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恰恰 拼音:qià qià
(1).用心貌。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恰恰,用心也。” 唐 玄觉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欒櫨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陈造 《春寒》诗:“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杨弄影午疎疎。”
(3).象声词。莺啼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戯蝶时时舞,自在娇鶯恰恰啼。”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鶯啼。” 清 沉湘云 《踏莎行·送春》词:“恰恰鶯啼,喃喃燕语,商量欲倩东君住。”
(4).正好。 唐 郑损 《星精石》诗:“孤巖恰恰容堂构,可爱 江 南释子园。” 宋 黄大受 《早作》诗:“乾尽小园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是我这人与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个反面。”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叫人不满意的。”词语解释:狎恰 拼音:xiá qià
密集、拥挤貌。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宋 苏舜钦 《检书》诗:“鱼子或破碎,蚕儿尚狎恰。”词语解释:可恰
正好,正合适词语解释:洽恰 拼音:qià qià
密集貌。 唐 白居易 《吴樱桃》诗:“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词语解释:半恰 拼音:bàn qià
见“ 半掐 ”。
词语解释:半掐 拼音:bàn qiā
亦作“ 半恰 ”。 犹半点儿。形容数量极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咱供养不曾亏了半恰,枉可惜了俺从前香共花。”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元 无名氏 《一锭银过大德乐·咏时贵》曲:“明明的立赏罚,暗暗的体察,居民百姓夸,私心无半掐。”词语解释:颗恰 拼音:kē qià
谓安详稳重。颗,用同“ 款 ”。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收拾得所事儿温柔,粧点得诸餘里颗恰。” 词语解释:促恰 拼音:cù qià
见“ 促掐 ”。
词语解释:促掐 拼音:cù qiā
(1).方言。亦作“ 促恰 ”、“ 促揢 ”。爱捉弄人;刁钻刻薄。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我打你个促掐的弟子孩儿,釃这么滚汤般热酒来烫我,把我的嘴唇都烫起料浆泡来。” 元 范子安 《竹叶舟》第四折:“师父,你既肯度脱弟子成仙了道,怎生又要把我掉在大江之中,险丧性命?你好促掐也。” 刘复 《〈何典〉序》:“这书做得好极,一味七支八搭,使用尖刀促揢的挖空心思,颇有 吴老丈 风味。”
(2).方言。亦作“ 促恰 ”、“ 促揢 ”。阴毒奸刁。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三折:“﹝ 彭大 云﹞他两个同坐着哩,不知怎么新人不死,是小姑娘死了。﹝ 周公 做哭科云﹞ 桃花 女,你好促恰也。”《水浒传》第四一回:“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於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词语解释:才恰 拼音:cái qià
犹刚才。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三折:“[令史白]大人纔恰也这等来。”词语解释:尖恰恰 拼音:jiān qià qià
形容尖而巧。 元 刘致 《红绣鞋·鞋杯》曲:“帮儿瘦弓弓地娇小,底儿尖恰恰地妖嬈。”词语解释:喜恰 拼音:xǐ qià
亦作“ 喜洽 ”。 和悦可爱。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从头髻至鞋袜,觅包弹无半掐。更那堪百事聪明,模样儿十分喜恰。”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从来我羡他,提起来偏喜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我陪着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西游记》第八二回:“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 嫦娥 还喜恰。”词语解释:笑恰 拼音:xiào qià
欢笑;笑乐。词语解释:才恰 拼音:shān qià
犹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