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怒涛 拼音:nù tāo
汹涌的波涛。 唐 杜甫 《忆昔行》:“忆昔北寻有小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繫 大江 心。” 明 张煌言 《入武林》诗:“他日素车东 浙 路,怒涛岂必属 鴟夷 ?” 庐隐 《海滨故人》一:“ 莲裳 、 玲玉 、 云青 站在海边听怒涛狂歌,看碧波闪映。”词语解释:怒号 拼音:nù háo
亦作“ 怒呺 ”。 愤怒呼号;大声叫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唐 杜甫 《朱凤行》:“愿分竹实及螻蚁,尽使鴟梟相怒号。”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水走絶涧下,声怒号。” 田间 《阿拉伯礼赞》:“ 地中海 在怒号。”词语解释:怒嗔 拼音:nù chēn
发怒。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四:“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宋 苏辙 《秋稼》诗:“县符星火杂鞭箠,解衣乞与犹怒嗔。”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下船少迟渡口塞,踏人肩背人怒嗔。”词语解释:怒发 拼音:nù fà
勃发。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词语解释:怒气 拼音:nù qì
愤怒的情绪。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有怒气,故为之軾。”《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穿红的女子见他这等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那怒气已是安捺不住。” 巴金 《灭亡》第十五章:“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词语解释:怒目 拼音:nù mù
(1).嗔怒睁目。 晋 刘伶 《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唐 顾况 《从军行》:“怒目时一呼,三军皆辟易。”《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徐晃 睁眉怒目, 许褚 切齿咬牙,各有相斗之意。” 赵大年 边震遐 《第三代》:“ 蔡明 跑了。 王维丹 站起身来与 徐艳 彼此怒目相视。”
(2).圆睁的眼睛。《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叫譀似雷惊振动,怒目得电光耀鹤。”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阿尔稗画》:“今於 秀峰主人 庭上见公画鹰,怒目炯裂,劲翮锋棱,有风云扶将之势。”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客别,问姓名,为 周 与 郭 。一美颜而文,一髯鬚怒目。”词语解释:怒蛙 拼音:nù wā
亦作“ 怒鼃 ”。
(1).鼓足气的蛙。《韩非子·内储说上》:“ 越王 勾践 见怒鼃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鼃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鼃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昔 勾践 式怒蛙,戎卒争蹈火。” 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状》:“臣谓羣臣苟有肯进言者,陛下必加褒擢,以劝来者,此乃古人市骏骨、式怒蛙之意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之七:“勇於公战非私鬦,奬励还应式怒蛙。” 黄忏华 《亡友周仲穆哀辞》之四:“忍教 庄 蝶去,其奈怒蛙何。”
(2).大鸣或瞋目的蛙。 唐 柳宗元 《同刘禹锡述旧言怀感事》诗:“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元 周霆震 《犬鸡叹》诗:“雄鸡奋翼衔怒蛙,蛙被啄取声咿哑。”词语解释:怒潮 拼音:nù cháo
(1).汹涌的浪潮。 宋 苏舜钦 《诗僧则晖求诗》诗:“好约长吟处,霜天看怒潮。” 明 宋濂 《温州横山仁济庙碑》:“ 永康 中,三江逆流,颶风挟怒潮为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之四:“碧血摧残酬祖国,怒潮呜咽怨 钱塘 。”
(2).比喻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的怒潮把他们冲倒,把他们卷入重围。” 秦牧 《花城·沙面晨眺》:“ 中国 人民的反帝怒潮,使东方爆发了一次世界史上空前的省 港 大罢工。”词语解释:怒生 拼音:nù shēng
蓬勃生长。《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他国新林中的鲜芽受不足春之热力,又何从怒生呢?”词语解释:怒浪 拼音:nù làng
汹涌的巨浪。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斯乃鼓怒浪于平原,震惊飇于静树。”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卷四:“ 曹仁熙 , 毗陵 人,工画水,善为惊涛怒浪,驰名 江 介。”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三:“长相思,在 崑崙 , 黄河 怒浪訇天门。”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蒙古 之一部分,及今之 山东 ,亦离水成陆,崛起海中,其他则惟巨浸无际,怒浪拂天已耳。”词语解释:怒骂 拼音:nù mà
怒冲冲地骂;大骂词语解释:怒吼 拼音:nù hǒu
本指人、兽愤怒发出的巨大吼声。亦以形容大风、急流等发出的巨大声响。 元 周霆震 《大风发屋雨雹交集》诗:“恍疑会羣龙,奋发交怒吼。” 清 陈维崧 《瑶台第一层·秦园月夜听泉声用艺香词韵》词:“阴森鳞鬣,还似玉龙怒吼崚嶒。” 巴金 《海的梦》前篇四:“怒吼罢,岛国的奴隶们!你们怒吼起来,就像这海一样!” 秦牧 《花城·沙面晨眺》:“ 广州 和 香港 的群众怒吼起来, 沙面 的洋务工人罢工了。”词语解释:怒张 拼音:nù zhāng
(1).波涛汹涌貌。 宋 王安石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诗之一:“惟有 西兴 渡, 灵胥 或怒张。”
(2).笔力雄健。 宋 米芾 《海岳名言》:“筋骨之説出於 柳 ,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3).指诗格粗豪浅露。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駡詈为诗。”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抑专以遒劲为雄,怒张之气,繇此而滥觴焉。”
(4).指猛禽双翼奋展。 清 刘大櫆 《雷说》:“雷之为形,非走非翔。象彼鹰隼,两翼怒张。”词语解释:怒臂 拼音:nù bì
奋臂。《庄子·天地》:“若夫子之言於帝王之德,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 宋 秦观 《浮山堰赋》:“螳螂怒臂以当车兮, 飞卫 衔石而填海。”词语解释:怒猊 拼音:nù ní
愤怒的狮子。形容笔势或文风遒劲。《新唐书·徐诰传》:“尝书二十四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陈维崧 ﹞《贺新郎·席上呈芝鹿先生》:‘话到英雄方失志,老鶻飞来杰杰……’笔势亦如怒猊俊鶻。”词语解释:怒马 拼音:nù mǎ
(1).奋马。《左传·定公八年》:“ 林楚 怒马及衢而驰, 阳越 射之,不中。” 宋 苏轼 《方山子传》:“ 方山子 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2).体健气壮的马。《后汉书·第五伦传》:“ 蜀 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貲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李贤 注:“怒马,谓马之肥壮,其气愤怒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僕十餘辈,皆骑怒马如龙。”词语解释:怒水 拼音:nù shuǐ
湍急的水流。 唐 韩愈 《送灵师》诗:“怒水忽中裂,千寻坠幽泉。”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二:“ 瞿塘 怒水激天风,回首童颜变老翁。”词语解释:怒心 拼音:nù xīn
愤怒之心。《礼记·乐记》:“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孔颖达 疏:“谓忽遇恶事而心恚怒。”《列子·黄帝》:“时其饥饱,达其怒心。”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人怀怒心,如报私讎。”词语解释:怒色 拼音:nù sè
愤怒的表情。《说唐》第九回:“老爷到书房去,观看二子学业,此时为甚么匆匆回来,面有怒色?”词语解释:怒颊 拼音:nù jiá
鼓腮。 唐 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钩登大鮎,怒颊豕豞。”词语解释:怒涌 拼音:nù yǒng
猛烈翻腾。 元 于石 《小三洞》诗之三:“断崖怒涌四时雪,虚壁寒凝六月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 郭沫若 《女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 北冰洋 的晴景哟!”词语解释:怒叱 拼音:nù chì
气愤地指责、谩骂词语解释:怒江 拼音:nù jiāng
中国西南地区大河。源于西藏唐古拉山南麓,经云南出国境。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全长3200千米(中国境内段长2013千米)。中游处于横断山区,峡谷深邃。流量和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词语解释:怒行 拼音:nù xíng
奋力疾行。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车师 之西国,儿生,劈背出脾,欲其食少而怒行也。”怒,一本作“ 努 ”。 宋 王安石 《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词语解释:怒涨 拼音:nù zhǎng
谓水势急剧上涨。 宋 叶适 《赠李秀才顺之》诗:“怒涨争茅竹,安流节斗门。”词语解释:怒怨 拼音:nù yuàn
犹责备。《玉台新咏·古乐府〈陌上桑〉》:“来归相怒怨,但坐观 罗敷 。”词语解释:怒视 拼音:nù shì
愤怒地看词语解释:怒放 拼音:nù fàng
盛开。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大丈夫不因人热,何须怒放心花。” 徐迟 《庆功宴·长江桥头》:“桃李蓓蕾都在枝头出现,一见阳光就怒放。”词语解释:怒火 拼音:nù huǒ
(1).熊熊燃烧的火焰。 宋 王迈 《再呈赵倅》诗:“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餉空。”
(2).比喻强烈的愤怒。 巴金 《家》八:“他觉得怒火直往上冒,他的胸膛好像快要炸裂似的。” 萧殷 《桃子又熟了……》:“一股怒火,涌上我的心头。”词语解释:怒言 拼音:nù yán
谴责之言。《后汉书·盖勋传》:“ 卓 曰:‘戏之耳。’ 勋 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词语解释:怒艴 拼音:nù fú
怒放,盛开。《吴礼部诗话》引 李明通 《红梅》诗:“怒艴不顾杀气横,忠赤自与晴曦亲。”词语解释:怒呺 拼音:nù háo
见“ 怒号 ”。
词语解释:怒号 拼音:nù háo
亦作“ 怒呺 ”。 愤怒呼号;大声叫号。《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 唐 杜甫 《朱凤行》:“愿分竹实及螻蚁,尽使鴟梟相怒号。”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清 吴敏树 《游大云山记》:“水走絶涧下,声怒号。” 田间 《阿拉伯礼赞》:“ 地中海 在怒号。”词语解释:怒吻 拼音:nù wěn
怒张的嘴。 宋 张耒 《挂虎图于寝壁示秸秠》诗:“目光炯双射,怒吻呀欲受。”词语解释:怒泷 拼音:nù lóng
汹涌的水流。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湖阴暑退多鱼鸟,应胜愁吟对怒瀧。”词语解释:怒恶 拼音:nù è
恼怒。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元休心头怒恶!”
恼怒嫌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先是, 仲 有前室女 大娘 ,嫁於远郡,性刚猛,每归寧,餽赠不满其志,輒迕父母,往往以愤去, 仲 以是怒恶之。”词语解释:怒恚 拼音:nù huì
愤怒。《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 显 怒恚不食,欧血。”《淮南子·主术训》:“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 宋 苏轼 《温陶君传》:“ 秦王 以 嫪毐 事,出 文信侯 而迁太后,怒恚数日不食。”词语解释:怒武 拼音:nù wǔ
犹威武。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淮上喜雨联句》:“县吏事凶贪,气若解缚虎。惟於纵诛歛,乃能奋怒武。”词语解释:怒芒 拼音:nù máng
刺射的光芒。 宋 程俱 《桐庐道中书事》诗:“溪流黯黯四山黑,怒芒当空唯太白。”词语解释:怒愤 拼音:nù fèn
愤怒。 何其芳 《画梦录·雨前》:“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 沙汀 《淘金记》二一:“寡妇怒愤似地瞅了对方一眼,接着又嘘口气,转身冲出去了。”词语解释:怒哄哄 拼音:nù hǒng hǒng
同“ 怒烘烘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则道是喜孜孜设席肆筵,为甚的怒哄哄列杖擎鞭?”词语解释: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拼音: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 , 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形容愤怒已极,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强人不管他説。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左手捽住 张协 头梢……打得他大痛无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听得明白,真个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按住脖子一勒, 杜氏 跳得两跳,已此呜呼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登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掣那把刀在手里,便要取那假西宾的性命。”词语解释:怒冠三挂 拼音:nù guān sān guà
《新唐书·杜甫传》:“[ 甫 ]尝醉登 严武 牀,瞪视曰:‘ 严挺之 乃有此儿!’ 武 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 甫 及 梓州 刺史 章彝 ,集吏於门。 武 将出,冠鉤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 彝 。”后用为咏 杜甫 的典实。 金 房皞 《读杜诗》诗之三:“怒冠三掛帘钩上,谁谓将军礼数宽?”词语解释:怒不可遏 拼音:nù bù kě è
愤怒得难以抑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藩臺怒不可遏,便亲自去拜臬臺。” 郭小川 《春歌》之二:“人民的胸怀呵,怒不可遏!有压迫的地方,就有风波。”词语解释:怒噪 拼音:nù zào
愤怒喧哗。《宋史·赵挺之传》:“ 哲宗 即位,赐士卒緡钱,郡守贪耄不时给,卒怒譟,持白梃突入府。”词语解释:怒冲冲 拼音:nù chōng chōng
形容非常生气词语解释:怒目切齿 拼音:nù mù qiè chǐ
愤怒得瞪大眼睛,咬紧牙齿作憎恨状。例如:谈到这些,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秦牧《壮族与我》词语解释:怒恼 拼音:nù nǎo
(1).恼怒。《红楼梦》第五七回:“痰迷有别……有怒恼中痰急而迷者,有急痛壅塞者。” 沙汀 《淘金记》六:“ 白酱丹 虽然因为受了一点 芥茉公 爷爷的奚落,有点怒恼,但比起他的愉快,却是不足道的。”
(2).激怒。《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防一旁早怒恼了老家将 张进寳 。”词语解释:怒容 拼音:nù róng
忿怒的神色。《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大郎 ﹞竟到书房中带着怒容问 满生 道:‘秀才,你家中可曾有妻未?’”《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十三妹 听了这话,满脸怒容,更不答话。” 夏衍 《秋瑾传》序幕:“知县从轿子里俯出上半身来,怒容满面,但掩不住惊惶之色。”词语解释:怒火中烧 拼音:nù huǒ zhōng shāo
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古龙 《长干行》九:“这时见四个师弟非欲置自己和师父于死地,不由怒火中烧。”词语解释:怒容满面 拼音:nù róng mǎn miàn
满脸怒气。例如:他仍然怒容满面,因为没有得到任命。词语解释:怒火冲天 拼音:nù huǒ chōng tiān
形容愤怒之极,无法抑制。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 程娘子 ﹞怒火冲天,不顾一切地冲向 狗子 拚命。”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他登时怒火冲天,霍地立起身来……一阵猛扫,把四五个敌人都打倒了。”词语解释:怒忿 拼音:nù fèn
气愤。 柔石 《二月》十二:“ 萧涧秋 感到几分怒忿,可是他用他底怒容带笑地表现出来。”词语解释:怒恨 拼音:nù hèn
怨恨。《后汉书·孔僖传》:“ 郁 怒恨之,阴上书告 駰僖 诽谤先帝,讥刺当世。”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喜极之语,有似怒恨。”词语解释:怒斥 拼音:nù chì
带着谴责或责备口吻的训斥。例如:怒斥耍赖者。
愤怒地谴责。例如:他在一次激昂的、点名的长篇演说中怒斥他的对手。词语解释:怒形于色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心中的忿怒表现在脸上。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二月辛未》:“ 蔡京 将彊致之…… 朴 力拒不见, 京 怒形於色,然终不害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防御见无影响,不觉怒形於色。” 夏衍 《心防》第二幕:“ 刘浩如 :喂,是的,是的,我就是……(怒形于色)混帐,谁的命令?”词语解释:怒叿叿 拼音:nù hōng hōng
同“ 怒烘烘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不思量携素手归罗帐,剗地要斩妖魔仗剑锋。似这等怒叿叿,好着我急难陪奉。”词语解释:怒喝 拼音:nù hè
愤怒地大声喊叫或斥责。词语解释:怒发冲冠 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宋 岳飞 《满江红》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儒林外史》第九回:“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髮衝冠!” 沙汀 《闯关》十六:“他怒发冲冠,他咬牙切齿,而他显然还没有尽情发作。”词语解释:怒吽吽 拼音:nù hōng hōng
同“ 怒烘烘 ”。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一会家便怒吽吽在那柴门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莫翁 ﹞怒吽吽不息,定要打匾拍十下。”《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只见 邓九公 皮袄也不曾穿……怒吽吽的一直奔耳房中。”词语解释:怒华 拼音:nù huá
谓花盛开。 清 龚自珍 《说居庸关》:“自入 南口 ,木多文杏、苹婆、棠梨,皆怒华。”词语解释:怒特 拼音:nù tè
体健气壮的牛。传说 秦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木,有大青牛奔出,走入 丰水 中不出,后遂奉以为神,于 武都郡 立 怒特祠 祀之。见《史记·秦本纪》“﹝ 文公 ﹞二十七年,伐 南山 大梓” 唐 张守节 正义。后用为咏牛之典。 南朝 梁 刘孝威 《辟厌青牛画赞》:“ 泰山 怒特, 吴 渚神牛。”词语解释:怒谴 拼音:nù qiǎn
责怪。《新唐书·杜黄裳传》:“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词语解释:怒步 拼音:nù bù
健步。 唐 李朝威 《柳毅传》:“女曰:‘非羊也,雨工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齕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词语解释:怒气冲冲 拼音:nù qì chōng chōng
盛怒貌。《花月痕》第十二回:“﹝ 钱同秀 ﹞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上,説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衝衝的出来上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张学海 不等 汤阿英 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 陶阿毛 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词语解释:怒轰轰 拼音:nù hōng hōng
同“ 怒烘烘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避不得滴溜溜汗雨沾衣溼,影萧萧风起驄蹄,怒轰轰霜横龙尾。”《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尽他哀告,总不理他,怒轰轰的进房去。”词语解释:怒那 拼音:nù nà
盛多浓厚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地狱为言何处在?西边怒那黑烟中。” 蒋礼鸿 通释:“怒那,盛多浓厚貌。”词语解释:怒目横眉 拼音:nù mù héng méi
眼睛圆睁,眉毛横竖。形容凶恶之貌。《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不一时,只听得院子里许多脚步响,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凸肚的一羣人。”词语解释:怒目而视 拼音:nù mù ér shì
圆睁着眼睛怒视对方。《三国演义》第三回:“时 李儒 见 丁原 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金庸 《笑傲江湖》一:“他遇到总镖头怒目而视的严峻眼色,不敢再说下去。”词语解释:怒气冲天 拼音:nù qì chōng tiān
形容无比愤怒。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只落得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衝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只见方才那乡下人怒气衝天,满头大汗的跑了来。” 巴金 《春》六:“ 淑英 看得毛骨竦然, 淑华 看得怒气冲天。”词语解释:怒烘烘 拼音:nù hōng hōng
盛怒貌。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我则道你怎生发跡身荣旺。”《说岳全传》第二一回:“﹝旗牌﹞就怒烘烘的出了辕门,飞跑赶上来。”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林志成 (紧张消失了,怒烘烘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