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悻悻 拼音:xìng xìng
(1).怨恨失意貌。《孟子·公孙丑下》:“諫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於其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他见我这日出门时节,竟自悻悻然去了,説也不和他説一声儿,必然有些怪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大元 敖慢无礼,经略待之少不如意,輒悻悻见於词色。” 梁斌 《播火记》四七:“ 冯贵堂 在背后跺了一脚,悻悻然走下砖阶。”
(2).刚愎傲慢貌。《宋史·神宗纪赞》:“ 安石 为人,悻悻自信。”《明史·应嘉传》:“ 应嘉 居諫职,号敢言。然悻悻好搏击,议者颇以倾危目之。”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二:“ 宋蚦 摆出一副威严的架势,悻悻地道:‘喔,真反了!谁敢违抗,我就抓起来。’”词语解释:悻直 拼音:xìng zhí
(1).刚直。《新唐书·李渤传》:“ 渤 ,孤操自将,不苟合於世,人咸谓之沽激。屡以言斥,而悻直不少衰,守节者尚之。” 宋 苏辙 《青词·高安二》:“重以兄 軾 平生悻直,仇怨满前,流窜海滨,日虞瘴癘。”
(2).刚愎;固执。《明史·郭子兴传》:“ 子兴 为人梟悍善鬭,而性悻直少容。”词语解释:悻切 拼音:xìng qiē
刚直。《新唐书·孟简传》:“ 元和 中拜諫议大夫,知匭事……以悻切出为 常州 刺史。”词语解释:悻然 拼音:xìng rán
怨恨愤怒的样子词语解释:悻动 拼音:xìng dòng
犹言怒形于色。《明史·邹元标传》:“大臣与言官异。风裁踔絶,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当即护持国体,可如少年悻动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