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三径 拼音:sān jìng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词语解释:一径 拼音:yī jìng
见“ 一径 ”。词语解释:幽径 拼音:yōu jìng
亦作“ 幽逕 ”。 僻静的小路。 唐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诗:“ 灞陵 幽径近, 磻谿 隐路长。” 宋 杨万里 《春晴怀故园海棠》诗:“一番过雨来幽逕,无数新禽有喜声。”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林深树广,幽径纵横。”词语解释:竹径 拼音:zhú jìng
亦作“ 竹逕 ”。 竹林中的小径。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琴亭酒榭磊落乘烟,竹径松扉参差向月。”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词语解释:小径 拼音:xiǎo jìng
狭窄的道路
(木材)直径小的。例如:小径木。词语解释:花径 拼音:huā jìng
花间的小路。 南朝 梁 庾肩吾 《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唐 李端 《暮春寻终南柳处士》诗:“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花径尘芳,浅印花鞋小。”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狗和蔷薇》:“狗在花径中走来走去,怕迷失路途。”词语解释:石径 拼音:shí jìng
亦作“ 石逕 ”。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词语解释:野径 拼音:yě jìng
亦作“ 野逕 ”。 村野小路。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野径既盘紆,荒阡亦交互。” 宋 方岳 《梦寻梅》诗:“野逕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清 郝明龙 《乙未》诗:“乘便小舠看钓去,偶来野径得花归。”词语解释:松径 拼音:sōng jìng
松间小路。 南朝 梁 刘孝先 《和亡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唐 元结 《登白云亭》诗:“出门见 南山 ,喜逐松径行。” 宋 苏辙 《游锺山》诗:“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词语解释:山径 拼音:shān jìng
(1).山间小路。 唐 储光羲 《幽人居》诗:“幽人下山径,去去夹青林。” 明 王守仁 《宿萍乡武云观》诗:“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许地山 《荼蘼》:“ 宗之 只笑着点点头,随即从西边的山径回家去。”
(2).山岭。《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赵岐 注:“山径,山之领。”一说,山径即山坡。见 杨伯峻 《孟子译注》。词语解释:捷径 拼音:jié jìng
亦作“ 捷逕 ”。
(1).近便的小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隋书·杨尚希传》:“﹝ 杨尚希 ﹞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 迥 方觉,分数十骑自驛路追之,不及。”《司马温公诗话》引 宋 刘子仪 《堠子》诗:“空呈厚貌临官道,大有人从捷逕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扎克塔尔》:“因秘献入番捷径, 阿文成公 得以进兵成功。”
(2).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后多指取巧进身的门路。《楚辞·离骚》:“何 桀 紂 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王逸 注:“言 桀 紂 愚惑……欲涉邪径,急疾为治。” 唐 俞简 《行不由径》诗:“捷径虽云易,长衢岂不平?” 宋 岳珂 《桯史·大小寒》:“ 韩平原 在 庆元 初,其弟 仰胄 为知閤门事,颇与密议,时人谓之大小 韩 。求捷径者争趋之。”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新民会成了政治训练班,给那些功课坏,心里胡涂,而想升官发财的青年辟开一条捷径。他们去受训,而后被派在各机关去做事。”
(3).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中食论》:“往古诸佛,过中不餐,此盖是遣累筌蹄,适道之捷径。” 明 高攀龙 《答念台书》:“弟观千古圣贤心法,只一‘敬’字,捷径无獘。”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七:“她之所以预备学体育,也是不能不走这条生活的捷径,她完全是为了两年毕业后可以不难找到一个位置。”词语解释:曲径 拼音:qǔ jìng
见“ 曲径 ”。词语解释:香径 拼音:xiāng jìng
亦作“ 香逕 ”。
(1).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 苏州 胜迹 采香径 的省称。 采香径 为 香山 旁的小溪, 春秋 时 吴王 种香于 香山 ,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唐 白居易 《题灵岩寺》诗:“ 娃宫 屐廊 寻已倾, 砚池 香径 又欲平。” 宋 柳永 《双声子》词:“ 夫差 旧国, 香径 没、徒有荒丘。” 元 张翥 《忆姑苏》诗:“臺上麋游 香逕 冷,陵头虎去 剑池 荒。”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香逕 尘生乌自啼, 屧廊 人去苔空緑。”词语解释:芳径 拼音:fāng jìng
花径。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二:“ 越城 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白雪遗音·马头调·听琴》:“步苍苔来穿芳径,猛听的那音韵之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 法国 式的芳径,树木夹路,秋末残叶满地,踏步行来,胜于毡茵。”词语解释:门径 拼音:mén jìng
亦作“ 门逕 ”。
(1).当门的小路。 唐 岑参 《高冠谷口赠郑鄠》诗:“门径稀人迹,簷峯下鹿羣。”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二:“散灰缘旧俗,门逕环周遭,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清华园图记》:“余家距 清华园 不半里,暇日尝访其遗构,门径深而曲,中有高楼翼然。”
(2).做事的途径、方法、窍门。 清 郑燮 《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词:“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復自家门径。” 清 谭嗣同 《仁学·仁学界说》:“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羣学羣教之门径在是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词语解释:微径 拼音:wēi jìng
小路。《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 唐 杜甫 《飞仙阁》诗:“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宋 杨万里 《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诗:“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復从南坡下得微径,下一里餘而东抵坑底。” 清 金农 《樊口西郊行药》诗:“此閒微径僻,斜景闭墟落。”词语解释:行径 拼音:xíng jìng
亦作“ 行逕 ”。 通行的小路。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逕,荒畴不復田。”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诗:“壁下即溪流,峻絶无行径。”
亦作“ 行逕 ”。 行为;举动。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山人·山人歌》:“ 张 以母老,至庚辰科即絶意公车。足跡不入公府,与 王 行逕迥别,故有此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平日行径如此,所以 唐 仲友 也与他相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范吕二公》:“予与 介儒 生平行径臭味无一不同。”词语解释:樵径 拼音:qiáo jìng
亦作“ 樵逕 ”。 打柴人走的小道。 唐 李华 《仙游寺》诗:“捨事入樵逕,云木深谷口。”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隐隐闻 洛城 暮鐘,但彷徨於樵径古陌之上。” 清 施闰章 《天知庵》诗:“樵径落松子,疎林八月天。”词语解释:开径 拼音:kāi jìng
亦作“ 开径 ”。
(1).开辟路径。《宋书·谢灵运传》:“尝自 始寧 南山伐木开逕,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2).《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 生逕,永怀 求 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陶潜〈田居〉》:“素心正如此,开逕望三益。”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蒋侯 已拟长开径, 李广 无端又出山。”参见“ 三径 ”。
词语解释:三径 拼音:sān jìng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词语解释:夹径 拼音:jiā jìng
小路两侧。 南唐 冯延巳 《清平乐》词:“四园春早,夹径抽新草。”词语解释:莎径 拼音:suō jìng
长满莎草的小路词语解释:扫径 拼音:sǎo jìng
亦作“ 扫逕 ”。 清扫道路。 唐 白居易 《营闲事》诗:“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 清 钱棻 《雪赋》:“虽扫径其何伤。”亦用以表示迎客诚意。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延接》:“待宾至,云扫逕以俟。”词语解释:蹊径 拼音:xī jìng
亦作“ 蹊逕 ”。
(1).指小路。《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径,负女渡岭驀涧,直入乱山。”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蜿蜒入杳渺,蹊径从何寻?”
(2).门径;路子。《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明 唐顺之 《卓小仙草书歌》:“虽然奔放不可覊,笔墨蹊径未尽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又人学书……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逕者,最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儒实学》:“大闢畴人之蹊逕。”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词语解释:归径 拼音:guī jìng
归路。 南朝 齐 谢朓 《敬亭山》诗:“緑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词语解释:路径 拼音:lù jìng
亦作“ 路逕 ”。
(1).道路。 明 陆深 《燕闲录》:“ 山西 州县多在山谷之间,路逕崎嶇,搬运极难。”《老残游记》第八回:“石头路径,冰雪一冻,异常的滑。”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 萧红 《家族以外的人》:“并且路上的落叶也厚了起来,树叶子完全盖着我们在走着的路径。”
(2).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女孩儿从幼未曾出着闺门,我又不知路径,教我怎生去的?”《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正不知那一条是去路。 李蒙 心中大疑,传令暂退平衍处屯扎,一面寻觅土人,访问路径。”《文明小史》第十五回:“连年小考, 苏州 是来过的,於一切路逕,尚不十二分生疏。” 冰心 《最后的安息》:“ 惠姑 也笑说:‘可不是么,只为我路径不熟,幸亏你在后面拉着,要不然,就滚下去了。’”
(3).比喻办事的门路、办法。《朱子语类》卷四十:“世间也只有这一箇方法路径,若才不从此去,少间便落草,不济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木刻创作法〉序》:“采取新法,加以 中国 旧日之所长,还有开出一条新的路径来的希望。”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他们开口闭口总是--‘ 谭会长 ,这个路径要请你老人家示下。’”
(4).指人的行径。亦指世道。 张天翼 《万仞约》三:“又细细叙述了 高六爷 那位大小姐偷野老公的故事。总而言之,如今好人少,这真不是个路径。” 罗洪 《践踏的喜悦》:“你去看吧,这么大清早,总不是什么好路径!”词语解释:柳径 拼音:liǔ jìng
柳荫小径。 隋 虞绰 《于婺州被囚》诗:“桃蹊日影乱,柳逕秋风起。”词语解释:侧径 拼音:cè jìng
狭窄的路。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瓏。” 唐 岑参 《赴犍为经龙阁道》诗:“侧径转青壁,危桥透沧波。” 宋 陈师道 《晚望》诗:“称目有佳思,侧径无好步。”词语解释:斜径 拼音:xié jìng
亦作“ 斜逕 ”。 歪斜的小路。 唐 杨炯 《和石侍御山庄》:“阔堑防斜径,平隄夹小渠。” 唐 皮日休 《鹿门隐书》:“圣人之道犹坦途,诸子之道犹斜逕。”词语解释:危径 拼音:wēi jìng
亦作“ 危逕 ”。 险峻的山路。 唐 王维 《至黄牛岭见黄花川》诗:“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董源 峯顶不工,絶涧危径,幽壑荒迥,率多真意。” 宋 朱熹 《云谷二十六咏·瀑布》:“峯迴危逕转,垂练忽千寻。”词语解释:村径 拼音:cūn jìng
亦作“ 村逕 ”。 村间小路。 唐 杜甫 《漫成》诗之一:“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唐 柳宗元 《雨晴至江渡》诗:“渡头水落村逕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金 党怀英 《宿宣湾》诗:“人家半临水,村径曲穿林。” 元 汤式 《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径,朝昏傍驛亭。”词语解释:秋径 拼音:qiū jìng
亦作“ 秋逕 ”。 秋日荒凉的小路。 唐 钱起 《新雨喜得王卿书问》诗:“苦雨暗秋径,寒花垂紫苔。” 唐 罗邺 《萤》诗之二:“裴回无烛冷无烟,秋逕莎庭入夜天。” 宋 王安石 《蒙亭》诗:“春樊乱梅柳,秋径深松菊。”词语解释:狭径 拼音:xiá jìng
小路。 南朝 陈 徐陵 《内园逐凉》诗:“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 唐 卢照邻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诗:“平川看钓侣,狭径闻樵唱。”词语解释:兔径 拼音:tù jìng
指小路,曲径。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田道人》:“旬日之期既迫,皇皇不敢怠,独徘徊兔径。忽有村夫搦其胸,方恐惧,其人乃问曰:‘汝非寻 丹沙泓 庵地者乎?我知之。’”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姬母﹞从兔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词语解释:沙径 拼音:shā jìng
亦作“ 沙逕 ”。 沙石小路。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徒观其芜没沙逕,葳蕤泽葵,渔樵汲引,荆棘荣衰。” 宋 杨万里 《明发平坦》诗:“似闻前溪水,尽还旧沙径。”词语解释:井径 拼音:jǐng jìng
田间小路。《文选·鲍照〈芜城赋〉》:“边风起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李善 注:“《周礼》曰:‘九夫为井。’又曰:‘夫间有遂,遂上有径。’” 李周翰 注:“屋三为井。径,道也。言人屋室迁毁,行道荒芜而丘陇亦已摧残。” 唐 杜甫 《重题》诗:“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红楼梦》第三八回:“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絶尘埃。”词语解释:岩径 拼音:yán jìng
山间小路。 唐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诗:“及此云山去,窅然巖径好。” 唐 柳宗元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周王 之马跡不至, 谢公 之屐齿不及,巖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嘆。”词语解释:仄径 拼音:zè jìng
狭窄的小路。 明 许承钦 《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羣躋幽壑巔,捫萝遵仄径。”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仄径俯飞鸟,屡进乃旋止。”词语解释:鸟径 拼音:niǎo jìng
指险绝的山间小径。 唐 杜荀鹤 《游茅山》诗:“步步入山门,仙家鸟径分。” 唐 薛能 《褒斜道中》诗:“鸟径恶时应立虎,畬田閒日自烧松。”词语解释:人径 拼音:rén jìng
亦作“ 人逕 ”。
(1).人行小路。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鐘。”
(2).犹言世途。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朋来握石髓,宾至驾轻鸿。都令人径絶,惟使云路通。”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惟云场之少折,乃人逕之多忧。”词语解释:陶径 拼音:táo jìng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有“三逕就荒,松菊犹存”句。后以“陶逕”借指隐者之居。 明 金銮 《点绛唇·送汪小邨归广陵》套曲:“霎时间一江凉月芦花映,明朝骑鹤上 扬州 ,何时载酒来 陶 逕。”词语解释:迷径 拼音:mí jìng
犹迷路。《宋书·谢灵运传》:“被宿莽以迷径,覩生烟而知墟。” 南朝 梁 刘孝威 《赋得曲涧诗》:“菱舟失道去,归鳧迷径来。” 清 查慎行 《人海记·采参》:“採参以夏五月,裹粮披榛而入。或迷径为虎狼所噉;或人相遇,弱者死,强者攖所有而出。”参见“ 迷路 ”。
词语解释:迷路 拼音:mí lù
(1).迷失道路。《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詔书徵 萌 ,託以老耄,迷路东西。” 唐 宋之问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诗:“攀巖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二章:“朝着前头走就行啦,不会迷路的。”
(2).比喻失去正确的方向。 唐 白居易 《刑部尚书致仕》诗:“迷路心迴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3).比喻错误的道路。《四游记·哥阁君臣游猎》:“寡人原亦是僊班之人。今寡人失了本来面目,乞天僊大发慈悲,同寡人回朝,指引寡人迷路。”
(4).满路。 唐 温庭筠 《送洛南李主簿》诗:“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
(5).方言。指雾。 清 顾禄 《清嘉录·三朝迷路发西风》:“谚云:‘三朝迷路发西风。’……吾乡谓雾曰迷路,谓雾重,迷不得路逕也。”
(6).内耳的一部分。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词语解释:烟径 拼音:yān jìng
烟雾蒙蒙的小路。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卧疾感春见寄》:“烟径水涯多好鸟,竹牀蒲椅但高僧。” 唐 张乔 《题宣州开元寺》诗:“谁家烟径长莓苔,金碧虚栏竹上开。”词语解释:三三径 拼音:sān sān jìng
宋 杨万里 于东园辟九径,分植不同的花木,名曰“三三径”。 宋 杨万里 《三三径》诗序:“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 宋 周必大 《上巳访杨廷秀》诗:“回环自斸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词语解释:邪径 拼音:xié jìng
亦作“ 邪逕 ”。
(1).比正道近便的小路。《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时謌謡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冬夏袒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滓。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行不由邪径,目不与女子。” 清 顾图河 《任运》诗:“善走须得途,邪径不可行。”
(2).比喻不正当的行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背真原,驀邪逕,夸俊夸能头上骋。” 明 何景明 《何子·上作》:“正道坏则邪径成,公室衰则私门盛。” 章炳麟 《魏武帝颂》:“布贞士於周行,遏苞苴於邪径。”词语解释:别径 拼音:bié jìng
偏僻的小路。《六韬·战车》:“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 宋 陆游 《渔家》诗:“钓收鷺下虚舟立,桥断僧寻别径归。”《西游补》第十三回:“两个又走过 翠围峰 ,寻条别径,竟到 緑竹洞天 。”词语解释:由径 拼音:yóu jìng
从小路走。《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 郑玄 注:“径……邪路也。”《论语·雍也》:“有 澹臺灭明 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后以喻行为不正或不由正道。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比周之跡已彰,尚矜介特;由径之踪尽露,自谓贞方。”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仇隙》:“ 蕘 知其由径,始恶其为人。”词语解释:明径 拼音:míng jìng
明白直截。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卜教》:“其字无所附……犹言神所告於颺掷乎见之也。此説最为明径也。”词语解释:蒿径 拼音:hāo jìng
指长满杂草的小路。 宋 范成大 《元夜忆群从》诗:“愁里仍蒿径,閒中更蓽门。”词语解释:取径 拼音:qǔ jìng
亦作“ 取径 ”。 选取经由的道路。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三》:“此亦舍康庄而取逕於荆棘之蹊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新疆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二月初七日陕甘总督长庚致内阁请代奉电》:“另选得力兵队由 登努斯 取径直赴 伊犂宁远城 ,保护 俄 商。”词语解释:蒋生径 拼音:jiǎng shēng jìng
东汉 蒋诩 , 哀帝 时为 兖州 刺史,廉直有名声。 王莽 摄政, 诩 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 羊仲 、 求仲 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指称隐者之所处。《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惟开 蒋生 径,永怀 求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径,唯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 唐 钱起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诗:“应怜 蒋生 逕,秋露满蓬蒿。”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餘。爱君 蒋生 逕,且著 茂陵 书。”词语解释:杉径 拼音:shān jìng
杉树林中的小路。 宋 朱熹 《万杉寺》诗:“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词语解释:还径 拼音:huán jìng
犹归路。《宋书·袁淑传》:“如有决罦漏网,逡窠逗穴,命 淮 汝 戈船,遏其还逕, 兗 部劲卒,梗其归涂。”词语解释:寒径 拼音:hán jìng
冷僻的小路。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唐 徐仲雅 《赠江处士》诗:“薄雾笼寒径,残风恋緑萝。”词语解释:寄径 拼音:jì jìng
借路。《战国策·东周策》:“ 颜率 至 齐 ,谓 齐王 曰:‘ 周 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 齐 ?’ 齐王 曰:‘寡人将寄径於 梁 。’” 鲍彪 注:“犹言假涂。”词语解释:桃径 拼音:táo jìng
桃花纷纭的小道。 唐 元稹 《春六十韵》:“腻粉梨园白,臙脂桃径红。” 唐 张文 《气赋》:“汎苏皋而鬱鬱,袭桃径之氛氲。”词语解释:道径 拼音:dào jìng
(1).道路。《后汉书·南蛮传》:“ 蛮 氏知 尚 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 唐 王建 《射虎行》:“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緑苗成道径。” 元 阳恪 《平蛮记》:“按图指示诸军所从道径。”
(2).途径;门路。 汉 刘向 《列女传·京师节女》:“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司马安 四至九卿,当时以为善宦,以今观之,则谓之拙宦可也。彼汩丧廉耻,广为道径者,不数年至公相矣,安用四至九卿哉!”词语解释:月径 拼音:yuè jìng
(1).月光下的小路。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四:“风筵调桂軫,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2).月球的直径。亦指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的直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 垂拱 四年三月,桂子降於 台州 临海县 界……又月径千里,周回三千里,桂子若不弥漫三千里内,亦不当专在 台州 咫尺之地。”《新唐书·历志三下》:“以圆仪度日月之径,乃以月径之半减入交初限一度半,餘为闇虚半径。以月去黄道每度差数,令二径相掩,以验蚀分,以所入日迟疾乘径,为泛所用刻数,大率去交不及三度,即月行没在闇虚,皆入既限。”词语解释:畦径 拼音:qí jìng
亦作“ 畦逕 ”。
(1).田间小路。 孙犁 《白洋淀纪事·访旧》:“我道路很熟,穿过菜园的畦径,沿着那个大水坑的边缘,到了大娘的家里。”
(2).比喻常规。 唐 杜牧 《〈李贺集〉序》:“ 贺 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嘆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謡》,求取情状,离絶远去笔墨畦逕间,亦殊不能知之。”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韦应物 诗平平处甚多,至於五字句,则超然出於畦径之外。” 明 李东阳 《翰林院侍读学士徐君舜和墓志铭》:“为诗文雅赡有思致,不蹈畦逕,人以为难。” 清 戴名世 《〈意园制义〉自序》:“余之文章,意度各殊,波澜不一,不可以一定之阡陌畦径求也。”词语解释:阴径 拼音:yīn jìng
幽暗的小道。 唐 姚合 《游昊天玄都观》诗:“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词语解释:简径 拼音:jiǎn jìng
简明直截。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法不简径,使姦吏小人,得以伸缩。”《朱子语类》卷三九:“此古注説得甚好,又简径。”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前人诗言‘立鷺’者凡三…… 吕东莱 ‘稻水立白鷺’,皆本於 李嘉祐 ‘漠漠水田飞白鷺’,然翦截简径,则 东莱 五字尽之矣。”词语解释:梯径 拼音:tī jìng
亦作“ 梯径 ”。 指石级小路。 唐 杜甫 《望牛头寺》诗:“ 牛头 见鹤林,梯逕绕幽深。”逕,一本作“ 径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寺之左里许,下梯径,又二里,有亭。”词语解释:借径 拼音:jiè jìng
谓依靠他人传递情况或意见。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 魏相 ,贤相也,始奏封事,及白去副封,乃借逕於 许伯 。於是 霍氏 杀 许后 之谋乃得闻。”词语解释:采香径 拼音:cǎi xiāng jìng
古迹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灵岩山 前。 唐 刘禹锡 《馆娃宫》诗:“唯餘 采香径 ,一带绕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吴王 种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灵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庆宫春》词:“ 采香涇 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清 顾文彬 《哭三子承》诗之二二:“ 胥 乡遥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张大纯 《百城烟水·吴县》:“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经而为果,采百花以为浆’之意,额曰‘采香’。”词语解释:僻径 拼音:pì jìng
荒僻小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 谢无量 《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僻径缠藤蔓,微阴度涧瀍。”词语解释:棘径 拼音:jí jìng
布有荆棘的小路。 唐 李翱 《释怀赋》:“斥通道而使芜兮,恋棘径之中絶。”词语解释:步径 拼音:bù jìng
只可步行的小路。词语解释:外径 拼音:wài jìng
包括壁厚度在内的管子或容器的外缘直径词语解释:田径 拼音:tián jìng
(1).亦作“ 田逕 ”。田间小路。 唐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鹿聚入田逕,鸡鸣隔岭村。”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上王郎中》诗:“圃畦荷气合,田径烧痕斑。”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积雪的弹坑,冻得溜滑的田径。”
(2).“田径运动”的略语。参见“ 田径运动 ”。
词语解释:田径运动 拼音:tián jìng yùn dòng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包括竞走、赛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运动等三十几个项目。词语解释:篁径 拼音:huáng jìng
竹林中的小路。 唐 孟浩然 《寻香山湛上人》诗:“石门殊豁险,篁逕转森邃。”词语解释:霞径 拼音:xiá jìng
(1).云遮雾障的高山小径。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敢投归山吟,霞径一相访。”
(2).以云霞为通道。指仙路。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那里号 蓬壶 ,近天都,一剗是贝闕珠宫,霞径云衢,则除是 大罗仙 ,没揣的过去。”词语解释:密径 拼音:mì jìng
犹捷径。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丁元珍见寄》:“世间忘坦涂,尽欲求密径。”词语解释:高径 拼音:gāo jìng
(1).高达。《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的尔殊形。高径华盖,仰看天庭。” 张载 注:“高径,所径高上至华盖。” 汉 刘桢 《鲁都颂》:“其木则赤桋青松,文茎蕙棠,洪榦百围,高径穹皇。”
(2).幽雅的小径。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时彦珍为教授学有王右军墨池》之一:“杖藜高径谁来往,散帙空堂自卷舒。”词语解释:闲径 拼音:xián jìng
亦作“ 閒逕 ”。亦作“间径”。 小道;僻路。《汉书·何并传》:“行数十里, 林卿 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乘车从童骑,身变服从间径驰去。”
亦作“ 閒逕 ”。亦作“间径”。 冷寂的小路。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新题得兰生野径》:“莫言閒逕里,遂不断黄金。” 唐 郑谷 《寄题方干处士》诗:“野岫分閒径,渔家并俺扉。”词语解释:枣径 拼音:zǎo jìng
亦作“ 枣径 ”。 两旁植有枣树的路径。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松龕撤暮俎,枣逕落寒丛。” 唐 戴叔伦 《别崔法曹》诗:“欲作别离西入 秦 ,芝田枣逕往来频。”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三:“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词语解释:蝶径 拼音:dié jìng
指花丛中的小路。 宋 毛滂 《蓦山溪》词:“藏花小坞,蝶径深深见。”词语解释:榕径 拼音:róng jìng
榕木下的小路。 宋 刘克庄 《岁晚书事》诗之八:“深深榕逕苔墻里,忽有银釵叫卖樵。”词语解释:鼠径 拼音:shǔ jìng
鼠出没的小路。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王琦 汇解:“庭土秽塞仅为鼪鼯所游之径。” 宋 叶适 《上滩》诗:“谁云荷天衢,鼠径断还往。”词语解释:殊径 拼音:shū jìng
异路,不同的途径。 清 陈确 《答查石丈书》:“夫白之与黑,灿然其殊色矣;东之与西,决然其殊径也。”词语解释:溪径 拼音:xī jìng
小路。引申谓途径。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每一抽思,了了如见古人为文之意,乃知千古作家别自有正法眼藏在,盖其首尾节奏,天然之度,自不可荖而得意於笔墨溪径之外,则惟神解者而后可以语。”
谿徑:亦作“ 谿逕 ”。 1.山间小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山路崎嶇,谿径危险,既絶人里,又少水草。”
(2).泛指门径。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学道之士未闻有自儒书入者,或者以为此治世语言,非入道谿径。”《镜花缘》第三七回:“ 林 兄在宫多日,谿径最熟,可有妙计?”
(3).喻泥古不化,蹈袭故常。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 子云 虽有剽摸,尚少谿逕。”《明诗纪事》引 明 皇甫汸 《司勋集》:“ 司直 ( 皇甫涍 )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方其家食含章,与 徐生 二 黄 ,定交笔札,篤嗜 工部 ,既 何 李 篇出,病其谿径,专意 建安 。”词语解释:枉径 拼音:wǎng jìng
弯曲的小路。《后汉书·崔駰传》:“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 李贤 注:“枉,曲也;径,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