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征拼音:zhēng 繁体或异体字:徴徵属庚韵
征 zhēng 〈动〉
-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 同本义
-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 征,行也。——《尔雅》
-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 征伐,发兵讨伐
-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 争夺,争取
- 不为征利。——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征收
-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
- 赋税
-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 姓
徵、徴 zhēng 〈动〉
-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 同本义
- 徵,召也。——《说文》
- 徵,召也。——《尔雅》
-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 征拜尚书。
-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 求取;索取
-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 贵之征贱。
-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 会征促织。
-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 追究;追问
-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 证明;验证
- 念用庶征。——《书·洪范》
-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徵 zhēng 〈名〉
- 征兆;迹象
- 明征定保。——《书·胤征》
-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康熙字典征古文:徰
- 《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証平聲。
- 《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 又《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 又《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 又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 又《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 又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徵古文:𢾷𢽠𡈼𢽡
- 《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
- 《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 又《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 又《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 又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 又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 又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 又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
- 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
- 《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 又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 又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 又叶陟隆切,音中。
- 《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