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高悬 拼音:gāo xuán
高高挂起词语解释:倒悬 拼音:dào xuán
亦作“ 倒县 ”。
(1).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諫。”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
(2).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 伍制军 拉纳 ,继 福文襄 督 闽 ,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明史·海瑞传》:“ 宗宪 子过 淳安 ,怒驛吏,倒悬之。”
(3).亦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后汉书·张玄传》:“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鸣金鼓,整行阵,召军正执有罪者诛之,引兵还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 边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清 孙枝蔚 《贫士》诗:“亦有亲与故,其室皆倒悬。”
(4).鸟名。寒号虫的别称。也叫鹖旦。词语解释:空悬 拼音:kōng xuán
悬在空中。词语解释:悬悬 拼音:xuán xuán
(1).遥远貌。 汉 焦赣 《易林·晋之坎》:“悬悬 南海 ,去家万里。” 唐 李白 《清平乐》词:“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惟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2).惦念貌。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飢。”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与足下别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悬悬于吾也。” 清 恽敬 《与来卿书》:“自前年冬至今不得小女书,悬悬之至。”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乞即函知,以便转达,免其悬悬耳。”
(3).心情不安貌。 巴金 《灭亡》第八章:“但听见了门铃声,知道她们已经来了之后,我心里又是悬悬的,怕见她们了。”词语解释:相悬 拼音:xiāng xuán
见“ 相县 ”。
词语解释:相县 拼音:xiāng xiàn
亦作“ 相悬 ”。 差别大;相去悬殊。《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絶矣。”《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一女如何有二天?况於叔姪分相悬。”词语解释:宫悬 拼音:gōng xuán
同“宫县”。 汉 张衡 《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设业射虡,宫悬金鏞。”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臣上寿应制》:“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之赴陕郊》:“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松柏笼烟,两堦蜡红初翦。排笙歌,堂上宫悬。”词语解释:孤悬 拼音:gū xuán
犹孤立。无所依靠。《北齐书·慕容俨传》:“人信阻絶,城守孤悬,众情危惧。”《明史·于谦传》:“ 大同 孤悬塞外,按 山西 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 冰心 《南归》:“晚上 藻 和我总是强笑相对,而心中的怔忡,孤悬,恐怖,依恋,在不语无言之中,只有钟和灯知道了。”词语解释:乐悬 拼音:lè xuán
见“ 乐县 ”。
词语解释:乐县 拼音:lè xiàn
亦作“ 乐悬 ”。
(1).指悬挂的钟磬类乐器。《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乐县,谓钟磬之属县於笋虡者。” 唐 高彦休 《阙史·太清宫玉石像》:“ 长安 重建 太清宫 ,琢玉石为 元元皇帝 真像,雕鐫之丽,不类人工,列太常乐悬,服天子袞冕。”《清史稿·礼志八》:“传臚日,设卤簿,陈乐悬,王公百官列侍。”
(2).也以指钟磬之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娉婷似不任罗綺,顾听乐悬行復止。”
(3).指悬挂钟磬之类乐器的架子。《旧唐书·音乐志二》:“乐县,横曰簨,竖曰簴。”《明史·乐志一》:“特鐘、特磬宜造乐悬,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製。”词语解释:诚悬 拼音:chéng xuán
亦作“ 诚县 ”。 喻指处事公正明察。语本《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 郑玄 注:“衡,称也;悬谓锤也。” 孔颖达 疏:“衡谓称,衡县谓称锤;诚,审也。若称衡详审县锤,则轻重必正。” 唐 刘梦得 《荐处士王龟》:“况遇相公持衡,敢有所启;诚悬之下,轻重难欺。”词语解释:鱼悬 拼音:yú xuán
谓鱼上钩被钓起。《晋书·段灼传》:“臣闻鱼悬由甘饵,勇夫死于重报。”词语解释:解倒悬 拼音:jiě dào xuán
见“ 解民倒悬 ”。
词语解释:解民倒悬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清 李颙 《与布抚台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谁能解民倒悬,则天下民心咸归之。”亦省作“ 解民悬 ”、“ 解倒悬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直到现在,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了一点恩典来。”词语解释:望悬 拼音:wàng xuán
犹悬念。 清 洪昇 《长生殿·夜怨》:“君情何浅,不知人望悬。”词语解释:解悬 拼音:jiě xuán
解救苦难。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倐矣岁将改籥,持弩犹是藏机;胡然期已及瓜,解悬不辞袖手。” 李少石 《无题》诗:“莫讶头颅轻一掷,解悬拯溺是吾徒。”参见“ 解民倒悬 ”。
词语解释:解民倒悬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清 李颙 《与布抚台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谁能解民倒悬,则天下民心咸归之。”亦省作“ 解民悬 ”、“ 解倒悬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直到现在,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了一点恩典来。”词语解释:金悬 拼音:jīn xuán
亦作“ 金县 ”。 金鼓之乐。《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堂设象筵,庭宿金悬。” 张铣 注:“金悬,谓金鼓之乐也。”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明堂乐颂·嘉荐乐》:“节动轩越,声流金县。”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金悬夕肆,玉俎朝陈。”词语解释:虚悬 拼音:xū xuán
(1).犹虚设。《宋书·孝武帝纪》:“凡寰衞贡职,山渊採捕,皆当详辨产殖,考顺岁时,勿使牵课虚悬,睽忤气序。”《明史·王元翰传》:“九卿强半虚悬,甚者闔署无一人。” 孙中山 《第二次护法宣言》:“六年以来……护法事业,蹉跎数载,未有成就,而国民政府,遂以虚悬。”
(2).凭空设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难行者的好幌子,一定是完全和精密……然而它本身,却因为是虚悬的计划,结果总并无成就:就是不行。”
(3).空搁着;空缺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四:“假如我不回去,三厅就尽它虚悬在那儿。”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三青团成立后, 陈诚 做书记长, 康泽 被调去做组织处长,而宣传处长一直是虚悬着的。”
(4).无着落。 沙汀 《淘金记》十九:“他的报酬,便连伙食也虚悬起的。但他十分乐意他的职务。”词语解释:殊悬 拼音:shū xuán
悬殊。 明 方孝孺 《郑灵公》诗之二:“天下之事,成於大度之君子,而败於私智之小人……人之度量相去亦殊悬矣。”词语解释:鹑悬 拼音:chún xuán
形容衣服破烂。语本《荀子·大略》:“ 子夏 贫,衣若县鶉。” 宋 范成大 《自冬至春道中多雨》诗:“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鶉悬。” 宋 刘克庄 《唐衣》诗之二:“貂映虽无华冕贵,鶉悬差胜緼袍时。”词语解释:意悬 拼音:yì xuán
挂念。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儿今去,爹妈休得要意悬。”词语解释:彻悬 拼音:chè xuán
见“ 彻县 ”。
词语解释:彻县 拼音:chè xiàn
亦作“ 彻悬 ”。 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 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 彻乐 ”。词语解释:罄悬 拼音:qìng xuán
形容一无所有。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及哀当昼哭,室乃罄悬,万里爰归,诸孤未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又有 崔郊 秀才者,寓居於 汉 上,藴积文艺,而物产罄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词语解释:到悬 拼音:dào xuán
倒悬,倒挂。《汉书·匈奴传下》:“ 匈奴 使怒,收 乌桓 酋豪,缚到悬之。”词语解释:民悬 拼音:mín xuán
谓人民的疾苦。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述志》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词语解释:逋悬 拼音:bū xuán
(1).拖欠。《后汉书·刘虞传》:“后车骑将军 张温 讨贼 边章 等,发 幽州 乌桓 三千突骑,而牢禀(廪)逋悬,皆畔还本国。”《魏书·辛雄传》:“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宜悉不徵。”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四:“我看多田翁,租赋常逋悬。”
(2).指所欠租税。《魏书·高阳王雍传》:“远使絶域,催督逋悬,察检州镇,皆是散官,以充剧使。”《旧唐书·李渤传》:“ 张平叔 判度支,奏徵久远逋悬, 渤 在州上疏曰:‘……臣当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已旱死一千九百顷有餘,若更勒徇度支使所为,必惧史官书陛下於大旱中徵三十六年前逋悬。臣任刺史,罪无所逃。’” 金 元好问 《宛丘叹》诗:“至今三老背肿青,死为逋悬出膏血。”自注:“ 李 之后十年,予为此县,大为逋悬所困。”词语解释:磬悬 拼音:qìng xuán
(1).吊死。 清 黄宗羲 《寿徐兰生七十序》:“每当有司推选,先生不行,以危法相中,先生举所佩帨以示之曰:‘此我磬悬之具也。’”
(2).空无所有。磬,通“ 罄 ”。 清 唐甄 《潜书·厚本》:“又遇凶岁,米麦不登,家室磬悬,民无所顾赖。”词语解释:轩悬 拼音:xuān xuán
见“ 轩县 ”。
词语解释:轩县 拼音:xuān xiàn
亦作“ 轩悬 ”。 古代诸侯陈列乐器三面悬挂。《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 玄 谓轩县去南面辟王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其两京 文宣庙 ,春秋二仲释奠,轩悬之乐,八佾之舞,牲以太牢。” 清 李振裕 《祠阙里雅》诗:“轩县輳矣!乐具奏矣!” 清 陶炜 《课业馀谈·乐》:“宫悬,四面悬也;轩悬,缺南面也。”词语解释:危悬 拼音:wēi xuán
高悬。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桂月危悬,风泉虚韵。”词语解释:意悬悬 拼音:yì xuán xuán
心神不定貌。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他则管送春情不住想留恋,引的人意悬悬,似热地蚰蜒。”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相思》:“那一日与你把眼色丢,到如今,意悬悬还不能勾成就。”《再生缘》第七三回:“情脉脉,意悬悬,香腮贴耳俏声言。”词语解释:解民悬 拼音:jiě mín xuán
见“ 解民倒悬 ”。
词语解释:解民倒悬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清 李颙 《与布抚台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谁能解民倒悬,则天下民心咸归之。”亦省作“ 解民悬 ”、“ 解倒悬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直到现在,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了一点恩典来。”词语解释:清悬 拼音:qīng xuán
见“ 清县 ”。
词语解释:清县 拼音:qīng xiàn
亦作“ 清悬 ”。
(1).指乐音清亮的悬挂打击乐器。如:钟、磬等。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收妙舞,弛清县。” 唐 吕温 《乐出虚赋》:“今则素扆垂休,清悬继响。”
(2).明亮地悬挂着。《旧唐书·音乐志四》:“图书雾出,日月清悬。”词语解释:购悬 拼音:gòu xuán
悬赏缉拿。《晋书·郤詵传》:“自顷长吏特多此累,有亡命而被购悬者矣,有缚束而绞戮者矣。”词语解释:厢悬 拼音:xiāng xuán
古代礼乐制度。悬钟磬类乐器于厢室中,谓之“厢悬”。其悬法因等级而异。 晋 荀勗 《奏条牒诸律问列和意状》:“是故造鐘磬者,先依律调之,然后施於厢悬。”词语解释:减膳彻悬 拼音:jiǎn shàn chè xuán
减少肴馔和停奏音乐。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往往以此表示自责。《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以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侧身修道。” 胡三省 注:“古者,天子膳用六牲,具马、牛、羊、犬、豕、鸡。诸侯膳用三牲。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悬。”词语解释:跂悬 拼音:qí xuán
企望。 宋 司马光 《迃书·理性》:“《易》曰:‘穷理尽性以至於命。’世之高论者,竞为幽僻之语以欺人,使人跂悬而不可及,憒瞀而不能知,则尽而捨之。”词语解释:设悬 拼音:shè xuán
设置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架子。《魏书·礼志三》:“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轩设悬,饗会万国。”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庙碑》:“宿燎设悬,罇俎旂章,粲穆布列,周天之下。”旧注:“设悬,谓悬笋簴之属也。”借指奏乐。 隋 牛弘 《定乐奏》:“ 太元 间,破 符永固 ,又获乐工 阳蜀 等,閒练旧乐,于是金石始备,寻其设悬,音调并与 江 左是同。”词语解释:争悬 拼音:zhēng xuán
过于悬殊。《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况兼 陈百家驴 年八岁, 李兴奴 年三十岁,年甲争悬。”词语解释:年齿相悬
年龄相差悬殊词语解释:庪悬 拼音:guǐ xuán
同“ 庪县 ”。 《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 唐 贾公彦 疏:“《尔雅》云祭山曰庪悬,祭川曰浮沉,不言升。此山丘陵云升者,升即庪悬也。”词语解释:标悬 拼音:biāo xuán
高悬。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新闻纸报告栏中,异军特起者,小説也;四方輦致,掷作金石声,五都标悬,烁若云霞色者,小説也。”词语解释:弧悬 拼音:hú xuán
谓悬挂弧弓。古代风俗,生男子则在门左悬挂弧弓。后以“弧悬”为生男的代称,亦指男子的生日。 明 李东阳 《烧丹灶赋寿封庶子徐公八十》:“南州封君当弧悬之旦,綃梦之辰。” 清 陈维崧 《满江红·寿海宁家始升六十》词:“风景清佳,天气是、梅前菊后。弧悬处、高轩列戟,软帘堆綉。”词语解释:弛悬 拼音:chí xuán
见“ 弛县 ”。
词语解释:弛县 拼音:chí xiàn
亦作“ 弛悬 ”。 收藏钟磬等悬挂的乐器。谓罢乐。《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国之大忧,令弛县。”《文选·马融〈长笛赋〉》:“ 瓠巴 聑柱,磬 襄 弛悬。” 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弛,释下也;悬,钟格也。”词语解释:植悬 拼音:zhí xuán
悬置。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伤槐女》:“ 景公 即时命罢守槐之役,拔植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词语解释:浮悬 拼音:fú xuán
见“ 浮县 ”。
词语解释:浮县 拼音:fú xiàn
亦作“ 浮悬 ”。
(1).不定。《鹖冠子·世兵》:“虚实相因,得失浮县。” 陆佃 注:“浮县,言无定也。”
(2).悬空貌。《鹖冠子·天权》:“浮悬天地之明,委命相鬲谓之时,通而相鬲谓之道。”《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简文帝 《善觉寺碑铭》:“四柱浮悬,九城灵架。”词语解释:枭悬 拼音:xiāo xuán
亦作“ 梟县 ”。 斩首悬挂示众。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身首被梟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晃 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梟县,勿使遗育。”《北史·房彦谦传》:“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梟县孥戮,国有常刑。”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词语解释:曲悬 拼音:qǔ xuán
见“ 曲县 ”。
词语解释:曲县 拼音:qǔ xiàn
亦作“ 曲悬 ”。 周 礼,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形曲,谓之“曲县”。县,“ 悬 ”的古字。《左传·成公二年》:“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杜预 注:“轩县也。 周 礼,天子乐宫县四面,诸侯轩县,闕南方。”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轩县闕一面,故谓之曲县。”《孔子家语·正论》:“请曲悬之乐。”词语解释:明镜高悬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
《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清 沉起凤 《谐铎·讼师说讼》:“况南面折狱者,明镜高悬有几人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伊答曰:‘ 干王 明镜高悬,真伪立见。’”词语解释:洄悬 拼音:huí xuán
谓水流受阻腾空回旋。 唐 元结 《右溪记》:“清流触石,洄悬激注。”词语解释:愆悬 拼音:qiān xuán
谓失期不至。《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若粮廩愆悬,情见势屈,必不战自败。”词语解释:笔悬 拼音:bǐ xuán
文具名。用以悬挂毛笔的架子。词语解释:秦镜高悬 拼音:qín jìng gāo xuán
比喻官吏断案公正严明。 清 李渔 《比目鱼·骇聚》:“若非 秦 镜高悬,替老夫伸寃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参见“ 秦镜 ”。
词语解释:秦镜 拼音:qín jìng
亦作“ 秦鑑 ”。 传说 秦始皇 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西京杂记》卷三:“ 高祖 初入 咸阳宫 ,周行库府……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捫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臟,歷然无硋;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秦始皇 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唐 司空曙 《故郭婉仪挽歌》:“一日辞 秦 镜,千秋别 汉 宫。” 宋 周邦彦 《风流子·大石》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后亦用以称颂官吏清明,善于断狱。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曲巷高门行》:“伏闕难留直指公(即 张慎学 ),长悬 秦 镜照 吴中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真心为民,细心辨事,不辞辛苦,不惮繁冗,魑魅情弊,焉能逃 秦 鑑哉!”词语解释:穷悬 拼音:qióng xuán
陡峭险峻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卜居千仞,左右穷悬。”词语解释:解民倒悬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解,解救;倒悬,头朝下倒挂着。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清 李颙 《与布抚台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谁能解民倒悬,则天下民心咸归之。”亦省作“ 解民悬 ”、“ 解倒悬 ”。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直到现在,还不免总在想从天上或什么高处远处掉了一点恩典来。”词语解释:如解倒悬 拼音:rú jiě dào xuán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比喻把人从危困的处境中解救出来。《群音类选·八义记·托颜传信》:“救 邯郸 如解倒悬,怎禁得按兵不遣。”词语解释:眼悬悬 拼音:yǎn xuán xuán
形容盼望迫切。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肚皮儿里骨轆轆地雷鸣,眼悬悬地专盼着人来请。”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四折:“我眼悬悬整盼了一週年。”词语解释:白悬悬 拼音:bái xuán xuán
形容白而长。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引 清 陈五簋 《自西山路归文殊庵纪异》诗:“苍復苍,玄復玄,鬚鬢依然白悬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