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悠悠 拼音:yōu yōu
(1).思念貌;忧思貌。《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词语解释:悠然 拼音:yōu rán
(1).闲适貌;淡泊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诗:“故人俱不利,謫宦两悠然。” 明 张居正 《送毛青城谪滇南》诗:“浮名看自薄,謫宦转悠然。” 叶圣陶 《游临潼》:“荷池里只剩荷梗了,几只鸭悠然浮在池面。”
(2).深远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谢太傅 往看之。 谢 本轻 戴 ,见但与论琴书。 戴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 悠然知其量。” 宋 叶适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入其塾,诵读之鏘然,覃思之悠然,人雅多公父子不穷於儒也。”
(3).以形容韵味不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其事,其诗,俱足千古。篇终结句,餘韵悠然。” 刘半农 《〈瓦釜集〉序》:“但若用品评文艺的眼光看去,反觉割裂之后,愈见干净漂亮,神味悠然。”
(4).久远貌;辽阔貌。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至於流名雅颂,著名风诗,年代悠然,寂寥无纪,其能继兹歌咏者,司空 侯使君 乎!”《旧唐书·郭虔瓘传》:“ 秦 陇 之西,人户渐少, 凉州 已去,沙磧悠然。”
(5).忧伤貌。 宋 梅尧臣 《朔风寄永叔》诗:“悠然伤我心,歷乱非可拟。”
(6).徐缓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王下凡诏书二》:“女官若有小过,暂且宽恕,即使教导,亦要悠然,使他无惊慌之心。”词语解释:悠扬 拼音:yōu yáng
(1).久远;连绵不断。《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后蜀 顾敻 《虞美人》词:“緑荷相倚满池塘,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2).夕阳西下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日悠扬而少色,天阴霖而四下。” 唐 李频 《送边将》诗:“悠扬落日黄云动,莽苍阴风白草翻。”
(3).起伏不定;飘忽。 唐 王勃 《春思赋》:“思万里之佳期,忆 三秦 之远道,淡荡春色,悠扬怀抱。” 唐 皇甫冉 《与张补阙王炼师同赋杂题》诗:“ 淮 海 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明 葛一龙 《忆王孙》词:“繫马高楼春日斜,归梦悠扬隔柳花。”
(4).飘扬;飞扬。 唐 胡曾 《咏史诗·长安》:“ 关 东新破 项王 归,赤帜悠扬日月旗。” 前蜀 韦庄 《思归》诗:“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宋 朱淑真 《柳絮》诗:“繚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5).荡漾。 宋 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诗:“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 清 陆天锡 《凄凉犯·秋风》词:“布帆一片,儘悠扬 五湖 三泖 。”
(6).缓慢,慢慢。 唐 王建 《簇蚕辞》:“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女官在天朝佐理天事者,多是不明天情,每有不合事宜处,务要悠扬教导,海量宽容。”
(7).犹扬长。 清 王时翔 《薄倖·扬花潭影轩分赋》词:“问向日、青驄嘶处,一去悠扬谁见?” 咏簪 《武昌两日记》:“ 宪章 听了,接着一面向外走,一面口里说道:‘我是穿的军服,怕他做什么?’说时也就悠扬而去。”
(8).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唐 陈羽 《梓州与温商夜别》诗:“迎风骚屑千家竹,隔水悠扬半夜鐘。” 宋 司马光 《烟际钟》诗:“独有远来鐘,悠扬翠微里。”《红楼梦》第四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簫管悠扬,笙笛并发。” 杨朔 《渔笛》:“风平浪静的日子,如果海上飘来一阵悠扬的笛音,人们准知道这是 宋福 扬帆回来了。”
(9).形容诗文韵味无穷。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感慨伤思者,贵乎感动人情;闲适写景者,贵乎雅淡悠扬。”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五:“盖《诗》……虽或即事直陈,而皆有悠扬委曲之趣,言外不尽之旨。”词语解释:悠长 拼音:yōu cháng
(1).久远;漫长。《汉书·叙传上》:“道悠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三国 魏 曹丕 《离居赋》:“愁耿耿而不寐,歷冬夜之悠长。”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赋》:“发天文之炳焕,符帝德之悠长。” 戴望舒 《雨巷》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深长。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中 唐 格调流宛,而意趣悠长。”《平山冷燕》第二回:“览《四瑞图》诗,体式端穆,意味悠长。”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一唱三叹,意味悠长。”
(3).指声音徐缓持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曰‘声依永’,言声韵之贵悠长也。” 冰心 《我的邻居》:“忽然一声悠长的汽笛,惨厉的叫了起来。”词语解释:悠远 拼音:yōu yuǎn
(1).指空间距离的辽远。《诗·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郑玄 笺:“其道路长远。”《后汉书·南蛮传序》:“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唐 元稹 《蔡少卿兼监察御史制》:“俾尔以 如和县 等捷书来上,道路悠远,其勤可嘉。”
(2).长久;久远。《礼记·中庸》:“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孔颖达 疏:“悠,长也。若事有徵验,则可行长远也。”《宋书·袁淑传论》:“徒以灵化悠远,生不再来……谓七尺常存,百年可保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我取个少年门生,他后路悠远,官也多做几年,房师也靠得着他。” 萧红 《鲁迅先生记》:“有时候就谈着 鲁迅 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3).开阔,广阔。《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悠远长怀,寂漻无声。” 张守节 正义:“放散貌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一:“唔! 中国 的青年,那知 俄罗斯 心灵的悠远。”
(4).深刻。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八:“ 唐彦谦 絶句,用事隐僻,而讽諭悠远。”词语解释:悠久 拼音:yōu jiǔ
长久;久远。《礼记·中庸》:“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唐 李商隐 《上兵部相公启》:“扶持固在于神明,悠久必同于天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国祚悠久,非偶然也。” 谢觉哉 《不惑集·团结、谦虚、进步!》:“团结、谦虚是人类应有的本能,也是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词语解释:悠邈 拼音:yōu miǎo
遥远;久远。《文选·枣据〈杂诗〉》:“千里既悠邈,路次限关梁。” 吕向 注:“悠邈,远也。” 唐 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而年载悠邈,简册闕遗,勒成一家,其勤至矣。” 宋 陆游 《与本路郡守启》:“川途悠邈,敢辞叱驭之行;风度清真,先想凝香之地。” 元 揭傒斯 《逸士徐君墓志铭》:“厥父 以庄 承忠袭厚,年将八袠,好德弗諼,宜膺敬养,遽哭乃子。天道悠邈,实窃惑焉。”词语解释:悠缅 拼音:yōu miǎn
久远;遥远。《晋书·文苑传·庾阐》:“呜呼!大庭既邈,玄风悠缅,皇道不以智隆,上德不以仁显。” 宋 苏轼 《班荆馆赐大辽贺兴龙节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属晚岁之严凝,念征途之悠缅。”词语解释:悠闲 拼音:yōu xián
见“ 悠閒 ”。
亦作“ 悠闲 ”。 谓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几日来与老亲海滨遵处,终日悠閒,好乐也呵!”《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閒自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谋隐’无成,才是沦落,可见‘隐’总和享福有些相关,至少是不必十分挣扎谋生,颇有悠闲的馀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词语解释:悠飏 拼音:yōu yáng
(1).飘忽不定貌。 唐 李嘉祐 《与郑锡游春》诗:“映花鶯上下,过水蝶悠颺。” 宋 晏殊 《菩萨蛮》词:“莫学蜜蜂儿,等閒悠颺飞。” 金 元好问 《听姨女乔夫人鼓风入松》诗:“瀟洒寒松度虚籟,悠颺飞絮搅青冥。”
(2).飘扬;飞扬。 唐 罗邺 《云》诗:“莫使悠颺只如此,帝乡还更暖 苍梧 。” 宋 张先 《庆春泽》词:“声宛转疑随烟香悠颺,对暮林静寥寥振清响。” 清 陈维崧 《寿楼春·春日追昔游》词:“斑竹店,梅根坊,颭水花,晴丝悠颺。”
(3).荡漾。 宋 晏殊 《浣溪沙》词:“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颺欲来时。”
(4).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一吹洞簫,一拽提琴,暗谱悠颺之曲。”词语解释:悠漾 拼音:yōu yàng
荡漾。 元 吴莱 《海东洲磐陀石上观日赋》:“鮫鼉扬鬐拨鬣以悠漾兮,鸿鹤刷毛挟翅而陵薄。”词语解释:悠漫 拼音:yōu màn
漫长;渺茫。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三川縈薄,七岭悠漫。”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 伊 洛 何悠漫,川原信重复。” 唐 钱起 《秋夜作》诗:“万计各无成,寸心日悠漫。”词语解释:悠溶 拼音:yōu róng
平静貌;安闲貌。 唐 赵嘏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诗:“ 靖节 何须 彭泽 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唐 皮日休 《太湖诗·崦里》:“青苗细腻卧,白羽悠溶静。”词语解释:悠荡 拼音:yōu dàng
悬空摆动。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一段:“他为人手脚灵俏,眼精手快,一会忙乎完,就要一跳坐到桌子边上,悠荡着两只短腿,吹起口琴来。”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三:“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是个矮个子……缠了白布鞋腰子的两腿,悠荡着。”词语解释:悠游 拼音:yōu yóu
(1).久与游处。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太子﹞生深宫之中,长阿保之手,观而感之,渐而摩之,朝夕而悠游之,所谓以人教者非独妙选儒臣也。”
(2).悠闲自在。 聂绀弩 《往星中》:“宇宙如此其大,天空如此其浩渺无穷,群星如此其遥远,而我却悠游容与于其间。”词语解释:悠永 拼音:yōu yǒng
(1).久远。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受天福乐,悠永无穷。”
(2).指声音徐缓而持久。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节促於歌行,而咏叹悠永过之。”词语解释:悠阔 拼音:yōu kuò
辽阔。《晋书·桓温传》:“ 江 河 悠阔,风马殊邈。”词语解释:悠缓 拼音:yōu huǎn
(1).谓迂缓而不切实际。 宋 叶适 《取燕二》:“而 耿南仲 、 唐恪 、 范宗尹 则始终割地而已; 杨时 则为悠缓之辞,欲徐论其当而已。”
(2).缓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处算命瞎子悠缓的铜钲声。”词语解释:悠气儿
微弱的气息词语解释:悠逖 拼音:yōu tì
远方。 明 张居正 《来雁说》:“舍人焜燿希会,迺得以因物託义,祓饰趣指,播之悠逖,以昭其和休焉。”词语解释:悠打 拼音:yōu dǎ
摇晃。 魏巍 《山雨》:“我们的主人公,坐在车前面,两条腿在车下不住地悠打着。”词语解释:悠摆 拼音:yōu bǎi
悬空摆动。 李钦 《姐姐》第三景:“他双手抱住小弟弟,用脚尖一踮,又悠摆回来;但他却不肯落地,又悠摆回去了,并发出咯咯的笑声,故意逗耍着 小玲子 。”词语解释:悠悠荡荡 拼音:yōu yōu dàng dàng
飘忽不定貌。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闹吵吵三军内,但听的马频嘶,早諕的悠悠荡荡魄散魂飞!” 元 王廷秀 《粉蝶儿·怨别》套曲:“则见那梧叶儿滴溜溜飘,悠悠荡荡纷纷扬扬下溪桥。”《红楼梦》第五回:“那 寳玉 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犹似 秦氏 在前,悠悠荡荡,跟着 秦氏 到了一处。”词语解释:悠悠忽忽 拼音:yōu yōu hū hū
(1).遥远迷离;迷迷糊糊。《文选·宋玉〈高唐赋〉》:“久而不去,足尽汗出,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李善 注:“悠悠,远貌;忽忽,迷貌。言人神悠悠然远,迷惑不知所断。” 韦君宜 《似水流年·对梦呓的注解》:“就这么屏绝思维,头脑净化,悠悠忽忽地进入了梦境。”
(2).悠闲懒散;马马虎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刘伶 身长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你如今的青春也不小了,早些相中一个才郎,把身子做个下落纔好。若只管悠悠忽忽,度将过去,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彼局有编辑四、五人,而悠悠忽忽,漫不经心,视一切事如儿戏。”词语解释:悠忽 拼音:yōu hū
(1).放荡;游荡。《淮南子·修务训》:“彼并身而立节,我诞谩而悠忽。” 高诱 注:“悠忽,游荡轻物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枉自奔波多次,竟无所得,日挨一日,悠忽半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寂寞时徘徊赋诗,心境恬淡时独坐品茗,半生都在空洞的悠忽中度过。”
(2).轻忽,忽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人生最繫恋者过去,最冀望者未来,最悠忽者见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 济南 蒋稼 ,其妻 毛氏 ,不育而妒……年近四旬,颇以嗣续为念。欲继兄子,兄嫂俱诺,而故悠忽之。”词语解释:悠搭 拼音:yōu dā
方言。摇晃,摆动。 梁斌 《红旗谱》二五:“ 严萍 坐在小床上,悠搭着腿儿。” 梁斌 《播火记》三六:“ 朱老忠 悠搭着马鞭子。”词语解释:悠阳 拼音:yōu yáng
夕阳西下貌。《文选·潘岳〈秋兴赋〉》:“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李善 注:“悠阳,日入貌。”词语解释:悠暗 拼音:yōu ān
犹神秘。《荀子·议兵》:“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从出。”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悠闇,神祕之意。”词语解释:悠裔 拼音:yōu yì
辽远。 晋 陆云 《逸民赋》:“寻峻路兮峥嶸,临芳水兮悠裔。”词语解释:悠逸 拼音:yōu yì
飘逸。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春江花月夜》﹞至 若虚 乃扩为长歌,穠不伤纤,局调俱雅。前幅不过以拨换字面生情耳,至‘闲潭梦落花’一折,便縹緲悠逸。 王维 《桃源行》,似从此滥觴。”词语解释:悠谬 拼音:yōu miù
亦作“ 悠繆 ”。 荒谬。 元 潘桂 《瑞石赋》:“安知不与补天之事同疑其悠谬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标题》:“这 优孟 讽諫君听取,谩嘲悠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何仙》:“ 石门 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右所録十五家……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繆者也。”词语解释:悠敻 拼音:yōu xiòng
久远。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非唯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邈乎悠夐,有之而莫知所从者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玉牒悠夐,青史绵长。”词语解释:悠脩 拼音:yōu xiū
遥远。 明 梁辰鱼 《二郎神·秋怀》套曲:“定非关途路悠脩,不干鱼雁差谬。”词语解释:悠短 拼音:yōu duǎn
长短。《隶释·汉童子逢盛碑》:“苗而不秀,命有悠短,无可奈何!”词语解释:悠哉游哉 拼音:yōu zāi yóu zāi
悠闲自在。 谌容 《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词语解释:悠优 拼音:yōu yōu
犹优游。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齏白饭度春秋,既完口食,身居聊且悠优。”参见“ 优游 ”。
词语解释:优游 拼音:yōu yóu
(1).见“ 优游 ”。
(2).古代车上之具。《南齐书·舆服志》:“玉輅,漆画轮,两厢上望板前优游。”原注:“优游上和鸞鸟立花趺衔铃……优游下,隐膝,里施金涂鏤面钉,织成衣。优游横前,施瑇瑁帖,金涂花钉,优游前,金涂倒龙,后梢凿银瑇瑁龟甲,金涂花沓。”
亦作“ 优游 ”。
(1).悠闲自得。《诗·大雅·卷阿》:“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一:“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优游恬适,舒畅怡悦,所以养乎心者也。”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几百个乘客在舟上优游谈笑,说着乘风破浪,以为人人都过着最闲适的光阴。”
(2).谓使……悠闲,休养。《晏子春秋·内问下十八》:“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 宋 苏洵 《心术》:“将战养其力……丰犒而优游之。”
(3).谓悠闲地居其中。《后汉书·班固传》:“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於当世,遗烈著於无穷。”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七:“栖迟 茂陵 下,优游沧海曲。” 宋 欧阳修 《〈归田录〉自序》:“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其天年。”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妾本 曹刺史 之女,幸得仙术,优游洞天;但凡心未除,遭此降謫。”
(4).游玩。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恭扶瑞藤杖,步屧恣优游。” 宋 司马光 《和子骏洛中书事》:“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郭沫若 《漆园吏游梁上》:“鱼儿一对对地衔尾接首在水里面优游。”
(5).从容,不急迫。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僕愿先生优游俯仰,贵处可否之间。” 宋 苏轼 《贾谊论》:“为 贾生 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 絳 灌 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 王闿运 《拟李鸿章陈苗事折子》:“优游而待之,何其暇也。”
(6).谓从容致力于某事。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君又以幽赞神明,非杼轴於人事;经营训导,廼优游於圣作。”《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昔 汉武帝 将行封禪大礼,欲优游其事,故先封中岳,祀 汾阴 ,始巡幸郡县,浸寻于 泰山 。” 清 郑燮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在眉睫间乎?”
(7).从容洒脱。 晋 陆机 《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 宋 邵雍 《四贤吟》:“ 彦国 之言铺陈, 晦叔 又言简当, 君实 之言优游, 伯淳 之言条畅。” 明 屠隆 《〈唐诗品汇〉选释断序》:“ 唐 人之言,繁华綺丽,优游清旷。” 王闿运 《湘绮楼论诗文体法》:“后世之颂,皆应制赞人之文,故贵优游,不可谓誉。”
(8).广大貌;宽广貌。《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朱熹 集注:“优游,言其德之大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谓之尧者何?尧者嶤嶤也,至高之貌,清妙高远,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
(9).宽和;宽厚。《礼记·儒行》:“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郑玄 注:“优游之法,法和柔者也。”《孔子家语·儒行解》:“礼必以和,优游以法。” 明 王廷相 《雅述·上篇》:“及至贤智当事,规画粗定,而为之君者又无优游宽裕之心,以俟其自化,亦以岁月责其成功。”
(10).优容,宽待。《汉书·楚元王传》:“今陛下开 三代 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物色异人,优游鯁直。显靡失心,幽无怨魄。”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 越 ,亦与诸华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差等,勿使自外。”
(11).谓顺其变化。《淮南子·原道训》:“物(沕)穆无穷,变无形像,优游委纵,如响之与景。”《淮南子·本经训》:“古之人同气于天地,与一世而优游。” 高诱 注:“优游,犹委从也。”
(12).作事犹豫,不果决。《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汉书·儿宽传》:“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羣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颜师古 注:“言不决也。” 清 周在浚 《周栎园先生行述》:“ 闽 人拥先生讼寃者日千百计,承问者优游不敢决。”
(13).饶多;富裕,宽裕。《淮南子·俶真训》:“由此观之,物莫不生於有也,小大优游矣。” 高诱 注:“优游,言饶多也。” 宋 萧德藻 《樵夫》诗:“一担乾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彼岂不能妄营财利使生理优游邪?耻不为也。”词语解释:悠缪 拼音:yōu miù
见“ 悠谬 ”。
词语解释:悠谬 拼音:yōu miù
亦作“ 悠繆 ”。 荒谬。 元 潘桂 《瑞石赋》:“安知不与补天之事同疑其悠谬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标题》:“这 优孟 讽諫君听取,谩嘲悠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何仙》:“ 石门 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一篇:“右所録十五家……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繆者也。”词语解释:悠婉 拼音:yōu wǎn
悠扬婉转。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王昭君 唱得悠婉动人,声彻天外。”词语解释:悠修 拼音:yōu xiū
同“悠脩”
遥远。
词语解释:悠脩 拼音:yōu xiū
遥远。 明 梁辰鱼 《二郎神·秋怀》套曲:“定非关途路悠脩,不干鱼雁差谬。”词语解释:悠停 拼音:yōu tíng
方言。慢慢,有克制。 老舍 《骆驼祥子》五:“对 祥子 ,她真是一百一的客气、爱护。她只撇了撇嘴:‘买车也得悠停着来,当是你是铁作的哪!你应当好好的歇三天!’”词语解释:悠奕 拼音:yōu yì
飘逸姣丽貌。 南朝 宋 何承天 《鼓吹铙歌·上陵者》:“临濬谷,掇秋兰,士女悠奕映隰原。”词语解释:悠忧 拼音:yōu yōu
忧伤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公曰:‘余悔生劳,不如死逸。’因诉寃苦。 九郎 悠忧以思。”词语解释:悠徐 拼音:yōu xú
犹缓慢。 郁达夫 《一个人在途上》:“受苦的时间,的确脱煞过去得太悠徐,今年的夏季,只是悲叹的连续。”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间或,也有啄木鸟,用它的硬嘴巴敲得空树干子梆梆地发出悠徐、间隔均匀的声响。”词语解释:悠然自得 拼音:yōu rán zì dé
谓神态从容,心情闲适。《晋书·隐逸传·杨轲》:“常食粗饮水,衣褐緼袍,人不堪其忧,而 軻 悠然自得。” 明 吴承恩 《双松丁公墓志铭》:“故其所赋有悠然自得之趣,人多传诵之。” 王汶石 《风雪之夜》:“更使我诧异的是,风雪压迫得人口也张不开,而那个旷野里的人,却悠然自得地唱呀唱的。”词语解释:悠晃 拼音:yōu huàng
摇晃。 谢雪畴 《长江飞渡记》:“雨越下越大。风卷起雨丝,在半空中悠晃。”词语解释:悠柔 拼音:yōu róu
悠扬柔和。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何逊 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大都供奉女》:“歌韵悠柔,含悲耸愴,固云美矣。”词语解释:悠旷 拼音:yōu kuàng
遥远。 晋 陆机 《思亲赋》:“悲桑梓之悠旷,愧蒸尝之弗营。”词语解释:悠着 拼音:yōu zhe
不能那么积极活动,控制着不使过度。例如:我年龄大了,干啥事都得悠着点。词语解释:悠暇 拼音:yōu xiá
犹闲适。 冰心 《寄小读者》九:“我卧在床上,用悠暇的目光,远远看着湖水,看着天空。”词语解释:悠游自得 拼音:yōu yóu zì dé
同“ 悠然自得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 苏州 这样安全的地带……我在这儿好像尽可以悠游自得了。”亦作“ 悠游自在 ”。 鲁迅 《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词语解释:悠悠洋洋 拼音:yōu yōu yáng yáng
优游自在貌。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又不知为甚么原故,竟像这两个身子,原在水中养大的一般,悠悠洋洋,絶无沉溺之苦。”词语解释:悠游自在 拼音:yōu yóu zì zài
见“ 悠游自得 ”。
词语解释:悠游自得 拼音:yōu yóu zì dé
同“ 悠然自得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 苏州 这样安全的地带……我在这儿好像尽可以悠游自得了。”亦作“ 悠游自在 ”。 鲁迅 《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