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末字词组
懈怠戏怠厌怠骄怠佚怠游怠积怠孜孜不怠
不怠意怠逋怠中怠懒怠恬怠解怠孜孜无怠
倦怠庸怠冲怠遑怠慢怠愆怠罢怠堕怠
荒怠豫怠轻怠废怠淫怠忽怠窳怠 
疲怠惰怠谩怠弛怠宽怠简怠疏怠 
衰怠贾怠逸怠迟怠寖怠缓怠玩怠 

词语解释:懈怠  拼音:xiè dài
(1).松懈懒散。《吴子·论将》:“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闻之,心气俱丧,达旦不寐,恐舅氏之见弃也。然奉事不敢懈怠。”《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夏侯尚 、 韩尚 二将连日见关上不出,尽皆懈怠。”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九》:“我其实毫不懈怠,一面发牢骚,一面编好《华盖集续编》。”
(2).怠慢不敬。《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门上家人﹞又从中説了些懈怠话,那河臺心里更觉得是 安老爷 瞧他不起,又加上了三分不受用。”
词语解释:不怠  拼音:bù dài
不懈怠;不放松。《书·微子》:“降监 殷 民,用乂讎歛,召敌讎不怠。” 曾运乾 正读:“怠,懈也,缓也。”《史记·乐毅列传》:“ 紂 之时,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听。”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经岁不怠,虽度世可也。”
不愉快。怠,通“ 怡 ”。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卢敖 目仰而视之,不见,乃止驾,心不怠,悵若有丧。”
词语解释:倦怠  拼音:juàn dài
疲乏懈怠,厌倦懈怠。《礼记·礼器》:“ 季氏 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老嫗听见,只做不知,毫无倦怠。”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兴奋以后的倦怠与熟习以后的玩忽终于出现了。”
词语解释:荒怠  拼音:huāng dài
纵逸怠惰。《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荒怠弗敬。”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嗣主荒怠於天位,彊臣凭陵於 荆楚 。” 唐 韩愈 《明水赋》:“明德惟馨,玄功不宰,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 明 方孝孺 《与黄希范书》:“谦益虚逊之道消,而骄慢荒怠之风炽。” 清 王拯 《〈嬃碪课诵图〉序》:“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
词语解释:疲怠  拼音:pí dài
(1).犹懒散。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谢策命魏公》:“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 晋 嵇绍 《赠石季伦》诗:“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2).疲惫;困倦。《晋书·五行志上》:“ 皓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增广苑囿,犯暑妨农,官私疲怠。”《南史·谢晦传》:“闻 咸阳 沦没,欲復北伐, 晦 諫以士马疲怠,乃止。”如:战士们刚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疲怠地抱着枪,紧靠着堑壕土墙休息。
词语解释:衰怠  拼音:shuāi dài
衰弱危殆。《隋书·高祖纪下》:“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 高祖 ,成於 煬帝 ,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词语解释:戏怠  拼音:xì dài
逸乐怠惰。《书·盘庚下》:“无戏怠,懋建大命。”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省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祗畏简书,无戏怠之色。”
词语解释:意怠  拼音:yì dài
玄鸟(燕)的别名。也称意而。《庄子·山木》:“ 东海 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宋 刘敞 《寓言》诗:“ 东海 有意怠,飞飞何所求。” 明 陈懋仁 《庶物异名疏·羽部上》:“意怠,玄鸟也。”
词语解释:庸怠  拼音:yōng dài
(1).谓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常用作自谦词。 唐 刘允济 《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诗:“窃价惭庸怠,叨声逾寂寞。”
(2).指才识平庸且生性懒惰的人。《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夫圣人之言……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 吕向 注:“圣人立教有《诗》《书》《礼》《乐》,以进中庸嬾墯之人。”
词语解释:豫怠  拼音:yù dài
谓贪于安乐而怠惰。《书·太甲中》:“视乃厥祖,无时豫怠。” 孔 传:“无为是逸豫怠惰。” 宋 苏轼 《中太一宫真室殿开启天皇九曜消灾集福道场青词》:“畏天之威,未尝终日而豫怠。”《明史·孙汝敬传》:“ 太祖 高皇帝 奄有四海, 太宗 文皇帝 再造寰区,然犹翼翼兢兢,无敢豫怠。”
词语解释:惰怠  拼音:duò dài
懒惰懈怠。《汉书·成帝纪》:“间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将何以矫之?”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这种集中制在军事时代很有用处,没有一人没有一天能浪费物品或偷闲惰怠的。”参见“ 惰性 ”。
词语解释:惰性  拼音:duò xìng
(1).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 中国 社会组织,有几千年惰性化的(历史学上又谓之迟缓律)经济现象做他的基础。”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但要从那种结局中把自己救起来,须得彻底反抗那种摧残文化的暴力,同时并须克服自己内心的苟且偷安、甘为顺奴的那种惰性。”
(2).化学名词。物质不易跟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化合的性质。如高岭土、炭末就是惰性物质。
(3).物理学名词。又称惯性。即物体未受外力时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
词语解释:贾怠  拼音:jiǎ dài
谓招致百姓怠惰。《左传·昭公十五年》:“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
词语解释:厌怠  拼音:yàn dài
厌烦怠慢;厌倦怠惰。 唐 王播 《题木兰院》诗记:“ 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照寺 木兰院 ,随僧斋餐,僧厌怠,乃斋罢而后击鐘。”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李屏山 ﹞浮湛於酒,其性厌怠。”
词语解释:逋怠  拼音:bū dài
犹逋慢。《孟子·尽心上》“善政民畏之” 汉 赵岐 注:“畏之不逋怠,故赋役举而财聚於一家也。”
词语解释:冲怠  拼音:chōng dài
童蒙懈怠。《新唐书·韦处厚传》:“ 处厚 以帝冲怠不向学,即与 路隋 合《易》《书》《诗》《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上之,冀助省览。”
词语解释:轻怠  拼音:qīng dài
轻视怠慢。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初, 王相公 镇 北京 ,以 韞秀 嫁 元载 ,岁久而见轻怠。”
词语解释:谩怠  拼音:màn dài
怠慢。谩,通“ 慢 ”。《史记·孝武本纪》:“昔 东甌王 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
词语解释:逸怠  拼音:yì dài
谓贪图安乐而不勤于修身治国。《群书治要》卷三三引《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逸怠,左右慑畏,繁乎乐,省乎治,则 东郭牙 暱侍。”按,《晏子春秋》今本作“佚怠”。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文章》:“ 夏康 既逸怠, 商辛 亦沉湎。”
词语解释:骄怠  拼音:jiāo dài
傲慢懈怠。《战国策·秦策三》:“多功而不矜,富贵不骄怠。”《隋书·炀帝纪下》:“於时军国多务,日不暇给,帝方骄怠,恶闻政事,冤屈不治,奏请罕决。” 明 张居正 《答两广督抚》:“僕闻此人,老将知兵,第数年以来,志颇骄怠,意其功名已极,亦欲善刀而藏之。”
词语解释:中怠  拼音:zhōng dài
(1).精神疲倦。《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息 阳城 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王逸 注:“志欲懈倦,身罢劳也。”
(2).中途懈怠。《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王妙想》:“不能精专於道,既有所修,又不勤允,道气未应而已中怠。”
词语解释:遑怠  拼音:huáng dài
安闲懈怠。 宋 范镇 《大报天赋》:“道皇极以甚夷,基太平而无外。重兹盈成,罔或遑怠。”
词语解释:废怠  拼音:fèi dài
因懈怠而旷废其职。 唐 元稹 《制诰序》:“是以读《説命》,则知辅相之不易;读《胤征》,则知废怠之可诛。”
词语解释:弛怠  拼音:chí dài
懈怠,放松。 明 李东阳 《西庄处士罗君墓志铭》:“公帅众守西门,不脱介胄,示以固守,力惩弛怠,敲朴日不絶。”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六:“许多人都为爱情把工作弛怠了。”
词语解释:迟怠  拼音:chí dài
迟延怠慢。《西游补》第十五回:“将军分付:今夜点将不比往常,听得一声鐘响,造饭……四声鐘响,听点。不得迟怠!”
词语解释:佚怠  拼音:yì dài
谓贪图安乐而不勤于修身治国。《晏子春秋·谏下十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 张纯一 校注:“不勤於正心修身。”《晏子春秋·问上六》:“居处佚怠,左右慑畏,繁乎乐,省乎治,则 东郭牙 暱侍。”《群书治要》卷三三引“佚”作“逸”。
词语解释:懒怠  拼音:lǎn dài
(1).犹懒惰。 宋 苏轼 《与钱世雄书》:“久不奉书。盖无便,亦懒怠之罪。”《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第二件,要早起晏息,不许贪眠、懒怠、偷工。” 刘半农 《敲冰》:“懒怠者说:‘朋友,歇歇罢!何苦来?’”
(2).萎靡不振。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结婚,身体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
(3).不想做,没兴趣。《红楼梦》第八一回:“ 贾母 道:‘你问你太太去,我懒怠説。’”《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幸亏钦差不懂得英文的,虽然使馆里逐日亦有洋报送来,他也懒怠叫翻译去翻。”
嬾怠:疏懒散漫;不振作。 清 曾国藩 《答刘孟容书》:“性本嬾怠,然或施於人人,岂谓施诸吾子?”《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二十一夜赶到 潼关 ,便神思嬾怠,不思饮食。”一本作“ 懒怠 ”。
词语解释:慢怠  拼音:màn dài
(1).轻忽怠惰。《周礼·春官·肆师》:“祭之日……相治小礼,诛其慢怠者。” 贾公彦 疏:“谓执事之人,有惰慢懈怠者,则诛责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
(2).犹怠慢。《晋书·郗超传》:“及 超 死,见 愔 慢怠,屐而候之,命席便迁延辞避。”
词语解释:淫怠  拼音:yín dài
亦作“ 淫殆 ”。 放荡懈惰。《周礼·天官·宫正》:“去其淫怠与其奇衺之民,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 郑玄 注:“淫,放滥也;怠,解慢也。”《国语·齐语》:“各保治尔所,无或淫怠而不听治者!”《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陈奇猷 集释引 高亨 曰:“殆,借为怠。”
词语解释:宽怠  拼音:kuān dài
松懈怠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观自古帝王,在於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諫。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词语解释:寖怠  拼音:jìn dài
越来越松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 张鸿渐 ﹞居十年,访知捕亡寖怠,乃復逡巡东向。”
词语解释:游怠  拼音:yóu dài
犹游惰。 汉 扬雄 《蜀都赋》:“若其游怠鱼弋, 却公 之徒,相与如平阳,頫巨沼,罗车百乘,期会投宿。”
词语解释:恬怠  拼音:tián dài
懒散,倦怠。《文选·枚乘〈七发〉》:“揄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张铣 注:“恬,安也;怠,慢也。”
词语解释:愆怠  拼音:qiān dài
犹懈怠。《魏书·高祖纪下》:“灵鉴诚款,曲流云液。虽休勿休,寧敢愆怠!”
词语解释:忽怠  拼音:hū dài
犹轻慢。《孔子家语·观周》:“人主不务袭迹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於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
词语解释:简怠  拼音:jiǎn dài
怠慢。《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令诸国兄弟,情理简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朕纵不能敦而睦之,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词语解释:缓怠  拼音:huǎn dài
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管子·重令》:“人心之变,有餘则骄,骄则缓怠……缓怠者民乱于内。”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二:“中央之司法机关无有也,仅恃各省之捐欵以充国用,而各省所捐又皆缓怠,时或无有。”
词语解释:积怠  拼音:jī dài
怠惰成习。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夫积怠之俗,赏不隆则善不劝,罚不重则恶不惩。”
词语解释:解怠  拼音:jiě dài
亦作“ 解殆 ”。 松懈懒惰。《诗·商颂·玄鸟》“ 商 之先后,受命不殆,在 武丁 孙子” 汉 郑玄 笺:“ 商 之先君,受天命而行之不解殆者,在 高宗 之孙子。”《管子·地图》:“使百吏肃敬,不敢解怠行邪,以待君之令,相室之任也。”《汉书·元帝纪》:“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浅微。” 颜师古 注:“解读曰懈。”
词语解释:罢怠  拼音:bà dài
疲倦怠惰。《六韬·奇兵》:“严刑罚者,所以进罢怠也。”《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
词语解释:窳怠  拼音:yǔ dài
懒惰;懈怠。《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不以飭励重其役,不以窳怠蠲其庸,则功力勤。”
词语解释:疏怠  拼音:shū dài
疏忽懈怠。《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且喜守城军民,昼夜巡警,未尝疏怠。”
词语解释:玩怠  拼音:wán dài
玩忽,懈怠。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军政府诚恐军心玩怠,作战不力,因先后发佈下列各諭令。”
词语解释:孜孜不怠  拼音:zī zī bù dài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汉书·平当传》:“今圣 汉 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餘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晋 荀勗 《省官议》:“事留则政稽,政稽则功废,处位者而孜孜不怠,奉职司者而夙夜不懈,则虽在挈瓶而守不假器矣。”《南史·儒林传·何佟之》:“ 永元 末,都下兵乱, 佟之 常集诸生讲论,孜孜不怠。”《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元年》:“臣事先帝三十年,观其延接疏远,孜孜不怠,下情犹有不通者。”
词语解释:孜孜无怠  拼音:zī zī wú dài
同“ 孜孜不怠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贵而好礼,怡寄典坟,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乃撰《四部要略》。”《北史·序传·李冲》:“﹝ 李冲 ﹞勤志强力,孜孜无怠,且理文簿,兼营匠制,几案盈积,剞劂在前,初不劳厌也。”《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梁武帝 ﹞勤於政务,孜孜无怠。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词语解释:堕怠  拼音:duò dài
亦作“墯怠”。 怠慢;懒惰。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常效贡职,不敢墯怠。”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