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引领 拼音:yǐn lǐng
(1).伸颈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 景公 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既通使 大夏 ,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观中国。” 宋 司马光 《张尚书葬祭文》:“引领松楸,悲何有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结想为梦,引领成劳。”
(2).犹引退。《汉书·元后传》:“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数更忧伤,敕令亲属引领以避 丁 傅 。” 颜师古 注:“引领,自引首领而退也。”《后汉书·孔融传》:“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
(3).带领。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雌鸡终日引领众鸭趁食。”《水浒传》第二回:“ 董将士 使箇人,将着书简,引领 高俅 逕到学士府内。” 郁达夫 《东梓关》:“忽而前番引领他进来的那位青年,手里拿了一盏煤油灯走进了房来。”
(4). 宋 金 商业行会的首领。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雇觅人力》:“俱各有行老、引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同业商行的首领称为行头和引领。”词语解释:引得 拼音:yǐn de
英语index的音译兼义译。索引。燕京大学曾设引得编纂处,编有引得多种,如《毛诗引得》、《荀子引得》等等。词语解释:引水 拼音:yǐn shuǐ
(1).引导水流。《史记·高祖本纪》:“引水灌 废丘 , 废丘 降, 章邯 自杀。”《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 唐 韩愈 《招杨之罘》诗:“洒扫县中居,引水经竹间。”
(2).引导船舶进出港口或在内海、江河一定区域内航行的专职人员。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英 船在内海,必需雇引水领路,官府据引水探报,得知 英 船行动。”词语解释:引去 拼音:yǐn qù
(1).离去;引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岁餘,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教官大窘,引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一旦宦达矣,名溢於朝,禄丰於室,又相率引去以为高。”
(2).谓引兵退去。《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布 众退。会日暮, 太祖 乃得引去。”《新唐书·突厥传上》:“ 李靖 与战 灵州 ,虏引去。”《元史·太祖纪》:“ 遮别 攻 东京 不拔,即引去。”词语解释:引杯 拼音:yǐn bēi
举杯。指喝酒。 唐 杜甫 《夜宴左氏庄》诗:“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元 张翥 《忆金陵》诗:“鐙窗禪坐时联句,山馆仙游几引杯。”词语解释:引满 拼音:yǐn mǎn
(1).拉弓至满。《南史·齐纪上·高帝》:“ 苍梧 立帝於室内,画腹为射的,自引满,将射之。”《新唐书·朱泚传》:“时 令言 尚论兵禁中,既上变,乃驰至 长乐坂 ,遇兵还,引满向 令言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
(2).谓斟酒满杯而饮。《汉书·叙传上》:“皆引满举白,谈笑大噱。” 颜师古 注:“谓引取满觴而饮,饮讫,举觴告白尽不也。” 晋 陶潜 《游斜川》诗:“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刘致君见异人》:“客亦谓 致君 为可与语,举杯引满。”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一时杯声铿然相触。大家欢呼,我笑了,然而亦只好引满。”词语解释:引手 拼音:yǐn shǒu
(1).拉回手。《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入门左” 汉 郑玄 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 孔颖达 疏:“云引手曰厌者,以手向身引之。”
(2).伸手。多指援助。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原化记·南阳士人》:“隔门有一人云:‘君合成虎,今有文牒。’此人惊异,不觉引手受之。”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卷二:“﹝ 于志寧 ﹞在昏主侧臣间,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谋。” 清 王士禛 《苏门孙先生言行》:“ 李献吉 在狱, 何仲默 致书 杨邃菴 ,求为引手。”
(3).弓箭手。《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天晓欲将文字呈押,差 董平 引手三十人,至 石碣村 根捕。”参见“ 弓手 ”。
词语解释:弓手 拼音:gōng shǒu
(1). 宋 代吏役名目的一种。又称弓箭手。 宋 初多差富户充当,为县尉所属武装,负责巡逻、缉捕之事。 神宗 时由差役改为雇役,空际已成募兵。 元 明 因之。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餘人。” 宋 洪迈 《夷坚己志·长垣妇人》:“ 开封 长垣县 两弓手适村野巡逴。”《宋史·食货志上五》:“ 宋 因前代之制……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元史·兵志四》:“ 元 制,郡邑设弓手,以防盗也。”《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杨温 打一看时,却是县司弓手五十来人,出巡到此。”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七:“ 宋 曰衙前,督官物;曰耆长、曰壮丁,捕盗贼;曰散从、曰承符、曰弓手,任驱使,则役之而且虐用之矣。”参阅 王曾瑜 《宋朝兵制初探》三。
(2).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责经手》:“丈地弓步不真,责之弓手。”词语解释:引入 拼音:yǐn rù
引导向一个方向发展。例如:引入歧途。
引进以前没有或不存在的东西。例如:引入新品种。
(如用带头羊或诱物)引领到…例如:她已经把小火鸡引入围栏里。
把某种成分或因素引入某种场合或论题中的行为或情况词语解释:引年 拼音:yǐn nián
(1).谓古礼对年老而贤者加以尊养。后用以称年老辞官。《礼记·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梁书·止足传赞》:“ 顾宪之 、 陶季直 ,引年者也。” 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臣闻引年去位,事君之旧章;怀禄忘归,人臣之深戒。”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亦有国老引年,依风绳谷。”
(2).延长年寿。 唐 韩愈 《进学解》:“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明 方孝孺 《菊趣轩记》:“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词语解释:引睡 拼音:yǐn shuì
使入睡,催眠。 唐 白居易 《晚亭逐凉》诗:“趁凉行绕竹,引睡卧看书。”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忘怀杯酒逢人共,引睡文书信手翻。”词语解释:引归 拼音:yǐn guī
率军退回。《史记·大宛列传》:“ 汉 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径造虏营中,左右转战,得虏级百十,方徐引归。”词语解释:引出 拼音:yǐn chū
领出;延伸出;导致。《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建安 二十年,从攻 合肥 ,会疾疫,军旅皆已引出。”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顷之,白气自鉢中兴,如炉烟直上数尺,稍引出讲堂外。”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词语解释:引颈 拼音:yǐn jǐng
(1).伸长颈项。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引颈嗔船过,无行乱眼多。” 许地山 《七宝池上底乡思》:“还歇在那里,引颈下望。”
(2).指被杀。 汉 蔡邕 《刘镇南碑》:“ 永汉 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风先駈,莫不震肃,奸轨改节,不仁引颈。” 清 杜濬 《樵青歌》:“当时同学十数人,两人引颈先朝露。”
(3).思慕貌;期待貌。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宋史·朱台符传》:“今祥禫将终,中外引颈观听德音。”词语解释:引望 拼音:yǐn wàng
引颈而望,远望。 唐 无名氏 《石上阁》诗:“云外见孤峰,林端悬瀑布。引望无不通,兹焉倍多趣。” 宋 寇準 《春日登楼怀归》诗:“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词语解释:引吭 拼音:yǐn háng
拉开嗓子。谓高鸣或高声吟唱。《禽经》:“搏则利嘴,鸣则引吭。”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宋 梅尧臣 《宣州环波亭》诗:“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清 龚巩祚 《书金伶》:“既就夕,主客譁,惟恐 金 之不先奏声。既引吭,则触感其往夕所得於 钮 者,试之忽肖。”词语解释:引子 拼音:yǐn zǐ
带领幼雏。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1). 宋 元 各种说唱艺术演唱时的第一个曲子的泛称。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车驾幸学》:“驾至 纯礼坊 ,随驾乐部,参军色念致语,杂剧色念口号,起引子,导驾至大成殿櫺星门。”
(2).指戏曲中重要脚色登场时的第一个曲子,大都介绍剧中的规定情境。如《琵琶记·高堂称庆》的《瑞鹤仙》,《牡丹亭·游园》的《绕池游》。近代京剧等则常用有唱有念的韵文。今亦指某些乐曲的开始部分,有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等作用。
(3).古典小说的开端部分。或用诗词,或用小故事,以引出正文。话本的引子称为“入话”,一般也叫“楔子”。 胡适 《中国章回小说考·〈红楼梦〉的凡例》:“‘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以下一长段,在 脂 本里,明是第一回之前的引子。”
(4).中医在处方末尾所加的药引,能加强药剂的效力。 元 无名氏 《薛苞认母》第二折:“我要吃一服儿药,可无引子,你去东庄姑姑家取些蜜来做引子。”《红楼梦》第八三回:“﹝ 王太医 ﹞又将七味药与引子写了。”《老残游记》第三回:“用的是生甘草、苦桔梗……八味药,鲜荷梗做的引子。”
(5).向导,带路的。《西游记》第八二回:“你两个牵着马,挑着担,我们跟着那两个女怪,做个引子,引到那门前,一齐下手。”
(6).由此引起彼的事物;导火线。《红楼梦》第六二回:“我们并没有多吃酒,不过是大家顽笑,将酒作引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学生运动的引子, 山东 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
(7).比喻引起正文的话或启发别人发言的话。如:这一段话是下文的引子。如:我简单说几句做个引子,请各位发表高见。词语解释:引觞 拼音:yǐn shāng
持杯。语本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引壶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觴满酌,頽然就醉。”词语解释:引人 拼音:yǐn rén
(1).古代宫廷的门使。《周礼·天官·宫正》“几其出入” 唐 贾公彦 疏:“有门籍及引人,皆得出入也。”
(2).攀供别人。《唐律·断狱》:“诸囚在禁,妄引人为徒侣者,以诬告罪论。”
(3).指受牵连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一九引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太乐伎》:“ 李龙 等夜行掠刼……遂擒 龙 等,引人是太乐伎。”
(4).吸引人。参见“ 引人入胜 ”。
词语解释:引人入胜 拼音:yǐn rén rù shèng
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 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后多用以指风景或文章等优美吸引人。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卷下:“林光岩翠,袭人襟带间,而鸟语花香,固自引人入胜。” 清 吴趼人 《历史小说总序》:“盖小説家言,兴味浓厚,易於引人入胜也。” 毛泽东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 秦牧 《艺海拾贝·北京花房》:“从 北京 花房的引人入胜,我想起了某些事物概括集中之后产生的魅力,不由得也联想到艺术上概括集中的道理。”词语解释:引类 拼音:yǐn lèi
援引同类。《淮南子·要略》:“乃始揽物引类。”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旁出入他经者,又数十万言,其为业也勤矣。”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然后呼朋引类,借势乘权,恣其所欲为。”词语解释:引流 拼音:yǐn liú
(1).导引水流。 晋 潘岳 《藉田赋》:“清 洛 浊渠,引流激水。” 宋 苏轼 《喜雨亭记》:“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谓通过外科手术排出体内脓液。词语解释:引起 拼音:yǐn qǐ
(1).起身。《汉书·叙传上》:“上喟然叹曰:‘吾久不见 班生 ,今日復闻讜言。’ 放 等不懌,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后汉书·来历传》:“乃各稍自引起, 歷 独守闕,连日不肯去。”
(2).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出现。 宋 孙光宪 《望梅花》词:“数枝开与短墙平,见雪蕚红跗相映,引起谁人边塞情。”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 赵尔丰 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 段祺瑞 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词语解释:引道 拼音:yǐn dào
(1).起程,上路。《后汉书·吴汉传》:“每当出师,朝受詔,夕即引道。”《新唐书·权万纪传》:“帝遣 刘德威 按问,因召 祐 入朝。 祐 恐,与所嬖 燕弘亮 谋杀之,而 万纪 先引道。”
(2).引路,带路。指引上正道。《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作俗中引道之师,为世上照人之镜。”词语解释:引首 拼音:yǐn shǒu
(1).伸长头颈。多形容盼望。《新五代史·唐臣传·苏循》:“ 循 父子皆自以附会 梁 得所託,旦夕引首,希见进用。”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驱车 柏子冈 ,引首东南望。”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卷三九:“ 济 引首待刃, 希德 以实病白 禄山 ,乃免。”
(2).书轴画幅的首端部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白鸞綾引首…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
(3).古代通俗小说引起正文的开头部分。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词语解释:引车 拼音:yǐn chē
“引”,调转方向。调转车行方向。例如:公子引车入市。——《史记·魏公子列传》词语解释:引酒 拼音:yǐn jiǔ
谓饮酒。《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而 羽 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唐 白居易 《春至》诗:“閒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词语解释:引动 拼音:yǐn dòng
引起;触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一来要奉承 胡生 欢喜,二来要引动 门氏 情性。”《红楼梦》第六八回:“彼时 大观园 里的十停人已有九停人知道了。今忽见 凤姐 带了进来,引动众人来看问。”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些集会里,有农会的地方普遍地举行了政治宣传,引动了整个农村。”参见“ 引起 ”。
词语解释:引起 拼音:yǐn qǐ
(1).起身。《汉书·叙传上》:“上喟然叹曰:‘吾久不见 班生 ,今日復闻讜言。’ 放 等不懌,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后汉书·来历传》:“乃各稍自引起, 歷 独守闕,连日不肯去。”
(2).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出现。 宋 孙光宪 《望梅花》词:“数枝开与短墙平,见雪蕚红跗相映,引起谁人边塞情。”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 赵尔丰 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 段祺瑞 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词语解释:引裾 拼音:yǐn jū
拉住衣襟。指 三国 魏 辛毗 拉住 文帝 衣襟坚持诤谏的故事。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引裾”喻人臣能据理直谏。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朝有遗闕,君有小失,则正色直諫。大则犯颜触鳞,方诸古之引裾断鞅者,我无愧矣。” 明 归有光 《士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其在於古,若排闥、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词语解释:引绳 拼音:yǐn shéng
(1).牵拉绳索。《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为緜蕞野外”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引绳为緜,立表为蕞。”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五》:“悬未及地召止之,令人引绳不令落。”
(2).特指木工拉墨线。 宋 洪刍 《板屋》诗:“风吟日暴雨所沐,巧匠引绳如解玉。” 清 曾国藩 《邓湘皋先生墓表》:“引绳落斧,剖晰毫釐。”词语解释:引来 拼音:yǐn lái
由某种吸引力而集合,集拢,集中,收集。例如:气球放出时引来了一小群观众。
引起注意而走过来。例如:这煤油灯…一定会将几英里内任何杀人的红皮肤印第安人引来。词语解释:引弓 拼音:yǐn gōng
(1).拉弓。《战国策·楚策四》:“臣为君引弓,虚发而下鸟。”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宋史·兵志一》:“ 英宗 即位,詔诸道选军士能引弓二石、彍弩四石五斗送京师閲试,第升军额。”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奋威》:“近閲《唐书》, 马北平 之下 长春宫 ,贼亦引弓不射。”
(2).持弓。谓善于骑射。《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汉书·李陵传》:“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攻之。”词语解释:引过 拼音:yǐn guò
承认过失。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归勋引过,让以先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宜痛自引过罪己,以感人心。”《天雨花》第九回:“口中不住来引过,望兄解释莫存心。”词语解释:引重 拼音:yǐn zhòng
(1).载运重物。《易·繫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2).标榜,推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亦倚 魏其 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故虽公卿贵人,亦往往相为引重不少矣。”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同志益相为引重,则异己益相为忌嫉。”词语解释:引避 拼音:yǐn bì
(1).让路;躲避。《后汉书·章帝纪》:“方春,所过无得有所伐杀,车可以引避,引避之。”《新唐书·萧至忠传》:“ 至忠 少与友期诸路,会雨雪,人引避, 至忠 曰:‘寧有与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
(2).引退;回避。 宋 欧阳修 《乞出第三札子》:“而臣以顾惜国体,既不当更与 诲 等辩正,便合引避去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汤丞相 封 庆国公 。命下, 汤公 谓此 仁宗 赐履之国,自 天圣 以来无封者,欲请避之。或曰:‘ 何执中 尝封 庆国公 矣。’ 汤公 曰:‘ 执中 不知引避,此何足为法哉!’卒辞之,改封 岐 。”词语解释:引身 拼音:yǐn shēn
抽身;引退。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是故过於进,将为患失之鄙夫;过於退,不失为引身之君子。”词语解释:引调 拼音:yǐn diào
逗引,招惹。 宋 黄庭坚 《归田乐令》词:“引调得、甚近日心肠不恋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剗地相逢,引调得人来眼狂心热。”词语解释:引藤 拼音:yǐn téng
(1).牵藤。 唐 钱起 《晚归蓝田旧居》诗:“引藤看古木,尝酒呪春鸡。”
(2). 清 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时在轿前引导的鞭棍。《清朝野史大观·顺康朝大臣体制》:“ 康熙 初,三品以上乘舆呵殿,双藤彻扇,丙戌罢引藤,丁亥并撤拥扇,惟背灯笼题衔。壬辰冬,仍听乘舆藤扇如故。”参阅《清史稿·与服志四》、 清 福格 《听雨丛谈·伞扇制度》。词语解释:引马 拼音:yǐn mǎ
(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上:“‘朱衣引马黄金带’,盖咏宰相之贵也。”
(2). 宋 代杂剧动作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合曲舞旋讫,诸班直常入,祇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词语解释:引杖 拼音:yǐn zhàng
持杖。《韩诗外传》卷八:“ 曾子 有过, 曾晳 引杖击之。” 唐 柳宗元 《夏初雨后寻愚溪》诗:“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词语解释:引惹 拼音:yǐn rě
招惹。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州郡因循,武事废弛,凡谋兴葺,则罪其引惹。”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若督迫捕盗官吏带领兵甲,晓夜出入巡逻,则贼未必获,而居民先受其扰,又或缘此引惹生事。” 元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一折:“柳丝长结就同心,桃腮嫩引惹情怀。”词语解释:引镜 拼音:yǐn jìng
持镜。《后汉书·朱浮传》:“引镜窥影。”《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李善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考史》:“ 公孙述 窃位於 蜀 , 蜀 人 任永 乃託目盲。及 述 诛, 永 澡盥引镜自照曰:‘时清则目明也。’”后因以指时世清明。 金 元好问 《赠张文举御史》诗:“无穷白日青天在,会有先生引镜年。”词语解释:引闲 拼音:yǐn xián
犹赋闲。词语解释:引路 拼音:yǐn lù
(1).起程,上路。《周书·李弼传》:“ 弼 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於家。”
(2).带路。 唐 刘禹锡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诗:“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西游记》第五三回:“ 孙大圣 前边引路, 猪八戒 拢了繮绳。”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回:“两个大兵在前引路。”词语解释:引钓 拼音:yǐn diào
犹垂钓。 明 文徵明 《乐成殿》诗:“漾目金鳞堪引钓,拂天翠柳乱闻鶯。”词语解释:引经 拼音:yǐn jīng
(1).援引经文、经义。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 仲尼 卒,亦又近诬。” 唐 韩愈 《复仇状》:“丁寧其义於经,而深没其文於律者,其意将使法吏一断於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引书每有增减》:“后人不知古人引经自有此例。”
(2).相传龟鹤能运气于任脉,故长寿。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鹤》。 清 许承钦 《古古贻赠三首次答》之一:“鹤爱引经能久眎,龙称无首是真才。”
(3).中医称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到达某一经脉的作用。如:引经药;引经报使。词语解释:引咎 拼音:yǐn jiù
归过失于自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会 涛 怖惧,遂自引咎。” 宋 欧阳修 《太尉王公神道碑铭》:“人有谤公於上者,公輒引咎,未尝自辩。”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盖是时 汪兆铭 已到 上海 , 唐绍仪 已引咎辞职也。”词语解释:引声 拼音:yǐn shēng
谓曼延其声。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苏子容 诗云:‘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众引声长。’ 苏子由 诗云:‘明日白麻传好语,曼声微绕殿中央。’盖昔时宣制,皆曼延其声,如歌咏之状。”词语解释:引御 拼音:yǐn yù
谓妃嫔等受召侍寝。《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遂以为贵人。常特被引御,从容辞於帝。”词语解释:引从 拼音:yǐn cóng
引导跟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今后每遇 延英 坐朝日,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宫人不得擅出内。”《宋史·礼志二四》:“所有圣驾出郊,除禁衞外,欲於本司入阵马军内摘差护圣马军八百人骑、弓箭、器械,作十六队,於仪衞前后引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二王府各有引从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欲(役)百姓!”词语解释:引籍 拼音:yǐn jí
(1).引人及门籍。古代宫廷的门使及出入宫门的牒籍。《周礼·天官·宫正》“几其出入”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几其出入……无引籍不得入宫司马殿门也。” 贾公彦 疏:“言引籍者,有门籍及引人皆得出入也。”
(2).谓通名状于门使,使导引入宫。《史记·外戚世家褚少孙论》:“行詔门著引籍,通到謁太后。” 张守节 正义:“ 武帝 道上詔令通名状於门使,引入至太后所。”词语解释:引兵 拼音:yǐn bīng
率领军队。《史记·田单列传》:“ 燕 引兵东围 即墨 , 即墨 大夫出与战,败死。”《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五年》:“﹝ 卫青 等﹞於是引兵而还。” 章炳麟 《焦达峰传》:“明日,市中小骚, 作新 单骑行视,即马上击杀之,断其头,遂引兵攻督府。”词语解释:引却 拼音:yǐn què
退却。《新唐书·李光弼传》:“ 抱玉 出奇兵夹击,俘虏过当,贼帅 周挚 引却。”词语解释:引见 拼音:yǐn jiàn
(1).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汉书·两龚传》:“徵为諫大夫,引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繫廷尉,有詔勑出,后復引见。” 宋 苏轼 《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2).泛指引导相见或介绍。《西游记》第五七回:“ 沙僧 作礼毕,道:‘有一件事,特来朝见菩萨,烦为引见引见。’”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二:“副官处说的,司令长官睡了,不能惊扰他,要等到清早才可以引见。” 靳以 《去路》:“我给你引见引见。” 曹禺 《日出》第三幕:“ 翠喜 :‘(朝 胡四 ) 胡四爷 。(指 福升 ) 四爷 ,您引见引见。’”
(3). 清 制特指京官五品以下、外官四品以下,授官时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带领朝见皇帝。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知县改授》:“近 雍正 年间,屡有引见知县奉旨改京员者。”《红楼梦》第一○二回:“正在吏部説话的时候,来了一个 江西 引见的知县。”《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那年考取御史,引见下来,头一个就圈了他。” 巴金 《家》十二:“第二年爹以过班知县的身份进京引见去了。”
(4).接见。《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时 右扶风 琅邪 徐业 ,亦大儒也,闻 玄 诸生,试引见之,与语,大惊曰:‘今日相遭,真解矇矣!’”《梁书·袁昂传》:“ 俭 时为京尹,经於后堂独引见 昂 。”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太仓 王司马 岵云 备兵 九江 ,校士列郡,拔 太虚 第一,引见之。”词语解释:引笔 拼音:yǐn bǐ
犹挥笔。《晋书·卫恒传》:“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元史·朵尔直班传》:“顾左右无能书汉字者, 朵尔直班 引笔书之。” 明 王周 《落齿词》诗:“开樽復开怀,引笔作长句。”词语解释:引退 拼音:yǐn tuì
(1).退兵。《战国策·秦策一》:“军乃引退,并於 李下 。”《后汉书·段熲传》:“ 熲 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北史·窦炽传》:“ 蠕蠕 引退, 炽 度 河 至 麴伏川 追及,大破之。” 剑农 《武汉革命始末记》:“北兵渐次夷伤,遂引退,革命军尽力追之。”
(2).辞官,辞职。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郭后 既废太子,太傅 张湛 称疾引退。” 唐 钱起 《晚归蓝田旧居》诗:“才微甘引退,应得遂霞栖。” 清 杭世骏 《质疑·诸史问目答李若珠等》:“谓 信 功高震主,不急引退以取祸可矣;谓 信 谋反伏诛,则过矣。”
(3).犹退避。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其妻 董氏 諫止之曰:‘ 俊臣 国贼也……君可敬而远之。’ 敏 稍稍引退。”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 抱孙 兄弟既就傅,或嬉戏有过失,而 抱孙 之尊府督责笞挞之, 程孺人 为泣下……既引退而后加以训辞。”词语解释:引分 拼音:yǐn fēn
(1).引决;自杀。《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甘露 元年三月, 晧 遣使随 绍 彧 报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孙峻 使詰 南阳王 和 ,令其引分。”《旧唐书·韦嗣立传》:“心徒痛其寃酷,口莫能以自明,或受诛夷,或遭窜殛,并甘心引分,赴之如归。”《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年》:“将军 薄昭 杀 汉 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 昭 不肯。” 胡三省 注:“引分,犹言引决也。”
(2).犹引咎。 唐 韩愈 《泷吏》诗:“官不自谨慎,宜即引分往。”词语解释:引睇 拼音:yǐn dì
遥望。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缄报平安》:“欲见无由空引睇,缄书如泪寄江鳞。”词语解释:引对 拼音:yǐn duì
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颖悟》:“即日闻奏,恩命引对。”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首蒙引对,面锡殊科。”词语解释:引古 拼音:yǐn gǔ
引证古代的史实或文献。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太傅 叔孙通 称説引古,以死争太子。” 唐 杜甫 《壮游》诗:“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词语解释:引臂 拼音:yǐn bì
伸臂,举臂。 唐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序》:“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宋史·舆服志一》:“﹝指南车﹞车箱外笼上有重构,立木仙人於上,引臂南指。”词语解释:引援 拼音:yǐn yuán
(1).引以为援。谓援引伴侣。《庄子·山木》:“东海有鸟焉……引援而飞,迫胁而栖。”
(2).举用提拔。 明 张居正 《答廉宪王凤洲》:“今同年中,有孤所引援,见居要路。”《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及 京 当国,定 元祐 党籍…… 康国 皆预密谋,故 京 引援尤力。”
(3).犹引证。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正夫 谓 子韶 曰:‘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词语解释:引牵 拼音:yǐn qiān
牵引扶持。 唐 韩愈 《示爽》诗:“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词语解释:引头 拼音:yǐn tóu
(1).伸头远望。 宋 徐积 《和倪敦复》诗:“先声从西来,尘榻为君拂。吟行时引头,吟坐即摇笔。”
(2).带头;开头。《宋史·乐志五》:“文舞武舞计用一百二十八人,就以文舞番充。其二舞引头二十四人,皆召募补之。” 段荃法 《“状元”搬妻》:“大家早有这个意思,如今这个姑娘一引头,便都鼓起掌来。”
(3).牵线撮合的人。《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王员外 暗道:‘原来这寃家已做了官,却乔粧来哄我!懊悔昔时错听了谗言,将他逐出……无颜相见,且叫妈妈来做引头。’”《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正下在他家,何不央他来做个引头説合这话也好。”
(4).引子。即话本的入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在下为何説了这个引头?”词语解释:引丝 拼音:yǐn sī
抽丝;牵线。 唐 杜牧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将赴举》诗:“野店正分泊,茧蚕初引丝。”《埤雅·释鸟》:“今人乘风放纸鳶,鳶輒引丝而上。”词语解释:引棹 拼音:yǐn zhào
指行船。 唐 王昌龄 《送任五之桂林》诗:“ 楚 客醉孤舟, 越 水将引棹。”词语解释:引花 拼音:yǐn huā
方言。种痘。 周立波 《懒蛋牌子》:“往常给小孩子引花,还讲故事;孩子们对他又是怕,又是爱。”词语解释:引日 拼音:yǐn rì
(1).拉转日轮。比喻扭转形势。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加塞漠之外,胡敌掣肘,必未能摧锋引日,规自开张。”
(2).拖延时日。 三国 魏 曹操 《表刘琮令》:“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周书·杨忠传》:“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唐 陆贽 《奉天论李晟所管兵马状》:“右贼 泚 稽诛,保聚宫苑,势穷援絶,引日偷生。”词语解释:引饮 拼音:yǐn yǐn
谓举杯而饮。《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旋復代赭石汤方”注:“其人面赤,表气怫鬱,渴欲引饮,復与汤水,以助发其汗。”词语解释:引绋 拼音:yǐn fú
执绋。谓送葬。《吕氏春秋·节丧》:“引紼者左右万人以行之。” 高诱 注:“紼,引棺索也。礼,送葬皆执紼。” 陈奇猷 校释:“《释名·释丧制》云:从前引曰紼。紼,发也,发车使前也。” 宋 陈亮 《祭三五伯祖文》:“哭不抚棺,送不引紼,惓惓此心,有如皦日。” 清 周亮工 《宋去损以予累客死都门》诗之四:“引紼无能泪暗挥,桐棺独去雨霏霏。”词语解释:引还 拼音:yǐn huán
率军退回。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单于谓 陵 不可復得,便欲引还。”《后汉书·盖延传》:“与中郎将 来歙 攻 河池 ,未尅,以病引还。”词语解释:引黄 拼音:yǐn huáng
指奏章前面所附的摘要。因多用黄纸书写,故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唐 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其表章略举事目与日月道理,见於前及封皮者,又谓之引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为着文书太多,怕的省览不及,漏掉了重要的,他采取了 宋 朝用过的办法,叫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前边,叫做引黄。”词语解释:引接 拼音:yǐn jiē
(1).延见接待。《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答曰:‘……儿意相当,事须引接。此间疎陋,未免风尘。入室不合推辞,升堂何须进退!’遂引入中堂。”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往年尝为执事言之,輒蒙引接。”
(2).推荐提拔。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而 韩 、 柳 、 皇甫 、 李公 ,皆以引接后学为务。”
(3).引导,接引。 唐 李通玄 《新华严经论》卷三九:“然菩萨何得有生而作生法,皆缘像表法,引接众生令易解故。”词语解释:引章 拼音:yǐn zhāng
导行的旗帜。 宋 司马光 《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聊应衣绣过乡曲,不作引章惊故人。”词语解释:引翼 拼音:yǐn yì
引导扶持。语本《诗·大雅·行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 郑玄 笺:“以礼引之,以礼翼之;在前曰引,在旁曰翼。” 唐 李程 《众星拱北辰赋》:“赡夫摄提引翼,钩陈邐迤。” 宋 叶适 《祭赵知宗文》:“顾瞻遗老,存者几人;尚其耇耆,永以引翼。”词语解释:引导 拼音:yǐn dǎo
(1).带领,使跟随。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傅承 为 江夏 守,有一双鹅失之三年,忽引导得三十餘头来向 承 家。”《南史·王僧辩传》:“有羣鱼跃水飞空引导。”《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俄有二青童,朱衣絳节,前行引导。”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一面笑,望着警察,一面含含胡胡地指着点着,仿佛在引导人家参观。”
(2).指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在前传呼开路的人。 清 龙文彬 《明会要·舆服上·百官仪从》:“凡京官出外:四品以上,引导三对……七品以上,引导二对。”
(3).启发;领导。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沉默了一阵,她鼓起勇气,使着大劲儿决定引导 生宝 ,让他提出要求。”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她不是怕死鬼! 毛主席 没有白教育她,党没有白引导她。”
(4).导引。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上大奇之,因问引导之法,养生之要。”词语解释:引文 拼音:yǐn wén
(1).引自其他典籍、文章的文句。《后汉书·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説。”
(2).序文。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书成,赐名《枢廷备检》,今藏右府……独有引文,存于家集。”
(3).官府派租单。 宋 赵汝鐩 《陇首》诗:“农家説县催科急,留我茅簷看引文。”词语解释:引疾 拼音:yǐn jí
托病辞官。《新唐书·裴度传》:“ 大和 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 宋 叶适 《故待制赵公墓志铭》:“召仍太府,权户部侍郎。未几,三引疾。” 清 戴名世 《〈刘退庵先生稿〉序》:“先生以进士起家,歷官郎署,非其好也。未几,即引疾归。”词语解释:引时 拼音:yǐn shí
迁延时日。《后汉书·祭遵传》:“ 嚣 挟奸久矣,今若按兵引时,则使其诈谋益深。”词语解释:引目 拼音:yǐn mù
(1).古时获准销售的货物凭单。开列有品种、份量等。《元典章新集·户部·盐法》:“诸衙门并行铺之家,卖讫官盐,限五日赴所属州司县缴纳引目。”《明史·食货志四》:“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续文献通考·征榷三》:“引目有新旧之混淆,商灶有奸良之杂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海舶出发前必须到市舶司登记,领取公据或公凭、引目。”
(2).举目。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恂如 悄声,还引目四顾,生怕有人偷听了去。”词语解释:引线 拼音:yǐn xiàn
亦作“ 引綫 ”。
(1).拉线。 唐 韩愈 《赠侯喜》诗:“举竿引线忽有得,一寸纔分鳞与鬐。”
(2).介绍;拉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婢子负心,倾意新郎,不忆引綫人矣。” 大中华国民 《阴谋之鳞爪》:“ 章 更嗾 陆宗舆 、 曹汝霖 、 张弧 三人出面,己则从中引綫。”
(3).内线,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 庞鸿昌 极顽固兇残,即购一会党作引线,捕一与 黄克强 有关係之会党,酷刑拷打逼供。”
(4).犹先导。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
(5).引火线,导火线。 清 薛福成 《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门留一穴,以粗竹数丈,为引线贯入穴中,竹内用大布数匹,包火药实之。” 巴金 《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点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线。”
(6).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的事件。 沙汀 《防空》:“大家都肯定 中日 战事一定会爆发的,很可能 芦沟桥 事件就是引线。”
(7).指铁路或公路连接桥梁的一段线路。
(8).方言。缝衣针的别称。词语解释:引养 拼音:yǐn yǎng
长养;奉养。《书·梓材》:“引养引恬。” 孔颖达 疏:“能长养民,能安民。” 宋 叶适 《上蔡先生祠堂记》:“ 偕 三子,无衣食,替人承符,引养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