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首字词组
怆然怆怀怆悢怆心怆怛怆慌怆伤 
怆神怆恻怆惶怆虑怆思怆惋怆囊 
怆情怆恨怆恍怆结怆怏怆动  
怆怆怆凄怆恤怆楚怆痛怆凉  

词语解释:怆然  拼音:chuàng rán
悲伤貌。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愴然流涕也。” 唐 封演 《封氏见闻记·第宅》:“ 郭令 闻之,愴然动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临别,执手愴然交涕。”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战斗相依久,初别意愴然。”
词语解释:怆神  拼音:chuàng shén
伤心。 宋 陆游 《夜登千峰榭》诗:“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愴神。” 林百举 《悲愤》诗之十:“眇眇梅孤鹤瘦身,登楼四望独愴神。”
词语解释:怆情  拼音:chuàng qíng
伤心。 宋 王安石 《示长安君》诗:“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愴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最是长条柳,依依一愴情。”
词语解释:怆怆  拼音:chuàng chuàng
忧伤悲痛貌。 汉 王褒 《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愴愴兮自怜。” 南朝 宋 鲍照 《秋日示休上人》诗:“愴愴簟上寒,悽悽帐里清。”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僕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愴愴如此,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
词语解释:怆怀  拼音:chuàng huái
悲伤。 唐 李益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愴怀非外至,沉鬱自中肠。” 明 徐渭 《涉江赋》:“予斯之忧,他奚愴怀?”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先兄之不忍为诗人,而又不得不有求于自立之道,其愴怀身世为何如耶。”
词语解释:怆恻  拼音:chuàng cè
悲痛。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 唐 戴叔伦 《崇德道中》诗:“关山明月到,愴惻十年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今对履思容,实所愴惻。”
词语解释:怆恨  拼音:chuàng hèn
悲痛。旧题 汉 苏武 《别李陵》诗:“愴恨切中怀,不觉泪沾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积年交结,恩义不轻;一旦分别,岂不愴恨?” 唐 黄滔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羽卫参差,拥翠华而不发;天颜愴恨,觉红袖以难留。” 李广田 《山之子》:“我爱设想……图画好看,而画中人却另有一番怆恨。”
词语解释:怆凄  拼音:chuàng qī
凄怆,伤感。 汉 王逸 《九思·怨上》:“奔电兮光晃,凉风兮愴悽。”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九:“感此情愴悽,忧来无復绪。”
词语解释:怆悢  拼音:chuàng liàng
悲伤。 汉 班彪 《北征赋》:“游子悲其故乡兮,心愴悢以伤怀。”《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文多故不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临书愴悢,有怀缅然。”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衰则反是,其人材如蛰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愴悢。” 苏曼殊 《遁迹记》:“旅客过斯,尚怀愴悢。”
词语解释:怆惶  拼音:chuàng huáng
(1).犹仓皇。匆忙;慌张。 宋 陶穀 《清异录·巧先生》:“ 萧云 常博奕大北,夜开库私取钱币,愴惶失锁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相 愴惶,欲避无计。” 骆宾基 《寂寞》一:“我的手在这瞬间伸出去,这时我心里还明白,手是在怆惶的抓扑什么。”
(2).伤心惶恐。 清 朱仕琇 《兰陔爱日图记》:“愴惶於心,不能自安。”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而且看了小孩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自己竟无言地落下泪来。”
词语解释:怆恍  拼音:chuàng huǎng
失意貌。《楚辞·九辩》:“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汉 王褒 《洞箫赋》:“悲愴怳以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 清 顾炎武 《冬至寓汾州之阳城里中尉敏泘家祭毕而饮有作》诗:“流离踰二纪,愴怳歷三都。”
词语解释:怆恤  拼音:chuàng xù
悲伤忧虑。《诗话总龟》卷三七引 宋 文莹 《湘山野录》:“既而 曙 果以愴恤不终塲。”
词语解释:怆心  拼音:chuàng xīn
伤心。 明 宋濂 《〈味梅斋稾〉序》:“每一思之,不禁俛首愴心,而继之以叹息也。”
词语解释:怆虑  拼音:chuàng lǜ
悲思。 清 黄景仁 《杂咏》:“渺怀结衣冠,愴虑动颜色。”
词语解释:怆结  拼音:chuàng jié
悲伤郁闷。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昭君》:“独惜国家黜陟,移於贱工;南望 汉 廷,徒增愴结。”
词语解释:怆楚  拼音:chuàng chǔ
悲苦。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王翰 《娥眉怨》《长城行》,亦自愴楚,宜为 子美 所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生立释寧家,归见闈中人,泫然流涕,女亦相对愴楚。”
词语解释:怆怛  拼音:chuàng dá
悲痛。《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虽怀愴怛不忍之心,公义夺私, 伯禽 服戎,若苟违戾,非徒小故。”
词语解释:怆思  拼音:chuàng sī
哀思。 明 施绍莘 《〈花影集〉序》:“机锦砧衣之愴思,荒臺古路之伤心。”
词语解释:怆怏  拼音:chuàng yàng
悲伤失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故其叙情怨,则鬱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 金 王若虚 《送王士衡赴举序》:“送君此行,顾非掩泣于 湓浦 ,悲歌于 渭城 者,何必愴怏而含情。”
词语解释:怆痛  拼音:chuàng tòng
悲痛。《楚辞·九辩》“憯悽增欷兮” 汉 王逸 注:“愴痛感动,叹累息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我们对于死难的四位烈士,和受伤的几十位朋友,还怀着深切的怆痛,但他们是光荣的。”
词语解释:怆慌  拼音:chuàng huāng
慌乱。《西游记》第十三回:“正愴慌之间,渐渐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
词语解释:怆惋  拼音:chuàng wǎn
悲伤怨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忽 小谢 至,愴惋欲絶。”
词语解释:怆动  拼音:chuàng dòng
悲伤感动。 清 方苞 《两朝》:“臣 苞 愴动,伏地不能声。”
词语解释:怆凉  拼音:chuàng liáng
见“ 愴凉 ”。
亦作“ 愴凉 ”。 悲伤凄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雷昭性〈名说〉》:“吾盖观于名之一字,而不禁为吾国数千年愴凉感喟,欷歔欲絶焉矣。” 阎树田 《日出之前》:“忽然,远处传来凄楚、怆凉的山歌声,不由得吸引了他的注意。”
词语解释:怆伤  拼音:chuàng shāng
悲伤。 秦牧 《北京一户多姓人家的故事》:“送别他们一伙的时候,我既激动,又怆伤, 辟澜 的儿子多么像爸爸呵!”
词语解释:怆囊  拼音:chuàng náng
匆遽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