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恤纬 拼音:xù wěi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纬,而忧 宗周 之陨。”谓寡妇不忧其织事,而忧国家之危亡。后因以“恤纬”指忧虑国事。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太一推算》:“人情业业,皆有忧葵恤纬之虑。” 宋 陆游 《读史》诗:“恤纬不遑嫠妇嘆,美芹欲献野人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三:“颇闻臺省尚委蛇,风议争嗤恤纬嫠。”词语解释:恤刑 拼音:xù xíng
(1).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2).特指减刑。《晋书·刘波传》:“法苛政乱者,恤刑不赦。”《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詔恤刑。自是每岁常举行之。”《清会典·刑部四·恤刑》:“凡恤刑之典:曰停刑,曰减刑,曰停遣。”
(3). 明 代及 清 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 明 太祖 时, 成化 后遂成定制。 清 康熙 时裁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你爹全亏了 种义 ,一向到也安乐。如今恤刑坐於 常熟 ,解审去了。”参阅《明史·刑法志三》。词语解释:恤民 拼音:xù mín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 宋 司马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处置,欲以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则可矣。”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国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词语解释:恤典 拼音:xù diǎn
朝廷对去世官吏分别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饗、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的典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六:“ 京 以 子由 长厚,必不肯发其变役法事,而疑其诸郎,故恤典独厚也。”《明史·贺世贤传》:“ 世贤 既殁,或疑其叛降,恤典故不及。”
帝王对臣属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崔纵 之櫬 金 人付臣护之而来,谨置之 临安府 城内 妙行寺 ,乞赐检举,特与卹典,访其亲而官助葬之。” 明 张煌言 《李陵论》:“设令 汉武 闻 陵 之败,临轩而叹,侧席而思,为之恤其母,抚其孥,或误传 陵 已死事,更为招魂以祭,卹典以赠之, 陵 虽犬豕,当必悔恨自裁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因与 理密亲王 酬倡,为上所怒,故以他故罢官,没无卹典。”词语解释:恤隐 拼音:xù yǐn
忧念百姓疾苦。语本《国浯·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韦昭 注:“恤,忧也;隐,痛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节理人情,恤隐民事。”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下州郡玺书》:“卿等拥旄方岳,相任股肱,剖符名宇,方寄恤隐。” 元 马祖常 《都门一百韵》:“詰姦鉏大猾,恤隐发深瘼。”
谓怜悯百姓的穷苦。《晋书·夏侯湛传》:“﹝ 湛 ﹞出为 野王 令。以卹隐为急,而缓於公调。” 唐 白居易 《奉敕试制书诏批答诗等·与崇文诏》:“宣朕卹隐之心,慰彼黎庶。”词语解释:恤孤 拼音:xù gū
存恤孤弱的人。《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孔颖达 疏:“孤弱之人,人所遗弃。在上君长若能忧恤孤弱不遗,则下民学之,不相弃倍。”《新唐书·韩愈传赞》:“至进諫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於仁义,可谓篤道君子矣。”词语解释:恤患 拼音:xù huàn
谓济人于患难。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凡书‘救’者,皆善其恤患而解纷也。”
救济遭受祸患的人。《后汉书·皇后纪论》:“故知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卹患,自强者唯国。”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 黄河 白日,亟亶诚言,分灾卹患,事非虚旨。” 唐 皮日休 《春秋决疑》:“故 春秋 之时,灭人国者多,救人国者鲜, 仲尼 旌其卹患也。”词语解释:恤远 拼音:xù yuǎn
虑及长远。《左传·昭公元年》:“ 刘子 曰:‘……子盍亦远绩 禹 功而大庇民乎?’对曰:‘老父罪戾是惧,焉能恤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公之所恤远,如《春秋》美之。”词语解释:恤贫
救济贫民词语解释:恤物 拼音:xù wù
谓怜惜百姓。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 宋璟 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 璟 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词语解释:恤金 拼音:xù jīn
(1).社会救济金。 李大钊 《社会主义下的经济组织》:“每月支用货币的项目:一、薪俸。二、恤金(鳏、寡、孤、独)。”
(2).给死者家属的抚恤金。 巴金 《沉默集·煤坑》:“人死了,家属可以得到局里一百五十块钱的恤金。” 萧红 《看风筝》:“老人又联想到女儿死的事情,工厂怎样的不给恤金。”
即抚恤金。 华山 《远航集·头顶露青天》:“死主的卹金,一家三千元呐!”词语解释:恤礼 拼音:xù lǐ
春秋 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贾公彦 疏:“云哀之者,既不损财物,当遣使往諮问安不而已。”词语解释:恤顾 拼音:xù gù
顾惜。 汉 刘向 《说苑·至公》:“ 子文 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 子文 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怜爱照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生叔兄尚在,见两弟如冠玉,甚喜,晨夕卹顾之。”词语解释:恤养 拼音:xù yǎng
抚养。 晋 潘岳 《杨仲武诔》:“恤养幼孤,以保乂夫家,而免诸艰难。”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朝廷急恤养,选守莫与宜。”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贫民归公政府恤养。”
犹抚养。《宋书·宣帝纪》:“宜加卹养,答其诚心。”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卹养之。” 宋 欧阳修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死则卹养其孤。”词语解释:恤勿 拼音:xù wù
搔摩。《礼记·曲礼上》:“国中以策彗卹勿,驱尘不出轨。” 郑玄 注:“卹勿,搔摩也。”词语解释:恤邻
救济近邻词语解释:恤近忽远
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词语解释:恤嫠
救济词语解释:恤问 拼音:xù wèn
抚恤慰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微,不絶如綫。”词语解释:恤录 拼音:xù lù
抚恤记功。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之一:“言官加恤録之恩,方士致左道之辟。”
谓予以抚恤,并记其功。《明史·宋濂传》:“﹝ 濂 ﹞久死远戍,幽壤沉沦,乞加卹録。”词语解释:恤闵 拼音:xù mǐn
怜悯。《新唐书·刘蕡传》:“故 僖 致诚而旱不害物, 文 无卹閔而变则成灾。”词语解释:恤赠 拼音:xù zèng
抚恤封赠。《宋史·隐逸传上·魏野》:“国家举旌赏之命,以辉丘园;申卹赠之恩,用慰泉壤。”词语解释:恤荫 拼音:xù yīn
因祖先有功德,受到皇帝的抚恤和封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诸被难者咸有卹荫。”词语解释:恤事 拼音:xù shì
谓考虑问题。《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词语解释:恤矜 拼音:xù jīn
怜悯。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遗賑贫穷,恤矜疾苦。”词语解释:恤赉 拼音:xù lài
安抚赐予;抚恤赏赐。 唐 卢子 《逸史·齐映》:“ 齐公 拜谢。自后数往,皆有卹賚。”《明史·何文辉传》:“遣官营葬 滁州 东沙河 上,卹賚甚厚。”词语解释:恤赏 拼音:xù shǎng
抚恤赏赐。《清会典·兵部五·职方清吏司》:“死事各卹以其等……奉旨应升尚未得缺,在外拔补尚未咨部者,均仍按原衔及本身应得卹赏议卹。”词语解释:恤然 拼音:xù rán
惊恐貌。 清 吴伟业 《柳敬亭传》:“闻子説者,危坐变色,毛髮尽悚,舌憍然不能下……听者儻然若有见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
惊恐貌。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人见虎则卹然骇,闭门而拒之,惟恐不速,见鼠则恬不为怪。”词语解释:恤焉 拼音:xù yān
犹卹然。忧闷貌。《庄子·德充符》:“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卹焉若有亡也。” 成玄英 疏:“卹,忧也。”词语解释:恤数 拼音:xù shù
犹卹典。《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 蔡确 先朝顾命大臣,宜尽復官爵卹数。”词语解释:恤荒 拼音:xù huāng
救灾。 宋 欧阳修 《赐荆湖北路救济饥民知州奖谕敕书》:“再惟敏事之材,深得卹荒之礼。”词语解释:恤病 拼音:xù bìng
谓救援有危难的人。《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原縠 、 宋 华椒 、 卫 孔达 、 曹 人同盟于 清丘 ,曰:‘恤病,讨贰。’” 杜预 注:“ 楚 伐 宋 , 晋 不救,不恤病也。”《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句践 养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 燕 服彊 齐 ,羸 越 灭劲 吴 。”词语解释:恤慎 拼音:xù shèn
谨慎。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词语解释:恤理 拼音:xù lǐ
谓怜悯而治理之。《三国志·蜀志·马忠传》:“郡丞 朱褒 反。叛乱之后, 忠 抚育卹理,甚有威惠。”词语解释:恤度 拼音:xù dù
忧虑。 晋 陆云 《张二侯颂》:“匪侯卹度,宗绪孰正?”词语解释:恤恤 拼音:xù xù
忧虑貌。《左传·昭公十二年》:“ 南蒯 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 杜预 注:“恤恤,忧患。”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恤恤乎飢不得食,寒不得衣。” 清 钱谦益 《贺祥符李明府三年考绩序》:“视民间之钱穀,如身之有膏液,如家之有貲产,恤恤乎其不忍朘而剥之也。”
忧伤貌。《明史·刑法志二》:“是詔也,卹卹乎有哀痛之思焉。”词语解释:恤功 拼音:xù gōng
(1).谓忧劳民事。《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蔡沉 集传:“恤功,致忧民之功也。” 孙星衍 疏:“言 尧 之得人,乃命三君忧民之事。” 汉 郑玄 《诗谱序》:“以为勤民恤功,昭事上帝,则受颂声。”
(2).泛指勤劳于事。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臣闻春雨润木,自叶流根;鴟鴞恤功,爱子及室。”词语解释:恤劳 拼音:xù láo
忧劳。《晏子春秋·杂下二八》:“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恤劳 齐国 ,身老,赏之以三归,泽及子孙。”词语解释:恤嫠会 拼音:xù lí huì
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卷中:“恤嫠会,专养寒苦孀居,月给口粮。”词语解释:恤削 拼音:xù xuē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曳独茧之褕袣,眇阎易以恤削。”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恤削,如言刻画作之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戌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卹削”。
形容衣服裁制合体。卹,也写作“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衯衯裶裶,扬袘卹削。” 司马贞 索隐引 张晏 曰:“戌削,裁制貌也。”词语解释:恤吏 拼音:xù lì
皇帝赐给功臣的吏员。《宋书·沉庆之传》:“於是与 柳元景 并依 晋 密陵侯 郑袤 故事,朝会 庆之 位次司空, 元景 在从公之上,给卹吏五十人,门施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