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微拼音:wēi 属 微韵
 
 
微 wēi〈动〉 
〈形〉(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同本义微,隐行也。——《说文》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藏匿,隐蔽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微而臧。——《礼记·学记》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衰微,衰落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非,不是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吕氏春秋·离俗》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副〉微小;轻微微,小也。——《广雅·释诂二》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微波入焉。岭峤微草。——宋·沈括《梦溪笔谈》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卑贱虞舜侧微。——《书·序》刍荛之微。——清·刘开《问说》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日月亏缺的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秘密,偷偷微视其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于此微缺。——清·袁枚《祭妹文》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精妙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稍微,稍稍但微颔之。——宋·欧阳修《归田录》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婉贞微叹。——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要没有,要不是微斯人,吾谁与归。——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古单位名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秘密之事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古诸侯国名殷代畿内之封地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史记》殷周时西南夷之国及庸、…微、…人。——《书·牧誓》 康熙字典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非切,音薇。 《爾雅·釋詁》幽微也。《易·繫辭》知微知彰。《書·大禹謨》道心惟微。又《廣韻》微,妙也。《禮·禮運》德產之致也精微。又《說文》隱行也。《史記·秦始皇紀》微行咸陽。又《廣韻》細也。《孟子》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韻會》衰也。《詩·小雅》式微式微。《箋》微乎微者也。《史記·杞世家》杞小微。又《韻會》賤也。《尚書序》虞舜側微。又《爾雅·釋詁》匿微也。《註》微謂逃藏也。《左傳·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註》微,匿也。又《爾雅·釋詁》蔽,微也。《晉語》公子重耳過曹,曹共公聞其駢脅,諜其將浴,設微薄而觀之。《註》微,蔽也。又殺也。《禮·檀弓》禮有微情者。《疏》微,殺也,言賢者喪親,必致滅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數,以殺其內情。又伺察也。《前漢·郭解傳》使人微知賊處。《註》微,伺問之也。又《爾雅·釋訓》骭瘍爲微。《註》骭,脚脛。瘍,瘡也。《詩·小雅》旣微且尰。又《韻會》非也。《詩·邶風》微我無酒。又《韻會》無也。《禮·檀弓》齊餓者,不食嗟來之食。曾子曰:微與。《註》微,猶無也。又國名。《書·牧誓》微盧彭濮。《傳》微在巴蜀。又《爾雅·釋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山氣靑縹色,故曰翠微也。又紫微,太微,少微,𠀤星名。《晉書·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黃,則賢士舉也。又三微。《後漢·章帝紀》春秋於春每月書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註》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時陽氣始施於黃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陽氣,故周爲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業,故夏爲人正,色尚黑。又姓。《左傳·哀八年》微虎。《註》魯大夫。又微生,複姓。《論語》微生高。考證:〔《書·舜典》虞舜側微。〕謹按舜典無此文,係出書序。謹將書舜典改爲尚書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