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凄怆怆怆恓怆钦怆惋怆哀怆寒怆 
恻怆悲怆耿怆摧怆悼怆离怆  
感怆悄怆伤怆憾怆悢怆含怆  
惨怆愀怆酸怆澄怆惊怆疑怆  

词语解释:凄怆  拼音:qī chuàng
(1).悲伤;悲凉。《楚辞·九辩》:“中憯惻之悽愴兮,长太息而增欷。” 晋 陆机 《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质,誄缠绵而悽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临眺忽悽愴,人琴安在哉!” 明 陆采 《怀香记·京邸遇旧》:“今得聚萍踪梗跡,顿消悽愴。” 苏曼殊 《焚剑记》:“老人言已,悽愴不乐。”
(2).严寒貌。 汉 秦嘉 《赠妇》诗:“严霜悽愴,飞雪覆庭。”《汉书·王褒传》:“故服絺络之凉者,不苦盛夏之鬱燠;袭貂狐之煗者,不忧至寒之悽愴。” 颜师古 注:“悽愴,寒冷也。”《医宗金鉴·水气病·杏子汤》:“究其得之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则悽愴之寒内入。”
凄惨悲伤。 宋 苏轼 《定惠院海棠》诗:“雨中有泪亦凄愴,月下无人更清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八》:“由 端平 至今,又三十年,八陵不復动凄愴。”
悲伤凄惨。 唐 裴铏 《传奇·崔炜》:“主人谓 崔煒 曰:‘子何所适而三秋不返?’ 煒 不实告。开其户,尘榻儼然,颇怀凄愴。” 宋 陆游 《将离江陵》诗:“《竹枝》本楚些,妙句寄凄愴。”《西游记》第八十回:“ 三藏 真个慈心,也就忍不住掉下泪来,声音哽咽,叫道‘徒弟’。那 八戒 、 沙僧 ,正在林中寻花觅果,猛听得师父叫得凄愴。”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工友们愤不欲生,开会讨论对策,全场只是痛哭,那种凄怆的情境,真是惨不忍见,惨不忍闻。工友们要求‘三·一八’全体总罢工。”
词语解释:恻怆  拼音:cè chuàng
哀伤。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论》:“夫 贾谊 过 湘水 ,弔 屈原 ,惻愴慟怀,岂徒忿怨而已哉!” 宋 秦观 《田居》诗之三:“辛勤稼穡事,惻愴田畴语;得穀不敢储,催科吏旁午。”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述德故文体瑰伟,誌哀则文词惻愴。”
词语解释:感怆  拼音:gǎn chuàng
感慨悲伤。《东观汉记·丁鸿传》:“ 鸿 感愴,垂涕叹息,乃还就国。” 宋 朱淑真 《对雪一律》:“自嗟老景光阴速,唯使佳时感愴多。”《明史·石天柱传》:“即易服待罪,闻者皆感愴,而帝不悟也。”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东望 扶桑 ,感怆交集。”
词语解释:惨怆  拼音:cǎn chuàng
凄楚忧伤。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愴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七:“缅怀多杀戮,顾此增惨愴。” 清 刘大櫆 《阮君传》:“漆者言,兄死当在七八月间, 世恩 即惨愴悲怀。”
词语解释:怆怆  拼音:chuàng chuàng
忧伤悲痛貌。 汉 王褒 《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愴愴兮自怜。” 南朝 宋 鲍照 《秋日示休上人》诗:“愴愴簟上寒,悽悽帐里清。” 唐 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僕士人,颇识古今理道,独愴愴如此,诚不足为理世下执事。”
词语解释:悲怆  拼音:bēi chuàng
悲伤。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留釧之妻,人衔其断絶;击磬之子,家缠其悲愴。” 唐 白居易 《有感》诗之三:“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愴。”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弔英魂,歌楚些,不胜悲愴。”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曹靖华 《素笺寄深情》:“ 鲁迅 写这信时,一唱三叹,其悲怆之情,令人泫然泪下。”
词语解释:悄怆  拼音:qiāo chuàng
忧伤;凄凉。 南朝 宋 颜延之 《行殣赋》:“行徘徊於永路,时悄愴於川侣。”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宋 陆游 《五月二十三夜记梦》诗:“非惟履嶮足踸踔,已觉处幽神悄愴。”
词语解释:愀怆  拼音:qiǎo chuàng
忧伤。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懍惨悽,愀愴伤心。” 唐 权德舆 《酬别蔡十二见赠》诗:“峥嶸岁阴晚,愀愴离念繁。” 清 陈维崧 《赠李研斋太史》诗:“语君且饮勿愀愴,眼前万事太卤莽。”《花城》1981年第1期:“ 吴有恒 愀怆满面,回忆起和 饶彰风 一同从 广州 押来粤北监狱的情景。”
词语解释:恓怆  拼音:xī chuàng
悲伤。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曰:‘妾不忍先生恓愴,谩为言之。’”
词语解释:耿怆  拼音:gěng chuàng
悲伤,凄怆。 宋 秦观 《答丁彦良书》:“窃味诗之大意,率多辛酸耿愴之旨。”
词语解释:伤怆  拼音:shāng chuàng
悲伤。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格固新奇,情亦伤愴。”
词语解释:酸怆  拼音:suān chuàng
凄怆。《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乃轻服诣 卓 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愴。”《梁书·明山宾传》:“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昔经联事,理当酸愴也。” 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力战兼悲歌,西风起酸愴。”
词语解释:钦怆  拼音:qīn chuàng
敬肃而凄怆。《梁书·敬帝纪》:“自皇图屯阻,祀荐不修,奉圣之门,胤嗣歼灭,敬神之寝,簠簋寂寥。永言声烈,实兼钦愴。”
词语解释:摧怆  拼音:cuī chuàng
悲伤。《三国志·吴志·孙皎传》:“临书摧愴,心悲泪下。”《晋书·礼志中》:“輓歌因倡和而为摧愴之声,衔枚所以全哀,此亦以感众。”
词语解释:憾怆  拼音:hàn chuàng
伤心不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靖康 初贬 邵陵 。始发自 长沙 ,愒一长亭。方坐,忽有类鸦鸽从房中飞掠吾身过者。时亦以为怪,跡其踪,乃在堂中后空舍而倒悬,则知其为伏翼矣,大为之憾愴。”
词语解释:澄怆  拼音:chéng chuàng
见“ 澄沧 ”。
词语解释:澄沧  拼音:chéng cāng
清寒。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一:“澄沧入闺景,葳蕤被围藿。”沧,一本作“ 愴 ”。
词语解释:惋怆  拼音:wǎn chuàng
悲伤,悲痛。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知与不知,并怀惋愴。”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史记·外戚传》述 竇长君 之自陈,谓姊与我别逆旅中,丐沐沐我,饭我乃去。其足生人惋愴者,亦祗此数语。”
词语解释:悼怆  拼音:dào chuàng
悲伤。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司空 第五伦 见上悼愴不已,求依 东海王 故事。”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讣至,上悼愴罢朝,遣郎中临弔,赠尚书左僕射。”
词语解释:悢怆  拼音:liàng chuàng
悲凉。 王闿运 《哀江南赋》:“列县沦亡,高秋浪愴。”
词语解释:惊怆  拼音:jīng chuàng
惊骇而悲伤。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城隍门客》:“ 森 ( 黄森 )亦不得志以死,死数月,其妻在兄家,忽著 森 在时衣,与兄长揖,容止声音如真, 子固 惊愴。”
词语解释:哀怆  拼音:āi chuàng
悲伤凄怆。 元 李材 《悬瓠城歌》:“后人弔古徒哀愴, 悬瓠城 下 汝水 流。”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真想不到,象我这样奔放不羁的人,也会哀怆潦倒,一至于此。”
词语解释:离怆  拼音:lí chuàng
因别离而悲伤。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序:“其餘道途所慎,离愴之怀,尽之二百言矣。”
词语解释:含怆  拼音:hán chuàng
犹含悲。怀着悲伤。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大夫过停辕,式瞻为含愴。”
词语解释:疑怆  拼音:yí chuàng
疑虑悲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公避兵》:“相公不须疑愴。却不道十二 巫峯 梦断 襄王 。”
词语解释:寒怆  拼音:hán chuàng
犹寒伧。 何其芳 《画梦录·楼》:“那大概是个老头儿,怪寒怆的。” 旭明 《丽尕》一:“可是我们会的歌儿太少了,比起她们象涌不尽的山泉般的歌子,寒怆得要命。” 曹禺 《半日的“旅行”》:“到了热天,说句不嫌寒怆的话,连家里的老太太都只有光着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