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héng 繁体或异体字:蒸韵

恆 héng
〈形〉
  •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 同本义
  • 恒,常也。——《说文》
  •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 以求其恒。——·柳宗元《柳河东集》
  •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 寻常;普通
  •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 人恒状。——·柳宗元《童区寄传》
  •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恒 héng
〈名〉
  •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
  •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 五岳:。——张华《博物志》
恆 héng
〈副〉
  • 经常,常常
  •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 国恒亡。
  • 恒答言见。——三国·邯郸淳《笑林》
  •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康熙字典

  • 《字彙》俗恆字。 (蒸韵)
古文:𢛢𠄨

  • 《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登切,音峘。
  • 《說文》常也。又卦名。《易·恆卦》恆,久也。
  •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疏》恆,故也。必因循故法也。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痺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痺矢象焉。
  • 又山名。《爾雅·釋山》恆山爲北嶽。《史記·夏本紀註》恆山在定州恆陽縣。《風俗通》北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 又姓。楚大夫恆惠公。
  • 又去聲。
  • 《轉注古音》古鄧切,音亙。 (径韵)
  • 《詩·小雅》如月之恆。《註》恆,古鄧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 又徧也。《詩·大雅》恆之秬秠。《註》恆,古鄧反。徧種之也。
  • 按:此字體製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說文》長箋》《精蕰正譌》等書从月从舟,辨駁更改,或省或幷,恐屬臆斷。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楷乎。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