩萨蛮’一调为例,通过 李白 、 温庭筠 、 韦庄 、 张先 、 辛弃疾 五人的作品逐句逐字比较、核对,然后整理出它的谱式。”
词语解释:咨式  拼音:zī shì
谓征询如何才合乎礼仪规范。《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动容諮式,出言顾史。”
词语解释:分子式  拼音:fèn zǐ shì
用元素符号表示某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词语解释:诗式  拼音:shī shì
诗的形式。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西洋的诗式便算是新的吗?”
词语解释:分列式  拼音:fēn liè shì
军队、学生或运动员等,按着不同的兵种或编制排列成一定的队形,依次走正步、行注目礼通过检阅台,这种队形谓之分列式。《蔡廷锴自传·百战馀生》:“巡视之后,复着参谋处通知各部,定后三日检阅,行分列式,并作野外大规模演习。”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六章:“他几次发出命令,要全师加紧演习阅兵式和分列式,准备接受 高司令 的检阅。” 伍修权 《我的历程》三:“时间一到,我们的队伍就排着整齐的分列式,在红旗的引导和军乐的伴奏下,擎着步枪,迈着阔步,通过了 红场 的 列宁 墓,接受了 斯大林 和 苏联 党政领导人的检阅。”
词语解释:自叙式  拼音:zì xù shì
指以自传形式来表现主人公思想、感情、行为的小说体裁。
词语解释:良式  拼音:liáng shì
好的模式。 三国 魏 曹操 《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秦 人以急农兼天下, 孝武 以屯田定 西域 ,此先世之良式也。”
词语解释:冯式  拼音:féng shì
见“ 冯軾 ”。
词语解释:冯轼  拼音:féng shì
亦作“ 冯式 ”。 谓凭倚车前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軾而观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天下之游士冯軾结靷西入 秦 者,无不欲彊 秦 而弱 齐 。”《汉书·郦食其传》:“ 韩信 闻 食其 冯軾下 齐 七十餘城,乃夜度兵 平原 袭 齐 。” 颜师古 注:“冯读曰凭。凭,据也。軾,车前横板隆起者也。云凭軾者,言但安坐乘车而游説,不用兵众。”《汉书·王吉传》:“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冯式樽衔,驰骋不止。”
词语解释:分式  拼音:fēn shì
有除法运算,而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如,。
词语解释:俏式  拼音:qiào shì
方言。样子好看;时髦。 老舍 《四世同堂》第一部十六:“ 冠先生 点上支香烟,很俏式的由鼻中冒出两条小龙来。”
词语解释:限式  拼音:xiàn shì
规定的准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词语解释:阵式  拼音:zhèn shì
(1).犹阵仗,场面。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 老张 在讲台上往下看,学生们好似五十多根小石桩。俏皮一点说,好似五十多尊小石佛:瞪着眼努着嘴,挺着脖子,直着腿。也就是 老张 教授有年,学务大人经验宏富,不然谁吃得住这样的阵式!”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高第 虽然见惯了阵式,心中不由的颤了一下。”
(2).列队的方式。《体育报》1984.3.9:“二传水平与整个队的进攻阵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细致观察二传手的传球技术和特点,二传手与进攻者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
词语解释:阅兵式  拼音:yuè bīng shì
部队按规定的队形和礼节,接受阅兵首长从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词语解释:八股式  拼音:bā gǔ shì
八股文的程式、套子。比喻公式化、教条主义。 夏衍 《卖膏药的必须休息》:“这种八股式的抗战宣传工作被人们恶意地叫做‘卖膏药’,而抗战宣传工作者自己也不以为意地习用了这个很不好听的名词。”
词语解释:金相玉式  拼音:jīn xiàng yù shì
同“ 金相玉质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溢錙毫。” 詹鍈 义证引 李日刚 《〈文心雕龙〉斟诠》:“金相玉式,言其情辞兼备,有如以金为质,以玉为饰也。”
词语解释:代数式  拼音:dài shù shì
由有限个代数运算符号+、-、×、÷及开方、乘方,把数字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解析式。代数式分有理式、无理式两类;有理式又分整式和分式;整式还有单项式、多项式之分。
词语解释:走形式  拼音:zǒu xíng shì
指只是表面上经过某种形式,敷衍了事
词语解释:车把式  拼音:chē bǎ shì
赶大车的人。多指赶车的老手或行家。 高玉宝 《高玉宝》第六章:“ 王红眼 忙把 淘气 抱上大车,两个车把式就把马赶动走了。” 浩然 《铁面无私》:“一辆拉木材的大马车陷在这儿了。车把式急得满头大汗,使劲儿摇鞭子喊叫,驱赶着辕里和梢子上的牲口。”参见“把势”。
词语解释:把势  拼音:bǎ shì
亦作“ 把式 ”。
(1).武术的架式。亦指武艺。《英烈传》第十二回:“这些人説:‘我们有眼不识 泰山 。 俞三官 ,你何故不做箇把势我们看看。’”《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那 回 子平日是晓得些把势的人,谁知触怒了凶神,什么把势还待使得出来?叫他就像驱羊遣狗相似。”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平日,这里说相声的、耍狗熊的、变戏法的、数来宝的、唱秧歌的、说鼓书的、练把式的,都能供给他一些真的快乐。”
(2).亦称“ 把式匠 ”。地主等雇佣来护院的庄客、打手。《负曝闲谈》第十回:“大家带了把式匠,挑了帐篷锅灶,拿了器械,把了鹰,牵了狗,家人小子有些气力的,都跟了去。”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二章:“那孩子的父亲,全身披麻戴孝,手里打着招魂幡,由两个看家护院的把式看着,跟在死鹰后边。”
(3).老手;行家。《西游记》第三二回:“那魔是几年之魔,怪是几年之怪?还是箇把势,还是箇雏儿?”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全是多年在河里和海上行船的老把式,什么风浪也经受得起的。”
(4).本领;技能。 康濯 《春种秋收·工人张飞虎》:“你若说:‘ 张飞虎 ,你把式真不赖!’他便笑着说:‘可别客气!没能耐,多多包涵!’” 宋之的 《故乡》:“年轻力壮,没把势,顶个屁用!”
(5).旧社会称妓女行业。《海上花列传》第三回:“ 双玉 无倽,把势里头要名气响末好。”《冷眼观》第十四回:“后来闹得一蹋糊涂,要不是 金小桃 神通一点,这碗 上海 把势饭,还想有他吃的吗?”
词语解释:轨式  拼音:guǐ shì
(1).效法。 晋 潘岳 《杨仲武诔》:“ 戴侯 、 康侯 ,多所论著,又善草隶之艺。子以妙年之秀,固能综览义旨,而轨式模范矣。”
(2).规范,法式。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老成 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明 王廷相 《〈杜研冈集〉序》:“而《风》《雅》《典》《謨》,幸存轨式。”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以言轨式,则论事之体易规;若豑品程,则析理之篇滋尚。”
词语解释:典式  拼音:diǎn shì
(1).典范,法式。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孝文皇帝 始封外祖,因为典式,行之至今。”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宣宗皇帝 英明俭德,器识高远,比在藩邸,常为诸王典式。” 明 李东阳 《三锡堂记》:“顾非文学之中选,才行之应格,阶资之合典式,则不得与。”
(2).典礼,仪式。《后汉书·应劭传》:“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 劭 所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问以坟索之微言……军国社稷之典式,古今因革之异同,则怳悸自失。”
词语解释:镕式  拼音:róng shì
谓取法,以为楷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典雅者,鎔式经誥,方轨儒门者也。” 詹鍈 义证:“‘鎔式’,鎔铸,取法。”
词语解释:葬式  拼音:zàng shì
葬礼。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这回听说在 北平 公然举行了葬式,计算起来,去被害的时候已经七年了。”
词语解释:莽式  拼音:mǎng shì
满 族歌舞名。 清 吴振臣 《宁古塔记略》:“ 满洲 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於新岁或喜庆之时。上於太庙中用男莽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本朝岁暮将祭享,选内大臣打莽式,例演习於礼曹,其气象发扬蹈厉,盖公廷万舞之变态也。王公贵戚,於新正竞引之以相戏乐,其态婉孌柔媚,或令妇女为之,此又莽式之一变耳。”
词语解释:可式  拼音:kě shì
正合式。《红楼梦》第六二回:“﹝ 袭人 ﹞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钟新茶。”
词语解释:句式  拼音:jù shì
句子的结构形式。 夏丐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八句句子中,只有两种句式。” 邹荻帆 《新诗的航向》:“民歌的形式是多样的,即以句式而言,既有大量的五、七言,也有不少是长短句。”参见“ 句型 ”。
词语解释:句型  拼音:jù xíng
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构成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词语解释:颁式  拼音:bān shì
谓发布命令统一某项事物的规格或样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平头巾网巾》:“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 杨维楨 入见 太祖 时所戴,上问曰:‘此巾何名?’对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颁式天下。”
词语解释:古式  拼音:gǔ shì
(1).古时的典制、仪范。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敢仪古式,昭铭景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 汉中王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观其憖遗之切,呜呼之叹,虽非叡作,古式存焉。”
(2).古老的样式。 许地山 《人非人》:“老太太摇摇头,等耳上那对古式的耳环略为摆定了,才继续说。”
词语解释:课式  拼音:kè shì
考核官吏政绩的方式。 唐 崔融 《吏部兵部选人议》:“ 京房 进课式之言, 汉王 之所未暇; 卢毓 苦真伪之杂, 魏后 竟以施行。”参阅《汉书·京房传》
词语解释:训式  拼音:xùn shì
谓典范,榜样。语本《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郑玄 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式,法也。” 唐 梁肃 《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夫人明识茂行,光於闺门,姻族资其训式。”
词语解释:判别式  拼音:pàn bié shì
用以判别一元n次方程是否有重根的表达式。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判别式是δ=b2-4ac,当δ=0时,方程有二重根。
词语解释:内容与形式  拼音:nèi róng yǔ xíng shì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词语解释:卑赞廷式  拼音:bēi zàn tíng shì
卑赞廷也译作拜占廷就是东罗马帝国(395—1453)。拜占廷式建筑是罗马帝国晚期和近东埃及叙利亚等地的建筑艺术的结合,特点是中央有大圆顶,内部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多用于教堂建筑。例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建筑在十一世纪,原是卑赞廷式,以直线为主。——朱自清《欧游杂记·威尼斯》
词语解释:匾式  拼音:biǎn shì
匾额。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有二位雅人在此,为何不命一个斋名,题一个匾式?” 清 王萃元 《星周纪事》:“予家感公厚德,即恭送‘明察秋毫’匾式,嗣於 沪 城克復后,悬之公馆。”
词语解释:行列式  拼音:háng liè shì
若干数字组成的一个方阵,它的值是按下述方式可能求得的所有不同的积的代数和,求每一个积时依次从每一行取一个元因子,而这每一个元因子又需取自不同的列,作为乘数,积的符号是正是负决定于要使各个乘数的列的指标顺序恢复到自然顺序所需的换位次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词语解释:道式  拼音:dào shì
道家的法式、教义。
词语解释:通式  拼音:tōng shì
(1).表示同一类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公式。
(2).通常的样式。 蔡元培 《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这仿佛西洋美术,从古典主义进到写实主义的样子:绘影绘光,不像从前单写通式的习惯了。”
词语解释:倍式  拼音:bèi shì
一个整式能够被另一整式整除,这个整式就是另一整式的倍式。如a2-b2是a+b和a-b的倍式。
词语解释:部分分式  拼音:bù fèn fēn shì
又称“分项分式”。把x的一个实系数真分式分解成若干个形如a(x+a)k或ax+b(x2+ax+b)k的分式之和,其中x2+ax+b是实数范围内的既约多项式,k为正整数,这时称这些分式为原分式的部分分式。
词语解释:过式  拼音:guò shì
谓前往吊谒。《后汉书·明帝纪》:“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 萧何 、 霍光 。帝謁陵园,过式其墓。” 李贤 注:“式,敬也。《礼记》曰:‘行过墓必式。’”
词语解释:入式  拼音:rù shì
合乎程式。 清 吴汝纶 《答严幼陵》:“若以译 赫氏 之书为名,则篇中所引古书古事……宜如 晋 、 宋 名流所译佛书,与 中 儒著述显分体製,似为入式。”
词语解释:遵式  拼音:zūn shì
遵照法度或规定。 晋 潘岳 《南阳长公主诔》:“二子遵式,匪严而峻。” 清 林则徐 《英兵船阻挠该国商船具结进口折》:“此时他国货船遵式具结者,固许进埔。”
词语解释:二次多项式  拼音:èr cì duō xiàng shì
(1) [quadratic polynomial]∶其每一项的最高次数为2的一个多项式
(2) [quadratic]∶二次的多项式
词语解释:二元方程式  拼音:èr yuán fāng chéng shì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如 2x+5y+1=0 是二元一次方程式, x 2 +3xy-2y+4=0 是二元二次方程式
词语解释:造式  拼音:zào shì
创造物体形象。《埤雅·释兽》:“故古之造式者,木用槐癭枣瘤,而以狼牙为柱,取其灵智也。”
词语解释:非正式  拼音:fēi zhèng shì
不拘礼节;非正规。例如:非正式的听证会;非正式的讨论;非正式的合同。
不是官方承认的。例如:非正式首都。
不属于一个政府或治理机构的,未得到政府或治理机构的批准或承认的。例如:非正式的村长之类。
词语解释:乾式  拼音:qián shì
犹言天道。《宋书·礼志三》:“惟皇配极,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临黔首。”
词语解释:二项式  拼音:èr xiàng shì
由正号或负号将两项联结而成的数学式
词语解释:局式
布局;格局
共19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