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彤彤 拼音:tóng tōng
通红貌。 唐 戎昱 《下第留辞顾侍郎》诗:“綺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那股火的洪流闪亮闪亮,映得每个炼钢手浑身上下红彤彤的。”词语解释:珥彤 拼音:ěr tóng
犹珥笔。彤,赤管笔。《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絜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 刘良 注:“珥,执也;彤,赤管笔也,皆史臣所以书记君言也。” 宋 钱惟演 《上巳玉津园赐宴》诗:“珥彤寻竹籞,倾盖集芝廛。”借指史官之职。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顷读公集《雨中过庐山》云:小臣殿陛司珥彤,濒行天语出九重。”参见“ 珥笔 ”。
词语解释:珥笔 拼音:ěr bǐ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词语解释:管彤 拼音:guǎn tóng
赤管笔,古制宫中女史用以记书嫔妃夫人的功过,因有史笔之义。《后汉书·列女传赞》:“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李贤 注:“管彤,赤管笔。” 清 钱谦益 《李孝贞传序》:“ 孝贞 之事,古管彤所书,未之有也。”词语解释:丰彤 拼音:fēng tóng
(1).林木茂密貌。《后汉书·马融传》:“丰彤对蔚,崟頟槮爽。” 李贤 注:“并林木貌也。”
(2).犹深厚。 明 王直 《忠孝堂铭》:“明明列圣眷遇隆,仁渐义洽恩丰彤。”词语解释:雕彤 拼音:diāo tóng
谓刻镂彩绘。 唐 刘禹锡 《和州刺史厅壁记》:“市无嗤眩,工无雕彤。”
彫彤:雕绘、饰以丹彩。 唐 刘禹锡 《观市》:“衣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 词语解释:髹彤 拼音:xiū tóng
丹漆。《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桶,垂琬琰之文璫。” 李周翰 注:“髹彤,丹漆也,画文绣之色於椽上,涂以丹漆。” 宋 曾巩 《洪州东门记》:“其瓦甓金石髹彤黝堊之费,取于库钱之常入者。”词语解释:朱彤 拼音:zhū tóng
朱红色。 汉 王充 《论衡·订鬼》:“ 杜伯 之厉为妖,则其弓矢投措皆妖毒也。妖象人之形,其毒象人之兵,鬼毒同色,故 杜伯 弓矢皆朱彤也。”词语解释:红彤彤 拼音:hóng tōng tōng
亦作“ 红通通 ”。
(1).形容很红。 靳以 《跟着老马转》:“他的脸红通通,两只眼睛冒着青春的光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她的脸蛋给两边红光映得越发显得红彤彤的。” 魏巍 《挤垮它》一:“太阳已经出来了,把山岭照得红通通的。”
(2).象征革命。 袁静 《伏虎记》第五十回:“没有牺牲能换来一个红彤彤的新 中国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