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震惊 拼音:zhèn jīng
(1).震动而惊惧。《诗·大雅·常武》:“如雷如霆, 徐方 震惊。”《后汉书·任光传》:“ 世祖 遂与 光 等投暮入 堂阳 界,使骑各持炬火,弥满泽中,火炎烛天地,举城莫不震惊惶怖。” 唐 陆贽 《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今穀价腾踊,人情震惊。” 沙汀 《酒后》:“被一点人所共知的道理震惊得啼笑皆非。”
(2).使震动而惊惧。《诗·大雅·常武》:“震惊 徐方 ,如雷如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 畅春 谓 天堂 虽小镇……势为贼所必争。苟或飘忽突据,且震惊 江 皖 矣。” 艾芜 《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这一段惨痛的文艺历史,正和 林彪 、‘四人帮’残害作家一样,震惊了世界。”词语解释:鸿惊 拼音:hóng jīng
(1).鸿受惊而疾飞。形容疾奔。《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欻耸擢以鸿惊,时濩略而龙翥。” 李善 注引 傅玄 《乘舆马赋》:“形便飞燕,势越惊鸿。”
(2).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后用“鸿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唐 宋之问 《秋莲赋》:“既如 秦女 艷日兮凤鸣,又似 洛妃 拾翠兮鸿惊。”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鸞悲凤鸣,纤丽歌也;鸿惊燕居,绰约舞也。”词语解释:失惊 拼音:shī jīng
吃惊。《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只见他看了看众人,又看了 安公子 夫妻,忽地失惊道:‘阿呀!岂有此理!’” 许地山 《东野先生》三:“ 卓先生 失惊道:‘然则你把一切的事情都告诉他了?’”词语解释:骨惊 拼音:gǔ jīng
谓内心极度惊骇。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唐 顾况 《酬本部韦左司》诗:“寸心久摧折,别离重骨惊。” 明 高启 《苦哉远征人》诗:“闻笳已心摧,赴刃仍骨惊。”词语解释:潜惊 拼音:qián jīng
暗暗震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途失计被簪紱,目覩宠辱心潜惊。”词语解释:鹤惊 拼音:hè jīng
犹鹤警。 宋 惠崇 《宿齐上人禅斋》诗:“鹤惊金刹露,龙蛰玉瓶泉。”词语解释:鸾惊 拼音:luán jīng
(1).喻指笔势飞动。 唐 岑文本 《奉述飞白书势》诗:“凤举崩云集,鸞惊游雾疏。”
(2).鸾铃惊动。 唐 卢象 《奉和张使君宴加朝散》:“骑拥轩裳客,鸞惊翰墨林。”词语解释:猜惊 拼音:cāi jīng
猜疑惊骇。《后汉书·西羌传·滇良》:“ 吴祉 等乃多赐 迷唐 金帛,令糴穀市畜,促使出塞,种人更怀猜惊。”词语解释:出惊 拼音:chū jīng
犹吃惊。 鲁迅 《呐喊·故乡》:“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茅盾 《子夜》八:“她不懂得父亲为什么那样慌张出惊。” 楼适夷 《战地的一日》:“我这样地感慨着,也如他们出惊地看我的一样,出惊地看着他们。”词语解释:虚惊 拼音:xū jīng
不必要的惊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土木之败》:“至己巳七月八日以后,胡虏入寇之报,一日数次……初至 龙虎臺 札营,一鼓即虚惊,众以为不祥。”《西游记》第五六回:“茶罢, 三藏 却转下来,对婆婆作礼道:‘贫僧是东土 大唐 差往西天取经的。才到贵处,拜求尊府借宿,因是我三个徒弟貌丑,老家长见了虚惊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心里懊悔道:‘吉凶悔吝生乎动,我若坐在家里,不出来走这一番,今日也不得受这一场虚惊!’” 杨朔 《麦子黄时》:“不过这一夜却是场虚惊。我们躲在麦子地里,后半夜就得到信,知道到的是八路军。”词语解释:麇惊 拼音:jūn jīng
亦作“麏惊”。亦作“麕惊”。 形容胆怯,易受惊。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网踈则鱼漏,绳急则麏惊。”《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係,恐 江 岭 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宋 王禹偁 《尺蠖赋》:“寧鳧趋以鸿渐,不麏惊而鹊起。”词语解释:畏惊 拼音:wèi jīng
畏惧惊恐。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词语解释:骇惊 拼音:hài jīng
犹惊骇。《文选·左思〈吴都赋〉》“骇鸡之珍” 李善 注引 汉 宋衷 曰:“角有光,鷄见而骇惊也。”《魏书·蠕蠕传》:“诸军至漠南,舍輜重,轻骑齎十五日粮,絶漠讨之, 大檀 部落骇惊北走。”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孺子啜泣相告,隶妾骇惊。”词语解释:压惊 拼音:yā jīng
用酒食、财物安慰受惊吓、扰动的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綵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御赐金犀一簏,与他压惊。”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荣行之际,拟备席饯行,一来压惊,二来祖道。” 朋斯克 《千里姻缘》:“他大声斥责我不懂事,并邀请我到他家压惊。”词语解释:嗟惊 拼音:jiē jīng
感叹震惊。 南朝 齐 张融 《与从兄吴郡太守瓌书》:“ 吴郡 何晚,何须王反,闻之嗟惊,乃是阿兄。”词语解释:惭惊 拼音:cán jīng
亦作“慙惊”。 羞惭惊恐。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貌纤杀而含悴,心翻越而慙惊。”词语解释:振惊 拼音:zhèn jīng
惊动。《史记·五帝本纪》:“朕畏忌谗説殄伪,振惊朕众。” 张守节 正义:“言畏恶利口谗説之人,兼殄絶姦伪人党,恐其惊动我众。”《淮南子·兵略训》:“计定谋决,明於死生,举错得失,莫不振惊。”词语解释:三惊 拼音:sān jīng
古代用兵,三度耀威示武使敌惊惧,谓之“三惊”。《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尹知章 注:“惊,谓耀威示武能惊敌使惧,如此者三,可当师之一至敌国。”词语解释:欢惊 拼音:huān jīng
喧哗惊恐。《新唐书·锺传传》:“ 传 率兵围 抚州 ,天火其城,士民讙惊。”词语解释:凌惊 拼音:líng jīng
惊怕。 宋 王安石 《九井》诗:“飞虫凌惊走兽骇,霜雪夏落雷冬鸣。”词语解释:惕惊 拼音:tì jīng
惊恐。《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惊泻》:“惊泻因惊成泄泻,夜卧不安昼惕惊。”词语解释:担惊 拼音:dān jīng
担心害怕。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诚所谓瞬息之乐,粧点太平,或藉此孝娱圣母,未为不可,但火烛担惊,糜费甚鉅。” 草明 《姑娘的心事》:“ 石玉芝 瞅着,心里又钦佩又担惊。”词语解释:战惊 拼音:zhàn jīng
惊恐。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出宫》:“你们不须隐名,吾宫内并没来人。伊休战惊,宽怀放下心。”词语解释:详惊 拼音:xiáng jīng
故作惊讶。详,通“ 佯 ”。《史记·酷吏列传》:“ 汤 详惊曰:‘此殆 文 故人怨之。’”词语解释:受惊 拼音:shòu jīng
受到突然的刺激或威胁而害怕。《水浒传》第四二回:“恰纔星主受惊,不是娘娘护祐,已被擒拿。” 曹禺 《日出》第三幕:“您受惊。四爷!这孩子有点不大懂规矩。”词语解释:受宠若惊 拼音:shòu chǒng ruò jīng
骤然受到意外的宠爱而感到惊喜和不安。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且説 过道臺 承中丞这一番优待,不禁受宠若惊。坐立不稳,正不知如何是好。”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哪里,哪里,不,不。’受宠若惊的雇工们照例这样回答。”词语解释:退惊 拼音:tuì jīng
犹压惊。《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 刘知远 ﹞喝令堦下排军,将 洪信 、 洪义 两个疎了枷,引上堦来,为他把一个盏,与他退惊则个。”词语解释:闻宠若惊 拼音:wén chǒng ruò jīng
犹言受宠若惊。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二:“恐汩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瑯琊定公司马裔墓志铭》:“将啟 北户 之人,向通 云南 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词语解释:冻浦鱼惊 拼音:dòng pǔ yú jīng
指 晋 王祥 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 王祥 字 休徵 , 琅邪 临沂 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跋俭神道碑》:“温席扇枕,承颜悦膝;冻浦鱼惊,寒林笋出。”词语解释:风尘之惊 拼音:fēng chén zhī jīng
见“ 风尘之警 ”。
词语解释: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词语解释:胆丧魂惊 拼音:dǎn sàng hún jīng
同“ 胆裂魂飞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词语解释:吃惊 拼音:chī jīng
亦作“喫惊”。
(1).惊骇;惊惶。《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道:‘高邻休怪,不必喫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见説,心下喫惊,半晌作声不得。”
(2).指惊讶。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的父亲不是很讨厌外省人吗?’我吃惊地问。”词语解释:耽惊 拼音:dān jīng
承受惊恐。《说岳全传》第四八回:“常言道:‘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也要使小将们耽惊受吓。”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一章:“时时刻刻都得耽惊受怕,留意着巡捕抓人打人。”词语解释:胆战心惊 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西游记》第五八回:“那獼猴闻得 如来 説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碧野 《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词语解释:胆破心惊 拼音:dǎn pò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词语解释:胆颤心惊 拼音:dǎn chàn xīn jīng
同“ 胆战心惊 ”。 元 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捐姬》:“胆颤心惊,追贼莫暂停。”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八章:“ 平江县 久已成为南北军阀拉锯战必经的要道,受兵灾最多最剧的地方。所以,每有风声,无不‘谈虎色变’,胆颤心惊。”词语解释:匕鬯不惊 拼音:bǐ chàng bù jīng
语本《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后以“匕鬯不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於万邦;束髮登朝,匕鬯不惊於百里。” 文公直 《辛亥革命运动中之新军》:“虽军事倥偬之际,而城中安堵如常,匕鬯不惊。”不,后亦写作“无”。 黄远庸 《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词语解释: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 拼音: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1) [without a guilty conscience,without misgivings]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
(2) 亦作“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词语解释:骨颤肉惊 拼音:gǔ chàn ròu jīng
形容极度惊恐。《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説 王甫 在 麦城 中,骨颤肉惊。”词语解释:鬼哭神惊 拼音:guǐ kū shén jīng
形容极度惊恐。《水浒传》第七十回:“ 张清 带住枪桿,去锦袋中摸出一个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唬得鬼哭神惊。”词语解释:鸡犬不惊 拼音:jī quǎn bù jīng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及 策 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賫牛酒到寨劳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贼知 济南 有备,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事定, 文光 被举为 滇西 都督,市井晏然,鷄犬无惊。”词语解释:鸡犬无惊 拼音:jī quǎn wú jīng
亦作“鷄犬无惊”。 见“ 鸡犬不惊 ”。
词语解释:鸡犬不惊 拼音:jī quǎn bù jīng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及 策 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賫牛酒到寨劳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中丞》:“贼知 济南 有备,乃不敢南向。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事定, 文光 被举为 滇西 都督,市井晏然,鷄犬无惊。”词语解释:边尘不惊 拼音:biān chén bù jīng
喻边境安定无战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 隋煬帝 劳百姓,筑 长城 以备 突厥 ,卒无所益。朕唯置 李世勣 於 晋阳 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元 刘一清 《钱塘遗事·余樵隐》:“ 余玠 字 又夫 , 淳祐 三年帅 蜀 ,慷慨自许,创建城壁,修筑关隘,增屯堡栅,数年之间,边尘不惊。”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蔡见庵宪使》:“自此边尘不惊,西陲寝烽者数岁, 蔡 坐此,被议罢归。”词语解释:鸾跂鸿惊 拼音:luán qí hóng jīng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宋 黄伯思 《法帖刊误·王大令书上》:“以韵语题 河南 王氏 所藏《子敬帖》云:……才披尺许目增明,鸞跂鸿惊欲飞逝。”词语解释:鹤怨猿惊 拼音:hè yuàn yuán jīng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 稼轩 未来。” 宋 王奕 《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搔首倚薰风,一幅画图尘土中。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谁绞香车起蛰松。”参见“ 鹤怨 ”。
词语解释:鹤怨 拼音:hè yuàn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意谓鹤因隐士出山、蕙帐空空而愁怨。后以“鹤怨”指期待着归隐的人。 唐 李商隐 《赠宗鲁笻竹杖》诗:“鹤怨朝还望,僧閒暮有期。”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 清 冯登府 《浪淘沙·落叶》词:“飘泊任高低,鹤怨鹃啼。断肠人在小窗西。”词语解释:鹊反鸾惊 拼音:què fǎn luán jīng
同“ 鹊返鸞回 ”。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示古迹启》:“岂有跡经四代,年踰十纪,芝英云气之巧,未殞松铅;鹊反鸞惊之势,不侵蒲竹。”词语解释:打草蛇惊 拼音:dǎ cǎo shé jīng
见“ 打草惊蛇 ”。
词语解释:打草惊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喻惩彼戒此。语本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王鲁 为 当涂 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 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惊。’为好事者口实焉。”《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后用以喻作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鸞,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 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亦作“ 打草蛇惊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説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宋 朱熹 《答黄仁卿书》:“但恐见 黄商伯 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词语解释:愕惊 拼音:è jīng
惊讶,吃惊。 汉 刘向 《说苑·指武》:“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词语解释:欢惊 拼音:huān jīng
1.喧哗惊恐。词语解释:柳柳惊 拼音:liǔ liǔ jīng
压惊。《西游记》第三一回:“我那黄袍郎与众不同。你若諕了我的孩儿,与他柳柳惊是。”词语解释:一坐皆惊 拼音:yī zuò jiē jīng
见“ 一坐尽惊 ”。
词语解释:一坐尽惊 拼音:yī zuò jìn jīng
谓满座皆惊服。《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亦作“ 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蒋堂 守 蜀 ,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 陶 论,集诸生诵之,曰:‘此 贾谊 之文也。’ 陶 时年十三,一坐皆惊。”词语解释:一坐尽惊 拼音:yī zuò jìn jīng
谓满座皆惊服。《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亦作“ 一坐皆惊 ”。《宋史·吕陶传》:“ 蒋堂 守 蜀 ,延多士入学,亲程其文,尝得 陶 论,集诸生诵之,曰:‘此 贾谊 之文也。’ 陶 时年十三,一坐皆惊。”词语解释:见惯不惊 拼音:jiàn guàn bù jīng
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宋 邵雍 《首尾吟》之六二:“见惯不惊新物盛,话长难説故人稀。” 朱自清 《笑的历史》:“我到底不曾都改了,他们见惯不惊,也就只好由我了。”词语解释:被宠若惊 拼音:bèi chǒng ruò jīng
谓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词语解释:肉跳神惊 拼音:ròu tiào shén jīng
同“ 肉跳心惊 ”。 老舍 《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词语解释:肉跳心惊 拼音:ròu tiào xīn jīng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 秋爽斋 来。”滇剧《闯宫》:“听说是我的夫六亲不认,不由我宫门前肉跳心惊。”词语解释:肉颤心惊 拼音:ròu chàn xīn jīng
同“ 肉跳心惊 ”。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词语解释: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 拼音: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1)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元曲选·无名氏·陈州粜米》
(2) 亦作“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词语解释:狗吠之惊 拼音:gǒu fèi zhī jīng
谓小惊忧。《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於远方之备,靡敝国家,非所以子民也。”亦作“ 狗吠之警 ”。《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词语解释:宠辱若惊 拼音:chǒng rǔ ruò jīng
谓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张舜徽 疏证:“古之陈君道者,谓人主宜卑弱自处,故恒以居下为言。既云爱居下矣,故得之若惊,谓惊喜也;失之若惊,谓惊恐。”词语解释:宠辱不惊 拼音:chǒng rǔ bù jīng
受宠受辱都无动于衷。谓将得失置于度外。《新唐书·卢承庆传》:“ 承庆 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 承庆 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 承庆 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参见“ 宠辱若惊 ”。
词语解释:宠辱若惊 拼音:chǒng rǔ ruò jīng
谓君王以居下为道,得之则惊喜,失之则惊恐。《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张舜徽 疏证:“古之陈君道者,谓人主宜卑弱自处,故恒以居下为言。既云爱居下矣,故得之若惊,谓惊喜也;失之若惊,谓惊恐。”词语解释:狼顾麇惊 拼音:láng gù jūn jīng
比喻惊恐万状。《新唐书·岑文本传》:“ 文本 説 孝恭 曰:‘自 隋 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大王诚纵兵剽係,恐 江 岭 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词语解释:着惊 拼音:zhe jīng
受惊;吃惊。《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怕着了这惊,不肯再来了,如何是好?”《平山冷燕》第三回:“旨意一下,早有人报到 山显仁 府中来。 山显仁 着惊道:‘ 竇国一 为何参我?’”词语解释:眼跳心惊 拼音:yǎn tiào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词语解释:大吃一惊 拼音:dà chī yī jīng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巴金 《等着盼着》:“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不禁大吃一惊。”词语解释:石破天惊 拼音:shí pò tiān jīng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女媧 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试剑石》诗:“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斗牛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惟 青邱 适得诗境中恰好地步,固不必石破天惊以奇杰取胜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 圣保罗 在他的书信里,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是‘我为这福音的奥秘,做了带锁链的使者。’”