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不恪三恪勤恪谦恪兢恪慎恪端恪 
俨恪陟恪陈衡恪谨恪严恪敬恪孝恪 
诚恪忠恪贞恪共恪允恪敦恪祗恪 
恭恪清恪虔恪俭恪廉恪明恪备恪 

词语解释:不恪  拼音:bù kè
不敬。《左传·文公九年》:“卿不书,缓也,以惩不恪。”《汉书·叙传下》:“怨咎若兹,如何不恪!” 颜师古 注:“恪,敬也。”《新唐书·陆贽传》:“赏以存劝,罚以示惩,以懋有庸,以威不恪。”
词语解释:俨恪  拼音:yǎn kè
庄严恭敬。《礼记·祭义》:“严威儼恪,非所以事亲也。” 孔颖达 疏:“儼,谓儼正;恪,谓恭敬。”《东观汉记·梁商传》:“其在朝廷,儼恪矜严,威而不猛。” 明 方孝孺 《郊祀颂》:“玉輅出郊,乐备不作。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词语解释:诚恪  拼音:chéng kè
忠诚恭敬;真诚严肃。《明史·贵州土司传·贵阳》:“帝曰:‘ 安的 居 水西 ,最为诚恪。’命礼部厚赏其使。”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躡履修起居,小心见诚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滦州兵变记》:“ 白 为人诚恪博洽。”
词语解释:恭恪  拼音:gōng kè
恭敬谨慎。《国语·楚语上》:“自卿以下至於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南史·刘怀肃传》:“虽名位转优,而恭恪愈至。”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中书左司郎中》:“尔尚毋忘恭恪以慎乃职。” 茅盾 《色盲》五:“ 林白霜 想起自己站在女性跟前时那种腼腆恭恪的神情了。”
词语解释:三恪  拼音:sān kè
周 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 周 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而封诸 陈 ,以备三恪。” 杜预 注:“ 周 得天下,封 夏 、 殷 二王后,又封 舜 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 黄帝 、 尧 、 舜 之后于 蓟 、 祝 、 陈 。《诗·陈风谱》 唐 孔颖达 疏:“案《乐记》云:‘ 武王 未及下车,封 黄帝 之后於 蓟 ,封帝 尧 之后於 祝 ,封帝 舜 之后於 陈 ;下车乃封 夏后氏 之后於 杞 ,投 殷 之后於 宋 。’则 陈 与 蓟 祝 共为三恪, 杞 宋 别为二王之后矣。”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新唐书·玄宗纪》:“﹝ 天宝 九载﹞九月辛卯,以 商 、 周 、 汉 为三恪。”《新五代史·晋高祖纪》:“﹝ 天福 二年春正月﹞封 唐 宗室子为公,及 隋 酅公 为二王后,以 周 介公 备三恪。” 清 钱谦益 《会同馆》诗之一:“会朝 青海 班三恪,莫讶胡儿説会同。”
词语解释:陟恪  拼音:zhì kè
犹登假。谓升天。《左传·昭公七年》:“王使 郕简公 如 卫 弔,且追命 襄公 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 高圉 、 亚圉 ?’”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恪,读为格。《尔雅》曰:‘格、陟、登,陞也。’是格与陟同义。陟格谓魂升於天也。既言陟而又言格者,古人自有复语耳。” 杨伯峻 注:“陟恪犹言登假,同义词连用,谓升天也。”
词语解释:忠恪  拼音:zhōng kè
忠诚恭谨。《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
词语解释:清恪  拼音:qīng kè
廉洁恭谨。《三国志·魏志·董昭传》:“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离羣寡儔。”《南史·梁吴平侯景传》:“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旧唐书·郑善果传》:“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殉国。”
词语解释:勤恪  拼音:qín kè
勤勉恭谨。《后汉书·袁绍传》:“勤恪之功,不见书列,而州郡牧守,竞盗声名。”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宋 曾巩 《赐高丽诏》:“朕实宠加,宜有异恩,以称勤恪。”
词语解释:陈衡恪  拼音:chén héng kè
(1876-1923)画家。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与研究。其花鸟画浑厚绮丽,山水画钩多皴少,人物画带速写情趣。又工篆刻、书法,能诗。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
词语解释:贞恪  拼音:zhēn kè
坚贞而诚敬。《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幼有贞恪谦约之操,长柯芬芳成人之行。”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二·彦琮》:“且 琮 神慧夙成,彰於孩稚,奉信贞恪,松梓其心。”
词语解释:虔恪  拼音:qián kè
恭敬而谨慎。 汉 蔡邕 《朱公叔鼎铭》:“虔恪机任,守死善道。”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恐乖彝法,更积过尤,唯夙夜在公,敢忘虔恪!” 明 李贽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诵经方至两部,我喘病即减九分……此非佛力,我安能然?虽讽经众僧虔恪无比,实 药王菩萨 怜悯重深。”
词语解释:谦恪  拼音:qiān kè
谦虚恭敬。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太傅汝南陈蕃》:“ 蕃 持板迎之,长跪;令徐乃下车,即坐,不命去板,辞意又不谦恪, 蕃 深忿之。”
词语解释:谨恪  拼音:jǐn kè
犹谨敬,敬慎。《后汉书·樊宏传》:“其后 楚 事发觉,帝追念 鯈 谨恪,又闻其止 鮪 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世无匹》第六回:“你也做过官儿,居乡便该谨恪,怎不守法度,兜揽説情,招摇生事?”
词语解释:共恪  拼音:gòng kè
恭谨。共,通“ 恭 ”。《左传·昭公十六年》:“ 子产 戒曰:‘苟有位於朝,无有不共恪!’”
词语解释:俭恪  拼音:jiǎn kè
节约而谨慎。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公卿以下,务飭俭恪。” 唐 蒋伸 《授幽州留后张允伸充节度制》:“节度既换,俭恪弥勤。”
词语解释:兢恪  拼音:jīng kè
谨小慎微。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竦魂慄股,兢恪危惧。”
词语解释:严恪  拼音:yán kè
庄严恭敬。《汉书·匡衡传》:“正躬严恪,临众之仪也。” 颜师古 注:“严读曰儼。”《南史·谢方明传》:“ 方明 严恪,善自居遇,虽暗室未尝有惰容。”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夫人生於良族,嶷然殊异……高朗而不伤其柔,严恪而不害其和。”
词语解释:允恪  拼音:yǔn kè
诚实谨慎。 王闿运 《祭常都尉文》:“政由仲父,退而下帷,温恭允恪,门内怡怡。”
词语解释:廉恪  拼音:lián kè
廉洁恭谨。《后汉书·吴良传》:“﹝ 吴良 ﹞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唐 独孤及 《唐故商州录事参军郑府君墓志铭》:“﹝公﹞天性孝悌,检身端方,居官廉恪。”《宋史·贾黄中传》:“上览表谓侍臣曰:‘非 黄中 廉恪,则亡国之寳,将污法而害人矣。’”
词语解释:慎恪  拼音:shèn kè
谨慎恭敬。 唐 司空图 《华师许国公德政碑》:“研深本在於防微,虑祸莫先於轻敌,靡忘慎恪,方保初终。”
词语解释:敬恪  拼音:jìng kè
恭敬谨慎。《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 江 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世庙 尊崇元教,无往而不敬恪也。”
词语解释:敦恪  拼音:dūn kè
敦厚谨慎。 明 宋濂 《故朝列大夫苏公墓志铭》:“公性敦恪,尚风义。”
词语解释:明恪  拼音:míng kè
聪慧恭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女子﹞又吐一男子,年二十餘,明恪可爱,与 彦 叙寒温,挥觴共饮。”
词语解释:端恪  拼音:duān kè
端正恭谨。《旧唐书·张仲方传》:“夫人臣之翼戴元后者,端恪致治,孜孜夙夜,缉熙庶绩,平章百揆。” 明 李东阳 《使难赠乔太常希大》:“ 希大 志行端恪,足以有为。”《明史·循吏传·李骥》:“ 驥 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
词语解释:孝恪  拼音:xiào kè
孝顺而恭谨。《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左卫上将军 信国公 元祐 ,孝恪敏悟,帝所钟爱。”
词语解释:祗恪  拼音:zhī kè
恭敬谨慎。《晋书·景帝纪》:“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 宋 曾巩 《交州进奉使副梁用律洛苑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往称茂恩,毋忘祗恪。”
词语解释:备恪  拼音:bèi kè
谓赐爵位予前朝皇嗣。《清会典·吏部九·验封清吏司》:“五曰备恪,以卹胜国。 雍正 二年,詔访 明 代后嗣,得镶白旗 汉 军知府 朱之连 等六人引见。奉旨封 朱之连 为一等侯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