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恒拼音:héng 繁体或异体字:恆属蒸韵
恆 héng 〈形〉
-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 同本义
- 恒,常也。——《说文》
-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 以求其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 寻常;普通
-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 人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恒 héng 〈名〉
-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
-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 五岳:华、岱、恒、衡、嵩。——张华《博物志》
恆 héng 〈副〉
- 经常,常常
-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 国恒亡。
- 恒答言见。——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康熙字典恒 恆古文:𢛢𠄨
- 《廣韻》《集韻》《韻會》𠀤胡登切,音峘。
- 《說文》常也。又卦名。《易·恆卦》恆,久也。
-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疏》恆,故也。必因循故法也。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痺矢,用諸散射。《註》恆矢。安居之矢也。痺矢象焉。
- 又山名。《爾雅·釋山》恆山爲北嶽。《史記·夏本紀註》恆山在定州恆陽縣。《風俗通》北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
-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 又姓。楚大夫恆惠公。
- 又去聲。
- 《轉注古音》古鄧切,音亙。
- 《詩·小雅》如月之恆。《註》恆,古鄧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 又徧也。《詩·大雅》恆之秬秠。《註》恆,古鄧反。徧種之也。
- 按:此字體製不一,《說文》《集韻》《六書統》《說文》長箋》《精蕰正譌》等書从月从舟,辨駁更改,或省或幷,恐屬臆斷。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隷楷乎。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